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隋草头兵-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月二十日,杨戈发出最后通牒,但城中卫文升等人依然置之不理。遂命全军攻城,并下令不准侵犯隋王朝皇家七庙以及代王杨侑,违令者定斩不饶。

长安城城墙宽12米左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版筑,城门处的墙段还砌有砖壁,若是论起坚固程度,恐怕比起当日的辽东城要难打了许多。

阴世师及骨仪二人心中虽然对辽东军有些恐惧,但仗着城中尚有数万兵马,兼且长安城城高墙厚,就存了侥幸的心理,寄望于辽东军根本无力攻打如此坚城,最后无功而返。

然而让两人甚感到吃惊的是,当辽东军开始攻城后,各种攻城器具林立在城下,却与往昔攻城并不相同的是,率先推出了两辆小车一般的物事,上面披挂着红绸,看起来体型倒不是很大,两辆小车之间也相隔甚远。到了前面,又是打木桩又是捆铁链,倒好像要将这两辆小车牢牢的绑在那里一般。更为奇怪的是,每辆小车的旁边还站立着几个道士。

阴世师见到辽东军推出了这两辆小车,不由的轻蔑一笑,点指着下面冲骨仪说道:“我当辽东军多大的名头,闹半天却是喜欢搞什么玄虚,莫非攻城之前还要唱一出大戏么?找几个道士出来,难道还能召唤天兵天将不成?真是笑煞人也!”

旁边的将士听了之后,都不禁哈哈大笑。这时候那两辆小车上面披挂的红绸已经被慢慢掀开,露出了里面隐藏的东西,却是个粗大的长筒样东西,黑魆魆的洞口直直的对着长安城头。

阴世师还要嘲笑几句,但看着那黑魆魆的洞口,心里竟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烦躁感,一时间竟是说不出半句话。

此时无论城墙内外,成千上万双眼睛都注意到了这两辆小车,除了极少数人以外,竟是根本无人知晓,这长筒样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居然如此郑重其事,莫非是要在攻城前先要搞什么祭奠仪式么?

就在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际,就听得一个粗犷的嗓门高声喊道:“点炮!”

随着这声命令的下达,只见那两辆小车旁边的将士已是训练有素的将一根长线点燃,火花滋溜溜的往炮筒方向窜去,那几名将士已是掉头往后窜去。而同时间,那几名道士却是小心翼翼的撤开几步,手中拿着长剑,开始舞动身形,显然是在作法了。

长安城头上的军兵一阵大乱,不时的有人心慌意乱的喊叫着:“邪法,那几个道士定是在做邪法!”

骨仪眉头一皱,正想开口训斥,突然耳边传来了轰隆隆的响声,顿时脑海中嗡嗡作响,根本听不到任何动静了。再看那长筒,已是爆出了一朵黑云,从那黑魆魆的洞口处飞出了一个圆滚滚的东西,好似闪电般,急速往城头上飞了过来。当即吓得骇然色变,大声尖叫道:“那,那是什么东西?”

几乎是同一时间,城墙内外的无数人,都被那震耳欲聋的炮声给震撼住了,却极少人注意到那天空上飞行的炮弹。

正当城头上的人听到响声后发觉屁事没有,想嘲讽城下作法的道士时候,那炮弹已是呼啸着砸到了城头上,正好打中了春明门上的门楼上,顿时就听得一声巨响,比起方才的响声竟是大了数十倍。

再看那门楼,已是被那炮弹打得彻底塌倒了,乱石横飞,弹片乱窜,只是瞬间功夫,以门楼为中心,数十名守军当场死于非命。而位于正中心的门楼,已经不复往日之精美,残垣乱瓦,破败不堪。一炮之威,竟厉害到如此程度,这也算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火炮发射了,赢了一个开门红!

一炮既出,城墙上下,无不目瞪口呆。尤其是城头上的守军,亲眼看到那些道士作法,随即响起了巨雷,然后轰隆一声,已是将门楼炸毁,这哪里是人力所为?惊恐之余,竟有一部分守军已是扑通跪倒在地,恳求神灵庇佑!

而城下的诸多军队,除了极少数辽东军嫡系之外,其余各路军队都是七拼八凑而来,哪里见过这等骇人听闻的大杀器。等到见到这炮弹之威,虽然对自己没有什么危险,但还是被那震耳欲聋的炮声而骇倒。更有甚者,竟是匍匐在地,以为这是天神发威,生恐这天上的神灵一个疏忽大意,却是招呼到了自己头上,那可就大事去矣。但其中不少有些见识的将领,惊恐之余,却是隐隐有所明悟,进而对自己能及时投靠辽东军感到欣慰。有如此之大杀器,辽东军横扫天下当指日可待!

就在这时候,那个粗犷的声音再次响起。简简单单的点炮两个字,竟好似勾人魂魄一般。这次却是两炮齐放,咚咚声响过后,两枚炮弹呼啸而至,再次砸到了城头之上。顿时长安城城头上硝烟四起,死伤无数。

三炮过后,从城下辽东军中奔出一骑,驶到城墙下高声叫喊道:“城里的人听着,我家总管大人有好生之德,再给尔等半日时间。若是过了半日,还不开城投降,届时天雷齐至,定不会轻饶尔等。”

阴世师浑身颤抖的从破砖乱瓦中爬了起来,眼光所见之处,无不是惊恐万分。等到找到骨仪的时候,却是比自己还要惨上一些,胳膊上被刮了一道,鲜血直流。两人面面相觑,对这不知名的武器心生畏惧,竟是不约而同的叹了口气。

骨仪声音颤抖,讷讷道:“长安,恐怕是守不住了!”





正文 第327章 江都兵变

第327章 江都兵变

面对辽东军的来势汹汹,长安城内早已军心不稳。即便如此,朝廷上还存有一丝侥幸。但骤见火炮之威,惊为天雷,顿时将最后的一些希望击的粉碎。

一时间人心惶惶,群臣聚集在大殿之上,所言无不是投降之事。代王杨侑已是面无人色,呆若木鸡一般。而殿中群臣的目光也早已将他忽略了过去。

将近午时,京都长安城的大门缓缓被打开,数十名文武大臣手持白旗,走了出来,毕恭毕敬的在城门两旁等候辽东军的到来。

见到这些文臣武将如此乖巧,杨戈不禁哈哈大笑,没想到这火炮的威力竟然如此之大,不过两三炮就将长安轰了下来,看来还是要督促谢弘老道,再加把劲多做出几门大炮才好。届时百门大炮齐齐发射,恐怕是神仙也会被吓得屁滚尿流了。

杨戈一声令下,命令各路军马稍安勿躁,留在原地等候,遂率领五千辽东军,意兴风发的迈入了长安城。

三炮定了长安,消息传出后,关陇诸地无不震惊,各地方豪雄,再不敢有丝毫反抗的心思,纷纷向辽东军靠拢。

率领重病扼守河东郡的左骁卫大将军屈突通得到消息后,仰天长叹。次日一早,即刻派心腹亲兵,手持自己亲笔书信,星夜兼程赶往长安,递交给到杨戈手中。大厦将倾,也怪不得他屈大将军择木而栖了。

长安初定后,不过半月时间,关陇地方已经尽数归了辽东军。

杨戈下令,召集魏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即刻进入长安,共商国事。

十一月十五日,杨戈准备銮驾,迎接代王杨侑到了大兴殿,坐上了皇帝宝座。时年杨侑十三岁,遂大赦天下,改年号义宁,遥尊祖父杨广为“太上皇”。

杨侑授予杨戈假黄钺,使使节,任命其为尚书令、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将武德殿改作了丞相府。

十一月十九日,杨侑下诏,隋朝所有军事政治机要事务,无论大小,百官任命无论职位高低,法令制定,功罪赏罚等等,全部由丞相府处理。

杨戈遂设置了丞相府官署,任命魏征为长史,长孙无忌为司马,房玄龄为丞相府司录,专门负责官员任免事宜。其余大小官员,皆有重赏。

就在长安易主的同时,其他地方自然也没闲着。

八月初,隋王朝援军王世充、王辩、韦霁等将领,以及河内郡通守孟善意,河阳都尉独孤武都等人,分别率领重兵在东都洛阳会师,要共抗瓦岗军。

九月,越王杨侗派遣虎贲郎将刘长恭,庞玉等人,与王世充会师,共十万余人,进攻洛口。李密不甘示弱,双方中间隔着洛水,互相对峙。中旬,李密攻破洛口仓。

十月中旬,王世充在夜色掩护下,偷渡洛水,亲率精兵在洛水北岸列阵迎敌。李密率军迎战,大败,大将柴孝和落水身亡。

李密痛定思痛,再渡落水,设计埋伏,大破王世充军队,杀敌三千余人。

十一月,王世充与李密于夹石子河列阵对敌,翟让率先上阵,却溃败后退。王世充大喜,率军追杀之。却不料想中了李密奸计,秦叔宝罗士信从两旁横击,将王世充后军隔断,李密随即率军中主力突袭,王世充大败,向西逃走。

眼见大事将成,翟让亲信司马王儒信劝其总览全局,剥夺李密军权,翟让拒绝之。但此种言论,不绝于耳,李密心存不满,两人渐行渐远。

十一月十一日,李密设宴,款待翟让以及胞兄翟弘等人,中途寻机遣走其他人,只留下了李密手下勇士蔡建德。翟让不疑有他,正在欣赏李密拿来的良弓,蔡建德突然从后面猛砍,翟让当场死于非命。其手下翟弘翟魔侯王儒信等人,也一并被诛杀。

徐世绩单雄信等人听到消息后,害怕被牵连,意欲逃走,却被秦叔宝罗士信两人制止,于密室中商谈了片刻后,投效了李密。

至此,瓦岗军大权由李密独自掌握,但手下将领却因为翟让之死,渐渐起了异心。

十月,巴陵郡番阳人董景珍、雷世猛,旅帅郑文秀等人,阴谋发动病变,夺取郡城,公推董景珍为盟主。

董景珍自认卑微,不敢为盟主,遂派人前去迎接罗川县令萧铣,拥立为主。萧铣,本是南梁中宗之后,在江南素有威望。当此乱世,也生出了蓬勃野心,对外宣称讨伐反贼,招兵买马,不数日已聚众数千人。

萧铣自称“梁公爵”,废除隋王朝官服颜色以及旗帜吗,恢复了南梁帝国的官府颜色以及旗帜,反贼沈柳生率领部众投降,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

听闻巴陵董景珍要奉自己为主,萧铣大喜,遂领军前往巴陵。沈柳生担忧董景珍抢了自己拥立之功,擅自杀了董景珍的使者徐德基,意图造成事实,逼萧铣就范。

萧铣怒斥沈柳生,依旧率军进入巴陵郡。董景珍听说之后,再三相劝萧铣,最后将沈柳生斩首示众,部众纷纷逃窜。

十月十九日,萧铣建筑高坛,焚火祭天,自称梁王,改年号“鸣凤”。

天下大乱,当今圣上杨广,却依然活在醉生梦死当中,荒唐**,终日酩酊大醉。其实这时候的杨广也已经明白了隋王朝面临的困境,但此时的他,早已不复早年气势磅礴的傲人气象,而是终日心情烦躁,恍若那鸵鸟一般,将头颅深深的埋藏了起来。

一日醉醒后,仰观天象,对萧皇后说道:“外面恐怕不少人都惦记着朕的位置,但爱卿也不必惊慌,至不济也能封个长城公爵,你呢,也至少是个沈皇后,哈哈,勿忧愁,无忧愁,共饮酒,齐欢乐!”

萧皇后哪里还饮得下去,神色仓皇不定。杨广哈哈大笑,面对铜镜顾影自怜,回身对萧皇后道:“大好头颅,谁人来砍呢?”

萧皇后大惊失色,泣不成声。杨广却笑着说道:“富贵贫贱,痛苦欢乐,轮流交替,何必悲伤呢。”

萧皇后竭力相劝,杨广方才勉强振奋精神,打算迁都丹阳,以保得江东不失,遂召集文武百官商讨此事。

虞世基等人交口称赞,却遭到了右侯卫大将军李才的激烈反对,双方争执不下。李才愤愤退出,对门下录事李桐客哀叹道:“江东低洼潮湿,地势险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