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才子-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皇帝勒令考试不许停,继续考。
如今已经耽搁了一天一夜晚,虽然酌情删减了两道题目,可等到,考场办交接,组织考生入场,还得花上一天。
无论如何,再不能耽误了。
李春芳拿了同考官和外帘官的任命书之后,立即下去召集人马,忙碌半天,就捧了题目跑去贡院。
贡院里从考官到衙役都换了个遍,全是新人。
刚进门,就有一个新任的书办向他汇报了半天。
等到听完之后,李春芳问:“徐阁老、高相、赵大人他们现在何处?”
书办回答说:“回李大人的话,徐高二位相爷和其他大人们都去了北衙,等候询问,作弊的考生也都被锦衣卫衙门提回去了。只是……只是……”
这人说话罗嗦,李春芳急着开考,顿时有些不耐烦:“只是什么,有话但讲。”
那书办摸了摸额头上的汗水,一脸的害怕:“只是……那赵文华赵大人死活也不肯离开考场。”
李春芳:“厂卫不都在这里吗,直接捉了就是,用得着那么麻烦?”
书办:“回大人的话,那赵大人如今正躺在棺材里,死活不肯出来,说是要死于任事。别人不好用强,毕竟,赵大人乃朝廷二品大员,又不是罪犯。如今连着棺材抬出去,须防着他在街上乱说乱叫,抹黑朝廷。若扣上棺材盖子吧,又怕憋死了他。”
“什么,这个贼子好不要脸!”
“好个蟊贼,非打死他不可!”
李春芳身后的考官们都是一脸的气愤,有的人已经开始挽袖子了。
李大人却笑了,他本就是个厚道沉稳之人,挥了挥袖子:“赵大人这还是耍起赖皮了吗?由他去好了,诸君时间紧迫,没必要为这种事情烦恼,马上恢复考场,准备发卷考试吧。”
“是。”
众考官一涌而入,各自就位。
等进了大厅堂,就看到惊人的一幕。
只见,赵文华那口棺材已经从外面抬到大堂正中。大敞着,赵文华一动不动地躺在里面,好象死了一样。
李春芳叫了几声“赵大人”,赵文华眼睑动了动,却没有理睬。
“赵大人,今科会试题目泄露一案关系甚大,所有考官都要去北衙等待三法司的询问。徐相和高相都已经过去了,大人是不是也该过去?”
赵文华的眼睛睁开了,哼了一声:“我又没有舞弊,清清白白,过去做什么?”
“赵大人也是进士出身,也知道科举对一个十年寒窗的读书人究竟意味着什么,若我们连基本的公开公正都做不到,还有何颜面立足于天地间?赵大人若心中无私,怎么会怕去北衙?再说了,新的考官已经到了。大人躺在棺材里,堵住大堂,也不成体统。”
“体统,什么叫体统,带兵冲击考场就有体统了?”赵文华猛地做起来:“我是这科的副总裁,无不走。什么新的考官,经过内阁阁议没有,经过司礼监批红没有,严相和小阁老票拟没有?”
“这个倒是没有,事情紧急,陛下乾纲独断,有手敕在此。”
赵文华冷笑:“既然没有内阁的拟票和司礼监的批红,那就是乱命,赵文华坚决不从。”说完,就又躺了下去。
李春芳无奈地笑了笑,正要吩咐一个官员看好赵大人,饿了给吃,渴了送水,自去忙自己的活儿。
这个时候,外面有人来报说东厂的陈洪来了。
陈洪一进门就看到这一幕,冷笑这对身边人挥了挥手:“拿了,直接装堵住嘴,装麻袋里送走!”
两个东厂的番子正要上前,赵文华一个骨碌爬起来:“我自己走,不劳费心。”
陈洪狞笑:“给脸不要脸,还真当自己是铁骨铮铮的杨慎杨用修了?”
一万多考生,要全部安抚好,又要加印考卷,发题目纸,这一忙起来,一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等到天黑,终于可以正式开考了。
又惊又怕了一天一夜,考生们都大为不满。
可李春芳这人态度非常和蔼,也没有大总裁的架子,在整顿考场秩序的时候,遇到有人恼怒时,都会温和地劝慰上几句。
再加上考生们有听说这次补考的题目是由皇帝御笔亲制,都大觉振奋。这一科如果能够考中,可以说是被皇帝亲自取中的,准天子门生啊!
就算中不了,能够做皇帝御制的题目,也是一件值得荣耀的事。
如此,众人慢慢平静下来。(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五章 糟糕,有一题不会
吴节本以为考场出了这么大案子,朝廷肯定会暂停考试,等到再次开始,明天晚上就算不错了。却不想,到傍晚的时候,卷子和题目纸就发下来了。
可见,明朝的官僚体系虽然臃肿庞大,效率低下。可一碰到大事,还是很有效率的。
也因为政府还保持着基本的效率,万历新政和张居正的经济改革才得已顺利推行。当然,到明朝后期,随着中央财政体系的崩溃,中央的控制力彻底消失,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效率了。
拿到题目纸的时候,吴节还有些紧张。
历史到现在已经彻底变得面目全非,以前所准备的范文也完全用不上了。
自然也不知道这嘉靖四十年的会试的题目究竟是什么,自己能不能作出来。
他的手不觉有些微微发颤,脑袋里有些喝醉了酒一样的混沌。
展开题目纸,看了看,字都认识,可怎么也想不起上面究竟在说些什么。
最麻烦的是,右手突然痉挛了,像鸡爪子一样缩成一团,又疼又酸,无法握笔。
这样的状态自然没办法考试,他索性停了下来,用左手将小火炉升起。将右手对着烧红了的木炭烤了半天,直到痛觉袭来,用左手使劲拍打了半天,才舒展开了。
身上烤得暖和了,僵硬的腰柔软下来,他这才重新打开试题纸,一看,总算是将这第一场的题目看得清楚。
一共有五道题,比先前那场少了两道。
第一题的题目是《子曰:放利而行,多怨》,这一题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意思是。一个人总是以个人利益为目的而行事的话,难免招致他人的怨恨。告诫世人处世要以忠孝仁义为重。
第二题是《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依旧出自《论语》的《里仁》篇,意思是: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第三题。《不诚无物》,出自《中庸》。是个截塔题,原句是“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有诚心的人成就自我,而道路是自己找到的。诚心贯穿万物的始与终,没有诚心万物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君子看重诚心。有诚心的人并不是仅限于成就自己,而是以成就万物为己任。
第四题《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个题目实在是……出自〈孟子〉。随便那一个现代社会的初中生都学过。
看到这四道题目,吴节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四道题目中。第四题属于千古名句,用来做题目基本上属于烂大街了的。就自己所背诵的八股范文当中,可以轻易地找一百篇出来。
至于第一第二两题,也是大路货。
惟独第三题因为截去了上下句,可在这考场中的考生当中,谁不是早早地将这本书倒背入流?
说句实在话,出题人也没什么水平,这样的题目简单到令人发指,别说是会试考场,就算是童子试的宗师们,也不好意这般降低难度。
吴节心中一阵腹诽,暗笑:如此也好,我就怕考官出生僻的题目,一时间却找不到合用的范文。这种大路货虽然人人会作,竞争起来也激烈,但我好歹有成千上万篇范文可供选择。到时候,找一篇最好的抄上去就是了。
据吴节手头的资料来看,就有张廷玉、翁同和以及温体仁和顾炎武的几篇作品可供抄袭。
这几人可都是八股文高手,在当时的历史中,至少也属于五绝水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这考场里的一万多竞争对手,难不成人人都是中神通。
我还能比他们作得差?
这个出题人真可爱啊,如果有机会,一定发给他一枚一吨重的大勋章。
想到这里,吴节只想仰天大笑。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文库在手,天下我又。再怎么折腾,都难不倒我,实力摆在那里,想不中进士都难。
实在是太兴奋了,吴节也是坐了半天才平静下来,将目光落到最后一题上。
最后一题按规矩是一首试帖诗,五言八韵。
题目是〈云补苍山缺处齐〉,山字韵。
吴节脑袋里立即“嗡”地一声,变成了一片空白。
只想叫一声:“麻辣隔壁,窝草泥马!”
老实说,刚一开始看这个题目的时候,他一时没回过神来,甚至不知道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想了半天,才知道这句话说的是,白云在山间流动,弥漫一片,将山于山之间的空隙都彻底填满了。
这一句也不算是什么有名的诗句,多半用与酒令或者对联时使用。比如:峰峦缺处云衣补。
下句可对“野径暗时萤火明”也可对“山月羞时柳带遮”还有……反正后面至少跟了百八十条下联。
由此可知,出题人在出这道题目的时候,也没多想,随意地摘了这么一个句子出来。
就因为这句子太平凡,甚至有些俗气,古往今来,就没人拿来当过考试的题目,更别说在这种关系到读书人一生命运的会试考场上。
大路货的题目吴节不怕,反正这样的题目做的人千千万万,有的是范文可抄。
冷僻的题目他也不怕,八股文高手最喜欢琢磨这样的考题。到清朝末年,四书五经该出的题目都被人出尽了,可说每一个句子后面都跟了上百篇范文。
问题是,这种题目实在太小儿科,根本就没范文。就算有,估计作者也不好意思收进集子,传诸后世自坏名声。
况且,吴节手头的试帖诗资料本就少,能够碰到对应的范文已经是运气爆表。
这一题,他却没有范文可抄。
这……只能想办法再穿越回现代社会,看能不能再去查查。
可是,这个念头很快被吴节打消了。在梦境中穿越回现代社会根本就没有预兆,也不受自己控制。上一次穿回现代社会时,突然变成正常的梦境,这说明自己以后再不会穿越了?
难道要自己写?
吴节抽了一口冷气:我吴节虽然有一代诗词宗师的地位,可老子所写的那些千古绝句,都是抄袭的啊!让我自己写一首,别说狗屁不通,猫屁也不通啊!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两处忧愁
少年心事都是诗,少年正是诗意的年龄。***
吴节在这个时代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正该是激情飞扬的年纪。不过没有人知道,他内里却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大叔灵魂。在现代社会,早被横流物欲和平淡的生活磨得麻木了。
若说起写诗,平仄对仗他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胡乱诌上几句不要紧,也得分场合。在自己家里可以,到正式的文会上却不能拿出来献丑,更别说如此重要的考场。
这可是关系到自己一生的大事,若是中了,就是锦绣前程。
若是一字不写,可以想象,即便自己前面的几道八股文写出花儿来,一样要被考官把卷子扔进废纸篓里。
中不了进士,靠着自己的举人功名或许能够去吏部谋个八品的官职。但这样又有什么意义,没有进士出身,这辈子基本就会在低级官僚队伍里厮混。诸如封疆大吏、六部堂官、内阁阁臣这样的高官,可说是与自己无缘了。像严世藩那种国子监出身,混到内阁阁员的,整个大明朝三百多年,也就出了这么一个,根本没有参考价值。
小严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