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征说道:“是,臣计算过,殿下现在需要的银钱大约为十三亿贯,如果为圣上修建新皇宫,还有新长安城的银钱也同秦王府出的话,那么就接近十四亿贯钱了。皇宫所需要的银钱,在秦王殿下所需要的整个银钱上,百牛一毛!”
九牛一毛,已经是一种非常夸张的比喻了。
可魏征却说了一句,百牛一毛。
李二连笑都笑不出来了,李元兴要干什么,需要这么多银钱。
不过,李二不会问,也没有必要问。
李元兴没有正式报给自己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实施的,想来就是一个长远的伟大计划吧。或者说李元兴给秦王府的臣子们画了一个天大饼。
“朕决定了,华州收归国有。秦王李元兴代管。”李二说到这里,突然心中产生了一个**的念头:“华州毕竟是一个州,朕已经许给秦王了,现在收回就是朕失言了,所以再挑几个县作为秦王封地吧。”
王及善从进来就没有开过口,他选择静观。
这时听到李二说要再分几个县给李元兴作封地,侧头对长孙无忌说道:“长孙仆射,不如挑几个最穷最苦最差的县。”
“为何?”长孙无忌心说,王及善你和李元兴没仇吧,这会你整人。
王及善和李元兴没仇,但是他却另有心思,听长孙无忌发问后,对长孙无忌说道:“秦王殿下的耀州,是他事先挑好的。华州也一样,都是他事先有过选择,那么随便一个州县,会不会有奇迹呢?”
“王尚书此言有理!”
“为私,大唐全境穷苦之地甚多,就我王家也有许多旁支穷的一天只有一餐饭,而且还没有办法天天吃干饭,秦王殿下如果能让一个穷县变成富县,其中高明之处必须是我等需要学习的。”王及善这理由,就算当着李元兴也可以直接说。
长孙无忌也点头认同。
两人说话,其余人都不出声了。
王及善又说道:“为公,也让大唐的州官县令学一学,如何治理一县。”
“那不如,连这几个县的县令也让给秦王算了!”长孙无忌这句话,当真只是一句随便开口的笑话。
“大善,看秦王殿下如何调教这些县令!”
“善!”李二听的高兴:“查,找最苦最穷的县!”
几位大臣都满脸的兴奋,魏征却是一脸黑,不过他本身就脸黑,所以想反驳连杜如晦都没有支持他,只好认下了。
“圣上,雩县!人口只有八百户,长安周边排名第二的穷县。真正的穷山恶水。没几块好地,八百户上守着不到五百亩水田,靠着打猎为生。穷到连县令都的年俸都发不出,家里吃一回肉,都不敢在白天吃!”
崔君肃说到这里的时候,都笑乐了。
“为什么吃肉不敢在白天吃?”李二却是非常的好奇。
“因为县里太穷,一点肉香就能够引来全县衙的人!他自然就吃不到了,可怜已经三十有七,却没钱娶妻。臣以为,他是整个大唐最穷的县官之一。”
还有一句话,崔君肃没有说。
因为这个雩县(后世的户县)就是京兆的属县,距离长安太近,近到这县令连收一斤肉的礼都不敢,所以他是最穷的县官。
礼部尚书王及善又说道:“雩县穷,真正的原因是,这里十年九灾,自武德元年开始,八年报大旱,到今年已经是六年连旱,武德七年的时候,全县颗粒无收。雩县的人口也从一千九百户,逃难到现在的不足八百户了!”
“周至、终南两县,亦是穷县。只是武德三年划归稷州。”
“从今天始,两县归京兆!”李二一句话就等于将两县划归李元兴名下:“再加一个,蓝田县也归他了。立即准备文书,趁五郎还在长安的时候,就要让他签押!”
大唐的公务圣旨,根本就没有什么皇帝诏之类的,倒很象后世的公文。上面有各部门签字,发文单位备案情况,以及宣旨的人是谁谁等等。单张的圣旨,其实就是皇帝的一份手书纸条罢了。
蓝田有多穷,穷的可怜。
如果说户县是年年旱,那么蓝田就是今年涝明年旱,可以说是天灾不断。
这两县不仅是天灾,因为都在秦岭山边,野兽之类的才是庄稼的另一个大害。特别是野猪入田,那是毁灭性的破坏。
圣旨到天策上将府的时候,李元兴正准备回秦王庄呢。
一看到圣旨,李元兴愣了。
“老魏、老杜,你们认为蓝田是穷县。本王听说,那和氏壁就是蓝田玉,蓝田出玉,而且都是上等好玉,穷吗?”李元兴一百个不理解。
杜如晦与魏征都笑了。
“成了,反正这圣旨本王先收下了。”看两人笑,必须是有原因。李元兴先是签收了这圣旨,然后说道:“陪本王同车,一起回秦王庄。”
“臣下不去了,天策上将府还有许多公务要处理。”魏征心说有杜如晦作说明,和自己没什么区别。李元兴听到魏征不去,靠近魏征小声说道:“本王交待秦琼将军那件事情,你有空了去聊一聊。”
魏征点了点头,作了一个杀头的手势。李元兴说道:“很好,此事不得有误!”
在回秦王庄的路上,杜如晦说道:“殿下,和氏壁出自葱岭,古昆仑山。也有传闻是出自楚山。名为蓝田玉,却不是京兆这蓝田县,只是一个巧合罢了。臣下以为,出自楚山更可信一些。”
“杜公继续!”
李元兴让杜如晦继续讲,藏区甚至往中亚去了,而楚山就是现在武当山东南,江西地界里。原本李元兴一直认为,和氏璧是蓝田玉,应该就出自蓝田。
“和氏壁是软玉,蓝田也有些许似玉的美石,但却还不是玉,只是石。是硬石。”
“只是名字有了巧合?”李元兴追问了一句。
“正是,和氏壁也却有蓝田美玉之称。臣下家中有一汉代古玉,圣上也派人在蓝田去查证过,仅仅是名字上的一种巧合。所以蓝田无玉,仅有些奇石罢了!”杜如晦说的肯定,李元兴也相信杜如晦说的不是假话。
(注:玉石这段有史可查)(未完待续。)

、第456节 把黑科技进行到底【第二更】

杜如晦的话李元兴听懂了,至少明白了一点,眼下蓝田县那里是一些被称为菜玉的小矿,但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值钱,无法被称为美玉。
更不用说,像是传说之中的和氏壁那样的华丽了。
“殿下,这几个县,一个比一个穷?殿下有何良策!”杜如晦问了一个他最关心的问题,没等李元兴回答,杜如晦就继续说道:“王及善尚书说了几句话,与私,他王家旁支也有人穷到吃不上干饭,与公大唐天下各州县也学一学殿下的良策!”
“穷见鬼的县,本王有何良策?”李元兴笑着回应了一句。
杜如晦身体向前移了一些,也笑着问道:“殿下说这话,殿下自己信吗?”
“那好,老杜你说,本王应该怎么回答你?”
杜如晦清了清嗓子,学着李元兴的语气:“哼,区区几个穷县,本王有上百种办法让他们富起来,虽不敢说一夜暴富,但一年收入翻一上一翻,本王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哈哈哈!
李元兴与杜如晦同时大笑。
李元兴越笑越苦:“老杜,你不明白。耀州,现在有五十多万人。我长安县,现在多是军属,按户算,也有三万户。华州那里,本王束手无策,除非一个人可以照顾三百亩,最低也要一百亩田,否则本王有通天的本事,也没有办法!”
杜如晦不是那些昏官,他是个非常的智慧的人。
听到李元兴这么一说,也跟着说道:“殿下所言甚是,一户劳力三人,有壮牛一头。能照看五十亩良田就是极限了,其余的田地可以说,种多少,收多少,看天意了。看来,这是一个难事!”
“容本王想一想,至少先让这几个县上的人吃饱吧!”
“殿下仁厚!”杜如晦拱了拱手。
回到庄子里,李元兴直接就去了议事厅,一边走一边吩咐着:“去把那些小家伙们都给本王叫来,一个也不许少。然后你去安排人,准备帮本王送一封信去耀州。信一定要亲手交在明月公主手上,任何意外发生,毁信!”
陆毛锋赶紧去安排了。
李元兴在议室厅后面的休息室中用钢笔以简体字快速的写了一封信。
信中的内容其实就是一句话。
武曌,我要动力型机器,本王有田没人种!
陆毛锋看着李元兴上的火漆封印,然后又加上一个木盒,然后在木盒外套上火药包,然后再装进一个铁盒之中,加上封条:“殿下请安心,咱秦王府的东西这天下还没有人敢抢,某挑的一队,全是百战之士!”
“你就想一想,有多少人吃不上饭,就知道这信有多重要了。”
李元兴头一次是铁了心,要把黑科技发扬光大了。如果不是明晚就要回现代,估计这会他就想亲自去一次耀州了。
陆毛锋带着信出去之后,参谋院的小家伙们到了。
李元兴沉着脸走进了议事厅:“四个县,穷的连土块都能当饭吃的县。”
“周至、终南、户县、蓝田。”杜如晦在旁边帮李元兴解说着。这终南其实就是后世楼观台的地方,在周至与户县之间。
“殿下,这周至在何处?”有个小家伙开口问道。
李元兴侧目一看,这是卢家子弟,脸瞬间就沉下来了。站在为首的崔杰立即回头训斥:“连大唐州县都分不清,你的书白读了。回去抄写大唐州县志十遍,罚下月无假,打扫浴室五天!”
这个处罚李元兴是满意的。
想来,这小子回去还会被世家的长辈们收拾。
“四个县,李承乾、李恪、崔杰、长孙冲。你们各自作个选择吧,如果自己不挑,那就抽签。本王需要四位代县令,有奖励,也有处罚。奖励的依据是百姓人均收入,处罚也是这样,不过你们不用担心,本王告诉你们,怎么让县富起来。”
四个小家伙没有兴趣,只有紧张。
长安县,一年收成翻十倍,李元兴要是让他们按这个标准来,只有被整死一条路。
“各县,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麻烦。有什么好的致富建议,你们可以提。现在,散了吧,明天午后本王要你们拿出方案来。你们一共分为四组,壹叶为总组长,但不参与你们的意见,仅作为监督!”
“是!”李承乾第一个开口,施了一礼之后退下了。
这时,李元兴突然说道:“四县,矿业收入不记入你们的成绩。本王要的是民生经济!”
四人更加的紧张了,施礼之后退了下去。
李元兴这才对杜如晦说道:“地下的东西,都是老祖宗留下了。要富起来,也不能靠这个。田里的产出,工坊的货物,这才是关键。绝对不能让这帮小家伙走错了路,本王以来,rì后他们在大唐的朝堂上,会有一席之地呀!”
“殿下英明,不如让臣下在秦王府谋一小吏?”
杜如晦要在秦王府作一个小吏,李元兴干不出这么无耻的事情,李二也不会愿意。就是魏征与崔敦礼都不敢把自己放在杜如晦之上。
“杜公愿意在帮本王,本王非常乐意。本王上书皇兄,为杜公安排一个小吏之职!”李元兴的称呼变了,由老杜改成了杜公,他可是知道杜如晦放在秦王府,远比崔敦礼与魏征用处大多了。
“拜见上官!”杜如晦行了一个非常正式的礼节。
李元兴也依礼回了一礼:“老杜,本王告诉你一个秘密。蓝田有玉!”
“有玉又如何!田、工,才是正道!”杜如晦又把李元兴刚才说过的话翻了出来。
当夜,杜如晦就正式的进入了工作姿态,他亲自去了参谋院,带着参谋院之中几十个小家伙却学习如何分析一个县的情况,从地势、地形、河道、田产、人口等各个角度去作了详细的分析。
而李元兴,则抱着梅见进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