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5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长安创造了一个极大的价值。”
李二点了点头:“这个,我已经知道了。”
“皇兄看过了?”李元兴心说,按大唐官方的规矩,这些报告是一季上交一次的。
“不是,是工部送来一份表章,意思说这个铁路已经修好,由双线变四线,比修一条双线要容易多,而且在有了电报机之后,铁路运行可以管理,就依现在双线来说每个时辰发一部车,每天对开就是二十四列。”
李二这个账也是看工部报上来的。
“工部的意见是,就算不再加铁路,在几处宽阔的地点上,加一些分支。供火车错行,这样可以再提高动力。为兄问过明月了,明月的意见是,可以增加支线,但不要急着增加车次,现在铁路的管理还在熟悉之中,铁路一但出事,轻则数百人伤亡,重则影响长安到洛阳的商路。”
李二似乎还没有说到重点上,李元兴没有发言,继续听着。
“工部的意见是,不要再修长安到洛阳的运河了。”
“为什么?”这一次,李元兴有些想不明白了,要知道古代运河才是主力。
“工部算过,按五郎你的要求。要让运河达到那样的程度,所花的时间、人力、钱币。可以再修两次长安至洛阳的铁路了。”
李元兴没有再说话了。
按李元兴的想法是,运河才是运输上的主力,就是在后世,河运也是不能轻视的。
李二又说道:“商人们排队要用火车,因为火车快,河运从洛阳到长安,至少要七天时间。而火车四个时辰就可以到长安,加上货物搬运装车的时间,一天也足够了。所以商人们宁可等,也不使用运河。运河会翻船,火车不会!”
“这个,就依工部的意见吧!”
李元兴想了想,既然大唐的官员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应该支持。
可何况,并不是自己想的,就肯定是对的。
“河务改为防灾,铁路再加修一条。从长安到运城,对于河东道,这个帮助是极大的。唯一的难题工部已经解决,那桥已经设计好,今年一年就可以修好,这是为兄的意见?”李二这是在等李元兴的意见了。
“运城呀!”李元兴点了上一支烟,慢吞吞的又拿起茶杯。
“如何?”李二催问着,这也是工部给出过意见的。
“不如修到并州吧,以后再往幽州修,还是要加长到辽东去的。铁路的运力速度是极快的,发展铁路是臣弟支持的。但也要有个计划,毕竟国力有限!”李元兴也提出自己的意见。
李二想了想,也认为李元兴这个意见不错。
可这么大的事情,已经不是他们兄弟两个人聊个天就能拿主意的。
既然有天英阁,又有六部。而且这些部门已经对于李元兴现在的思路有了深入的了解,可行性的分析交给他们,要比李元兴一个人思考更加的完善。(未完待续。)

、第775节 人质事件第740消息

“皇兄,午餐想吃什么?”李元兴扔下一枚棋子在棋盘上,在一条大龙被吞掉之后,没有不认输的理由。或许有反败的机会,可李元兴也动不了那个脑筋。
轻轻的摇了摇手边的铃铛,高公公进来。
“安排一下,依五郎的标准四菜一汤。两个人吃,就加两个菜,要精致些。五郎选菜如何?”李二笑问道。
“春天的菠菜不错,不过我不喜欢那味道,作菠菜面。再来一个鸡蛋炒韭菜,春笋应该有上市,一个春笋肉片不错。切一盘猪耳朵,一盘羊肚。再看看有什么新鲜的,让厨房作两道拿手的,清淡一些,用豆油!”
高公公在门口吩咐了一声之后又退了回来。
“殿下,岭南那边有事情报上来。说是上次在海里被抢的船花了八百贯赎回来了,人和货都没大事。只是船上的一些个罐头被抢走了。”
李元兴微微的点了点头,伸手拿过报告书。
高公公又说道:“不过,岭南又有一条船被抢。这一次,人船都没有伤到,但船上有三百匹彩虹锦,五百匹细白麻被全部抢走了,对方亮了旗号,说是什么百越天海王。让船上的人带话给岭南王,只说是走海路,每年进贡,保岭南海商平安!”
“啊!哈哈……”李元兴干笑两声,继续翻看着手上的报告。
高公公则是将一份表章双手交给了李二:“圣上,这是岭南冯都督的请罪表。就是为了那个岭南王,这是礼部用电报抄录的。”
李二接过没有打开看,这种表章没有看的必要。
挥手示意高公公退出去,这才问李元兴:“五郎不打算教训一下狂妄的百越。”
“不想杀人!”李元兴很平静的回应了一句,将手上的表章放在冯盎的请罪表上。
李二心说这不杀人可能吗?如果放任了百越的嚣张,怕是这些家伙以后就敢常常的在海路上作恶了,那一船货值多少钱,放在长安至少值万贯。
或者说,李元兴在等冯盎的反应?
“皇兄以为,交趾是谁的?”李元兴突然问了一个古怪的问题。
李二笑骂:“废话。自然是我大唐的。”
“不是。只是暂时不是!臣弟一直在想,那个什么百越的天海王是不是汉人。是收降,还是干掉他。这个需要再次考虑,再等两天兵部开始绘制百越地图。皇兄应当下令。让查一查史料。在大唐往前三百年,对那里的实际控制有多少。中原有多少人移居到那里去,既然是我中原移民。无论死在那里,那骨子里流的依然是我华夏血脉。臣弟以为,大唐兵锋可剑指天下,却不应对我华夏子民动武,一滴血也不能粘!”
李元兴没有再提大唐子民,而是提到了华夏子民。
这个转变让李二有些意外,却能够理解。
“臣弟,要亲自去一下岭南了。”李元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二也认同这个说法:“地图上画着有的,可没有政令发布,也没有派驻官员。这里不算是大唐国土,冯盎真正能够控制的区域,也只到钦州,南到雷州。其余的地方虽然没有造反,也没有兴兵,却是政令不及之地!”
酒菜已经送上来了,高公公准备退下的时候,李元兴吩咐道:“高公公,代本王传个话给倭岛,本王需要两千水兵,让他们挑选倭人担当。赴丹东港受训一年,军响之类的事情让兵部看着办法。再派人去昆明池,问一问贤皇他训练的陆战队什么时候可以用一用,就说本王打算去南海了。”
高公公赶紧记下,躬身退了下去。
“五郎好算计,先把可能收服的收归大唐,然后再对付那些个不听话的。”
李元兴又补充了一句:“顺便在百越建一个港,专门用于贸易。”
末了,李元兴轻轻按了按额头:“皇兄,有件事情,臣弟想和皇兄说说!”
李元兴突然变的严肃起来,倒让李二有些不适应。
“五郎,你说说看!”
“我想找个由头给冯盎封个王,顺便把他冯家的主力转移到远一些的地方去。这一次出海,我打算带上几个人,把那个比大唐还大的岛给分了。”
分了!两个字李元兴咬音极重。
李二轻轻的摇了摇头:“是不是太急了,眼下大唐本身的开发就不少了。”
“皇兄,我是这么想的,七世家的财力,人力,物力都非常的巨大。他们任何一个世家肯定不如皇族,但两个世家绑在一起我们皇族就有些压力了,而三个世家联手,皇族就不一定了,七世家联手真正与皇族对抗的时候,皇兄以为就能够搞定吗?”
“陪皇兄喝一杯!”
李二没再说世家的话题,世家对于李氏皇族来说,那是个头痛的要死的问题。
空肚子两杯酒,李元兴脸上有些发红。
李二却是连续喝了七八杯,这才对李元兴说:“五郎继续!”
“四大港,其中三个那绝对属于皇家的,而且这个皇家仅指皇兄。另外一个,臣弟准备让清河崔氏把股份拿到股市上卖出来,让天下人都粘上了些,也就是,那个港是世家的。再然后,各大世家从中原调出去,让听话的小世家占据中原的工、商、农。”
李二拿着酒壶,竟然空了。
轻轻的将酒壶放下后,李二点了点头:“那些个弟弟们,也不要闲着。”
“臣弟随便安排!”李元兴笑问道。
李二却没笑:“顺便把承乾与恪也安排了。”
李元兴愣住了,怎么李二会突然这么说。却听李二继续说道:“父皇以为。他们才学勉强算上不错,心智也不比为兄儿时差多少。但心胸却不是帝王之才,再磨炼几年看看,如果还是不行,他们还是安稳一些度rì!”
“当皇帝是个苦活!”
“人人都想当皇帝。”李二笑着回应了一句。
“最苦的两个活,其中一个,寿终正寝的不足一成,不是被自己兄弟所杀,就是被自己曾经认为是朋友的人杀死。每天起的比鸡还早,睡的比狗还晚。平均寿命不超过三十五岁。过了三十五岁的,越老越胆小,越老越喜欢猜疑,越老了越是头脑不清楚。越老越怕死!”李元兴一边吃着菜。一边自顾着说着些闲话。
李二一开始不明白李元兴在说什么。越听到后面越古怪。
完了,李元兴补充了一句:“这一苦,就是皇帝。”
李二深思了足足十分钟。长长的吐了一口气:“五郎说的在理,前隋的皇帝就没有一个正经老死的,再往前二百年,似乎还真的找不出一个来。看来这皇帝,还真是一个苦差事,来!满饮!”
“所以作皇帝的,真正想着百姓,想着江山,不去享受的才是好皇帝。”
“五郎准备如何教你的儿子?”李二问了一个古怪的问题。
李元兴几乎没有思考就反问:“是指七位王妃的儿子,还是李岚姗的儿子?”
李二被李元兴这一句反问给问住了,李元兴继续说道:“七位王妃的儿子臣弟教不了,七世家会想尽一切办法影响到这些个孩子的成长。所以,我只能教他们作一个好人。李岚姗的儿子,如果臣弟说,我要他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喂自己吃饭,皇兄会怎么想?”
“或许,很好!”李二也不敢给肯定的答复。
李元兴没有就这个话题再说,摇摇桌上的铃铛。
高公公进来。
“拿两瓶酒来,然后给冯盎发电。就说本王会在三个月后到岭南,这三个月内让他自己留意那些海盗。造船的事情加紧些,质量第一。”
李元兴吩咐完,高公公躬身退下。
李元兴又说道:“拿酒进来之后就没什么事了,你也去吃些,安排侍卫轮换休息吃些热饭,不要让人随便过来打扰!”
“谢殿下!”高公公这才退了出去。
“看样子,五郎是下决心了?”李二亲自为李元兴把酒倒上,又说道:“新罗封王大礼,五郎你是管还是不管?”
李二说的封王大礼,说是封王,事实上就是新罗献国,然后金家封王。
李元兴不想管:“这不是礼部的事情嘛?”
“你不去,新罗人怕是不会安心。听闻那金德曼受封女王之后头一件事情就是在她的妹妹当中,挑选容貌出众,学识良好之人。准备送到你秦王府去,这件事情,皇兄挡不住。元昌那小子为了在新罗得到更多的权利,这件事情上他是帮着金德曼的。然后,你皇嫂也认为,秦王府中应该有万国宫,这是秦王的义务。”
生怕李元兴反驳,李二紧接着又说了一句:“新罗,百济的妃子已经入宫。”
扯,这真是件扯蛋事。
“依国礼,秦王府制为,一正一平,七夫人,十六妃,三十二美!”李二慢吞吞的说着。
李元兴一下就象是被踩了尾巴的猫,当下就跳了起来:“这谁说的?”
“三省、六部、天英阁同议。因为秦王府,一门九亲王。这还不算秦王,所以礼部就定了这个规矩,当然了,这是前无来者,后无古人。大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