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理想年代-第6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在3-6个月内轻而易举地解决国民党问题。

但是,由于战后世界和平民主潮流高涨,中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强烈,北洋内部反袁世凯,反内战力量的存在和发展,国统区经济上的严重困难,特别是人民革命力量的空前壮大和袁世凯的内战兵力远在北方难于短时间部署到位等客观事实,同其既定的“内战”方针相对立,这又使得袁世凯顾虑重重。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的矛盾心理驱使袁世凯一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反革命策略。因此在重庆谈判开始,他曾确定。……政治上极度宽容,军事上不稍迁就的谈判方针。”

此次,袁世凯邀请李想赴北京参加和平谈判,他的如意算盘是企图利用和谈来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有利于嫁祸内战责任于国民党。如果李想不来重庆,就可以给国民党安上个拒绝和谈、蓄意内战的罪名,将战争责任推到中共身上,使自己处于有利的政治地位(有实力自信李疯子本人是不敢冒险赴京的);如果袁世凯真的冒险来了,就让给国民党几个内阁职位,迫使其交出解放区,交出军队,这样他最后剿灭赤手空拳的共产党就易如反掌。二是有利于赢得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时间。如果李疯子赴京和谈,可以用谈判来取得调兵遣将的必需时间,而这些时间对于军力远远超出国民党军队的北洋军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

朱而典决定飞往武汉,察看动静。行前同袁世凯密商道:“如果连我去都不能把李想请来,大总统便可以对外宣布,说国民党对和平没有诚意,应用军令、政令加以讨伐。但如果李想来了,那大总统千万要告诫部下,不得胡来。否则徒逞一时之快,反惹起全世界舆论的抨击,或者更使国民党和革命军愤激,那我们太不合算了。”

“你放心。”袁世凯道:“朱而典大使,我懂得。”

朱而典满意的点点头。

“如果李想肯来,”袁世凯想了一下,又道:“你一定要早点通知我们,以便我们早做准备。”

……

一架带有英军标志的飞机在龟蛇锁大江的武汉三镇的上空盘旋。

武汉的机场绝对是远东数一数二的规模,驾驶飞机的英军飞行员很快就发现了那个“机场”,并且迅速地俯冲下去。

英军飞行员此刻的行动如同一次氛围奇特的飞行表演。

林动正好在机场,准备回江西。当他得知走下飞机的外国人是朱而典时,立即招来一个步兵连作为临时仪仗队。六十一岁的朱而典“伸直身子,挺起胸膛”接受步兵连的检阅,“像一个得意洋洋的小伙子那样高叫印第安人的战争口号”。这一情景令急忙赶来欢迎他的国民党的领导人不禁“瞠目结舌”。

武汉,已从一个普通的地名,变成了一个含义复杂的政治词汇。武汉指挥的武装力量遍布整个中国,人数已达六十三万之众。――在某种程度上讲,这里就是一个“国家”,尽管袁世凯从来没有承认过其合法性。

中外记者们发现,国民党人在这片土地上所创造的一切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意外和新奇纷至沓来。

李大帅宴请了他们,并和他们一起欣赏了艺术家们演唱的《同盟国进行曲》和《义勇军进行曲》。

被北洋军御用报刊描绘成“匪首”的鄂区国民党领袖李想性情温和,除了不断地吸烟之外,这个拿破仑个子短头发的南方人,举止从容不迫、神态安然自得。在回答记者们提出的“南北是选择战争还是和解”这个问题的时候,李想说,国民党人和人民的选择不是内战,而是一个真正的民主制度。

中外记者们从日常生活的层面上认识了李想。――“在武汉,李想是可以接近的,并且是很简朴的。他会在栽种有法国梧桐的大街上散步,跟老百姓交谈,他不带警卫。当和我们在内的一群人拍照时,他不站在中间,也没有人引他站在中间,他站在任何地方,有时在边上,有时站在别人身后。”

朱而典率领的五国代表观察组虽然被武汉的一个《义勇军进行曲》弄得心惊肉跳,但是《人民日报》刊发的题为《欢迎英法等国观察组的朋友们》的社论,还是让外国人十分高兴。社论不但说朱而典率领的观察组到达武汉“是民国以来最令人兴奋的一件大事”,而且据说社论标题中的“朋友们”三个字,是李大帅亲自加上的。

李大帅对随行的英国驻华使馆二等秘书谢伟思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因为北洋政府依靠英国的大量援助,所以在中国防止内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英国的影响。由于担心一旦欧战结束,北洋军会立即发动内战。

受到友好接待的观察组吃上了武汉生产的面包,而李大帅和武汉军民则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观察组带来的电影。――汽油发电机轰轰作响,银幕上是一个永远走着鸭子步的落魄的美国流浪汉,在流浪汉的身后,是那个距离武汉十分遥远的国度闪闪烁烁的摩登时代。

293邀请(下)

六九中文|69中文 经典小说 小说推荐 小说排行榜 繁體中文294针锋相对(上)

294针锋相对(上)

当李想准备赴京与袁世凯谈判的消息被一些鄂区部队和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得知后,尤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地区的国民党政军负责人便纷纷给武昌和李想发来了“十万火急!”的电报。在这些电报中指出:

“袁世凯一面积极备战,一面又请李大帅去北京谈判,这里面一定有个大阴谋!”

“请李大帅不要去北京,顶多黎副总统去就行了……”

“……黎副总统现在也不能去,武汉任何领导同志都不能去……”

看完这些电报后,汤化龙还告知李想:“不仅党的高级干部对赴京和谈感到担心,就连鄂区人民的心也像系了一块巨石一般,感到万分的沉重。许多群众还聚集在落迦山别墅的住宅前,请求你不要去北京。”

李想已是决心已定,不为所动。

汤化龙看着这个劳神在在的“未来女婿”是铁了心的要赴“鸿门宴”,急着又道:“有人甚至说:‘谈判自然可以,但是李大帅不能去。要谈判,请袁世凯到武汉来,咱们保证让袁世凯有来有去’。”

“袁世凯可没有这个胆子。”李想冷笑道。

“还有一些人激动地说,‘袁世凯最不讲信义,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现在他却高喊和平,电邀大帅谈判,更是心怀叵测,而大帅你竟然不曾三思,贸然前去,莫非是要学宋江的样子,接受朝廷的招安不成。’。”汤化龙又说道。

听到这段议论后,李想说道:“我们赴京与宋江不同。宋江本来就是朝廷的小官吏,只是在官场中混不下去才造反的,后来朝廷又许了他大官做,宋江受招安就不足为怪了。而我们国民党人则是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决不会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而出卖广大的人民群众。”

“唉!”汤化龙叹息一声:“一位从武昌首义开始就跟随你南征北战的老同志说:‘武昌首义,血战汉阳……李大帅总是和我们在一起。现在,却要去北京和袁世凯谈判,万一有个闪失,给党的事业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听了这个反映后,李想神情立刻严峻起来,他沉吟道:“如此看来,我们有必要向武汉和鄂区的广大军民,分析一下欧洲爆发以后两个星期内中国形势的发展,说明一下国民党鄂区关于和平谈判的方针,以及在谈判中准备作出的某些让步,连同对谈判结果的两种可能情况和对策。总而言之,我们既要告诉广大军民没有必要为我们的安全担心,也要告诉全党绝对不要因为谈判而放松对袁世凯的警惕和斗争。”

这一天,武汉再次举行政治局会议。李大帅在会上报告了25日整夜讨论的意见,并且宣布了自己准备亲赴北京谈判的决心。

李大帅说道:“可以去,必须去!……”标志性的手势,高高挥起又落下,“……这样可以取得全部的主动权!……”李大帅还说道:“由于我们有力量、全国的人心、袁世凯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涉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

“至于去重庆谈判会不会形成“城下之盟”的局势?”李想说道:“我也有充分的考虑。签字之手在我。自然必须作一定的让步,在不伤害双方根本利益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妥协。”

李想说道:“我早设想了可以作出让步的限度,即:第一步是广东至河南;第二步是江南;第三步是江北;但是陇海路以北迄外蒙古一定要我们占优势。如果这样还不行,那么城下就不盟,准备坐班房。我们党的历史上除何鸣危险外,还没有随便缴枪的事,所以决不怕。”

掌声!如雷鸣一般的掌声!

国民党鄂区政治局的成员们被他的演说说服了,最后同意了李大帅的意见,并于当天向党内正式发出(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向全党通报,以统一全党对南北北京谈判的认识。国民党鄂区决定“派李想、黎元洪、汤化龙三同志赴京和袁世凯商量团结建国大计”。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党内通知。它说明了争取和平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给鄂区军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通知》指出:“现在英、法、美三国均不赞成中国内战,……中国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可能被挫折下去。袁世凯在内外压力下,可能在谈判后,有条件地承认我党地位,我党亦有条件地承认袁世凯和北洋系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

《通知》指出:“我方亦准备给以必要的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让步。无此让步,不能击破袁世凯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但是让步是有限度的,以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为原则。”

“在我党采取上述步骤后,如果袁世凯及北洋系还要发动内战,它就在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党就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击破其进攻。……但是不论何时,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等项原则,必须坚持,不可忘记”。

《通知》还告诫全党,“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袁世凯及北洋系发善心,……必须依靠自己手里的力量,行动指导上的正确,党内兄弟一样的团结和对人民有良好的关系。坚决依靠人民……”

出自李大帅亲笔的党内通知,已将国民党鄂区军民力争实现国内和平局面的态度表述得很清楚了。

一此后,李想与冯小戥等留守武汉的心腹军政要员进行了彻夜长谈,详细商量了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李想说道:“我这次,送黎元洪先行,又带走汤化龙,你们应该知道我的用意。所以,我在北京期间,前方和后方都必须积极活动,对袁世凯的一切阴谋都要予以揭露,对袁世凯的一切挑衅行为,都必须予以迎头痛击,有机会就吃掉它,能消灭多少就消灭多少。我军的胜利越大,农民群众活动越积极,我的处境就越有保障,越安全。须知袁大总统只认得拳头,不认识礼让。应当说,为了更好地贯彻我们国民党争取和平的方针,是促使我亲赴北京谈判的最重要的原因。”

李想又说道:“人家讲现实主义,我们也讲现实主义。人家讲现实主义来邀请,我们讲现实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