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骁将-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主乃天子之叔,时刻不忘救天子于危难。然便是如此,那曹操皆天子之命而下乱命,我主也盖不会想从。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贼名天下谁人不知,将军自然晓得。那心中也该知道,此诏乃操之意而非天子之愿,系是假命将军何以想从。
且当年董车骑一事,衣带诏已然事,将军血诏书名,曹操如何不知,今若去许都必会遭害。”陈震再一施礼,“震,请将军三思。”
“叔父还请三思,许都实在是去不得。”马岱见陈震之意与自己相当,面色一喜当即也随之拜倒在地。
“父亲,儿觉得孝起先生说的在理,这许都还是不去为好。”马本也有些犹豫,现在索性就翻了过来,“曹操既然知道父亲在衣带诏上留名,心头必然恨煞父亲。其此际招父亲前去,儿虽猜不出因由,却也知道曹操不会妄做无用之机,父亲这一去必对曹操有益,所以才生出此诏。
于敌有利,便是于我有弊,父亲断不可去。”
“孟起言之有理,于敌有利,便是于我有弊,曹操相让老夫去,老夫就偏不去。”马腾听的怒眉一挑,就此下了定论。
转再望向陈震,“先生可否断得出,曹操为何要诓老夫去许都?”
“曹操所虑者,我家主公一方,江东孙权一方,再者便是西凉。曹操要诓将军,那多半不是要对西凉用兵,而是要囚禁将军,好让少将军等投鼠忌器,消除己方西侧之患。如此怕就是要算计南面之敌了。”陈震低眉顿,心中细细的盘算了一番,“我主该不是。”
“我家主公占据荆州七郡,拥兵二十万,粮草充足且有二位军师以及刘关张赵黄魏等一干文武辅佐,但毕竟时日尚浅,根基不稳,当不会在此刻北伐。而曹操赤壁新败,手下兵马丧失了半数,数月间再筹措出一支三十万以上的大军南下荆州也不现实。如此来说应该就是江东孙氏了。
但江东应该无法再举大军围攻寿春才是,他们没粮食了啊。赤壁一战,我主以淮南换荆襄,是为偿江东之功,只是在交割前迁徙了大批百姓西去。震北上西凉之前,江东已经在迁徙百姓前往淮南,这些日子下来应该早已经完备了,而柴桑的十万水路精锐也应该大半移往了淮南。
江东之地最近些年虽然风调雨顺并无灾害,但百姓委实稀少了些,加之要供养十余万大军,储存的粮草怕还比不得淮南一地。先是赤壁之战后是大规模迁徙,储存的粮草便是不被消耗一空也该差不多了。”陈震并不是什么天下出名的智者,他的分析依靠的都是已经知道的事实,但好歹也是被诸葛亮所看重,位居蜀汉太尉之职的一代人才,老而益笃四字还是当得的。“寿成将军,如震所料不差,曹操该是要举兵淮南了。”
“淮南之地,曹操仅握寿春一城,然寿春城坚难下做北守依据倒也可以,只要有兵源钱粮源源输到,江东想拿下寿春简直是痴心妄想。但难料的是寿春与徐豫间隔得还有一条淮河,当年刘安西(刘宪,安西将军)便是靠远就临淮,于破釜塘营淮水之师,始才困寿春于危难,掠徐豫于威下。
如今江东得了淮南,他们可以直接从大江起一支水师直通破釜塘,而就淮水。如此一来寿春外援断绝,全城尽在江东水6包围之下,其中便是屯了再多的兵粮,那也只能做瓮中鳖网中鱼。江东早晚可得寿春,而之后便可北望徐豫,以进中原。”
“我若是曹操,定不会容得江东放肆,必会先于他们无粮用兵之际调集大军,一举荡平合肥,甚至一鼓而下庐江。”马眼睛盯着悬在大厅侧墙上的一副地域图,虽然马家位在西凉,可对天下地势他们却也在时刻关注。
“少将军所言不虚,震现在可以肯定,曹操就是要准备对淮南用兵。而诏书将军去许,那是怕大军南征中原空虚,将军举兵抄他老巢。这才诓将军前去,以除后患。”
“曹操老贼竟然敢如此算我,老夫必报之。”马腾两眼一翻,一锤砸在了书案上,“孝起先生可有计策,以让老夫一扫心中之恨。”
一百四十四章 刘营三谋
“两天前江东才派人到荆州求救,不想今日便传来了西凉战报。、”看着手中的战报,刘备是一脸喜不自禁,“马寿成真是好大手笔,一举就拿下了长安,如今怕已经潼关在手,雍州得望了。”
“呵呵,主公所言甚是,雍州兵马甚少,长安一失,潼关必不得保。”与庞统、徐庶二人相比,诸葛亮的身份隐隐高上了一筹,虽然凤雏来还,可这席谋士的地位依旧是不可动摇。“此间却还有孝起的一大功劳。”
诸葛亮当初同意着陈震去,不过是因为陈震长于交往,在袁绍帐下时的职责几乎同于孙乾,而那时孙乾又要常往来于吴地,所以便让他前往西凉。是真的想不到,陈震在西凉竟然能捣腾出这么一出壮举来。
“孝起大功我怎敢忘了,待他归来备必亲迎十里,以彰功勋。”刘备心里那是叫个痛快啊,曹操啊,终于轮到你倒霉了。眼看着集中在淮南的二十万大军就要动手了,西凉却突然杀了出来,这是让曹操尾不得两顾啊。“曹贼,此次倒看汝河为!”
“主公勿要欢喜,以统之见,此淮南之战势在必行。纵然西凉举兵,曹操也万不会在此刻就调走那二十万大军的。”刘备的兴头虽然是才起来,庞统却不得不给他泼上一瓢冷水。“江东所求,主公还是要有所准备。”
“呃”,刘备神色立刻为之一顿,舒展开的眉宇也沉了起来,想到诸葛三人之前给他所做的分析………,“曹操底蕴虽厚,可赤壁的折损也不可能在半年之内就恢复过来,他已经调集了二十万大军汇集寿春,汝南、南阳等均也有不下十万兵防止我们北上,还能有多少兵马能用来对付西凉的二十万铁骑。”
“主公,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西凉兵虽然骁勇善战,军纪却是散乱,且统属不一,远算不上真正的精兵。而自从李儒、贾诩之后,西凉就再无一流谋士,曹操就是起十万人,庶看也足以得胜那二十万西凉铁骑。”对于西凉的马韩,无论他们兵锋再劲,诸葛亮、庞统亦或是徐庶,都从没把他们视为真正的敌手。先天不足实在太明显,太不可挽救了。
“主公,四五十万兵马,曹操还是拿得出的。”诸葛亮羽扇摇摆中,嘴角却翘起了一丝笑来。“这天下大势短时间内依旧动摇不得,除非是我军破釜沉舟,集结全部主力就此北上,与曹操做决一死战。否则也就只能敲一敲边鼓。”
“备漂泊半生,立志匡扶汉室,若能一战灭曹就是赔上整个荆州也定在所不惜,只是……三位军师,今日北伐,胜算怕是没几分吧!”刘备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自然不是一点战略眼光都没有,诸葛亮、庞统、徐庶三人已然是给他挑了明,淮南孙曹之战是势在必行,西凉大军也动不了曹操的根基,自己大军北上看上去是能把曹**到绝路上去,可也必然激起曹操的最后一份力量,如此一战多半是要两败俱伤的。倾荆州之力,与曹操的三支大军之一,来一个鱼死网破,那等到曹操收回另外两支到军之后……
“曹操两面受敌,如此大好机会主公怕也不愿放弃,如此倒是可以着云长为将,统劲卒三万汇合竟陵的翼德所部,北取竟陵,亦窥南阳。
此不但可夺回一郡之地,还能暂且塞住江东的口舌,且先让他们与曹操好杀一通,主公静观其变才好行事。”虽然这不是灭曹的大好时机,可却也能沾上一丁半点的便宜。仅仅是一个竟陵小郡,曹操必然不会冒着曹刘两家决战的风险,派大军夺回的。庞统的那张丑脸一笑之后更是难看,“竟陵小郡,但好歹也有三四十万人口,可聊解腹中饥渴。”
“竟陵有两万曹军,统兵大将夏侯惇虽是当时名将,可我那二位兄弟也不会惧他。但怕的就是夏侯惇见势不妙死守竟陵城,这半年多来竟陵屡次加固,城池防务怕不会比公安逊色。我担心二弟、三弟急切间会挥师猛攻,那样便是取下了竟陵也是得不偿失啊!”刘备对关羽、张飞还是很熟悉的,若是局面全然占优的情况下,夏侯惇还死守竟陵城池,关张怕真的会举兵硬攻。“不若让元度去,他在公安闲着不也是无事。”
“呵呵,主公,臣说一句越礼的话,元度将军与关张是不同的。“徐庶听到刘备点名刘宪去,笑了。“刘宪是龙,关张为虎。龙,可大可小,可升可隐。虎却不然,御虎需以活物动之,久囚牢中,不但让猛虎暮迟,还能让猛虎性情更躁。”
“主公常说云长、翼德性情刚烈,不容片言相辱相激相轻,这本是为将为帅的大忌,可时日已长,该不得了,那就只能纾解徘徊了。”徐庶恭手向刘备一拜,“主公,此次竟陵之战,庶愿随军。”
“元直相随,我自然放心,如此五万兵马北上亦好向吴候交待。”刘备想到两天前诸葛瑾来说,心中就是一轻,这不也算是个围魏救赵的借口了。“只是那淮南的二十万曹军,若真的拿下了合肥,与我军就是不大利了。危机之刻……”
“主公勿虑。”诸葛亮接下了刘备话语,一脸轻松的笑容,“合肥屡经修葺,坚固不下于寿春,且地接巢湖,中有淝水相连,江东想向合肥补充兵马粮草易如反掌,如此集江东之力岂有还护不住一座坚城的道理。”
“淮南一战,与我军最有利的形势是——江东军攻克寿春,全占淮南之地。如此淮河相隔,则淮南尽归江东。如此曹操至少要分出三四分的力气来防卫江东,巩固徐州,以图反攻淮南;最不利的形势是——曹军一举拿下合肥,大军直逼江边。如此则江东再无北上中原之路,曹操只需一支偏师就可看死江东,将全副心思放在了我军身上,甚至还能逼的江东再起图谋荆州之心。”
一百四十五章 劝刘夺蜀
“当初江东吴民刚迁入淮南,周公瑾就急不可耐的调大军屯驻了合肥,更令吕蒙率一支偏师顺水进入破釜塘(洪泽湖),以断淮水水道。、
然不想曹操抢先了一步,在淮水口整整铸就了十道拦江铁索,已至让江东水师再无用武之地。这些日子来,北地诸州兵马蜂拥而至,九江上下二十三县顷刻间沦入贼手,现在的寿春再也不是一座孤城,而变成了附庸一郡之地的壁垒。
江东兵势已失,曹军却攻势大涨,剑锋直指合肥,但要想一战功成却是万万不会的。
合肥城坚,内外联系有水道相同,江东已经稳立不败之地。为了合肥这一座城池,为了保住自己北上中原的念想,孙权至少可以承受五万兵马的折损,而相对应的曹操,他就要付出十万到十五万的损失。如此大的折损,放到赤壁之战前曹操或许可以承受,以换合肥要地,保取东南安宁,但现在,面临着西凉大军和主公,他断然不舍。
淮南这一战,打到现在明眼人几乎都已经看到了结局。曹操得九江而不能得合肥,拥有了半壁淮南,却也只能说是暂保。因为合肥一日未得,淮南就一日无有宁日。
江东野望成空,可他们还有合肥在握,庐江郡算是孙权的囊中物了,而九江也停在了他的嘴边,只要一力,江东随时都有再复前势的可能。
因为有巢湖在,江东兵马就可以不经6路而直入合肥,如此一来曹操永远都不会摸得清合肥的虚实。算上随时都可以再临破釜塘的江东水师,曹操只有在九江、在寿春、在临淮屯驻上一支大军,他才可以随时应对南面未知的威胁。
这支兵马至少要有十万人。”一通长篇大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