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满江红之崛起-第6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营房中的搜查没有任何结果,随后又开始由小队长们配合军官搜查士兵的口袋。仅仅在第一排的一个军曹的军大衣口袋里搜出了一张揉皱的报纸。

“看过这份报纸吗?”

千田贞季问道。

“我是捡来卷烟用的,”

那个军曹没有抬起低垂的眼睛,笑了笑说。

“你笑什么?”

千田贞季脸涨得通红,走到他跟前,暴烈的大声喊道。近过四十的军曹的脸上立刻变得严肃起来,笑容也消失了,仿佛被风刮跑了似的。

“长官阁下!我是清日战争、日露战争时的老兵,很小的时候,就在工厂帮工,几乎没读过书,所以几乎是不识字的!根本就不会看报纸。我捡起来的原因是因为卷烟纸没有了!我们已经半个月没有配给,甚至就连忙手纸也没有了,正好看到了这张纸片,我就捡起来啦。”

军曹大声回答道,可是他的话声中充满了愤恨与不满的情绪,当他在提及清日战争、日露战争时,千田贞季看了他一眼,然后啐了一口,便走开了,军官们跟在他后面,可在他们离开之后,一些老兵却像是变戏法似的从战壕护板的缝隙间抽出裹子弹的油纸,而后,他们在油纸中取出报纸。

接着全是若无旁人的在那里围成一堆看着报纸,看着报纸上关于日本的新闻,关于家的故事,在看着报纸的时候,一些人的目光中总是会流露出悲愤之色。

又过了半个月,这个联队就从前线撤下来,调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后方去了。千田大队有两个人因为煽动士兵逃亡被捕,解送到军事法庭,其余的人则在后方进行休整。在几天的休整中,团队整顿得有点儿样了。那些浑身散发着臭味的士兵都洗了澡,换了件干净衣服,仔细地刮了脸——不象在战壕时那样,看起来就像是一群乞丐。

所有的人都在休息,在这个休整之中,调节着个人的情绪。表面上他们们变得干净、开心了,但是千田贞季和所有的军官都知道,这种情绪只是表面的,就像是俄罗斯的天气一样,今天晴,明天就不一定了。

只要一提到往前方开拔,脸上的表情立刻就变了,低垂的眼皮下面流露出不满和阴森的敌意。人们都显得疲惫不堪,而这种肉体的疲惫又引起了精神上的动摇。千田贞季清清楚楚地知道,一个人在这种精神状态中,要是冲向某个目标,那是非常可怕的。

在一九一五年,他曾亲眼看见一连步兵连续冲锋了五次,损失惨重,当又接到“继续冲锋”的命令时,他所在的中队的残兵败将们便再一次发起了冲锋,一直战斗到最后,那时日本军队东线最坚强的部队,而从今年开始,只需要一次冲锋,一次冲锋中就可以看到一些人在冲锋时放慢脚步或趴在弹坑中装死,如果再发起第二次冲锋;甚至会有人逃跑,而且面对德军的进攻,他们也不像再像过去一样,坚持到最后一人,他相信,如果这些士兵再次面对德军的进攻,如果德军的进入意志坚决的话,甚至就有可能撤退。

一想到现在部队心态的变化,想一在日露战争时,两个装备良好的联队,面对俄军的反攻,竟然撤退数十公里,千田贞季的内心总是不寒而栗,他激动地用新的眼光打量着那些士兵们的,忍不住的想道:

“难道有一天,这些士兵真的会不会抛弃军人的荣誉,真的会一转身,向后方逃去,而且除了死亡以外,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制止他们了吗?”

当他的视线与这些疲惫、充满不满的目光相遇时,便得出肯定的结论:

“他们会向我们冲过来的!”

和去年相比,士兵们的情绪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甚至连唱的歌曲也变了——都是些在战争中诞生的、音调阴沉、凄凉的歌曲,一开始,那些歌曲是激情扬溢的,再到后来,那些歌曲被人抛弃了,而最近却是充满乡愁和思乡情绪的。

千田贞季走过部队队驻扎的那间简陋的宽敞板棚时,经常听到一支忧郁的、无限哀伤的歌曲。总是由三四个人合唱这支歌。一个伴唱的中音唱出非常清脆有力的音调,它掠过浓重的低音部,颤抖着向高处拔去:

“噢,我出生的故乡,

我再也见不到你。

哦,亲爱的妈妈,

不要为我过分悲伤。

亲爱的妈妈,要知道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死在战场上……”

千田贞季停下脚步,倾听着,觉得歌曲朴素的忧伤情调有力地感染了他。仿佛在他那跳得越来越快的心上拉起一根绷得紧紧的琴弦,音色深沉的伴唱中音在不断挑动这根琴弦,使它痛苦地颤抖。千田贞季伫立在离板棚不远的地方,凝视着秋天黄昏的阴云,在这一刻,他自己甚至都不禁热泪盈眶。

“噢,我心里预感到,我已经看到……我再也回不了故乡,再也无法看到亲爱的妈妈……”

士兵们在歌中的思乡情绪,歌中的那种伤感情调不断的在他的耳边回荡着,从那思乡的、阴沉的、忧郁的歌词之中,千田贞季能够感觉到士兵们对战争的抵触情绪或者说对生命的留恋,谁会不留恋生命呢?

或许他们的家人会告诉他们战死吧,用抚恤金尽孝吧!可是那每天一期的《劳动者联合报》却清楚的告诉他们,那一百日元的抚恤金能够干什么。

“一百日元,只能买二十石米!”

而且这还是在奸商们没有涨价的前提下,可是那些奸商为了提高米价,总会屯积居奇,或者把米运到大城市,甚至运到中国出售……想着从《劳动者联合报》中看到的新闻报道,千田贞季的脸上涌出此许不愤之色,似乎是在为奸商的所为生出不愤,又似在恨着那些政fu官员的无能腐败,他们为了个人的荣化富贵勾结中国人……

就在这个情绪在千田贞季的心胸中回荡着的时候,他整个人突然一愣,随后他的脸上流露出一丝惊恐之色,他似乎是在为自己的变化而感觉有些恐惧,他甚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在默默离开之后,突然千田贞季大骂了一句。

“八嘎,都是该死的《劳动者联合报》!”


第106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第106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革命的发展,首先起源于思想,只有思想上产生了革命的意识,才能够推动一场革命!而革命意识的推动,首先要依靠宣传,没有宣传的成功,就没的革命的成功……”lvex。

彼得格勒的秋天带着一线北方的阴寒,在时光进入一九一六年之后,对于俄罗斯人而言,这绝不是什么好年头,越来越多的男人从工厂、田间征召至军队,为了保障军队的运输,俄国陆军部从民间征用了数百万匹耕种用的挽马,大量农用马和壮年男丁被军队征召后,直接导致农业减产

1913年的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谷物出口国,俄罗斯供应着半个欧洲的粮食,而在1916年,俄罗斯几乎每一座城市都陷入食物不足的困境,为了避免国内发生大规模的饥荒从而引发混乱,他们不得不拿出宝贵的外汇,向美国、中国进口面粉。

而在另一方面,尽管俄罗斯动员了一千余万军队,这几乎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部队,可是他们的武器却是匮乏的,武器的匮乏、指挥官的无能,直接造成一种局面——俄国人不断的流血,却无法品尝胜利的果实。

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参战后的俄罗斯国因其工业无法提供充足的物资,几乎需要向国外采购括靴子在内的一切物资。

“炮弹的短缺尤为严重,根据统计,参战时俄军储备的炮弹有500万枚各种炮弹,在头三个月平均每天消耗4。5万枚炮弹,而俄国兵工厂每月的炮弹总产量不超过3。5万枚,以此计算,至年底其炮弹总储备只有30万枚,仅够一个星期的需求,步枪供应也同样令人担忧,持续三个月的厮杀已经造成至少100万支的损耗,机枪更是所剩无几……俄国的兵营中不乏强健的壮丁,80万受过训练的新兵已经整装待发,可以随时奔赴前线,但是却没有最基本的装备发到他们的手中,俄军的炮兵连几乎全都没有炮弹,其它诸如马具、皮靴、圆锹、电话线等等几乎所有的一切都难觅踪影……要补充炮弹必须等好几个月,要供应步枪也需要同样长的时间,”最后作出这一报告的英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武官得出一个结论。

“如果以上情况不能根本改善,用不了多久,我们拥有不竭兵源和粮食资源的盟友,很可能在德国下一次打击下完全崩溃,或者被迫单独媾和。”

这一系列报告引起了伦敦当时的高度重视,援助俄国的呼声愈发高涨,可是英法两国却不能像战前一样,通过波罗的海向俄国提供物资,同样也不能通过黑海,前者有德国海军的威胁,后者则因土耳其加入同盟国一方,封锁达达尼尔海峡而不能如愿。

为此,作为缓解国内物资危机的局面,俄罗斯从国库中划拨了1亿卢布的黄金,向中国定购了括子弹、炮弹以及步枪、机枪、军装、靴子、药品、汽车在内的大量军需物资,可对于俄罗斯的需求而言,这一亿金卢布的定货仅只是杯水车薪,在短短半年内,为了满足军队的物资需求,俄罗斯前后向中国支付了多达六亿金卢布,五百余吨黄金离开了俄罗斯,面对这种流水般战争开支,俄罗斯显然是无法承受的,而且其民间亦向中国采购大量的物资。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兵工厂,他们每个月可以生产数十万支步枪,数亿发子弹,数百万发炮弹,但是,对于极为现实的中国人而言,在局势未能明朗之前,他们无意向俄罗斯提供任何贷款!”

面对中国坚持的“外贸现金结算制度”,其国家无意向任何国家提供信用担保,为了让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坚持下去,英法两国向俄罗斯提供了上百亿卢布的贷款,并用这些贷款作为担保向中国购买军需物资,但是供应似乎永远也跟不上损耗,中国的兵工厂每个月可以向俄罗斯提供二十万支步枪,可是俄罗斯军队一个月可能在战场上损失三十万支步枪,为满足俄罗斯、法国、英国的军事定货,在中国几乎每一家工厂都在进行扩建、都在扩大着生产。

混&

弹窗广

告)

1916年,经过两年的扩建之后,中国的工厂终于可以向各国提供充足的物资,源源不断的中国军火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往欧洲,一列又一列军需列车占据着整个西伯利亚铁路,当前线的军需危机得到缓解的同时,俄罗斯的民间社会却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

几乎是俄罗斯加入战争的第一天起,俄罗斯社会中那些不稳定因素,即开始酝酿着新的风暴,在,尤其是那些布尔什维克,他们在战前鼓吹战争,在战争爆发后鼓吹让本国政府失败,以结束战争,一开始,他们的宣传鼓动只受到一部分的支持。

可是在俄罗斯陆军部为军需物资得到满足的同时,因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输量限制,却使得其国内的民间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布匹不够或许可以穿旧衣服,但是面粉的不足却直接影响着很多人的生活,城市粮食供应的紧张使得商人们纷纷屯积居奇抬高物价,民众的生活受到影响时,对于战争的态度则变得不满起来,尤其是战争带来的巨大伤亡和惨败的同时,更是让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民众心中不满情绪一点点的积聚着,而在这个时候,曾经沉寂一时,被取嫡的社会民主党人、布尔什维克则不断的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宣传,以“让本国政府失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