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隋草头兵-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中一处大街上,一伙百济乱兵正攻打着一处高墙大院。而那府邸中的私兵家奴们也纷纷上了墙头,拿着弓箭乱射一气,与那些勇不畏死的乱兵站到了一起。

正在厮杀间,双方一个愣神,已是看到街角处出现了一大队隋兵,顿时停了下来,惊恐万状的看着那些隋军的身影。

正在攻打府门的新军士兵眼中透过一阵喜悦,正想出声招呼隋军,突然一支支羽箭扑面而至,哪里还说的出半句话来。顿时死伤一片。剩余的新军士兵顿时惶然不知所措,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那些隋军更是不说二话,径直扑了上来。只是几个回合后,已是屠杀殆尽。

那府邸中的守卫看到这般景象,顿时大喜过望,以为是隋军来解救他们的。但没想到的是,那为首的隋军将领抬头看了看府门外,眼中闪过一抹悸色,高声喊道:“该府内藏有乱军,格杀勿论!”

胳膊一抬,如雨般的箭矢往府内倾泻而至,那些守卫纷纷惨叫着摔下了墙头。只是转瞬功夫,那府邸大门已被隋军撞开,纷纷涌了进去,大开杀戒。

类似的一幕幕场景在泗沘城内不同的地方上演,越来越多的百济贵族府邸遭到了血洗,而街角上堆积的尸体也越来越多,那些隋军士兵就好像死神一般,四处绞杀着那些百济乱兵。

如此冷血的杀戮持续了半天,到了黄昏时候才逐渐停了下来。到这时候,百济城中所余下的贵族,已是不足三成。

等到那些留得性命的百济重臣胆战心惊的走出自家大门后,顿时被街上的惨象所惊呆。若不是自家府门上缠着的白绢,他们恐怕也难逃一死,到了此刻,竟是有了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王宫内,杨戈高踞正中间的座椅上,冷冷的盯着那些百济重臣。在他的目光扫视下,以左平国智眸为首的那些重臣后背透出冷汗,眼神飘忽,根本不敢与之对视。

杨戈也没有过分难为他们,毕竟这打劫过后的百济,还需要这些人的管理,于是好言劝慰了两句后,将他们送回到了各自府邸,先行回去歇息去吧。至于说这些人回去之后还能否安然入眠,那就不是他所能关心的了。

不过数日功夫,在那些大臣的帮助下,泗沘城内很快恢复了城中的秩序。除了那些贵族之外,普通的百济军民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灾难,在感受到隋军严明的军纪后,也陆续恢复了市面上的安定。再过了数日后,除了那城外一角不断焚烧尸骸燃着的烟雾外,已是与平日再无区别。

泗沘城王宫内,杨戈召集众位将领正在议事。外面突然传来消息,周文博周大人已经到了。

周文博此次前来,正是为了接手百济而来。这百济地势广阔,若没有一个镇得住的大将驻守,还真放不下心来。而杨戈本人,还要带着大军继续攻打新罗,连带着手下将领,也无法留下来处理这些纷繁杂乱的琐事。

到这时候,杨戈不禁感叹,还是自己手下人才不多啊。看来自己应该抓紧时间,到中原地区再走上几遭,也好弄些人回来派上用场,何至于如此捉襟见肘,大老远的让周文博亲自前来。

不过,周文博来到百济,倒是相得益彰。此前在平壤城,他处理政务井井有条,颇有一些手段,比起往日掌握军权的日子,倒是多了几分自得。当日杨戈闲聊时就曾与周文博说起这百济新罗的事情,如今正是该让周文博大展身手了。

至于新罗,嘿嘿,还不是旦夕之间就能拿得下来的。就在前两日,杨戈已经将谢映登与王思晨派了出去,水陆两军,先行攻打新罗。只等周文博一来,杨戈就亲率大军前往。





正文 第316章 中原急报

第316章 中原急报

杨戈兴冲冲的出去迎接周文博,但见到的周文博却是满脸乌云密布,心事重重,见到杨戈出来也只是勉强笑了两声,显然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杨戈顿时心中一沉,但此时此地却不是说话的时候,将周文博迎了进去,坐定之后,忙不迭的开口询问发生了何事?

周文博未及开口,已是长叹了一声:“总管大人,张须陀,张老大人阵亡了!”

骤听到张须陀的死讯,杨戈不禁吃了一惊,腾的已是站了起来,一双眼睛瞪得老大,愕然道:“怎么可能?老将军是怎么死的?”

周文博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凶光,咬牙切齿的说道:“大人,可还记得李密其人?”

杨戈顿时醒悟,莫非真的是李密布局杀了张须陀?

李密作为当日杨玄感造反的智囊,在押解途中逃亡后,先后投奔了郝孝德、王薄等人,却均不得重用,后来辗转来到了瓦岗寨,终于扎稳了脚跟,成了瓦岗寨大头领翟让手下的二当家。

李密交游广阔,进入瓦岗后,不少英雄争相来投,李密在瓦岗寨中威望日隆。这些来投靠的人当中,其中以房玄藻和李玄英最为有名。

李玄英更是公开宣扬:“民间歌谣‘桃李章’:桃李子,皇后绕扬州,辗转花园里。不要多言语,谁能这么允许。 这其中的桃李子,自然指的是姓李的逃犯;皇后等同于帝王,辗转花园里,指的是天子杨广将南巡扬州,不再有回来之日,亦将死在水沟山谷之中;不要多言语吗,谁能这么允许,指的乃是一个密字。如此说来,这歌谣自然应在了李密身上,恐怕将有大富贵!”

李玄英的这套言辞在不少群雄当中很有市场,连带着翟让对此也是半信半疑,翟让心中困惑,遂问计心腹智囊贾雄。

他却不知道,贾雄早已被李密所收服,此时见翟让来问,自是心中有数:“大当家,李密此人贵不可言,其所说大吉大利,对大当家自然是有利无害。大当家命中本无天子之命,何不拥戴此人?”

翟让讷讷道:“照你所说,蒲山公为何不自立为王,还为何要投靠与我?”

贾雄对此问早有准备吗,遂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凡事皆有因,李密前来投靠大当家,乃是因为您本姓翟,这字面上的含义就是沼泽池塘,正所谓蒲草非水不能生长,所以蒲山公正需要大当家的,此乃相得益彰!”

翟让听后,更是对李密所说言听计从,却是与同生死共患难的徐世绩渐行渐远了起来。随后按照李密所献计策,攻破了金堤关,又攻击了荥阳郡所属县,占据了活口仓,声望一时无以复加。

荥阳郡郡守郇王杨庆,对瓦岗军甚是恐惧,特上奏朝廷,将张须陀调派了过来,专门对付瓦岗军。翟让本来就是张须陀的手下败将,屡屡落荒而逃,听说张须陀即将过来,顿时骇的就要带人离去。

李密劝道:“张须陀,不过一武夫罢了。有勇无谋之辈,何足挂齿。连番大胜后,其将士必然骄横傲气。若是如此这般,这般设下埋伏,定能大破之。”

翟让不得已,集结部队准备会战。李密暗中派遣一千多人埋伏在大海寺北树林之中。张须陀一向瞧不起翟让,采用方阵步步推进。翟让攻击未果,形势十分不利。

张须陀不禁心得意满,吩咐全军乘胜反攻,向北追杀了足有十多里地。到了大海寺北树林之时,突然遭到李密事先埋伏下的伏兵袭击,张须陀眼见落入埋伏,连忙招呼手下急退,却已是退之不及,落入了李密、翟让、徐世绩等各路反军的包围之中。

张须陀依靠着自己一身蛮力,强行突围而出。但回头一望,却发觉众多部下还陷在重围,遂再次跃马杀入重围,将手下将领救了出来。但人力终不能胜天,来往数次后,终于力竭身亡。

令人诧异的是,当张须陀落入重围之时,他手下的三员大将秦叔宝、罗士信以及裴行俨却都不在身边,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一代奇才的陨落。大隋朝的一根擎天玉柱就此倒塌!

杨戈耳边听着周文博讲述,脑海里却是思绪万千,依稀想到了一些事情。张须陀死了,中原局势更乱。也不知道杨广还会不会真的下扬州了,而李渊此时已经占据了太原,还不知道何时会起事,要不要先给高俊雅王威那两个呆头鹅提个醒呢,索性将李氏扼杀于襁褓之中。

杨戈正在浮想翩翩之际,耳边又传来了周文博的说话声:“就在上个月,江都龙舟制作完毕,当今圣上已经宣称,即日将南巡,前去江都一游。”

杨戈听到此言,顿时吃惊非小,一双眸子烁烁发光,紧紧盯着周文博的嘴巴:杨广终于要下扬州了!

看到杨戈若有所思,周文博心中暗自叹气,却又对杨戈的心思琢磨不定:大隋变乱在即,各地豪门世家,把持朝政,势若割据。而眼前的这位杨戈杨总管,如今正是兵强马壮,手下精兵悍将不计其数,若是也要争霸中原,恐怕希望不小。但,这位总管大人,从未公开谈论此事,究竟心里想的什么,却是让人疑惑不解。

杨戈想着此后可能引发的系列变化,周文博也陷入了思索当中,两人一时间竟是没了话题,沉默了许久,周文博突然想起一事,拍着大腿叫道:“险些忘了一事。总管大人,李将军托我捎来一个口讯:变乱在即,大人当早作准备,还是及早返回辽东为好!”

杨戈悚然心惊,不错,眼下可是关键之举,决不能掉以轻心,如今已经灭掉了百济,至于新罗,论起势力还不如百济,有胡刀谢映登两人出马,应该是足够了。

想到这里,不禁感激的望了周文博两眼,拱手道:“既然如此,这百济新罗两地就交予文博兄了,明日我便赶回辽东!”

周文博慨然允诺,杨戈此举正合他意。当日周法尚病危,临死时将他招至床前,言谈切切,其中大半言语却是为了杨戈其人。照周法尚所说,杨戈其人,其志非小,恐怕日后有大作为,叮嘱周文博,好生襄助杨戈,日后必有厚报。

此际杨戈将百济新罗两地交在他的手中,其用意不言而喻。若是日后杨戈当真取了中原,他周文博坐镇百济新罗,也几乎等同于裂土分王了。此等重用,自然是杨戈回报他周家父子的。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老周家能得到杨戈如此信任,自然也当以国士报之。

次日,杨戈登上战船,由乐进率领一支船队,顺风顺水,一路直行到了身弥岛。稍微歇息半日后,快马加鞭赶到了新义州。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新义州等待他的,不单单是李靖王猛等人,还有一份来自杨广亲手拟定的圣旨,却是昨日刚到的。

圣旨上讲的明白,要调派辽东军五万,由杨戈亲自率领,由海路到达山东地面,负责征剿反贼。换句话说,就是要让杨戈替代张须陀的位置,继续护卫山东一带的安宁。但让人有些疑惑的却是关于征调杨戈走后,辽东竟别无其他的安排。似乎朝廷已经默认了杨戈在辽东一带的势力。

将颁旨的太监送走之后,杨戈与众人聚在一起,商讨对策。去还是不去?这是个问题,众人意见不一。

不愿意去的,自然是因为如今辽东军形势一片大好,只要将新罗顺利拿下,整个半岛都成了囊中之物,可谓后顾无忧。眼下中原又是隐现乱象,最妥当的自然就是留在辽东,暗中壮大自己实力,一旦中原有变,即可马踏中原,建立不世之功业。若是带着人去了山东,恐怕深陷乱军之中,终日奔波劳累,反而适得其反。说不定龙游浅水遭虾戏,更是遭了旁人暗算,也未可知。

愿意去的,自然也有他的道理。如今辽东虽然已经大定,但距离中原毕竟遥远,无论出了何事都是鞭长莫及。这一次倒是个机会,若是能依托辽东大本营,在山东又能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