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汉末-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让任何花样美男跳楼自杀的脸,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我,就是那个罪魁祸首。”

荀彧眉梢一挑,迎着刘修的目光看了过去,不由自主的愣住了。他在刘修的眼中看到了一种说不出的伤感,一种化不开的苍凉,一种与他这个年龄、这个身份没有任何联系的悲哀,看似荒谬,却又那么自然。

这种悲哀在刹那间深入荀彧心底,准备好的客套说辞一句也说不出口,只是无言和与刘修对视,过了很久,他无声的叹了口气:“明将军虽处疆场之上,犹有父母之怀,大仁大义,着实难得。”

“杀了那么多人,还谈什么大仁大义。”刘修长叹一声,拍了拍窗栏,回到案前,伸手请荀彧入座,然后从案上提起茶壶,给荀彧倒了一杯茶,接着给自己倒了一杯,端起杯子和荀彧碰了碰:“以茶代酒,请勿见笑。”

“君子之交,淡淡如水。”荀彧笑着举杯,“茶已经很好了。”

刘修微微一笑,眼中的悲凉一扫而尽,瞬间恢复了阳光爽朗的笑容,他瞟了荀彧的袖子一眼,嘴角一挑:“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文若近之矣。”

荀彧连连谦虚,刘修说的这句话是班固在《汉书》中称赞河间献王的评语,用在他身上倒是贴切,可是他却不敢自居。“早就听公达说,明将军不喜经籍,却颇通史书,讽诵皆上口。今日一见,可见言之不虚。”

“哈哈哈……”刘修大笑,摆手道:“切勿听公达所言,我看史书,其实只是想知道一些古今事罢了。经籍玄奥,非我所能。当待解甲之后,于山林之中再去品读。”

荀彧抿嘴一笑,知道刘修这是不喜经籍的推脱之辞,也不分辩,说明来意,他是奉他母亲唐氏之命来请唐英子到荀府见面的,原本应该由他的长兄来,可是长兄正忙得不可开交,所以他就自告奋勇的来了。

刘修心领神会,知道他的长兄不是忙,是看不上他,而荀彧之所以来,也不仅仅是接唐英子去荀府这么简单,他肯定是听荀攸说过他,所以赶来亲眼看一看。也正因为知道荀彧的来意,所以他刚才才要说那么几句,不过荀彧是人精,在他面前演戏是一种很危险的事情,偶尔露峥嵘,留一点神秘感就行了,装得太多反而容易露出破绽。

他也没指望荀彧因此就从了他,荀家经过几代经营,如今已是颍阴当之无愧的名门,前颍阴令苑康亲自命名的高阳里就是最亮的招牌。苑康名列八及,有他帮助宣扬名声,荀家已经完成了从地方豪强到名士的华丽转身。荀氏八龙虽说有些言过其实,但从荀淑称神君开始,荀家代有二千石高官和饱学大儒却是不争的事实。他虽然少年成名,官居卫将军,但在士林之中,荀家依然是俯视他。

然而难归难,努力还是要努力的,既然荀攸能够放弃袁家,转而投入他的幕府,荀彧就也有可能。荀彧在观察他,他也要观察荀彧。鲁迅评《三国演义》说“状诸葛多智近乎妖”,无独有偶,也有人称荀彧的神机妙算是巫师式的预言,在这种出类拔萃的真正智者面前,刘修知道自己虽然有一些外挂,卖弄点小聪明不成问题,但斗心智未必就是这些人的对手,与其如此,不如坦诚以待,宁可藏拙,不可献丑。

所以当荀彧客套的夸他在北疆的战绩的时候,他很谦虚的说,那是荀攸和贾诩的功劳,是赵云、吕布的功劳,当荀彧夸他在并州的政绩的时候,他又谦虚的说,那是王允和并州士人的功劳,我只是适逢其会,帮着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罢了。

果不其然,他这种谦逊的态度给荀彧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两人初次见面的距离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荀彧开始放开了心态,说起一些闲事,间杂着一两句对时世的评论。

他很轻松,但是刘修却一点也不轻松,说得严肃一点,这可能是荀彧对他的面试。一个人谦虚也好,有怜悯之心也好,那只是道德方面的事情,而荀彧这样的人,荀家这样的家族要选择一个人,绝不会仅仅因为对方是道德君子,他们同样注重能力。用兵的能力当然也是一种能力,但如果只知道打仗,却不通政事,那终究不过是个武人而已,对于荀彧这样的人来说,大概不会甘心服从于一个纯粹的武人。

刘修说得更少,相反倒是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他特别提到了一个与荀家有关的问题。为什么荀家的先祖荀子是个儒家,后来却教出了两个法家弟子?

荀彧沉默了很久,最后才说,“李斯在秦国为相的时候,荀卿为此生气得几天没吃饭,他从来不赞成这两个弟子的所作所为。他认为他们抛弃了礼义的核心,只取走了法治的外衣。荀卿的思想其实是外法内儒,而后人却是外儒内法。”

刘修非常意外,他琢磨了好一会。才试探的说道:“我可不可以理解成,以仁者之心立法,有法者之心行法。”

荀彧点点头:“将军所言正是。这就是循吏和酷吏的区别,循吏也重法,但法不外乎人情,教化为先,导民向善,而酷吏却以杀虐为能,看起来唯法是从,实际上是只把法当作杀人的借口,认为严刑峻法可使民畏,民畏则天下不乱,可是他们忘了,当民不畏死的时候,任何严刑峻法都会失去作用,只会招来更暴虐的报复。”他长叹了一口气,“一个在严刑峻法下颤抖的人,很可能也是一个渴望权力,渴望向别人施暴的人。”

作为一个经历过法制观念薰陶的社会公民,刘修不可能完全赞成荀彧的意见,但是他也无法反驳荀彧的观点,对荀彧说现代化的法制观念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相对于现在实行的内法外儒来说,荀子的外法内儒显然更人性化一些。

当然,这也绝对不会是最终的解决方案,事实上,从来就没有一个最终解决方案,人治、法治,都各有其优缺点,人们总在这其中摇摆。

不知不觉的,日近正午,荀彧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起身告辞,要带唐英子回府见他的母亲唐氏,同时客套的请刘修有空的时候到荀家小坐。刘修一听就知道这是客气话,他要是真就这么去了,那可就被荀彧看轻了。

他摇摇头,表示很遗憾,这次没时间。“本当去拜见一下贵府的各位名士,奈何俗务缠身,下次有空一定去聆听教诲。”

荀彧笑笑,拱拱手,转身正要走,刘修又叫住了他:“文若,你服散吗?”

荀彧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最好不要服,散中多有致毒之物,看起来飘飘欲仙,有助修行,实质很伤身体。”

荀彧犹豫了一下,正在说话,刘修又说:“道法自然,虚心实腹,抱朴守一,方是正道,按摩导引,吐纳引申,也有小益,可是服散却是邪门外道,虽能见一时之功,终究无益于人。文若大才,当为国家珍惜才是,若为此外道所害,岂不可惜?”

荀彧眨了眨眼睛,礼貌的笑了笑,转身离开。唐英子已经被人带了过来,原本还一脸的不高兴,一看到荀彧,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窜了过来,抱着荀彧的手臂,眼睛笑得像个月牙儿:“你就是荀家外兄?真是个好俊的小郎君啊。”

荀彧顿时满脸通红,尴尬不已。刘修微微一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英子出乎自然,还望文若不要怪我疏于管教之罪。”

“岂敢岂敢。”荀彧不好意思再在这里呆下去,连忙拉着唐英子上了车,匆匆走去。刘修回了房间,长公主阴着脸,很不高兴:“荀家好大的架子。”

“唉,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人家不想攀附你这个长公主,你也不能强迫人家不是。”

“嗯。”长公主虽然生气,也无可奈何,刘修说的是正理,你有权有势是你的,人家看不上,你总不能就为此杀上门去吧。那样的人当然也有,可是他们夫妻显然做不出来。她眉头一转,抽了抽鼻子,又有些不屑的说道:“好大的香气,这荀家名士原来也是个脂粉之徒啊。”

“不,是散香。”刘修收起了笑容,担心的说道。他身边有卢夫人和王稚这样的道士,对丹药并不陌生,荀彧一进门,他就闻出了他身上的香气不是寻常脂粉的香味,而是药散的香气。魏晋之人好服散,后世称为魏晋风流,实际上求仙问道的愿望由来以久,从先秦起就延綿不绝,服食药饵健身一直就在上层贵族中流行,到了汉末,随着道教的兴起,服散和炼丹一样已经流行,只是规模还远远没有魏晋那么大,而且汉代的名士多少还有些名教思想,不像魏晋人那样放浪形骸罢了。

在某种程度上说,服散已经成为名士的一个标志,只是看你有没有机缘得到散方罢了。荀家和张角有来往,荀彧的母亲又通晓吐纳术,知道散方也是很正常的情况。后世传说他身上自然的有香气,又有人说他好带薰香,大概是因为他所服的散与从不同,被误认为是薰香。

这其中的细微区别,本来就不是外行人容易分辩的。荀家就算有机会接触到道人,终究很难像他和道人这样有交情,他刚才故意点出荀彧在服散,并且提醒荀彧服散对身体有害,就是想勾起荀彧的好奇。他相信荀彧会从唐英子那里知道他在道术上的“造诣”,如果荀彧不来求教,那就太可惜了。

不出刘修所料,荀彧上了车之后,就着唐英子被他的容貌吸引,一个劲的沾他便宜的机会,很快就了解到刘修与天师道的渊源,同时也了解到刘修刚才所说的俗务就是要为筹建中的颍川学院找几个饱学硕儒,他立刻动了心。第二天,他送唐英子回驿舍,再次求见,向刘修推荐他的从兄荀悦出任颍川学院的先生,并且表示,荀家可以出一部分资金,帮助筹建这个学院。

刘修正中下怀。

荀彧随即向刘修引见了荀悦。荀悦字仲豫,今年三十三岁,是荀淑的孙子,荀俭的儿子。荀俭是八龙之首,做过朗陵长,不过英年早逝,荀悦十二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荀悦有过目不望之能,深受荀爽喜爱,曾经陪着荀爽在汉水隐居,学问上也深受荀爽影响,但是他好学问,却不好名,很少在名士中抛头露面,更不喜高谈阔论,所以名声不显。

刘修对荀悦以礼相待,促膝而谈,不料,没说几句话,他们就有了分歧。

分歧在于颍川学院的课程设计。刘修按照在晋阳学堂的成例,很自然的要求在颍川学院也设道学内容,荀悦一听就火了,要不是荀彧拉着他,他几乎拂袖而去。

荀彧也有些好奇的看着刘修,等待他的解释,到目前为止,刘修给他的印象一直是比较谦逊甚至自卑,不管是自承学问不好,还是向他请教的口气,都没有多少火气,他总觉得他要和董卓一起建立颍川学院也是一个向颍川人示好的举动,是在学问这个他自己并没有什么话语权的问题上,他更应该听颍川人的才是,可是没想到偏偏在这个问题上,刘修第一次表现出了他的强势。

面对荀彧疑惑的目光,面对荀悦近乎不屑的眼神,刘修平静得像一块顽石,他端起茶杯,慢慢的抿了一口茶,又提起茶壶,给荀氏兄弟添了水,轻轻的把茶壶放在案上,双手置于腹前,抬起头,淡淡的问了一句:“敢问二位荀君,荀家以何发家致富,积累家财?”

荀悦扭过头,哼了一声,不理他。荀彧却眉梢一挑:“一是务农,一是为官。”

刘修点点头,这是绝大多数人家发家致富的两个途径,当然了,还有另外一条,也就是经商,但经商不上台面,所以一般都不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