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6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就是江宁!”李二也肯定这一点。“金陵府所属,虽是一个小县,可却成为这次重中之重!”
江宁是那里,就是后世的南京的一部分。
难在那里,其实就需要一座桥!
后世的大桥,全长四千多米。大唐现在的工业能力能够建这样一座桥吗?这不是几十万民夫,或者说无数敢拼命的勇士能够完成的。
李元兴一言不发的坐着,手上捧着已经冰凉的茶水。
李二也是默默的坐在那里,他为了这座桥派人去请武曌进宫商量过,他知道这桥代表着什么,武曌可以给他图纸,可以想出一切克服建桥困难的办法,但……,这依然是一座人力不可完成的长桥。
要知道,火车的重量可不是几千斤呀。
一列火车,满载,普通的桥一定会被毁掉的,只有一座纯钢筋水泥的巨桥才有可能。
“建!”李元兴突然重重的一拍桌子。
“来人!”李二突然大喊一声,外面连同禁军,加上高公公,许多侍从一下就冲进来七八个人。
李二脸色冰冷:“传旨,江宁建桥。”(未完待续……)

、第808节 地标

江宁!长江!南京!
那里有一座桥,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世的现代同样在技术、资金、资源极匮乏的情况下花了八年时间完成。
大唐这里拥有后世最先进的资料集,也有最优秀的工匠。
而且李元兴手握着海外无数可以不考虑后果榨取的资源,凭什么建不起来。
纯钢筋水泥的大桥大唐已经有一座完工了,虽然不长,只有短短的二百多米,眼下却是在梁州那里,成为运输线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每天要经过小火车一百次,运输石料达到数万吨。
还有一座长度达到一千三百米的小浪底水坝、以及风凌渡大桥在建当中。
也就是大唐的工匠们已经将那些计划消化,并且用到了实际当中。
“皇兄,不如加一条命令。新长安城墙部分的工程全部停建,所有的水泥、工匠全部调到江宁那里去。一座长安城,再大再漂亮,也是展示着大唐皇家的富有。可一座桥代表着什么,这在天下人眼中,是一个奇迹,而且仅这一座桥带动的产业价值,不会低于每年五千万贯!”
李元兴再次建议着。
李二看着李元兴,默默的点了点头:“五郎说的是!”
高公公等人退了下去。
贞观四年元月十八rì,大唐报、长安报等所有报纸头条。同时通电全大唐所有的州县,甚至电报了发到了麻六甲。
江宁长江大桥。
全长十里。全宽三十五步,分为上下两层的巨型大桥。距离水面高度约为十二丈,最高处,就是上面的公路桥距离水面达到了十九丈的高度。
大唐最巅峰的耀州钢厂同时宣布,停止对外的一切供货,将合同转由周至钢厂、郑州钢厂、以及河北道、河东道、辽东道二十多个钢厂继续执行。
大商中书令亲自签发文书。耀州钢厂此次毁约并不是建返合同,一切为大唐!
三万吨神秘的特种精钢。甚至没有人知道耀州这钢厂这一次生产的精钢与普通的有什么不同,唯一能让大唐百姓知道的消息就是,整个大唐最好的铁矿石、最好的煤,要优先运往耀州。
一座桥。值得吗?
许多异邦的使节不理解。大唐连长安城都停建了,要不惜一切的建起一座桥吗?
大唐皇帝,大唐秦王联手发布的命令,而且又是原本天英阁有一半人支持的意见。当文书正式下达到各部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够制止了。
吏部下文。着李春一等桥梁系大匠师领工部尚书衔。正三品。全面负责江宁长江大桥的修建,同时配书大唐中书令李靖签发的命令,长江两岸所有州县。建桥之事李春有权调用一切力量。
看到报纸,在昆明池训练中低等军官的柜爷而赶回了秦王庄。
“元兴呀,这座桥爷爷知道。这是我们华夏的骨气,当年……”
李元兴头一次打断了柜爷的话,脸上还着几份严肃:“爷爷,我们华夏的骨气何止这一座桥,大唐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真正的地标。其实这座桥再晚修三五年也无所谓,但我更需要一支注入整个大唐的兴奋剂。”
柜爷细细的分析了李元兴的话,用力的点了点头:“说的好!”
“古有秦国修郑国渠,今有大唐修江宁桥。”李元兴突然笑了。
柜爷也笑了:“桥通车之时,就是对吐番开战之时。”
爷孙两人同时大笑起来。
柜爷在李元兴肩膀上重重一拍:“帮爷爷再稳住一年,最后是两年朝堂。然后再稳住南洋,最多两年之后,那里也是大唐的道、州、县!”
“爷爷放心,他们在南洋吃到肉了自然会有贪心。但我不发话,谁也不敢造次。压着他们,当真正把这规矩放开的时候,他们就象是饿了很久的狼,半年就能全面控制整个南洋。”李元兴自信满满的说着。
柜爷也笑了:“来自大唐本王、澳洲、还有九大港的联手攻击,半年时间你也太小看爷爷了,也太小看这些世家军阀们的野心了。”
“什么时候,给天竺些压力呢?”李元兴没有再提南洋的事情。
“再过至少一年,大唐人还没有真正尝到殖民地的好处。”柜爷给李元兴建议着。
李元兴正要说什么,有人来报,说李春求见。
“李春,元兴还是去见见,爷爷这里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只说一句,不惜代价,最多四年时间修成这座桥,实在不行你去把北美的金矿给挖了。”
“不用,澳洲的金矿也不少!”
柜爷去休息了,李元兴则在步行往前厅去,准备接见李春。
可前厅之中,身穿绯色官袍的李春却跪伏在地上,头紧紧的贴在地面上。就那样一动不动的跪着,李元兴冲着郑和瞪了一下眼睛,郑和吓坏了,赶紧解释:“殿下,是李尚书要跪的,与奴无关呀!”
“下臣,万死不辞!”李春重重的磕了一个头。
李元兴没有去扶李春。
“李春,什么话也不要去讲。本王给你准备了一个墓碑,拼上你的命,修好这座桥。桥头之下必有七尺之地为你埋骨,立碑!”
“下臣,万死不辞!”
李春高声喊着,用力的磕了三个头,起身后退三步,又长身一礼:“下臣,告退!”
“李春,你还不老,别累死的那桥上。本王真心希望,你还会有一座更华丽的墓碑!”
李春再次一礼,退离。
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一切都在他那大礼之下就表明了他的决心。当年,只是一个算是优秀的工匠,修建了一座值得自己骄傲的石桥。然后成为奴隶,作奴隶李春不在乎,可他却没有机会再接触到一生最痴迷的桥。
全长十里!谁敢想,谁能想像到还有这么一座桥能够出现在长江上。
大唐敢,大唐能,修桥主事之人李春信心十足。
大唐工部尚书,阎立德与其弟阎立本,在最初相争是不是修到华亭的时候,就在武曌的帮助下在完成一副画作。一副长到四丈,高五尺的长卷。两兄弟之外,又调用了十名优秀的画师在着色,细节补充上打下手。
长安城,朱雀门的城墙上,挂起了一副画。
江宁长江大桥!
整个长安城对这桥的讨论停下了,换来的却是沉默。头一次长安的百姓对这桥有了一个最直观的认知,这不是桥,这是奇迹。
吏部新任尚书,长安柳家柳冲冲,穿着便服站在百姓当中,也和百姓一样的震惊。
“感觉如何?”王及善站了柳冲冲的身旁。
“王公,前隋修运河,消耗了也不过几百万贯,那么多年下来,就算加上奢侈的浪费,以及远征高句丽,也没有说超过一千万贯的。却是将前隋的国力消耗个净光,然后就有许多人造反,然后就灭国了。”
柳冲冲说这些话的时候,丝毫也不紧张。
大唐已经不会因为某种言论就治人罪了,只是说的话是有历有据的,就不论罪。
王及善听到这话,微笑着点了点头:“是呀,前隋就是过多的消耗国力!”
“长益铁路的消耗,已经不比那运河的总消耗少了。那一座桥,某都不敢去算会花多少钱币了,五百万贯不知道够不够用?”柳冲冲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王及善却是大笑:“区区五百万贯罢了!”
“五百万贯,还区区,还罢了?”柳冲冲吃惊的盯着王及善。
大唐的税收有多少,他是知道的,这五百万贯差不多就是大唐国库总收入七分之一了。大唐现在的国库收入纵然是大力发展工业,也不过是三千四百万贯左右。而且要花钱的可不止一座桥。要花钱的地方数都数不清。
五百万贯,差不多就是后世二百亿的购买力。
但大唐这里,无论是运输,还是钢铁生产,以及水泥等工业品的实际造价却是远高于后世的。要知道原本的南京长江大桥的造价是二点八亿,那个年代的二点八亿差不多可以相当于李元兴穿越之时的一百二百亿了。
可以说,这是一笔巨资呀。
王及善轻声说道:“柳尚书,某建议你赶紧上表,申请给你户部抢五十名算学精英。否则你会忙不过来。因为收钱多,而忙不过来。”
“请王老指教?”柳冲冲进入高层时间太短,所以姿态很低。
“你这个官,当得不好呀。”王及善开了一句玩笑后,倒是严肃了许多:“也罢,等你今年三月入选天英阁之后,你会知道的更多。大唐实际的收入,比你想像之中的多。而且今年,仅是南洋的税收,某估算,不会低于一千万贯。”
嘶……柳冲冲的倒吸一口凉气,纵然他已经正式成为户部尚书快两个月了,可还没有真正接触到户部深层的东西,依然还是在慢慢的熟悉工作当中。
“两位尚书,兵部刚刚递了表章。要加修一条铁路!”有个身穿四品官服的人过来很直接的把消息告诉了两人:“候尚书要修一条幽州到广州的铁路。”
“候疯子,不是三天前才递上长安到兰州的铁路申请。幽州……,广州……。”王及善的惊呼惊动了许多人,而王及善却快速的往皇宫奔去。

、第809节 铁路要多少钱人!37第8

候君集疯了吗?
他不是疯,身为兵部尚书他需要控制大唐全境所有的防御线。如果能让他的战略支援达到一天的路程,那么大唐现在的所需要的驻军数量就会减少非常多。
按一天的路程扩大的程度,如果是千里范围,大唐可以减少士兵至少二十万。
换一个角度考虑,这二十万士兵,可以用在其他的地方。
大唐的长度单位是寸、尺、步、丈、引、里。十寸一尺,五尺一步,两步一丈,十八丈一引,十引一里。也就是一千八百尺为一里。按唐尺与现代的计算,差不多一里就是五百七十六米。
候君集一尔再,再尔三的要求修铁路,他不是为经济考虑,只为战争。
王及善赶到皇宫的时候,候君集正在李二书房不断的诉说着修铁路的好处。
李二坐在御座上,拿着一份表章在看着。
似乎是在听着候君集讲他的理论,可事实上李二手上的表章却不是候君集的。而是工部关于江宁长江大桥的预算书,这本预算书已经没有那些废话,完全按照武曌所教后世的预算表格以及预算单来制定。
移民,占地什么的全是小事。
水泥可以郑州生产,也不是什么大事。
人工也不算什么,大量的高句丽奴隶以及新罗、百济劳工完全可以解决人力的问题。
最麻烦可能就是那特殊的精钢了。
三万吨呀,以每一列火车可以运大概一千五百吨精钢计算。也就是二十次专列就可以运完,但账似乎不能这样算,先是汇聚各地优质的矿石,再加上好煤,这占用的铁路与船运就需要至少一百次专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