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5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恨,我恨呀!”渊盖苏文感觉到一阵头痛,跑到床边去找福寿膏。可却怎么也把火点不着,一只手拿着就往嘴里塞,眼睛之中只有恨。
高句丽留下的国土,只有不到五百里,大唐的军队从国内城,丹东,大同江口,还有东边海中四五处登陆点,如潮水一样,四面八方的涌入高句丽。
大同江口,船队一炮未发,只看到列队投降的士兵。
在城镇之中,那些派去负责陆战,准备清除所有反抗都的士兵,竟然看到了欢迎唐军的布条高高挂起。
北方,高句丽重镇,拥有三万战兵的防御要塞,所有城门大开。
“你们终于来了!”守将将自己的佩刀扔在地上,一副如释重负的感觉。那枯瘦的脸上却是一种欣慰的笑容。
“为什么?你他娘的告诉老子,这是为什么?”那领军的将军怎么也无法理解。
原本在后阵的候君集在听到消息之后,只带了一百近卫飞马狂奔,他要亲眼看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候尚书!”领军的将军迎了出来。
“为什么?”候君集也是同样的问题。
那将军轻轻的摇了摇头:“尚书您进去一看就知道了。就象那个降将说的,或许我们去年冬天就应该来了,这才不到一年时间呀!”
候君集没有再问,快步往城中走去。
城中没有屋子,连帐篷也没有几顶,四处都躺着不知是死还是活着的高句丽士兵,许多火堆只有灰,没有火。地上堆着许多矛尖,却没有矛杆。
“城中没有一粒粮食,原本的屋子为了度过冬天也拆掉烧完了,最后连军械能烧的也拿出来烧了。按投降那将军的说法,能吃的已经全部吃掉了。地上的人或许有死的吧,但应该还都活着,每天还有一碗水粥喝!”
占领城的将军示意叫人捧来一碗所谓的粥。
黑呼呼的稀水,候君集问:“这是粥?”
“应该是吧!”
“派粮,救人。每人先给一碗粥,他们能守在这里到最后,也是对得起高句丽王了。可惜,高句丽已经没有王了。”候君集说到这里,抢过那碗重重的摔在地上:“打仗,这打的是什么?我大唐兴师动众打过来,这算什么?”
候君集当真是要发疯了。
难道这一切……
候君集心中多了一个古怪的想法,立即命令自己的近卫领一些干粮,装几十个罐头跟着他继续深入,他要看一看高句丽国内是什么样的。
此时,大唐长安城。
吃着火锅的柜爷正在对李渊说道:“怕是候君集这会正在骂街。依叔宝的情报来说,大唐真正需要战斗的,应该不超过二十座城,其余的有个声势怕就能攻下来,也会有一些城池直接就投降了。”
秦琼在旁边说道:“可惜,没有边关几个重镇的情报,连小武两兄弟也弄不到。边关几个重镇,只许进不许出,任何的情报都没有办法送出来。真不知道那里会不会打的辛苦些。当然也可能不会,因为小武两兄弟的情况中说,有许多运粮的军队连同民夫,半路上都会偷些粮食逃走,所以他的粮应该不多,或许吃不饱!”
“喝,朕很高兴!”李渊乐呵呵的,他有肉吃,有酒喝,自然高兴了。
高句丽。
候君集得到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不是秦琼说的有人逃走,而是整队的逃走。但凡是有机会运粮的,都会拉着粮食分了回家。因为百姓的家中已经没有粮食了,有粮食他们才能活下去。
几十座矿山已经是空无一人,别说是矿工,就是守军都逃光了。
许多城镇都是空的,仓库里有金银,却是没有半点粮食。
“李尚书,我们发现许多山中都有营寨,人数巨大。”有先头部队过来报告。
候君集心头一紧,因为他是听柜爷讲过那十六字真言的,难道高句丽人准备打游击吗?
“速派人占领城镇,通电各军港补给一定尽快送到。再电令各军,务必小心来自暗处的偷袭,占领各自的目标之后,小心防御。命令骑军快速完成高句丽全境的清扫,最后……”说到最后的时候,候君集自己也有些紧张了。语气有一些颤抖的说道:“立即通电长安,请示秦王殿下。高句丽人可能会进行游击战!”(未完待续。)

、第770节 有多少天的粮仓

游击战?
李元兴与柜爷有些意外,候君集怎么可能提出这样的一个词来。
高句丽人难道还准备抗击到最后一人吗?
李元兴与柜爷看看对方之后都笑了,高句丽玩游击战,他们凭什么?
“给候尚书回电,游击战的三大基本要素。第一个,领袖。第二个,源源不断的后勤基础。第三个,有足够的迂回空间。否则,最多就是一个草寇罢了。”
李元兴示意回电,也把电文念了出来。
柜爷也在旁边说了一句:“顺便再补一份,让调查一下现在整个高句丽有多少粮食。官仓有多少,民仓有多少。”
亲卫下去发电报了。
柜爷这才对李元兴说道:“元兴呀,你知道存粮安全rì说法吗?”
“听说过,似乎是达到一定的比例,才算是粮食相对安全。之前,我也调查过,比如户县最高的一户存粮可供全家食用九十三天,最差的一户只有三天,所以这一家需要不断的作短工,才可以维持生计!”
“跑题了!”柜爷打断了李元兴的话。
“啊……”李元兴想了想,继续说道:“蝗灾的时候,许多州县的官仓粮食仅仅只够本地百姓十rì之用,但算是军仓,就有一个月左右的粮食。其实,这个数值我认为已经是非常高了,除非有大灾,否则这粮食算是安全的。”
柜爷微微的点了点头:“你秦王庄许多村子的公粮,全村吃五年以上。现在我们猜测一下。高句丽的存粮有多少,去年秋天的收成有多少。他们浪费了多少,然后现在还有多少,我估计我最初是算错了,高估了高句丽的国力!”
“不错,让候君集去查就是了。”
对于这个很快就会知道数字的猜测,李元兴没兴趣。
高句丽!
阿史那杜尔站在高句丽一处重要的粮仓前发呆,几个军士正用力的砸着那巨大的铁锁。
“将军,说不定也是空的!”
阿史那杜尔轻轻的摇了摇头,然后又叹了一口气:“这一次出征。真正的无趣。已经五天了,竟然没有一场战斗。”
阿史那杜尔正说着,那锁已经被砸开了。
足有半尺厚的门被推开,一种极臭的味道从里面飘了出来。
众军赶紧往后退。足足开门放了快一个时辰的气味。这才进入仓内。
一大片死老鼠散发着恶臭。然后就是那黑呼呼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粮食的一包包堆在那里。有军士砍开一包,袋子里流出来的根本就是不米。而是黑色的粉,已经变成黑色的米粉。
“退!”阿史那杜尔一挥手。
连老鼠都能够被吃死的东西,这粮仓有什么用。
这个时候,别说是高句丽人,就是唐军都感觉到了粮食的紧张。
“立即查看,我们还有多少天的粮食?”阿史那杜尔大声问着。
当下,就有副官过来报告:“将军,省着吃,如果把所有的都算上,够我们吃十五天差不多,但马就没有豆子与红萝卜了,只有草吃。”
“不算马的!”
“最多五天。”副官如实的回答着。
阿史那杜尔闭着眼睛足足思考了一刻钟:“传令,撤退。雷骑撤退到大同江口,那里应该有足够的粮食才对。我们不能在高句丽境内饿死掉,撤退!”
如果放在一年前,没有一个将军敢说一句撤退。
新军规之下,这属于战略性后退,一但发现全军遇到重大的危机,在不影响其他各军的情况下,主将可以选择暂时后退。但如果与其他各军有联合作占的任务,则不能够选择撤退,除非所有协同作战的主将都认为,应该暂时后退。
所以,除了有死战与必守,两条命令之外,主将可以有选择的后退二百里。
从阿史那杜尔所在的位置,距离在大同江口也仅仅才一百五十里,所以还是在军规所允许的范围内。
两天后,阿史那杜尔回到了大同江口。
这一路上,他一直在思考着,应该如何去写这个战略退却的报告,毕竟这是撤退了。
可到了大同江口,阿史那杜尔突然放声大笑起来。
大同江口的营盘之中,至少有二十位主将,想来全是撤退到这里来的。
“没粮食,这怎么打。”阿史那杜尔在入营的时候,就听到主帐之中的吵架声。
“胡说,谁说没有粮食的。大同江口营中,有够十万大军吃三个月的粮食,肉,鲜菜。是你们这帮家伙只图着可以快速的出击,战兵比例高到八成半,一成半辅兵当中,还有一成是战辅军,后勤兵只有半成,连一个辎重兵也没有,你们不饿死才叫一个怪呢。”
八成五。
阿史那杜尔知道自己的队伍是十成战兵,原本计划是一路打,一路占,抢粮食过活。
可谁想到,连挑了四个粮食,三个是空的,最后一个连他都无法形容那是什么了。
大同江口自然是有电台的,各将军都在向候君集汇报着。
又过了一天,大唐皇帝李二的几案上就摆着候君集的表章,不是请罪,也不是请功。
候君集汇报:大军已经扫平高句丽,后退至各港口区驻守。高句丽内部,无兵,无官,无粮,无人。臣迷惑,百思不解。特命令全军驻守,挑选精锐查明高句丽之详情。
军报送到天策上将府。
李元兴看过之后,在军报上批示:命令主力部队、所有骑军转移到倭岛。令战辅兵在高句丽国内四处喊话,只要愿意搬到河东、河北、河南三道者,立即每户发下一石精粮、两石粗粮。再配有百亩地之粮种,两年免农税。
候尚书平定高句丽,首功!
李元兴的批示送到皇宫。
李二看过之后,加批了一句:依秦王所令!
电报发出,这是来自大唐皇帝与天策上将秦王李元兴的命令书。
但凡有电台的各港口都收到了李元兴的批示。
候君集看着那电报发了好一会呆:“这个,有些不懂了。如果其中的意思是,高句丽之战已经结束,大唐已经胜利的话,倒也能说得通。可这样就结束了。”
李二也在问着这个问题。
李元兴这才亲自进入皇宫之中详细的解释着。
“皇兄,高句丽比臣弟估计的更弱。为了防御大唐的攻击,渊盖苏文招集了数量过多的民夫。许多农田荒芜了,许多百姓逃离了家园。如果需要一个形象有解释,那就是渊盖苏文走了一条我们那堂叔走过的路。”
李二懂了。
“前隋败在高句丽,也败了整个天下。而渊盖苏文却是用同样的方式败了,过度的消耗了民力,让百姓逃离家园,谁想到仅仅才一年时间。”
李二说到这里,走到窗边推开窗户,默默的看着远处。
“皇兄,高句丽只是弹丸之地,没有战略纵深。他只能选择全民防御,所以这个消耗是灾难性的。臣弟的情况上说,渊盖苏文仅仅钢厂就建了七十个,臣弟让赵言德给他的煤矿、铁矿,他一共开挖了二百六十处。建长城五百里,要塞三个。皇兄可知道,我大唐现在有多少钢厂。”
李二摇了摇头,他知道大唐拥有钢厂的数字,但不明白李元兴这个话题的意思。
“皇兄,按高句丽对钢厂的设计年产量,是我大唐现在正在生产的钢厂总量的七倍。他所开挖的煤、铁矿总量是大唐的三倍。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先不说他能不能成功,仅他这翻动作,不比我们那表叔的疯劲差多少。”李元兴非常认真的解释着。
李二没有接话,转过头说道:“五郎,为兄下圣旨给天策上将府,秦王府。今年,京兆的户存粮,不能低于十三石。各道的平均户存粮,河南道不能低于十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