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第5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嚣张,旁若无人的大摇大摆的走过来,将前面的人都吓得急忙退开。马轶原本以为拉哈会要这些人的好看,没想到,拉哈却是识相的避开了几分,好险对这些人也有点忌惮。
马轶屁颠屁颠的跟上两步,低声问道:“三阿哥,他们是什么人?怎么在我们沈阳这里横行无忌呀?”
拉哈虽然不学无术,不求上进,究竟结果是身世代善、岳托旗下,基本的情况还是清楚的,随口说道:“是依木河卫的熊人。上头叫我们不要惹他们。”
马轶自言自语的说道:“难怪,长得跟大狗熊似的,果然是熊人,比三阿哥差远了。”
拉哈满意洋洋的说道:“这个固然,哈哈”
在拉哈觉察不到的时候,马轶的目光,悄悄的注视着那边的一群土著。这是新情况,他必须关注一下。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些“熊人”应该是从塔鲁木卫(今辽宁省西丰县)调来的。塔鲁木卫和依木河卫(今俄罗斯特林),相差很远。塔鲁木卫的人呈现在这里,不奇怪,塔鲁木卫以前就有很多人跟随大金国作战,赚取外快。
可是,居然连依木河卫的人,也呈现在这里,就让人受惊了。从那么远的处所跑到沈阳来,要不是大事,谁能相信?要说他们和鞑子即将倡议的第三次入寇,没有关系,有谁能相信?皇太极居然连这么远的土著都招来,看来是要大干一场啊
“三阿哥……”
马轶只需要一点小小的技巧,就从不怎么设防的拉哈的嘴里,得知了相当多的情报。这些情报让马轶很是的受惊。为了准备第三次入寇,皇太极认真是做足了功夫。不单依木河卫的人来了,还有更多的土著居民到来。
明朝在占领东北地区以后,成立了很多卫所,名义上算是列入了大明国的版图。其实,这些卫所的主人,都是本地的土著居民。什么塔鲁木卫,什么亦河东卫(今吉林省怀德),什么亦马忽山卫(今吉林省辽源),什么塔哈卫(今黑龙江漠河),什么脱木河卫(今黑龙江黑河以北),什么翰兰河卫(今俄罗斯伯力),什么依木河卫,什么波罗河卫(今俄罗斯库页岛)……你没看错,库页岛曾经一度是明朝的领土,明朝在这里还有驻军。
在大部分的地区,明朝都是象征性的存在,本地人该干嘛还是干嘛。以前,这些土著居民和明国的关系,有的疏远,有的亲密,明国也管不了那么多。只要你们不起来造反就行。努尔哈赤起兵以后,这些土著有的介入,有的不介入,有的隔岸观火,有的作壁上观,历来没有过一起聚集到沈阳的架势。
看来,传国玉玺的作用,对皇太极还是蛮大的。起码,在宣传和号召力上,大金国要比以前提升了几个档次。越是民智开化,对传国玉玺就越是不怎么重视。相反的,越是愚昧落后,越是相信天命所归的神话。鞑子获得了所谓的传国玉玺,大概就是制造了天命所归的神话,然后将这些土著给召集过来了。
为了策动第三次的入寇,皇太极居然将这些土著都全部召集过来,可见,皇太极自己也在懊恼,建虏的人数,还是有点少啊不克不及不加上这些土著居民。千万不要忽略这些土著居民的战斗力。事实证明,在某些情况下,越是未开化的野蛮人,战斗力越强。五胡乱华的时候如此,辽人、金人、蒙古人也是如此。现在,鞑子也是如此。
同时,马轶还敏锐的觉察到,鞑子的第三次入寇,极有可能是在雪窖冰天里进行。因为,寒冬腊月的,明军对气候肯定不是很适应的。相反的,来自雪窖冰天的鞑子,还有这些土著,却是如鱼得水。天气越是很冷,对他们越是有利。如果是在大夏天的战斗,这些土著反而承受不住。
这是很重要的情报,必须尽快的送出去。土著的到来,相信对战局没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些全部土著加起来,应该都不跨越一万人。在大战傍边,一万人的军力,简直不算什么。鞑子聚集到的八旗骑兵和蒙古骑兵,总数量已经跨越五万人。可是,鞑子策动入寇的时间,却很是重要。
鞑子的第一次入寇,是在崇祯二年的十一月。鞑子的第二次入寇,是在崇祯七年的七月。这两次入寇,鞑子都成功的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如果鞑子的第三次入寇,还是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的话,明国的损失,肯定会更大。须知道,这一次,鞑子入寇的军力,可是大大的增加了。
当初,鞑子第一次入寇,军力只有两万人左右。鞑子的第二次入寇,军力也不跨越三万人。可是这一次,鞑子光是八旗骑兵、蒙古骑兵,就跨越了五万人,再加上这些土著,再加上汉军旗,再加上朝鲜的仆参军,凑够**万人,号称十万,甚至是号称二十万,都是不成问题的。
况且,这一次鞑子的入寇,针对的主要目标,应该不是明国,而是虎贲军。要是张准无法及时判断鞑子的进攻时间,就无法即时做出完善的防御配备。就军力而言,虎贲军和鞑子之间,还是有较大差距的。要是鞑子有数万的骑兵杀入山东,虎贲军的压力,就要大增。
关键是,时间所剩不多,如何尽快的才能将情报送出去呢?他可不克不及在没有借口的情况下,离开拉哈的身边。这是很容易引来怀疑的。谨慎,必须谨慎,他必须珍惜现在的身份。否则,更多有价值的情报,就要错过了。
“窝莫罗过来”
正在这时候,有人忽然叫道,
马轶急忙跑过来,恭维的媚笑着说道:“玛法,有什么叮咛?”
叫他做事的,乃是拉哈的长随,叫做杜尔巴的。杜尔巴原来是岳托的亲兵,骑射和肉搏功夫,都十分的了得,因此,颇有几分傲气。他一直都叫马轶“窝莫罗”(满语里面是孙子的意思),而马轶也凑趣的叫他“玛法”(满语里面是祖父的意思)。
“去”
“将这个工具送给那个女的”
杜尔巴掏出五个沉甸甸的金锭,不耐烦的叫道。
马轶急忙接过来,眉开眼笑的说道:“玛法安心,一定送到。”
说罢,就屁颠屁颠的走开了。
老天有眼,这么快就有机会送出去情报。看来,以后还得在拉哈的身上,拼命的下功夫啊**不是明国的专利,咱一定要将汉人**的本领,都全部教授给三阿哥。堡垒不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吗?咱就从这个三阿哥开始。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求月票求推荐票】
【最近的推荐票很不给力啊,有推荐票的兄弟,多给我几张吧要是有月票就更好了,谢谢大家】

'  '
第532章 纠结的史可法
第532章纠结的史可法
(0532)
史可法最近一段时间的心情很纠结。
此时此刻的他,正离开兖州府的沂州,向青州府的安东卫进发。他刚刚押解三千九百九十九颗鞑子的首级回到京师,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又被朝廷派遣了出去。从某个角度来说,现在的他,已经成了朝廷和张准之间沟通的桥梁了。
这一次,他是依照朝廷的命令,去找张准的麻烦的。张准擅自带兵进入安东卫,支持安东卫的叛乱,还杀了山东总兵倪宠,还惊吓到鲁王府的管家。给山东造成了极大的震动,给京师也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只要提到张准这个名字,所有的朝廷大员,内心都是百感交集,五味俱全。
兖州府知府李懋芳的奏章,还有漕运总督将凤阳巡抚杨一鹏的奏章,是最先送到京师的。随后到来的,还有鲁王府的告状信。接到李懋芳和杨一鹏的奏章,内阁首辅温体仁马上头大如斗。
东北的鞑子,中原的陕西乱军,已经让朝廷千疮百孔,疲惫不堪。作为内阁首辅的温体仁,面对越来越残败的局面,也开始萌生退意。现在的他,已经深深的感觉到,内阁首辅的宝座,真的是欠好做。被这么多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以后,他反而有点羡慕被他撵走的周延儒了。起码,现在的周延儒,就不消为鞑子,为乱民,为张准这些事情头痛。
不过,暂时来说,京师还是平安的。权力的味道,绝对是食髓知味,如蛆附骨的,没有人愿意主动的抛却手上的权力。因此,温体仁就盘算着多干几年,然后安平稳稳的致仕。没想到,就是在这最后几年,闹腾出这么多的事情来。在鞑子和乱民之外,又多了一个张准,让他感觉十分的头痛。
温体仁简直难以想象,要是相关的奏章,到了皇帝那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崇祯皇帝最近的心情,可真是欠好。朝廷的财务情况是越来越枯竭了,十月份的赋税,尽管还没有收上去,可是根据初步预计,全国的赋税,绝对不会跨越两百万两。河南、南直隶的很多处所,都被陕西乱军打烂了,粮食大量歉收。
崇祯皇帝为钱粮的事情,都快要愁得头发都白失落了。有小道消息,说是最近一个月,崇祯皇帝居然连一个妃子都没有宠幸。对仅仅二十五岁的皇帝来说,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才没有半点的男女**啊要是在这个时候,将安东卫的情况捅上去,天知道崇祯皇帝会有什么反应?
可是,这么大的事情,温体仁不成能隐瞒。况且,鲁王府的告状信,都是直接送入宫,直接送给懿安皇后和周皇后的,他根本阻拦不了。无论是懿安皇后还是周皇后,都对鲁王府很重视。要是让鲁王府的告状信,让崇祯首先知道,他反而更麻烦。
没体例,温体仁只好叫人将奏章照样送了进去,然后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准备接受崇祯的雷霆之怒。果然,看到这两份奏章,崇祯皇帝鼻子都气歪了,马上将温体仁叫来,臭骂一顿以后,让他想体例措置。崇祯皇帝怒不成遏的暗示,这个张准,越来越无法无天了,一定要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从勤政殿出来,温体仁一脸的无奈。
他能够有什么体例措置?
痴人都知道,要对张准,只能是动兵。另外一切体例,都是权宜之计。这是一条养不熟的狗,你给它几多的骨头,它都能轻易的吞噬下去,不会吐半点出来。何况,朝廷也没有任何的骨头给他。朝廷自己都没有骨头吃,哪里有骨头给人?画在纸上的骨头却是有很多。偏偏张准又不是傻瓜。连打都打不过,还谈什么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眼下,朝廷的军队,被分成两大块,一块在辽东和九边,防御蒙古和建虏。一块在中原,由卢象升和洪承畴别离统帅,正在对陕西乱军穷追猛打。在另外处所,都只有二流甚至是三流的军队。这些军队除白白耗花钱粮,根本做不来其他事情。指望他们去围攻张准,简直是开玩笑。
朝廷一直都渴望,趁鞑子暂时无力寇边的机会,尽快的将陕西乱民压下来。要攘外必须安内,这是最基本的事理。在这个时候,从中原抽调军力去镇压张准,绝对是不明智的。车厢峡那么好的机会,就是因为一次意外,致使乱军卷土重来,气焰更加的嚣张。朝廷一直都希望再来一次车厢峡,完全的解决乱军。在这个节骨眼上,绝对不成能抽调卢象升又或者是洪承畴的一兵一卒。
从九边调兵,更加不明智。鞑子两次入寇以后,兵部不克不及不加强了对辽东的情报渗透。最近反馈过来的情报,都不是很好。有迹象表白,鞑子正在聚集军力,有大动的意思。可是,鞑子究竟准备在哪个标的目的大动,兵部也不克不及判断。这样一来,九边的军队,是绝对不克不及动的。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往九边增兵。尤其是大同、宣府、蓟镇等三个处所,军力是越多越好。
何况,朝廷就算调兵,也未必有能力将张准镇压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