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满江红之崛起-第6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在海外殖民地的开拓上,”

见刘静璇对此有了兴趣,杨度连忙紧接着道。

“我们认为在这一战争时期,国家直接投入大量的资金,无疑是不合适的,所以,在战争时期,对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应该以民间资本为主,尤其是那些有实力的民间资本。”

什么是有实力的民间资本,在杨度看来根本就不需要做出任何太多的解释,眼前的刘女士身后的企业,就是最具实力的企业。

“我们相信活跃的民间资本才是中国经济的真正的未来,所以,在国家经济进行调整的时期,我们可以选择以海外殖民地作为试验田。”

对于杨度会为让那个议案得到通过,或者也是为了回报支持立宪民主党的企业,竟然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刘静璇简直不敢相信,不得不承认,他的话的确非常有吸引力,于是便开口道。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年初,国会两院通过了内阁提出的,在未来五年中,将投资二亿元用于殖民地开拓,如果可以话,我觉得其中十亿元项目应该会由合适的企业得到。”

眨动着那双妩媚的眼睛,刘静璇似笑非笑的看着杨度,相比于那些空泛的而没有任何新意的承诺或者提案,她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什么是合适的企业,事实上在她的心里早就有了一张列表。

上次护宪运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恐怕就是下院获得了政府投资的审查权,这意味着下院的专门委员会,完全可以掌握其中的一部分资源,她现在需要的是这种资源的回报,

刘静璇的话却只让杨度在心下一紧

“果然是个商人!”

商人重利,果不其然。

“刘女士,应该知道投资审查委员会并非完全由立宪民主党掌握,像保皇党人也在其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而且他们足以影响到这些投资的去向。”

在杨度在那里寻找着理由的的时候,刘静璇却只是静静的了一句。

“其它党派的事情,会有其它人负责勾通!”

盯视着杨度,刘静璇笑道:

“我想会做出合适的决定的!”

杨度轻咳了一声,做出有些为难的样子:

“但是,议案、议案……”

“杨副院长,首先,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意人,对于这些国家大事,从来也不曾关心,也不愿意参与到这些事情之中。”

顿了顿,看了看杨度,刘静璇接着道。

“不过呢,我想陈经理应该愿意提供一些帮忙!”

这时,一个穿着干练的女人走了进来,她趴在刘静璇的耳边轻语一声,接着刘静璇不由得蹙起了双眉,于是便立即起身告辞。

“杨副院长,谢谢的午餐!”

就罢,不待杨度再客气,刘静璇便转身离开,径直向着帝国饭店的门口走去。

“阿丽,是怎么回事?”

一上车,蹙起眉头的刘静璇便问道自己的保镖。

“夫人,刚才学校通知,少爷和其它同学一起接到了宫里的邀请!”

在回答夫人的话时,刘丽整个人都显得心翼翼的。

“什么样的邀请!”

刘静璇的语气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尽管她的内深处希望有一天,子念能够见到他的父亲,但绝不是这种她不知道的见面。

“是,是这样的,皇室邀请名学生参观皇宫,而少爷也名列其中……”

刘丽的话却只让刘静璇在轻一口气的同时,又略感有些失望,失望,想到并不是她想象的那样,总会让她觉得有些失望,她知道,或许有些人知道子念的身世,但是他们是绝不告诉那个人,那个人自然不会知道这一切,他显然不会特意……

“哦!”

有些失落的刘静璇看着车窗,只是静静的望着那繁华的街道。

皇宫!

随着老师和同学们走进皇宫的时候,刘子念的双眼中尽是好奇,尽管参观者多达百人,但是在明显的分成两群人,一种是那些身着精致的的私立学校校服的学生,而另一种则穿着普通国民学校校服的学生,而刘子念却恰好在后一群之中,他一直在普通学校就。事实上,这是刘静璇特意要求的,在母亲看来和一群富家子弟私立学校会让人的秉性变坏,所以,他只能在最普通的国民学校书。

此时,他的脸上即没有前者眼神中的“不过如此”的神色,也没有后者“进大观园”惊讶,反而只是有些好奇的打量着皇宫,相比于导游的介绍,他更感兴趣的是皇宫里的人,而不是这座明显有些“破落”的皇宫。

“……大明帝国洪武皇帝所建皇城,至明末,宫城内大多数殿宇已经坍毁,后满清占领南京期间,将皇城改为满城,至太平天国灭亡后,明宫城已经荡然无存,而我国皇宫则是陛下出于节约经费的考虑,在两江总督府的基础上翻修而成,而现在明代宫城一带,则在帝国建元后以宫城地区为中央行政区,一方面是历史因素,而另一方面则是在宫城地区兴建中央行政区,不会对南京居民造成太多影响……”

在皇宫内的女官讲解着皇宫时,身处花园之中的刘子念看着那湖中的船坊,那船坊或许就是陛下第一次来到南京时与当时满清两江总督会面的地方,他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书中记录的那一幕,或许……

“皇太子殿下、长公主殿下驾到!”

喊声打断了刘子念的思绪,他连忙随着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向从远处走来的皇太子、公主行礼,在行礼时他微微抬眼看着皇太子和公主,两人的模样都不尽相同,长公主的模样中带着一些西洋人的味道,而皇太子的模样看起来则更像中国人。

在弟弟向这些参观皇宫的同龄人表示欢迎时,陈则好奇的打量着眼前的这些人,和弟弟不同,从到大,她的生活范围局限在皇宫和别苑以及皇家别苑学校之中,只有少数的时候,才会随母亲一同去荣军院、工厂参观,而现在却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到外界的同龄人。

“咦!”

突然,其中的一个人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看着那个人,然后再扭头看一眼弟弟,却觉得两人的模样有些相像,顿时便生出了好奇心来。


第60章 计划

第60章计划

对于中国而言,位于皇宫宫门东侧的政务楼,在某种程度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决策机关,尽管这里并不是内阁总理大臣官邸,但事实上,政务楼才是真正的国策决策所在,不过为了彰显中国的“立宪”,总理大臣官邸是内阁的决策机构,而政务楼则是皇帝处理政务的所在,不过,在通常情况下,总理大臣必须要在一些内政外交事物上做出最终决定之前,来到政务楼向陛下亲自面禀。,

立宪的表像、君权的实质,在这座政务楼内体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不过,对于中国人而言,他们对此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而且不觉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他们甚至觉得明君贤相就应该如此,至于所谓的立宪,大多数民众并不知道那是什么,他们的眼中只有“明君贤相”治理下的安定活。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所谓的盛世不过几百年的时间,其它的时间要么是贪官污吏横行,要么是内乱频发、军阀混战,要么就是异族入侵,民众不如死,所以,“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就成了这些草民黔首一个可悲的人诉求,于是,盼明君、望贤臣就成了中国老百姓一个挥之不去的千年情结。

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现在这个时代无疑是有史以来最的时代,绝大多数农民第一次衣食无忧,他们第一次不需要再忍受贪官污吏的敲诈,报社的者们眼巴巴盯着那些官员,随时准备揭露“社会的黑暗面”,他们的子第一次接受到由国家提供的教育,这一切的一切,综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两个字——“盛世”。而这个盛世,自然离不开明君,当然也离不开贤相,所以,对于中国的政体,绝大多数民众不会去指责,既然是盛世,那还有什么指责,挑剔的呢?

至于那些立宪党人、民主党人还有极端的共和分子,他们的指责,嗯,根就是吃饱了撑的,下有民意为基础,上有君臣的心思,自然的这种东方式的立宪会一直延续下去,至少现在,仍是如此。对于支配着这个国家权力的皇帝和大臣们来,国家大局足以万岁千秋乃是比任何事情还清楚的事实。

“一但国会下院通过相关决议,内阁会在第一时间,要求日扩充十个师团,以参加欧战,其中第一批五个师团将的派出期限是今年四月,第二批五个师团将于六月派出,在第二批派军的同时,军方会提出日军进一步扩充四十个的师团,根据计划,年底前,日军将至少派出三十个师团,明年派出不少于三十个师团,保证其在欧洲战场兵力不少于六十个师团,也就是一百三十万人!”

面对着陛下,身为国务总理大臣的管明棠在就日军派兵计划加以汇报的同时,又进一步补充道。

“陆军计划以向日提供军事贷款的方式,帮助日陆军实施军力扩充,军事贷款将作为我国对日经援计划的一部分,由国务院直接从常例贷款中扣除。”

对于武装日,管明棠并不怎么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武装出一个强大的近邻,更为重要的是武装日的支出,是由中国承担的,对此,管明棠甚至可以非常抵触,尽管武装一个师只需要三百万元,尽管只需要两亿元,但最重要的是政治上的影响。

“陛下,武装日,由日陆军承担协约国义务,固然是摆脱协约国义务的选择,但是陛下,这无疑于宣布中日安保条约变为一张废纸,日陆军扩充十倍之后,对于中国而言,似解决士兵伤亡、协约国义务上的麻烦,但是随着中日安保条约的突破,我们在未来将不得不再次面对一个重新武装的日!”

道出自己的担心之后,管明棠着若有所思的陛下,郑重其事的道。

“这必将影响到未来东洋的秩序稳定!还请陛下三思!”

管明棠的反对只是让陈默然在心下暗叹口气,在日扩军的问题上,事实上无论是内阁或是国会亦或是参谋总部,他们都没能达成真正的共识,支持者支持的理由很简单,日军参战可以在履行中国协约国义务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中*队的伤亡,当然国会中全力推动这件事的立宪民主党支持日扩军的理由非常简单,他们收了日人的银子。而反对者之所以反对的理由非常简单,他们担心日的重新武装会令三十万军人用命、鲜血换来的中日安保条约因此被日突破,从而使得中国无法再对日形成有效的威慑。

反对者固然有他们反对的理由,但是他们却根不到历史的走向。

“哲勤,有一些事情,你并不明白!”

不明白,岂此是管明棠不明白,事实上太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陈默然会坚持日扩军,之所以坚持日扩军的原因非常简单,借机消耗日的人力只是表面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在于把日军派往俄罗斯参战之后,在未来的两年之中,俄罗斯革命对日军的影响。

在历史上,日曾派出过军队干涉过俄罗斯革命,但是在干涉俄国革命的同时,有不少部队受到赤化思想的影响,甚至发过军队叛逃事件,在海参崴,日的一艘军舰上的水兵甚至系上了红领巾,如果不是军队反应急,急时镇压不服从命令的水兵,那些水兵甚至可能会发动一场暴动。

而现在如果将上百万日军队派到欧洲,他们同俄罗斯军队协同作战,在俄罗斯参谋部的指挥下战斗的同时,他们自然会受到赤色思潮的影响,当俄罗斯军队发哗变的时候,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