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兴只说了这五个字,那意思就是把士加上了,那工呢,商呢,是不是应该都有个照应呢。
“殿下以为如何?”
“本王认为,增加一个二十钱的大钱。或者商兵为一钱,工农为五钱。无非就是多打一套模具的问题。总要要让天下百姓知道,朝廷没有忘记他们才对。”
“殿下英明!”
什么加一个,什么多一套模具,这些家伙才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把读书的士子放在十钱的大钱上,这个就足够了。
李元兴更无所谓,他制钱的目的不是为了这些让谁满意,或者是让谁不满意。
真正的原因是,李元兴需要改革货币制度。
第一步就是,让杂乱的杂钱,挤出货币市场。让帛这一种代货币,退出货币体制。
“这些钱币上的文字,有劳各位进行改正了,本王可能想的不够周全。本王这字写的自然也差些,介时请虞老先生等名士手书。”
“殿下想的周全,这细节我等愿意效劳。”
想了想,李元兴又说道:“长安城之中,一文钱可以买肉包四个。许多针线等小物件,一文钱却也能买许多。本王考虑制钢钱,极小,极薄。不知有没有必要?比如,有人想吃一个肉包呢?”
“殿下,精钢钱怕是比铜钱还贵。而且精钢制钱,怕是会被异邦大量的换走,因为那是精钢!”房玄齡一句话就说到点子。
李元兴制作多少钢钱,就会消失多少钢钱。
“铁钱呢?最普通的生铁铸钱?”李元兴又问道。
这一次换成崔君肃回答:“殿下,铸钱成本不低,除非殿下有极高明的办法,否则意义不大。但臣下以为,如果殿下的铁钱,依长安米价而言,一铁钱换一斤米,臣相信这是一件极大的好事。百姓之间的小量交易增加,百姓的生活会好,商市也会繁荣,小手工者也会得到更多的收入!”
谁说古人不懂经济,只是看经济的方向不同。
崔君肃就说的极是有理,甚至比李元兴想的更远一些。
李元兴只是知道,一文钱放在现代,就是四元钱的购买力,那么不找零吗?或者说,最低只能买值四元钱的东西,那么有些产品,最低价就必须放在一文钱。这就不利于市场的流通。
至于说铁钱。
就生铁加上锡,然后在混上钼。只要不生锈,制作如后世一分钱那种指甲盖大小的钱币,机器工业化流程,大量的制作,成本虽然可能接近,或者是超过了钱的价值,但却对整个大唐是有利的。
可后世已经没有了一分钟硬币。
理由有二,一是市场上没有一分钱可以买到的东西了,别说是一分钱,就是一毛钱硬币都几乎消失了。因为一毛钱没什么可买的。
另一个理由就是制作成本。
在后世大工业化的时代,一分钱的成本就超过了钱币本身的价值。
李元兴敢作,而且他作不是一分钱,而是差不多值五毛钱到一元钱的铁钱。以大唐的物价计算,长安城的米价比较高,其他地方的米价相对低些。
一斗差不多就是现代的十二斤,长安十文左右,最低的五文钱。大唐的钱币购买一文是现代的四元钱,那就是说,长安的米价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四元一斤,李元兴制作的钱币能够相当于一斤米,那超过了一元硬币的意义。
“你们退下休息吧,秦王钱的事情尽快拿出一个详细的结果来。铜钱之事不用说,明天必须出结果。”
李二赶人,众臣们赶紧退去了。
在众人出李二书房的时候,却看到秦琼就站在门外。
一定有什么事情,因为刚才是秦王殿下在召见秦琼的,有疑惑,但谁也不敢问。客气的施礼之后,众臣子依次退离。
在书房的李二挥了挥手:“都出去。”
高公公立即带着太监,宫女们快速的退了出去,李元兴摸着下巴在想什么。李二在秦琼没有进来之前问李元兴:“五郎可是在想那铁钱的成本。”
“皇兄,几个月前臣弟就有了水车带动的冲压机,现在有了蒸汽机。十万斤的铁锤打在铁片上,制作出来的钱币有人想仿制也不行,等真正有能够仿制了,臣弟就会有新的钱出现,他们仿制旧钱的成本就不合算了。”
李二摇了摇头:“五郎作事,总是出人意料。”
“皇兄,不过这依然是我府上私钱,还不知时候!”
李元兴说的时候,就是成为户部官钱的事情,李二也明白事情要一步一步来,眼下户部这边不可能说改革就改革,正好李元兴制作私钱,也可以看一看民间的反应,历朝历代,因为这铸钱之事,引起民生不稳,朝廷大失信誉之事不少,李二刚刚坐上皇位,自然不愿自己的江山出现这样的错误。
秦琼这时已经进来了,李二侧头向李元兴看好了一眼。
李元兴长长的吐了一口气,靠近秦琼:“叔宝兄,传国玉玺在萧皇后那里!”
秦琼听到李元兴说话,脸刷的就白了。他没敢重复,只是惊恐的看着李元兴。这个消息太惊人了,要知道萧皇后住在长安已经好几个月了,这样的宝物应该在第一时间拿到手才对。
不过,秦琼知道什么应该问,什么不应该问。
他有资格听到这个消息,就代表着皇家对他的绝对信任。
李元兴一转身,从架子上拿过大唐皇帝李二的障刀。在李二微微点头之后,放在秦琼的手中,然后又拿出自己天策上将府的兵符也放在秦琼手上:“叔宝兄,此事不得有失。长安城的兵力任你调用,能文取就不要武取。”
“某明白,任何人敢染指,杀!”除了杀,还真的没有第二种办法了。
因为那是传国玉玺,你任何人留这个东西想干什么?造反吗?
不过李元兴也不明白,历史上记载贞观四年萧皇后被接回长安也就带着传国玉玺回到长安,并且将传国玉玺献给了当时的李二。可这一次,为什么她带回来没有立即献上,她也不敢私藏这个东西,否则李元兴也不会误会李二已经得到了传国玉玺。(未完待续。)

、第469节 受命于天【第一更】

从秦琼出去之后,李二就呆呆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看着手上捧着的那枚金币发呆。
“其实,写上受命于天,大唐永昌八个字,倒是挺好的。”李元兴开口说道。
李二没有抬头,只是轻声说了一句:“五郎,你有想过百姓们会因为钱币精美,而用于存储,却不加入流通这个问题吗?”
“皇兄,崔君肃是一个聪明人。他早就看穿了这一点,他认为这样的钱币与其说是钱,不如说是一个有价值的物件,就象是金首饰一样。就算是存上多少年,真金就是真金,不会贬值。但却没有人拿金首饰当钱花!”
李元兴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李二听到李元兴的解释之后微微的点了点头:“五郎能够明白那就一定有对策了?”
“这金币只有四分之三的金!”李元兴暴了一个数值。
李二笑着摇了摇头:“为兄并不是从小就在皇宫长大的,为兄知道钱是什么东西。等你的金币正式发布的时候,会有人用一两一钱,甚至一两二钱去换这个金币。因为五郎你名声可靠,因为这金币精美,因为这金币仿制的成本太高。高到一枚金币制作出来需要一两三钱甚至更高!”
李二说的没有错,无论是指他的经历,还是指他的理解。
“皇兄还记得那个铀头吗?”
“铀头!”李二仔细回忆了一下,想到了:“是最初在商会街见到的那个,一个优秀的工匠制作一个需要十三文的成本,但五郎却说只用一文钱。”
正在李元兴要解释什么叫工业化流程与工业化量产的时候,秦琼却赶了回来。
“圣上,殿下!”秦琼施了一礼,靠近李元兴小声说道:“她说,她不知道。某以为她没有说假话,现在她正在回忆当年前隋那物件最后落在谁手中!”
李二没有听到秦琼的汇报,但他却可以感觉到可能没有找到,身上一种无形的杀气涌了出来。
“高公公!”李元兴高呼一声后,高公公立即跑了进来。
“高公公速请我皇嫂前来,速去!”李元兴的语气严厉了几份,然后坐在李二旁边:“皇兄,有臣弟在。别说是把大唐翻个底朝天,就是再带兵出征扫平草原也一定会将那东西放在皇兄手上的。”
李二微微的点了点头,要说他还在意什么,就是这传国玉玺了。
生怕李二不安心,李元兴又说道:“皇兄,谁摸过。臣弟就斩了谁的手,谁敢对这东西动心思,臣弟就挖出他的心来!”
“好!”李二低沉的回应了一句。
等了一会,长孙皇后到了。李元兴起身施了一礼:“劳烦皇嫂在这里陪着皇兄,臣弟去去就回!”
长孙皇后也没有搞清楚发生了什么,可是她却可以感觉到李二此时的心情是紧张的。这么多年征战,就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她没有感觉到李二有这么不安过。
陪着李二在书桌前台阶上坐下,长孙皇后紧紧的抓住了李二的手。
李元兴却在这个时候走出了书房大门。
“五郎!”秦琼在正式的场合会称呼殿下,此时却没有那么多讲究了。说话的时候,将李元兴的兵符还有那把李二的刀交还给了李元兴。
“叔宝兄,此事不用张扬,先去问一问情况!”
李元兴与秦琼去找萧皇后了,萧皇后不管怎么说也是前朝皇后,说起来应该算是李二的婶婶。因为李渊与杨广的父亲娶的姐妹俩,李渊与杨广是姨表兄弟。杨广也就是李二的姨表叔,这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关系。
杨广的皇后,李二要尊称一声婶娘。
再说的近一些,杨妃在名义上是萧皇后的女儿,是李二的表妹。
萧皇后居住的地方就在皇宫的侧院,所有的饮食居住安排,都在按宫中昭容的份例供给。
唐宫之中,皇后自然是正位,设四夫人,就是四妃。然后是九嫔,昭容就是九嫔之一,排在第五位。再下来有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其中还有详细的等级区分。
来到宫门前,李元兴挥手示意这里守卫的禁军退下,也没有让秦琼跟着,单独一人进入院内。
因为刚才禁军已经来过一次,这里的太监宫女们都被赶到了角落里。
秦王,就算不认得李元兴的长像,在大唐懂得等级规矩的人也能看出李元兴的身份。因为李元兴身穿龙袍,四爪金龙袍,皇帝则是五爪龙袍。其实按规矩,龙袍亲王身份就可以穿,五爪为龙,四爪为蛟。
可大唐自从玄武门之后,就是亲王爵也没谁会穿龙袍了。
唯一例外的就是李元兴。
实权的亲王爵,虚封的亲王,一字王,两字王,这都有着极大的区别。
年轻的实权一字王,只有大唐秦王了。
听到外面那有力的脚步声,坐在屋内的萧皇后缓缓的站了起来,仅远远的看了一眼她有确定的这个李元兴的身份,快走几步来到门口,正准备施礼之时。李元兴却先一步先了大礼,先是一躬到底,然后跪地磕了一个头。
只听李元兴口中说道:“侄儿李元兴拜见婶母!”
“亡国之人,何敢受大唐秦王一拜!”萧皇后说着正准备转过身去,回避李元兴这一礼。她经历的已经太多了,已经六十岁的她把一切都看淡了。
李元兴却没有立即起身,而是大声说道:“亡的是隋,不是国!”
“胡说!”萧皇后象是被人一刀刺入胸口一样尖声大喊。
“我巍巍中华何来亡,大隋驱逐胡虏恢复我中华正统,这是功。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我中华未亡,王朝交替这是天意,侄儿也会大修运河,而且侄儿还计划建长安新城,占地八百万亩。可我大唐兴盛,我中华将傲视天下!”
萧皇后呆住了,呆呆的看着李元兴,紧紧的盯着李元兴的眼睛。
李元兴这才站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