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理想年代-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付你,所以就先找济武兄练练手。”

李想冷笑一声:“浏萍澧之役时我在武汉,他也在,他和焦达峰分别在两湖地区联络同志,成立共进会分会,中经一度败露,后又恢复,在武昌首义时,也起了一定作用。但是鄂军政府成立,孙任军务部长,这是军政府中权力最大的一部。孙武没有为革命奠立基础,相反却侮慢同志,接近旧日官僚,拉拢黎元洪、孙发绪等人打击威胁他地位的蒋翊武和张振武,刘公也被他支使到了襄阳。黄先生任战时总司令,孙不仅没有全力支持,且嫉妒黄的声誉在他之上,孝感之战拖其后退。这个人,品行及其恶劣。”

“我说出来你或许不会相信,济武兄其实对你非常欣赏,只不过碍于有小宛这丫头的事情夹在其中,以致难以论交。他是个爱面子的人,这简直成了他的心病。我建议你赶紧把和小宛丫头的关系定下来,被老这样不尴不尬的。”林长民笑道。

李想先是愕然,旋即想到自己实力每天都在膨胀,而以前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实力人物已经被他甩在后面,地位的对调,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方实力开始往他身上倒贴。

李想笑笑,岔开这个敏感话题道:“你去上海干什么?我就是随便问问,你可以不回答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还是把你当朋友。”

林长民对凶名传世的李大帅更添好感,笑道:“济武兄认为今后之民党,果挟有大党以盾其后,政府将俯就之不暇。于是便在上海以讨论民国建设问题为名,发起共和建设讨论会,以为改组政党之备。宪友会同仁推济武兄为主任干事。”接着又得意道:“共和建设讨论会,以稳健进步为宗旨,集合同主义之人,为将来政党之备。民国成立,人心为之一振,一时奋发之气,急进党易于成立,亦易于发生。就理想之政党言之,一国之中不可无两大政党,一急一缓,互相颉颃,以剂于平。共和建设讨论会不入政界,专以指导国民为务,而不公开发布任何政纲,仅在内部宣布:吾辈所抱铸党主义,不外乎稳健进步主义。以此主义协谋国是,则吾国种种建设,对外必取乎和平政策,对内必取乎实利政策。”

李想好笑的猜测共和建设讨论会无力竞取政权的地位,所以才会标榜“不入政界,专以指导国民为务”。他不动声色的笑道:“鄂州政府正在搞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开展中国民主统一战线。我先在这里邀请你们去给予鄂州政府指导。”

林长民精神大振道:“我早就想去看看首义之地。坦白说,我并不怎么看好共和建设讨论会的前途,不过有你的递过的橄榄枝,我信心倍增。”

李想尚未有机会回话,那边的林徽音不耐烦地挥着马鞭娇呼道:“父亲啊!轮到人家说话了吗?”

~~~~~~~~~~~~~~

宿州。

天刚一破晓,满天云霞在初升的红日渲染下,变得那样的斑斓似锦,随着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北伐军的进攻也开始了。

柏文蔚皖军炮兵开始了猛烈的炮击,硝烟弥漫,大地颤抖,浓浓的烟雾将整个宿州城包裹在其中,整个城市顿时的成了一座喷发的火山。

司令楼梯一阵乱响,张勋心里一惊,便知不好,没有大事,谁也不敢上楼打扰。他的贴身护兵阿三跑上楼来,跪在张勋面前:“禀老爷,先头部队昨夜在固镇遇上孙文的北伐军,敌众我寡,抵挡不住,已退回宿州,三营骑兵和战马几乎全部损失。”

张勋忽地从抽屉中抽出一支手枪、恼怒地朝玻璃“乒乓”开了两枪:“蠢驴,还不快给我下令封锁城南,那些该死的民匪一定会追上来的!”

小毛子吓得“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拉着张勋的胳膊:“大帅,怎么办呀?”

张勋虽然心里惊慌,却装着镇静的样子道:“不要怕,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指挥部队,把民匪打退后再回来!”

宿州城内一片骚动,各城门都有重兵把守。城垣四周野炮林立,城墙上伏兵如蚁。

张勋、倪嗣冲手提马刀,腰插短枪,匆匆登上城门,准备督战,举起望远镜一看,见那北伐军拖着山炮,端着机枪,骑着战马,分头而进,潮水般地涌了过来。

一个北伐军将领振臂而呼:“前进!”

数百千的北伐革命军纷纷爬出战壕,挺着刺刀冲了上去。杀声震天,刺刀雪亮,朝阳之下,满是阵阵的杀机。

张勋暴跳如雷:“开炮!开炮!”

“轰!轰!轰!”几发炮弹都落在北伐军身后。可惜张勋的炮队配的都是野炮,打远,不打近。北伐军已勇猛地冲了过来,机枪朝城楼上猛射,大炮向城里猛轰,宿州城一时间硝烟弥漫,古城欲毁。

北伐军的敢死队手持雪亮战刀,在机枪掩护下,呐喊着向城垣冲过来。

看着远处那被湮没在炮火中的战地,此时站在挥部内的张勋咬牙切齿,暴跳如雷。

“大帅,这样会是让我们整个江防军全都搭在这里的,那样的话,我们将无法向袁大人交代。”倪嗣冲看着张勋,苦苦的劝说着,“胜败乃兵家常事,让弟兄们撤下来吧。”

成群的北伐军挺着明晃晃的刺刀,硬是顶着辫子军疯狂的火力向前进攻。整条战线上到处都是激烈的厮杀,双方士兵短兵相接,喊杀声连天。到处都是冲天地火光和震天的喊杀之声。

张勋撇了一眼倪嗣冲,挤出两个艰难的字眼:“撤退!”

在两个卫兵的护持下,踉跄跄地从城楼上退了下来。一个卫兵给他牵来了一匹马,张勋跨上马鞍,气急败坏地对卫兵命令道:“快去通知各标各营,马上向符离集撤退。然后上火车,回到徐州老营。到徐州后。我要训话。”

24日归

“北伐军旌旗所指,势不可挡。姚雨平,柏文蔚联军占领宿州之后进攻徐州,张勋的辫子军如丧家之犬,弃徐州,向济南逃窜。鄂州革命军第一路、第六路继续向河南进军,夹击段祺瑞统领的北洋第一军。”林铁长站在地图前说得慷慨激昂,口水四溅。

围在地图周边的有刘经等鄂州革命军将领和改编过的陕西革命军张凤岁羽,张云山等人。

从各地传来的胜利,使他们每个人满怀光荣和自豪感,渴望着早日投入征西的战斗。

“大厦将倾,清廷的宗室主战势力寄望升允,长庚等在西北撑起残局。陕甘总督升允,甘肃巡府长庚策划与新疆巡抚袁大化、伊利将军志锐联合,万一清廷危机,联络新、甘、内蒙为一气,拥宣统西迁,暂谋偏安,徐图恢复。”

北伐军已经杀到徐州,此时的满廷震惊,自知无望,袁世凯又袖手旁观,不甘心彻底失败的满廷宗室,遂企图盘踞西北漠南,连接东北满洲,作为最后的反攻中原的基地,苟延残喘。为此,他将维持残局的希望首先寄托在西北地区最具战斗力的“西军”身上,令有“满清号称三大柱石”之称的升允和长庚配合作战,联络伊犁将军和藏蒙王公力保西北不失。

说到这里,林铁长的脸色也有点凝重:“大西北包括陕西、甘肃(笔者按:此时的甘肃还包括了现在的宁夏和青海两省)、新疆,再连接西藏,内外蒙古,满洲东三省,占去了全国总面积的大半以上。而且地广人稀,山脉纵横,沙漠荒原横亘其间,虽有高原、平川、盆地分布各省,但因大部土地贫瘠,气候恶劣,加上长期处于满廷和地方势力,的黑暗统治和盘剥压榨之下,以及英俄经济、文化的侵略,使西北经济凋敝,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同时,由于地处边睡,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文化落后,封建习俗、宗族统治、宗教势力、种族争端等社会条件错综复杂,加之国外列强渗透其间,进行挑拨离间,威胁利诱,等等。所有这些,构成了整个大西北地区特殊的人文和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历史状况,为安西革命军进军大西北、光复和经营大西北,带来很大的不利和困难。”

林铁长拿起茶杯喝口茶,继续说道:“为了实现这一阴谋,阻止甘肃各地爆发革命和安西革命军的西征,他们一面组织反革命武装力量,分三路向陕西进扑;一路以固原提督张志行的“壮凯军”十三营出凤翔;一路以原甘肃提督马安良的“精锐西军”十四营和陆洪涛的“振武军”一营出长武;一路遣黄钺、崔正午率马、步五营驻秦州;并以劝业道彭英甲为前敌营务处,由升允直接统率,倾巢而出,侵犯三边,援救榆林,出兵陇东。一面严令甘肃所属府州县严加戒备,加强镇压。但是,革命高潮已经形成,不可能阻挡住的。”

“其中实力最强的要属于原甘肃提督马安良的“精锐西军”,”张云山接过话题,“满廷为了保住大西北作为残喘之地,极力拉拢马家军。为此,还允诺其担任甘肃提督,进而千方百计拉“马”出兵陕西,同升允和长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安西革命军西进大军。马家军与我军为敌,有过多次不大不小的战斗,但尚未遭受过我军歼灭性的打击,因而气焰一直十分嚣张。得到许诺的马安良,一时得意忘形,竟以“西北支柱”自命,发誓要挽狂澜于既倒,定乾坤于西北,狂妄之至。”

林铁长神色凝重地问道:“他是马占鳌的儿子?”

张云山点点头:“精锐西军,仍延续马占鳌降清时的格局,即以马占鳌之子马安良为首,辖制马海宴之子马麒,马麟和马千龄之子马福禄,马福祥。马占鳌降清时,马千龄无军职,后为朝廷镇压回民起义才自组民团成军。诸马先隶属于董福祥的甘军系统,后独立一系,为清廷东征西讨,特别是抗击八国联军时,诸马为当时清军最英勇之部队。”

马家军源于清末爆发的河湟回民起义。一八六三年,即同治三年,受陕西、宁夏回民起义影响,甘肃河州莫尼沟大阿訇马占鳌起兵反清,青马先人马海宴此时投身军中,为马占鳌得力战将。一八七二年,马占鳌等太子寺一战“黑虎掏心”大败湘军,之后力排众议,在马海宴、马千龄的支持下,挟胜而求抚,率众归降朝廷。随后起义军被朝廷收编,重要头目封以官爵。此事件奠定了河州诸马崛起的基础。

张云山继续介绍:“马家精锐西军是家族世袭统制的军队,其高层骨干大都以家族宗法、姻亲相联系。其实上上下下只知有马家,不知有朝廷。部队士兵主要来自甘省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部队都有随军阿訇。马家西军在对外族和外族军队的征战中表现了很强的内聚力和奋勇精神以及残爆行为。”

“西北回民起义中,左宗棠对回民痛剿,马家怎么还能保存这么强的实力?”林铁长不解的问,这段历史,他不怎么清楚。也是时代的局限,讯息不够发达的原因。

“被痛剿的是在甘肃宁夏府闹事的马化龙。”张云山道:“马占鳌在甘肃河州地区的闹事,他们是在大败左中棠西征湘军后主动请求招安的,有魄力有能力之骨干和河州回民力量都保全下来,在这场战事中,实力未受损,反而在随后的发展中得到增强。”

“马家西军再强能强过北洋军!”林铁长一拍桌子,冷哼一声:“李大帅在制定安西革命军向西北进军的部署时,总揽全局,为加强安西军的兵力,决定将原鄂州第一兵团划归安西革命军。”

大军西调,用心可鉴。其实,这一重大决定早在鄂州革命军进入陕西期间就已敲定。

“我这次来西安前线办两件事,一是反攻潼关,二是来带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