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二书房的书紧闭着,禁军守护在门外,任何人不得靠近。
而书房之中,只坐着五个人。
大唐太上皇李渊,大唐皇帝李二,大唐门下省国相房玄齡,大唐兵部尚书李靖、大唐帝国安全司秦琼。
五个人!
正在喝茶!喝的是大唐自产的大红袍,不要小看大唐百姓的智慧,茶农训练出数百只猴子,真正的采到野生的大红袍。那味道比李元兴从后世现代买来的,更好。
“茶好,极品好茶!”房玄齡十分的满足,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李靖却说道:“臣不得不躲在这里,兵部已经待不成了,长安城中有旗的将军几百人,这会兵部院内光是将军们的军旗就摆满了,请战书已经超过千份,臣以为,五郎玩的苦肉计,只需要五郎一声令下,那怕曾经三战辽东的老将,也会自请出战!”
李靖所说的三战辽东,就是指曾经追随过前隋参加过三次辽东远征的。
从最低级的军官,到现在的将军,大将军的老将们。
“五郎在等什么?”李渊追问了一句。
“等后勤!”李靖不动声色的回应了一句。
李渊叹了一口气:“我儿受此奇耻大辱,他rì远征高句丽,定要让那高句丽赤条条的在长安城跑上几百圈,才可消朕这心头之恨!”
“报!”门外禁军高呼一声。在得到准许之后,那禁军入内,施礼之后说道:“报,十二卫演武。长安十二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只要在长安的全部赴军营,精锐全出,在军营外演武。高喊口号,灭高句丽!”
李渊看了看李靖。李靖立即回答:“臣无能,臣管教下属无方,自请责罚!”李靖认错。
李二知道这些将军们是为了昨rì李元兴受之事不痛快,却问道:“尉迟将军在何处?”
“尉迟将军此时在天策上将府,正在观看耀州服装采购的大比,将军自称,他是评委!”禁军如实的汇报着。一个大老粗,去当什么卖服装的评委,听想要就好笑。
李二忍着笑意,挥手示意禁军可以下去了。在禁军退下之后,李二问道:“敬德这般安稳,没有去砸了迎宾苑才是奇事。你们定有事情瞒着朕!”
李靖摇了摇头:“臣不知,臣也不打算知道。”
“臣知道,因为敬德知道内幕,知道秦王秘令。臣斗胆,臣只说几句话,斗胆请圣上不要追问,要问也别问臣。”秦琼不动声色的回答着。
李二笑了:“朕不问!”
“五郎下令耀州,明月公主主持以仙工之术制造一个神物,长八十丈,飞起三千尺,一个时辰五百里,可载重五十万斤。七个月内完工,敬德在等,事实上臣也在等,药师也在等,此物一出,区区高句丽,区区高句丽!”
秦琼连说了两个区区高句丽。
李二没有再问,也没有说什么,把原来杯中的茶倒掉,重新泡了上一杯。
过了好一会,李二才说了一句:“五郎是吾弟!”
“五郎是吾儿!”李渊也跟着来了一句。
长安城中却远不如这两处书房这么平静,市井、茶楼、酒肆,骂声一片,无数的人大骂高句丽人无耻,笔客们在奋笔疾书,他们要用自己的笔声讨高句丽人的无礼。
而高句丽人遇到的第一个麻烦是,他们没米了。
鸿胪寺只管提供住宿,安排的迎宾苑之中有厨房,还有柴。但是米粮油菜之类,自然是要高句丽人自己准备。
“一贯钱一斗米!”高句丽出来采办的小吏已经要疯了,他太小看大唐商人的骨气了。
长安城,没有给高句丽人吃的米!
无奈,高句丽人求助到了百济人,因为马上就要到饭点了,鸿胪寺的官员们也回去吃饭了,他们谁也找不到,只要求助百济人。
百济人上街,帮高句丽人买米。
“米五担,油五十斤,盐五斤……”百济人也没有想太多,去调集买就是了。
那商人正在记录着,突然一个闲汉冲了进来。
“慌什么,打翻了米桶怎么办?”店里的伙计吼了一嗓子。
那闲汉也不理会,直接对掌柜的说道:“昨天,百济人在东街口买米五担,他们所有人加起来,一担米可以吃四天,他们五担米,再加上其他的吃食,可食一月。今天又来买,怕不是给高句丽人代买的!”
掌柜的愣了一下,突然扯起嗓子:“送客,本店打烊!”
“打烊!”街上,所有的米铺同时高喊,此时的时间还不到午时。
在百济人退到街上的时候,他清楚的看到,所有的米铺同时在关门。大唐米商心齐,那怕十天不作生意,也绝对不会卖米给高句丽人。

、第549节 乐民园开园前两日

一个大唐外交上的小麻烦,一个高句丽人眼中的极恶**件,以及其余各邦心中的无奈!
整个迎宾苑,一共八十多个使节团,大大小小近千人。光是这些人的吃喝,每天就可以为长安城的店铺带来至少五十贯的营业额。
再加上这些使节团也是要消费的。
大官们自然会有大唐朝廷的赏赐,可小吏们呢,他们也是要为家人带回来大唐珍贵的货物的。给家人带一匹丝绵,或者是长安的茶、再或者也要有一些长安的特产。
百济人帮高句丽人买米一事,是一件极小的小事,可却引发了长安城的一场乱子。但凡是从迎宾苑出来的人,什么东西也买不到。除非,你能够证明,你与高句丽人无关。
“新罗,对高句丽宣战!”一个小吏站在迎宾苑门口,用汉话大喊着,然后竟然找到一块木板,上面写着新罗对高句丽宣战的字样。
小吏喊完,又大声的喊着:“我们新罗人不出门采购,有商家愿意上门的,可以看一看我们新罗人会不会帮助高句丽人买一粒米!买一尺布!”
当下,高句丽人就出来争吵。乱了,何止是一个乱字。
鸿胪寺正卿心脏病犯了,当场晕死,告假。
天策上将府内,来自高句丽的奴工们要求,在她们要求的高句丽族服装上,要在显眼的位置绣一个唐字,来表明她们是大唐高句丽族,而不是高句丽人。
清河崔氏,家主书房。
崔君肃总算是回过神了,他可以感觉到李元兴对攻打高句丽的决心。
“叔父,渔县!”崔莹莹又递上一个图片,这是一个简单的地图。其位置,就是后世现代天津港的位置。崔莹莹继续说道:“第一个码头,要有防风浪的能力,可以停靠千料大船,这是殿下要的!半年之内是一定要完成的。”
“安心休息,后天清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崔君肃将两张图片小心的收了起来。
渔县,那里有清河崔氏的旁支,从运河上再加一条旁支到海边并不难,那里本来就有数条河道的入海口,只是需要选择一条合适的,动用一万劳力,三个月就可完成。码头到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水泥坊的进度看来需要加快了。
原本对水泥的计划,也要有所更改。
崔君肃突然间发现,水泥这东西似乎有多少都不够用,你有十万斤,就有十万斤可以用的地方,你有一千万斤,似乎依然还可以用光,你真的有一万万斤,怕就想修一条非常漂亮的直道了。
时至午时。
整个长安都因为李元兴而燥动着,可李元兴却拿着一根鱼竿,正靠在一块巨石上一边午睡,一边享受着午时的阳光,山中的阳光是柔和的,暖暖的让人想美美的睡一觉,鱼儿已经将鱼钩上的食儿咬走了,可李元兴却一动也没动。
“殿下好雅性呀!”萧瑀坐在了石头旁。
李元兴伸手扶了一下草帽:“萧老想通了吗?”
“老朽依然认为,上邦大国对小邦,要么以德安抚,要么雷霆之击。”
“萧老可知晁错!”李元兴追问了一句。
萧瑀没说话,他读史,如何不知李元兴说的是谁。如何不知道李元兴暗指的是什么。
李元兴又说道:“本王年轻,有些话可能说的重了,不过刚柔并济才是正道,水到渠成才是我所追求。除非不得以之事,绝对不勉强自己。勉强就是赌,赌国运。眼下大唐不足以征高句丽。”
“我巍巍大唐……”
“萧老!”李元兴打断了萧瑀的话:“萧老可通算学?”
“虽然不敢说精通,亦知!”萧瑀对李元兴还是非常客气的,至少李元兴这个人作的事情他认可,只是作事的过程他不接受。
李元兴坐了起来,先是将鱼竿收回。
“从长安到建安,萧老以为如何运粮?”李元兴问了一句似乎是不相关的话。
萧瑀没有回答,他虽然懂算学,但是却不懂这个。
李元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粮船经河运,过洛阳,再逆流而上至幽州。这需要半个月时间,一船可运二百石,每船上有船工七人,这七个人半个月可以吃掉一石粮食。我算的粗,不过大概应该是这样!”
萧瑀点了点头,他认可李元兴这种算法。
“再加上搬运,转仓,二百石到了幽州减少的并不算多。但幽州再到建安,一千二百里。一辆马车,加两个人,可以运五石,这一千二百里,少说也要走上一个月时间,那么运到建安,就只有三石了,人吃马也要吃的。”
萧瑀似乎明白了。
“殿下,上次转运幽州的粮食,再到辽城与建安的,消耗有多少?”
“事实上,到幽州,消耗约一成。谁敢说路上没一点意外呢。但到了建安,只有四成了,如果是在冬天,那么能有三成就不错了。前隋打辽东,真正败,是败在这后勤上,没有一个强大的后勤,打个屁的仗!”
李元兴竟然暴了一句粗口,这让萧瑀很是意外。
“两成消耗到建安,达不到这一点,本王不会对高句丽开战的。前隋有多少人死在运粮的路上,有多少士兵是因为吃不饱而没有战力的,远征高句丽,从长安到高句丽,足足四千五百里。”
萧瑀听懂了,起身后一礼:“是老朽糊涂了!”
“这一次,一定会和高句丽签下停战协议,绝对不会结盟。我们的理由是你提出了条件,自然是应了承诺才可以结盟,否则,就开战!”
李元兴信心十足,他相信八个月的准备,让他完成远程高句丽第一步,还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高句丽要一口一口的咬,步步为营的吞下。
“老朽不解,殿下安排老朽在这里,可以作些什么?”
李元兴把鱼竿交给了萧瑀:“其实很简单,把心静下来。三个月后,秘密赴辽东。有些事情老程作不好,本王需要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比如萧老您。来帮本王稳住辽东,因为那里不仅仅有我大唐军士,还有靺鞨、契丹两族。”
“老朽懂了!”萧瑀这就算是答应了下来,具体的任务自然会在出发时作一个安排的。
李元兴把鱼竿留下,自己去了矿区。
杜如晦来这里,可不是为了陪萧瑀的,他是来查账的。
这里没有管事的文官,文官小吏只是作事,真正主事是伍斌,一个看似是武夫,却是非常冷静的人,更何况还有狡猾的杜双鱼在帮着他。
在守卫的安全方面,谢科训练了一支夜林箭的弓兵队。
这夜林箭,就是在夜里,不凭眼睛,只凭耳朵听。根据敌人在林中行动所发出的声音就在黑夜射杀的一种本事,这一支弓兵队才三百人,再配合其余的刀盾兵一千五百人,却将这矿区守的滴水不漏。
“一刀,产量可以再提高?”杜如晦翻看着账本,慢条丝理的问着。
伍斌摇了摇头:“不行,除非再给某二十台蒸汽机,三万火雷管。某一但挖到主矿脉,rì产白银矿石十万斤。怎么也能弄出几万两银子的。”
杜如晦笑着摇了摇头。
“杜公?”伍斌施了一礼。
杜如晦一摆手:“难,某这里要蒸汽机的申请已经超过四百台了,抽水的要,磨面的也要。那些采石厂竟然开口就是一百台,火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