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墨韵留香-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以相信这出自理工科学生的手笔。单从故事的驾驭能力而言,大刘这样著名的科幻作家,都难望其项背。无怪燕磊生在九界看轻黄易,人家有这手艺!

小说中隐隐漂浮的淡淡哀伤,更让这部作品上升到一个高度。没有机会看完全书,但坚信小说不会彻底披露蛇族的秘密。一旦秘密解开,大失韵味。

《新宋》给我的感觉是,阿越打算用独特的方式研究历史。历史不谈如果,可阿越的路子就是从如果的角度重新检阅历史,通过可能性的探讨来研究历史的必然性。

所以如果非要说他在写小说,实在是浪费。所以《新宋》及其严谨。当然我是历史外行,难以从宋史的角度评价。顺便说说流行的历史篡改类YY小说。

个人认为这是个非常值得回味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言论稍开、国力渐长,热血青年投入到历史反思的大潮之中,这可以说是YY小说的基础。

如果做一个统计,应该可以看到初期YY小说以技术颠覆历史为核心,逐渐过渡到制度颠覆为手段。这固然是小说推陈出新的必然,也反应了反思过程的不断深化。

借用阿西莫夫MDR(MaximumDesiredResponse)和MNC(MinimumNecessaryChange)的概念,这类小说的作者一直需要拷问的是,如何通过MNC达到MDR。

《新宋》无疑是这方面思考最深的作品。阿越不仅考虑到MNC/MDR,他更侧重的是如何合理的引入MNC。凭空而来的跨时代的思想如何找到根源?如何能让当时的人(以及读者)接受?

随之而来的当然是政治技巧和待人接物的人际技能。一些作者毫无常识的让主角对古人大谈民主,实在不知道是高估古人的承受能力还是低估读者的智力。一句话,《新宋》,了不起!

善意的提醒阿越一下,小心走火入魔。看阿越回帖,行文越来越古。一些用词显然已经走先回到了宋朝。兄弟,且慢!小说写不写好无所谓,人正常最重要。另外忍不住要说的是选登的几个书评。

一篇是政治系一个PhD的评论,水平也不过如此,可非要挂一个Title,不知想干什么。刻薄的说,这位仁兄恨不得来两句“兄弟在牛津的时候“。

另一篇激情澎湃地玩弄概念的评论有阿越的按语,说“也许理解《新宋》并不一定需要读懂这篇书评,但是理解阿越,就一定需要读懂这篇书评”。

唉!大家相聚网络、共听一段传奇,或能津津乐道,或能仔细品味,或者激动的只能“顶”。说书人,潇洒一些,笑骂由人,何必搞得跟中国作协一样?

我以为,小说最要的其实是市井气,不入大家之眼、却传四方之耳。西方小说的始祖《巨人传》,中国小说的典范《西游》、《水浒》,无不是井肆杂谈而始。让学术(及其评论)回象牙塔吧!

所以要说《回到明朝当王爷》。

这是篇难得的小说。记得有人也这样评论过王晶。

首先要说文字功力,虽不及阿越那么精雕细琢,但给个65分还是绰绰有余。如果进一步考虑到写作速度,怎么也得上80了。

第二论节奏之掌控。个人感觉这完全是一时兴起的游戏之作。尤其是开篇,简直是开玩笑。比如写到幼娘:“但是现在她才知道,他对自已来说意味着什么,有多么重要。哪怕他只有一口气在,都是自已的男人,有他在,这个家才不算完,才算有个顶梁柱。”

乖乖,简直是小学生学写作文嘛!转到10章以后,渐入佳境。到杨凌入京真正严肃起来了。而严肃不失轻快,节奏掌握有张有弛。

个人理解,5~8万字是一个瓶颈,通常创作前构思的灵感都已挥霍殆尽,很多难以为继。关关却能如履平地,不错!

再论故事和人物。这是写作成功的关键。人物方面可以说喜忧参半。幼娘、正德皇帝、妖女形象塑造都很成功。这点只要看论坛就能明白。

然而杨凌却还是有点拖泥带水,不够清晰。话说回来,故事的主角很多是用来让读者带入的。过于严谨的主角塑造反而不利于读者的带入快感。这点且看关关如何取舍吧。

故事正在展开,感觉似乎正在犹豫,写点什么历史命题还是彻底把历史闹剧化?这是看点之二。看点三是主角的ultimatemissionstatement。

所有小说的主角,那怕是金庸笔下被环境推着走的芸芸众生,都有一个终极的个人使命。这个是核心要素。

传统武侠要报仇,新武侠要救国,新新武侠是完善自我,大唐里面的寇仲是要当皇帝,YY是改变历史兼性乱,杨凌这个速成的九世善人到底要什么(解决了幼娘的生存问题之后、有一些命运的自主权)?

作为《回到明朝当王爷》的忠实Fans(甚至拉来了老婆!),真诚希望此书能走好。同时也希望月关能写的愉快。

毕竟,写作需要快乐。同时,放掉不必要的包袱。人生如戏,精彩的演出一次,不必太过关心论者和读者。相信只要能释放自我,就能大家Happy!

(第一次写长书评,大家鼓励下!)

******************************************************************

李观鱼携月关举双手双脚表示鼓励。

另:兄弟真的不觉得幼娘美眉在相公活过来时那种心理感觉象小学生,一个小女孩儿,尤其在受人欺凌时能让她理直气壮地面对压迫的丈夫醒过来,即便原来早有的觉悟也该感悟更深的嘛,何况她以前未必想得到。

不过。。。。。。我理解为您在夸我有童心,呵呵,这样就开心了^_^

最后,很高兴你是阿西莫夫的爱好者,心灵历史学家呀。。。。。。那一卷长书看得我心怀激荡,记得看到某部主角在星系边缘地带忽然看到传说中已从辉煌堕落到几乎原始时代的大帝国的太空战舰时,心口一热,双眼湿润,说真的,当时关关也热泪盈眶。

墨韵留香:书评卷 '随笔'以情入道

以情入道——《回到明朝当王爷》一书SWOT分析
作者:最后安全感

五一前夕,

夜,雨。

不能寐。为回明一书戏作一篇SWOT分析,见笑见笑。

优势:

从立文开始,月关就在努力走出一条与其他人不同的路。

王八气?老套。

民主体制?老套。

钟表、玻璃、蒸汽机?老套中的老套。

月关成功的把这些被重复了又重复的段落一一抛弃,仅仅以一个落魄书生的身份开始了自己以情入道的“修真”之路。从目前来看,大神之身已经修成。让那些后来者也多了一条可以思考的方式。

有大大认为,月关前几章写得并不认真,或许有几分戏谑,直到后文才入了佳境。某深深不赞同。

某以为,月关从第一章,就定下了全文的基调。他写的不是不认真,而是太认真太投入了。特别是幼娘这个角色的刻画,月关一定是把自己生活中深爱着的女人与幼娘的形象重合着写得。

以至于,无论月关后来给杨凌加了什么样漂亮的女人——聪明的也好、妩媚的也罢,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在眼前浮现出那个冬天里柴垛下小小的身影,那双略微粗糙的小手。那说起“疯魔杖法”的羞涩,那与清兵作战后城墙下的坚定。

不客气地说,幼娘在各位“回明”粉丝的心目中,远远凌驾于杨凌之上。杨凌可以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幼娘却没有人愿她再受半分委屈。除非月关大大敢于逆天,那就另当别论。

《回明》一书基调以定,情节也逐渐展开。正德与杨凌类似兄弟之情、杨凌与幼娘的夫妻之情都已确立无疑。穿越文中,鲜见如此旗帜鲜明以情动人的文章,此为优势一。

对一个逐渐成长的正德皇帝的成功刻画、对东厂西厂锦衣卫不再是脸谱化的描写等等配角形象地确立,此为优势二。

劣势:

或许是《回明》中配角的形象刻画太过于成功,以至于那贯穿剧情始终的杨凌大厂督不可避免的就被弱化了。

多情男儿未必就不能够是气吞万里如虎的真英雄。穿越题材的历史小说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无非是在民族意识觉醒、国家概念增强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没有了角色代入,没有了为中华大地五百年杀劫争一线生机的担当与勇气,穿越题材的历史魅力必然也将大大失色。而这些,都需要一个杀伐果断的杨凌来完成。月关大大不可不察。不用霹雳手段,显不出菩萨心藏。

虽然上层建筑的改革矛盾重重,写起来也颇费心思,还不一定能讨巧,却是不能不写,不得不写得一道难关。或许,月关大大早已经有了打算,在下枉做了杞人忧天的小人,却因为实在是喜爱这本小说,还是忍不住啰里啰唆。

墨韵留香:书评卷 '外篇'那年冬天的半层被

《那年冬天的半层被》
========作者:昨夜小楼东风

看《回明》这么久,总觉得有些话要说,大家总喜欢对女主角议论纷纷,让我记得最清晰的还是最初的那个小小身影。现在蓦然回首,才发现一切的感动都来源于那个忙忙碌碌的身影。

无论是棺堂被逼时流下的泪水,与丈夫一起喝下的那半碗粥,那层薄薄的被子,那个躲在柴垛下瘦小身影,那双略微粗糙的小手,那个冬天是属于幼娘一个人的冬天,她就如一个独自表演的演员,用她本色的演出让我们和她一起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幼娘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杨凌,从此有了幸福可以守候;幼娘是羞涩的,她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那份纯真,那份羞涩才是最让我们留恋的啊,因为它的稀有,当现实生活充满那些整天用命令的口气与你讨论人生的女生时,我就在想我的幼娘哪里去了?

那年冬天过去了,遥远的京城在等着这个乡下姑娘,“悔叫夫婿觅封侯”。于是各色的美女开始出现,性格各异,娇妍美丽,她用自己的纯朴心性与那些女孩子们融洽相处,她知道自己缺少什么,她愿意为了丈夫去学那些琴棋书画,待人接物。

那个在城墙上与鞑子作战的矫捷身影又出现了,法场之上,钢刀之下,那个小小的身影举着一幅字画,为夫君喊冤。那句“愿与夫君同罪”掷地有声,打动多少人的心肠。“夫妻本是同命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无数这样的事情让我们变得感情麻木不堪,不知道在情感的忠诚与背叛之间的筹码是多少,于是我们在婚姻的选择上变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在后面的段落里,幼娘的情节变得越来越少,然而她的每次出场都让我们心里牵挂,为她的一笑一颦,一句憨直的傻话,一个可爱的动作,做错事后羞涩的表情,或许这个人物已经成为超越这本书的一个存在。这让我想起沈从文先生《边城》里的翠翠,同样的质朴纯真,同样的羞涩迷人,同样的让人不能忘怀。

没有谁敢说再让她受苦,这是我们有些承受不起的感情。当然这也限定了这个人物的发展,她的个性让她无法深层次的走进杨凌的生活,家庭或许是最好的归宿。希望关关能再给幼娘一些展现的空间,给她一个美好的结局,毕竟我们的生命里总有些不能承受之轻。

我觉的幼娘本身的人格魅力就是几千年来勤劳善良,贤惠质朴东方女子的集体缩影。她代表了中国几千年来生活在社会底层,一直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女子形象。正是由于她们的存在,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真,善,美。

从撞棺守节到法场救夫,一点一滴,最终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有些善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