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3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来了,就进来坐。在本王面前,不用过于拘礼!”李元兴这话是对金蔓青说的。
金蔓青施了礼,跟着金德曼坐在角落的一张长软椅上。
这几rì来,金蔓青的心态有着巨大的变化,她甚至有一种感觉,大唐的平民身份与半岛的贵族是相等的。从新罗公主与她说话的态度之上,并没有自己记忆之中,高句丽王女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有等阶的差别,但这个差别正在缩小。
终于,李元兴调试好的机器,打开电脑插入u盘,最先出现的不是《三国演义》而是一段历史记录片,时间大约在十分钟,讲的是汉古长安城,讲的人文,风光,以及一些通俗容易懂的历史。
“五郎,你似乎拿错了。”
一直到全部看完,李二才说道。
“没有错,每一集之前都有一些介绍,介绍大汉朝各地的人文风光,《三国演义》不是历史,但臣弟却想借这个机会,让百姓们知道我中华的大好河山,为了加上这些,臣弟可是费了很大的功夫。”
在李元兴说话的时候,极赋古韵的歌声出现。
混厚的男中音,在古乐的扮奏之下唱出(滚滚长江东逝水……)
仅这歌声,就让人激动。那气势磅礴的开场画面让人热血沸腾着。初次看到这影画的人,已经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这就是大唐秦王的仙术吗?
李二等人看着电影剧,不断的叫好。
可长安城却真的如李元兴预测的那样,沸腾了。街头巷尾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前隋为什么会败给高句丽!。)
ps:  今天是初七了,年假的最后一天。
下雪了,各位开车的朋友路上小心。
其实,我是庆幸下雪的,先说不下雪对农好,就这么大的雪,少走了几家亲戚,今天睡了一个自然醒。
幸福……

、第528节 秦王的笔之刃 三

前隋为何会败给高句丽?
大唐的百姓在问,大唐的名士们在疯狂的查阅着史料,大唐的官员们在反思,大唐的将军们只要不当职就往兵部涌,他们需要找到志同道和的人去讲一讲自己心中的想法。
使馆区,有一共五间使馆。这都是与大唐关系极好的盟友。
使馆区之中,回纥驻长安使节设宴,请四个邻居赴宴,不为喝酒,只是为了在一起讨论这大唐报上的惊人的新闻。
相比起这两处的平静,迎宾苑之中却安静的可怕。
百济使节的事情办的很顺利,完全和他的心意,脸上带着笑容回到迎宾苑。可一进自己的院子,却是看到所有人都阴沉着脸。
一份报纸被送到了他的面前。
大唐报,大唐官方的报纸,头版整版只印着一个话题。
前隋为何会败给高句丽?
能作使节的人至少也是有官场经验的,他可能会陷入更高明之人的圈套,但却不会看不清形势,在这个时候大唐官方的报纸上出了这么一条论政,这就代表着大唐官方的态度。
此时,大唐与高句丽仅仅是停战,并没有真正开始和谈。
更不要提什么盟约了。
想想不太对劲,百济使节拿着报纸就去找高句丽使节了。
高句丽使节房中坐着六个人,一位是高句丽使节崔太大兄,另一位是副使节,将军乙支文德。还有一位是年轻的书吏,拥有极高家族地位的渊盖苏文。
然后是高昌的正使,以及高昌的一位随行武将。
最后一个人,却是西突厥使节团的一位老书吏。在高句丽使节介绍的时候,只说这位是西突厥的机密书吏,正好过来送材料,闲聊几句报纸上的趣事。
闲聊,扯你的蛋闲聊。
百济的使节当真有一种想把报纸塞进高句丽使节嘴里的冲动。
这个时候,一个西突厥的书吏官有什么资格坐在这里,这人的身份怕是极不普通。
这个老书吏是谁。
其实他只有四十多岁,正当壮年,这次来长安就是想暗中的看一看长安。他名为阿史那泥孰,是草原上的贵族,是一部的可汗。
上次西突厥来史,有一件大事没有办成。
这一次,西突厥大可汗,统叶护大可汗再一次派出使者,送来了黄金一万斤,良马五千匹。再一次准备向大唐提出和亲的要求。
西突厥各部落不敢反抗过于自负的统叶护,泥孰就打扮成一个老年书吏,一起来了长安。
“今天的报纸上,这事情倒是古怪!”百济使节心中虽然不快,可语气依然很是平静,坐下之后,将报纸放在了手边的桌上。
“我大高句丽,是如何打败大隋的,这样的问题还需要讨论吗?”乙支文德冷笑着。
“前隋是自败。”渊盖苏文轻声的说了一句。
他虽然只是一个书吏,可家族势力大,他又是嫡子,他的父亲此时的职务在高句丽相当于大唐的国相,也就是房玄齡这样的身份。
“笑话,我大高句丽勇士,以一敌十!”
“辽城与建安驻军三万多人,再加上援兵五万。唐军不过两万人,再加上靺鞨与契丹的兵马,两城逃回去的军士不到一千人,大唐多了近七万我高丽句军奴,还有二十多万百姓,按以一敌十计算,我大高句丽应该可以对付唐军八十万人才对!”
渊盖苏文冷着脸,一字一句的说着。
“好了,讨论这些过去的事情有什么意思,要是有兴趣的话,看看长安各报纸上会有什么有趣的文章。本使只是想知道,大唐这么作,是什么意思?”
“他们是想找回一些面子,以方便在谈判之时向我大高句丽施压!”乙支文德的分析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就是渊盖苏文也认为,这样的可能性最大。
高句丽使节又问道:“应当如何应付!”
“如果其他各国使节有写文章,我们也可以写一份。不过我更害怕的,不是大唐的施压。而是他们非常认真了分析了我们大高句丽与大隋的战争,找出了战争双方的弱点,以及针对我大高句丽的战术。”
说这里,渊盖苏文站了起来,语气极是沉重:“大唐秦王,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人!”
这是一句废话,至少百济的使节就是这样认为的。
大唐周边各国,大唐内部所阶层,谁不知道大唐秦王可怕。
就是契丹、靺鞨与大唐结盟的时候,都公开的加上了一条,大唐秦王如果巡边,只要接近契丹或者是靺鞨的领土,事先一定要有正式的通知,还需要有停留的时间,以及巡游的路线。
就是盟友都害怕,何况是敌人。
唯一从这句话之中听出另一种味道的,就是泥孰了。
在他的耳朵里,这句话代表着一种暗示。在草原上,有着许多的可汗,可比如西突厥却有着一个大可汗,这个大可汗是所有部落的统领。
东突厥的大可汗颉利可汗现在就被囚禁在长安城中。
东突厥已经不再有大可汗了。
而大唐秦王的可怕在于,他似乎是想让大唐成为天下所有邦国的可汗,任何不服的,打到你服气为止。
突厥一战放过不提。
现在整个东突厥各部落那一家不看着大唐的脸色在过rì子。而半岛三国的战争,大唐出面调解,高句丽不听调解,直接被打下两城,名义是教训,却是为大唐rì后对高句丽出兵放了一个桥头堡…
“我年龄大了,原本已经是不参与政务,此事尚需要关注。告退!”泥孰准备离开了,他并没有在高句丽、高昌、百济人身上看到结盟的可能,不是因为诚意,而是因为这三国都太傻。
高句丽使节亲自送到外面,他是知道泥孰身份的。在门外,他说道:“如果有可能,我高句丽希望得到一万匹马。”
“马有,但如何送到高句丽呢?”泥孰反问了一句。
“如果我高句丽与大唐结盟,由唐商运输就不会有问题!”
“到时,一万匹马不是问题,价格到时再谈不晚。”泥孰扶胸一礼后,带着自己的手下离开了这个院子,他们西突厥住的地方离这个院子,走路也不过十分钟,却是非常近的。
泥孰离开,回到了自己的院子,他身旁的年轻人这才轻声问道:“和高句丽人作这样的交易,对我西突厥没有半点好处。”
“没机会交易的,倒是你,力争进入大唐皇家学院。在长安你可以学到在草原上一生也学不到的东西,想成为王者,首先要知道什么才是王者,空有一身武力,你也仅仅只是一个将军,甚至只是一个士兵!”
泥孰的话,年轻人还算是听进去了。
高句丽使节的客厅之中,高句丽使节的脸沉了下来:“我们高句丽必须和大唐结盟,来换取至少三年的时间。”
高昌使节也说道:“我们高昌也必须结盟,伊吾那里唐军驻兵,如果不是有吐谷浑在后面撑着,我大高昌城怕是就被伊吾人占了,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如果再进一步的话,他们只要让大唐帮助出兵,吐谷浑也怕!”
“好好读一读报纸,看看能否找出什么机会!”高句丽使节这个提议还是非常不错的。
“应该去市集上收购之前的报纸,听闻许多长安富贵人家都有报室,特别是大唐报这个官方报纸,还有长安报这个民间第一报,都会完整的收藏起来,随时可以翻阅的。”很显然,渊盖苏文已经作了非常详细的了解。
高句丽使节挥了挥手:“你去领价值百贯的礼品,再领金叶一百,去吧!”
高句丽的金叶算是贵族货币,用的是发白的六成金,象柳叶一样非常小的一片。在高句丽这样的一片金叶可以买到粮食大约三十斗。
以高句丽的物价,再折算大唐的米价,差不多就是五百多文的价值。
在长安,这样的金叶并不算是货币,但可以交易。
渊盖苏文出去了,他也想与长安的名士有一些交流,特别是皇家学院那里,有着无数优秀的年轻人正在考试,能在这里听名士讲课,必然是一种学习的机会。
先是鸿胪寺去打听,在那一个富足之用,可以看到全套的报纸。
鸿胪寺当职的人却是对这个问题极是意外,可一想对方是高句丽人,还是开口解释道:“在长安原西市的地方,新建一座宏文馆。内设书库、书房、书室、书茶厅等。那里有书三万多册,更是有报纸区,内有自报纸发行以来,所有的报纸百份留档,只需要交上押金,办理读书证,就可以在书室,或者是书茶厅读书。”
“不知道需要多少押金,那书房却是作何用?”
“押金最少的一百文,丙等。可借阅报纸、普通书籍。最高的押金八百贯,为甲等。可借阅孤本、名贴、名画观赏。书房就是供客人抄写孤本,或者是临摹名画字帖所用,费用极高,一天要六十文钱,所需要的纸张墨印等物,还要另行收费。”
听鸿胪寺的当职小吏这么一说。
渊盖苏文当真是非常的佩服与羡慕。
要知道在高句丽,想看到孤本,名画之类,只有去求书画的主人。有时候求上几年,都未必能够得到同意。(未完待续。)
、第 529节 舆论施压百济使节
渊盖苏文当真就去西市了,本市现在叫乐民园,也有百姓称这里为乐民坊的。
这里就象是长安城之中多了一处园林,亭台楼阁,花鸟鱼虫,小桥流水,绿树成萌。
这乐民园并没有正式开放,仅仅是最外围的几处建筑已经开业。
其中最大的一处,原是长安茶商会的地皮,这里不仅仅是他们的茶市,也是茶叶工坊所在,所以地皮极大,而且为了防潮作了许多的工作。
长安茶商会搬到了城外,用这里换到了商会街大约一点三倍的地面,其中三成在商会街面,还有相当于西市原来地皮大小的,放在后街作为了他们的内院。地面建筑补偿的部分,用了工坊区五十亩地。
李元兴就是看中就是原先茶商会这些建筑的防潮性。
渊盖苏文到了这宏文馆之后,既是兴奋,又是无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