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们无论吃穿用度,却好过蜀中太多。百姓们未必会念及汉室宗亲!”
崔君肃说完,拿起自己那篇论。
“这仅是某一家之言,以论三国反论当代,我大唐代隋而兴天下,百姓之富也。隋无道,唐有道,兴替才是正道。不过此论发布之后,必定会有更高明的论点出现,某仅是作一个引玉之人罢了!”
崔君肃每一句都是有深意的。
“可惜,三国那书却是借不到,买不到。”渊盖苏文这话倒是真切,不全是为了求书。他是真心想看一眼曹操是什么样的人物。
崔君肃笑着拍了拍手,崔杰入屋:“伯父有何吩咐!”
“带客人去挑选两套精印的《三国演义》。”崔君肃向渊盖苏文作了一个请的手势,高句丽使节这个时候也想让渊盖苏文离开一会,有些话他想单独与崔君肃说说。
渊盖苏文已经压抑住不住心中的兴奋,快速的跟了出去。
书房的门再次关上了。
“明年四月,你们会把京观拆了吗?”崔君肃一开口,就是吓死人的语句。
高句丽使节心说,不是不谈公事,只谈崔家姓氏吗?
在高句丽使节犹豫的片刻,崔君肃又说道:“东汉末年的时候,军阀混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余避乱入朝鲜,后发展成为朝鲜族大姓。”
高句丽使节默默的点了点头,在他们崔氏起源之说时,却有这个记载。
“崔毖是谁?”崔君肃又问道,这一次高句丽使节却是摇了摇头,他们的记载仅仅是在汉末之时,家族东迁。始姐名为崔毖,原来汉末之后西晋刺史。其余的部分,他们就查不到了,接下来的五胡乱华,许多历史资料已经丢失。
更何况,大唐不比现代。
崔君肃站了起来:“崔毖为我清河崔氏,崔琰四世孙。算是我清河崔氏嫡系一脉,你们高句丽明年不应约,如何就会我大唐秦王之怒火。如何就会大唐数千愿为秦王拼死的将军们,就是我清河崔氏,也只有全力助战。”
高句丽使节姓崔,虽然说他的家族已经与高句丽那边融合,同化了几百年。但一直认为他们曾经是中愿移居过去。
年龄已经六十岁的高句丽使节,官居太大兄,他要为高句丽讨一个平安。
但也要为他的家族讨一个平安。
听到崔君肃的话,他腿一软坐在地上。
“你走吧,等你想明白了。如需查证某所说的话,清河崔氏大宅之中有当年所有的记载,我崔氏祖先历经千年,经历了无数的朝代而不败,在大唐的荣光之下,清河崔氏必定再次壮大。而你,某能给你说的只有一句,将来无论保你半岛北崔氏留条根!”
崔君肃已经背过身去,淡然的一挥手:“你走吧!”
高句丽使节缓缓起身,看着崔君肃书桌后墙上挂着的崔氏家训长身一礼,然后又跪下重重的磕了一个头,这才泪流满面的退了出去。
崔君肃长长呼出一口气。
刚才,他心中也是非常紧张的。
无论是用词,语气,还是说话的时机他都认真的考虑过,总算是效果不错。
又过了一会,崔杰入屋。
“伯父,客人已经出府了。”崔杰恭敬的站在崔君肃的背后。
“你懂吗?”崔君肃没有回头,只是平静的问了一句。
“不懂,只是感觉这其中布了好大的局。引半岛北崔有保全高句丽与其家族之心,却又引诱那渊盖苏文作国贼,侄儿只是知道,这是对高句丽要下手,但侄儿只知道这两事,想必还有其他的布局,这环环相扣,高句丽未来五年会如何,未来十年会如何?侄儿看不懂,也想不明白!”崔杰非常恭敬的说着,每个用词都用心的思考过崔杰也算是年轻一代之中优秀的人才了。
能说到这份上,崔君肃已经非常满意。一个家庭优秀的人才,眼光与分析才是第一位的。
“记住我崔氏家训,家中无英杰!”崔君肃说罢,示意崔杰可以出去了。
崔家代代人才出,可家训却是家中无英杰,理由无他。
就说汉末,崔氏家族的英杰能和曹操比吗?想作英杰就要家族灭亡之祸事,现看此时,大唐两代秦王,那个不是天纵其才,玩小聪明的人和大智慧的人相比,终究就是败的。
就拿眼前的事情来说。
崔君肃明白这是李元兴在布局高句丽,而且是利用了他们崔氏。可崔氏却是拒绝不了,让半岛北崔归于清河崔氏门下,这不是简单的认祖归宗,而是崔氏在半岛的巨大利益呀,崔君肃拒绝不了,他的父亲也拒绝不了,整个清河崔氏都拒绝不了。
崔君肃说自己要把那文章放在报纸上。
可惜他已经占不到头版了。
来自天策上将府的一篇文章已经送到了大唐报与长安报两个报馆,天策上将府送来的内容自然会优先考虑的,特别是秦王殿下亲笔。
泾河新码头投入使命,秦王殿下邀请各方友人赴泾河码头一观!(未完待续。)

、第567节 蒸汽工业的第一次闪光

大唐报、长安报…两份报纸上同时登出一份告示。
泾河新码头正式起用,码头四周的仓库、客栈、酒楼、食铺、还有杂货铺正式发售。不以价高者得,而以物优者得。
大唐礼部正式邀请各国使节前去观礼。
在报纸出现的第二天清晨,天还没有亮,围观的百姓已经有数万人,各使节团更是一个不差的来到了泾河岸边。
李元兴坐在一间还没有开张的酒楼二楼,用望远镜看到远处的码头。
“殿下,万无一失!”崔敦礼出现在李元兴身旁。
“不能有失,李常那边准备好了吗?”李元兴放下望远镜问道。
崔敦礼点了点头:“殿下安心,一切都准备好了。昨夜又检查了数次,绝对不会有半点问题。只是那高句丽人一定会上钩吗?”
“这次不上钩,就多搞一些事情,直到他上钩为止!”
崔敦礼无奈点了点头,他也希望可以一次成功,否则劳人劳心劳心劳财的,总归是一个麻烦事。在崔敦礼眼中,打仗那有不死人。可秦王却在干打仗还不让死人的事情,很劳人劳心呀。
不过,事情还是要继续干的。
仅仅是一个泾河的新码头开始使用,身为秦王是不会亲自出场的。
崔敦礼也不会去,而是叫了秦王府一个小吏出现讲几句话。
天浅浅的亮了,使节们都带着来到了这个码头,让他们意外的是,这个码头竟然离水面高到数丈,最高的一个卸货码头,竟然有十丈高。宽度也有五丈多。
李二悄然的走进了李元兴所在的房间之中。
“五郎,又准备显摆什么了?”李二笑着问道。
“臣弟三大利器,还就不信高句丽人不动心。”李元兴笑着将望远镜递给了李二。然后又说道:“第一大利器,千料大船。实载为一千三百八十一料,这船实际还没有完工,真正完工还需要差不多一个月时间。”
一料,在大唐就是十个立方尺的体积。
按现代的体积计算,差不多三料就是一个立方米。一料的载重大约为零点三五吨左右,可以理解为,三料一吨的计算方式。
李元兴这条船,也就是载重四百吨。
这在现代就是江河级的小货船了,而放在大唐,这是一条大船。
船上无帆,只有一个巨大的烟囱,正有白色的气体从烟囱之中喷出来,没有拉船的船工,也没有任何绳缆,那船却从远处飞速驰来。
“皇兄,这船之中全是空的,船仓什么都全部都没有,上面的远望塔,还有船控室全部都没有。不过臣弟等不急了,要让他们看一看这船。纯蒸汽机为动力的船,每个时辰五十里不成问题。满载的话……”
李元兴说话,李二半个字也没有听进去。
因为他正被那破浪而来的巨船而吸引。
李元兴这个不是平底船,而是尖底船,是为海运作准备的,尖底船破浪时的姿态,将水分开两边,加上大唐人根本想像不到的高速,水花四溅,却让人为之疯狂。
船长十丈,宽两丈,比起原本前隋时河远的船只,当真不可同曰而语。
咚咚咚……
连续的三声炮响,三只巨大的铁球被射出,河里溅起了十丈高的水柱。
所有人的视线都转移到了那巨响传出的位置,那里立着三尊大炮,李元兴的高压蒸汽炮。让人吃惊的一幕,不是四个人吃力的抬着一个巨大的铁球正在装填,而是艹炮人竟然有六个是高句丽人,而旁边工作人当中,也有十几个穿着高句丽服装的人。
那蒸汽机尖锐的哨声在响着。
“放!”指挥的军士一声令下,三尊炮之中,有两尊都是由穿着高句丽服装的人控制。
连续三次,一共九炮之后,那军士再次下令:“收炮!”
许多原在后面的人飞快的跑上前去,将那炮推到一架马车后面,然后用布子盖起。
“五郎对高句丽的心,真是够狠呀!”李二感慨的说了一句。
李元兴却给自己倒上了一杯茶:“狠吗,这才开始,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趣事。”
李二将望远镜移了一个方向,找到了高句丽使节所在的位置,他清楚看到高句丽使节那惊讶的神情,还是那渊盖苏文咬紧牙关,握紧拳头的反应。
渊盖苏文心中第一反应是,炮用于攻城,那么高句丽现在的城墙和纸一样,那建安城破之后,有逃回来的人就报告过,只听到城门巨响,然后城就破了。非常有可能就是这种利器,大唐的新式兵器。
虽然这时作为礼炮使用,可那却是实实在在的武器,杀人的武器呀。
没有人去观注渊盖苏文,所有人的视线又回到了巨船上。
那巨船在慢慢的减速,却是没有进入最大的那个码头,而是进了第三号码头。
这个不用解释,这代表着那最大的十丈高的码头是给更大的船用的,这船只是小船罢了。
“装船开始,粮,四千石!”码头上有人高喊着。
一辆在铁轨上的,由小型蒸汽车头拉着的,连续的十五个车厢的小火车缓缓的开到了码头边上,可这个时候,却见不到半个码头上的苦力。有的只是五个穿着工装制服的人,其中一个拿着铁皮制成的喊话器。
高处,那足有五丈高的巨大横梁这时动了,移到了第一节车厢前,一根长长的绳缆下来,最下面分成了四根。
“一号绳系好……
“二号……
当四个人全部表示弄好之后,那个拿着铁皮喇叭的冲着上方高喊:“货装好,起!”
一节车厢,上面堆着足有二百个麻袋,一个麻袋就是六十斤,两个麻袋就是一石。这是为了让苦力力搬运方便,靠体力背一个麻袋还在爬上船,这是需要很强的体力的。
可这一根绳缆,却轻松的吊起了一百石的重量。
四千石,仅仅半个时辰就全部装在船上,那巨船缓缓而动,退出了码头,然后一转头再次全速的离开了。
“四千石,这船不错!”李二称赞了一句。
李元兴笑着指了指窗外,示意李二继续看。
秦王府的小吏这时站了出来:“码头店铺之事,各人在码头管理处登记。这船,为金大匠一型货船,配有两台二百六十匹马力蒸汽机。船只净载重一千三百八十一料,双动力,就是双保险,万一那一个处出故障,另一个慢慢跑,至少还能靠岸有个修理的机会!”
那小吏还没有介绍完,有个商人就高喊着:“上官您不用那么细,这船我等可以买吗?”
“说这些,就是告诉你们。这船可以订,最快的两个月就能到手,再大些的,四千料大船怕是要等一年!”
四千料,可当真是吓人一跳呀。
“多少钱!”有人就问了。
“四千六百贯,如需要加装其他的东西,另算钱。这四千六百贯就是个船。有人想改成拉人的,自己改也行,让耀州工坊改,会有人给你们算细价的。”那小吏说完,用力的敲敲了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