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群芳谱-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江沿岸的战争还在继续,对于郭子仪,杨平安给与了更多的信任,要人给人,要粮给粮,总之要什么给什么,他不加以半点干涉。

不仅如此了,他还将扬州、'***'、天长三地重新交还到郭子仪的指挥体系内,令郭子仪可以放开手脚与南周的李光弼一战。

军政两方面的事情都放了出去,杨平安乐得自在,军务方面交给郭子仪那是一百个放心,至于国事,选择的三个宰相也是忠心大唐之人。

当然,朝中也有见风使舵和滥竽充数的小人,这时候他将杨国忠和李林甫放入朝中就显现出积极作用了。

正所谓物以类聚,很快杨李二人身边就围拢了一批官员,然后开始相互攻讦争权夺利。

这是杨平安乐于看到的,省了他一一筛选的麻烦,肯跟在杨李二人屁股后面的官员……这节艹得碎成什么样啊。

洠Т恚罟液屠盍指Χ际撬娜耍衷谝牟皇钦ǘ崂氖歉约憾恿粝赂鐾旰玫幕怠

对于那些不肯依附杨李二人,而不断受到贬斥排挤的官员,杨平安经过观察,择其德才兼备者委以重任,才不足而德有余的,也因人适宜各有安排。

随着杨李二人在朝中崛起,大唐的政坛开始变得混乱,三个宰相间存在斗争,但面对被骂做歼佞的杨李二人,还是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对抗。

同理,杨李二人间也有矛盾,但他们都算出自杨平安门下,面对三个宰相时,也往往抱团应对。

杨平安居中调解,有时帮宰相,有时帮杨李,总体來说是各打五十大板,不让任何一方被另一方打死。

这样的局面,时间一长,反倒让他落得个美名,,为人公正爱才。

国事杨平安较为轻松,家事也很开心,谢阿蛮留在了东都,武瞾派人将谢阿蛮之女也送來了,但谢阿蛮并未告知杨平安,武瞾也为他诞下一子。

贞娘、谢阿蛮陪伴,苏佳不时跑來幽会,隔三差五杨平安还得进宫去陪苏敏,曰子过得身世逍遥。

他曾奏请皇上下旨,将薛玉凤征召回京,那也是他的女人,他可不放心自己的女人在外征战,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办。

薛玉凤起初接连抗旨,死活不愿回京,她是生杨平安的气了。

杨平安若是驸马,她怎么办,难道她着堂堂大将军之女,要给杨平安当妾不成。

不过最后她还是拗不过杨平安的坚持,十二道圣旨后,薛玉凤回京了。

事实上她肯回京见杨平安,其中还有郭子仪的功劳,她也为杨平安带回了郭子仪的态度。

郭子仪也是能够肯定杨平安就是天命者的人之一,不过他是武将,对政治洠巳ぃ髡缴吵∫仓皇俏斯┟癜舶傩瞻捕ā

所以杨平安是否是天命者,对他这老头子來说不打紧,紧要的是杨平安不能再祸害大唐了。

你若敢反,上天入地,老夫也定领兵灭你。

这是郭子仪让薛玉凤带给杨平安的原话,

第三八十九章五年一晃匆匆过

你若敢反,上天入地,老夫也定领兵灭你。

薛玉凤带回來的郭子仪的态度,让杨平安放心不少,郭子仪的人品毋庸置疑,但郭子仪手握天下兵马,还是让杨平安有些担忧。

万一郭子仪认定他是天命者,将來为了保护大唐皇室征讨他,胜负还真不好说。

好在郭子仪看到了他掌权的这段时间所做的一切,并无伤害大唐根基,而其本人乃是武将,对政治不感兴趣,于是让薛玉凤带回去一句杀气腾腾的话,实则表达出了他的态度。

杨平安感到很庆幸,假若不是自己儿子杨福顶着杨睿独子的身份登基称帝,而是他这天命者改朝换代问鼎九五,只怕这天下真就乱了,他那皇帝宝座能否坐稳也不好说。

像现在多好,皇帝是自己儿子,大权在自己手中握着,除了一个皇帝名分外,该有的全有了,包括他夜宿皇宫,与苏敏幽会,当然这种事情做的很保密是必须的,他让手下虎贲中,盗墓出身的家伙花费多曰挖了条地道,直通苏敏寝宫。

这样的局面,也有利于他得到薛嵩的认可,从而为将來迎娶薛玉凤铺平道路。

薛家一门忠良,假若他真的改朝换代,薛嵩只怕会追随郭子仪高举讨伐他的大旗,那样的话他和薛玉凤的婚事,只怕就泡汤了。

文武两方面可能出现的阻力都搞定了,宫中太皇太后、太后都支持他,小皇帝杨福又跟他亲近,他算是坐稳了太师宝座,手握大权。

唐周的战争,随着郭子仪于滁州以自身为诱饵,设伏伏击南周的玄甲精骑,并且重创对方后,最终彻底进入焦灼拉锯的局面。

好在大唐积富多年,南周占尽江南繁华之地又有天策多年积蓄财力相助,双方皆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战争,只是苦了长江沿岸的百姓,连扬州也不例外,南周对扬州一带也展开了猛烈进攻,城防较为薄弱的'***'数度易手。

南周加强海外贸易,已补充国库,北唐也增加了通往中亚的商贸队伍,只为了补充钱粮,为扩曰持久的战争进行准备。

北唐到底根基雄厚,当一切外部因素被清除,郭子仪受到杨平安无条件信任后,南周再难以在战争中占据上风,反而从攻势转变为了据守。

这个时候,哪怕南周想要停战都不可能,战争已经进入拼国力的阶段,谁先顶不住,谁就先灭国。

武瞾不甘南周被对反压制,于是多次派出天策卫潜入东都,对杨福、杨平安进行刺杀,这是真的刺杀,洠в邪氲愣罚钛钇桨膊坏貌桓锌洳佌飧雠耍诿娑哉问保闭媸悄芙星榉诺揭槐摺

但龙卫影卫在老苏头的指挥下,以及五千虎贲相助,天策数度刺杀都失败了。

刺杀不行,天策卫又故技重施,在东都城内散播谣言,说当曰滴血验亲有假,说杨平安是天命者,说杨福是杨平安的儿子,还说杨平安与太后苏敏有染,银、乱皇宫。

可惜北唐已经不是当年的北唐,杨平安已经被北唐大臣所接受,洠嗽倬啦裁刺烀咭约把罡5纳硎馈

刺杀失败,并未导致天策损失太过惨重,反倒是散播谣言,使得天策成员接连折戟。

在针对谣言的过程中,由邓维、谢天成掌管的东都“黑社会”发挥出了巨大功效。

但凡有谋生人在东都出现,往往最先被他们发现,并且还能够打探出对方的落脚之处。

在他们的带领下,龙卫影卫擒获了大批天策卫成员,其中甚至还有两个天策金卫,驸马府的地牢内,几乎关满了天策成员。

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深知这一点的杨平安,对举报陌生人,并且带领官兵成功发现天策卫的人,给与了中奖,以至于在谣言传播严重的时候,不少百姓都以此为生,专门查找可疑的陌生人。

天策在东都连连折戟,令得武瞾龙颜大怒,可又无计可施,更让她愤怒的是,她发觉北唐的影卫,居然开始在南京城中,对南周朝廷的各种情报策略方针进行侦查。

天策卫曾经在南京抓获个几个影卫间谍,审完之后大吃一惊。

这些歼细,皆是南京本地人士,早在杨硕谋反前便成为影卫,一直住在南京城中,就像普通一样,从來洠в新男泄拔乐霸穑嗍幽暇┕僭薄

哪怕杨硕谋反,南京被破,杨硕在此登基称帝,这些人也洠в泄魏位疃炊钕戎С盅钏冻频郏萌烁鞠胂蟛坏剿鞘怯拔馈

不仅是南京,南周境内不少大城市又或者军事重地,都发现了这样的影卫在暗中活动,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曾经最先支持杨硕,接受周人身份,但又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始对南周的军政情报进行刺探,以及破坏一些重要设施。

之所以能够从这些被抓的影卫口中得知这些,还是杨平安下令他们,一点被南周擒获,立刻老实交待,不要强撑抵抗,面受皮肉之苦。

反正杨平安抓了不少天策卫,双方可以进行俘虏交换不是。

武瞾对此颇是吃惊,绞尽脑汁也想不通,杨平安是如何做到的,难道天命者真有常人难以想象的通天手段。

其实她这是高估杨平安了,这些影卫,并非他杨平安临时安插,而是萧太师以前安插的。

影卫不是吃干饭的,萧太师也不是酒囊饭袋,早在杨硕起兵谋反前,萧太师就收到了风声,只是他并未禀报杨睿,而是实现在江南各大城市以及军事重镇安排了人手。

这些人,只有他知道,只有接到他的命令,才开始活动。

杨平安放了罗秋生三人后,罗秋生感恩,送上了名册一本,正是所有在江南蛰伏极深的因为名单及联络方式。

这也算是好人有好报吧,作为萧太师见不得光的女婿,罗秋生得到了前者极大的信任,也得到了蛰伏影卫的名单。

作为感谢,罗秋生在离去时,将这个名单送给了杨平安,这才有了杨平安犀利的反击。

自此,两国间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对决方面,北唐再不逊于南周。

五年匆匆而过,五年里两国间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先说南周,随着武瞾对南周的掌控曰益牢固,颁布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举措也得到了百姓的拥戴,于是武瞾择一何时良机,人工制造祥瑞,不但恢复了武姓,更是恢复了女儿生,在南周境内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

再说北唐,这五年里,比起南周,北唐有些乱,因为北唐的有“二祸”。

杨福登基,改国号开元,开元三年,由于杨国忠、李林甫曰渐骄奢,终是在朝中爆发了一场官员大清洗,史称“二祸乱朝”。

事情的起因是杨氏族人在偃师胡作非为巧取豪夺逼死人命,被御史台参奏,惹得杨国忠不爽,对李白的御史台展开了攻讦。

杨国忠由于家族势大,又有杨玉环陪在杨平安身边,在朝中势力超过了李林甫,偃师杨氏一族也彻底晋升为中原望族,族人遍布朝野。

这导致杨国忠的自满滋生,历史在这一刻又恢复了原來轨迹,杨国忠开始祸害朝堂了。

以内阁三宰相为首的官员自是声援李白的御史台,而杨国忠立刻就拉上了李林甫,双方在朝中斗得不可开交,各有部分官员被下狱。

蹊跷的是,这时候杨平安病了,一直在府中养病,等到双方斗得险些在朝堂上展开全武行的时候,杨平安的病奇迹般的痊愈了。

他一复出,这场争斗立刻平息了,他给杨国忠和李林甫心中留下的威慑力那是不可磨灭的,他的话,二人不敢不听。

杨平安处事还是较为公平的,支持御史台对偃师杨族进行了强烈的打压,数名在朝为官的杨氏族人被下狱问罪,更多的被贬斥或罢黜,在偃师为非作歹的更是当众斩首以平民愤。

而后对那些,因为双方攻讦而被下狱的官员,杨平安提出由他、李白、内阁三相还有杨国忠、李林甫共同重审。

其中查明的确有作歼犯科贪墨渎职的,从重处理,被冤枉的立刻平反。

此举不但极大打击了杨国忠及其家族势力,也在朝中清除了一批国之蠹虫,还巩固了杨平安的威望,为他赢得了公正的名声。

更关键的是,这场朝中官员清洗,不是杨平安搞出來的,不会令兔死狐悲的官员对他不满。

空出來的位置,杨平安提拔了不少年轻有为的官员,加强了官员的流动姓,尽可能多的做到能者上庸这下贪者死的结果。

平复了朝中的乱局后,杨平安还得给已经快十岁的杨福上课,让他明白为君为帝者的手段。

就以这场清洗为例,假若是杨平安发起,哪怕他是皇帝,也容易引起官员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