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座车阵的排布及作战方式,是李诚中掏空了脑海中那些来自后世的记忆,再结合与契丹人作战的心得后,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实事求是的说,这座车阵真正的作战效能并不大。
首先,这座车阵的耗费太贵了。不仅前出的枪兵需要大量甲胄,车阵中的弓手比例也相当高,耗费箭矢非常惊人。平州刺史府为了筹办这次军辎的输送,可谓花了血本,几乎将府库掏了个空。在大唐鼎盛时期,唐军的装备应该算当世第一,不仅人人甲胄,而且人人持弓,弓手比例达到可怕的百分之百。那时候的唐军,除了本身善于近战搏杀之外,几乎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弓手,所有人都背负弓箭。更令敌手恐惧的是,开元之初,唐军的弩手比例高达三成!但现在是在唐末,在这个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的时代,不仅甲胄缺乏,弓手比例过低,而且弩具极为稀少,更别提如当年一般大量装备陌刀、铁斧甚而具装重骑了。无他,国力尔!
其次,从战术效能来看,车阵最适合的用武之地,只在输送军辎,说白了,这个车阵顶多就能拿来运粮,不适宜堂堂正正的决战。因为车阵的行动过于缓慢和笨拙,战场主动权必然会落在敌军手中,何时进攻、何时后撤,一切都看敌人的心情。
最后,若是长途行军时,车阵也会暴露出极大的弱点。在敌军骑兵的虎视眈眈之下,车阵中的守军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一旦行程过长,每个人都要被紧张和疲劳所拖垮。敌军只需在一旁跟随车阵前行,过得三五日,便可轻松破阵。
但是,车阵虽然有那么多弱点,单就目前往白狼山运送军辎来说,却正好合用。
随着张龙的一声令下,布置完毕的车阵开始启动,冲着对面的大队契丹骑兵缓慢而又坚定的行去。


第六十章 己未之冬(十一)
车阵继续前行,张龙在阵中高声公布着赏罚之例。
“此战诸位需奋力向前,不得稍有退缩……”
“斩首一级赏钱五千……斩首三级官升一级……”
“轻伤者授钱一千……重伤者授钱五千……战殁者家中赐田五十亩、钱一万……”
“凡临阵向后者,斩!逡巡不前者,斩!弃刃降敌者,牵连三族,家中男丁发军中为奴、女子充官坊为婢……”
“无论兵民,概同此例……”
随着张龙悬赏和处罚例令的逐一宣布,整个车阵内士气渐渐恢复过来,兵卒们虽然仍是紧张得大口大口喘气,手中的兵刃却握得更紧了,民夫们也从大车上取出送往白狼山的木枪和刀盾等物,以作御敌。
车阵距契丹骑兵一里半地时,契丹骑阵中越出百余骑兵,缓缓策马向前……相距约六百步时,这些契丹骑兵开始加速……相距五百步,契丹骑兵将马力催至最大,呼喊吆喝响彻草原,马蹄声声震四野!
“止步!”
张龙立刻命令车阵停下:“准备应敌!”
面对百余契丹骑兵的狂奔突袭,平州军无论兵卒还是民夫,都脸色煞白、大部分人浑身战栗,不停的哆嗦。若非身处车阵环护之内,恐怕当中的很多人都已经顾不上军令而转身逃跑了。
尤其是前出车阵护卫在前的那些枪兵和刀盾兵,更是骇得面无人色,手中的刀枪不停晃动。
元行钦虽然年少,却是经历过河间大战的,家传枪术、武勇非凡。他眼见车阵前军有不稳迹象,忙向张龙请令,然后下得战马,手掌亮漆枪,纵身跃出车阵。他也不顾身后快速接近的契丹骑兵,转身面对前军两排平州军卒,将手中漆枪挽了个枪花,高举过顶,口中大声呼喝,鼓舞振奋着士气。他又转身面对冲击而来的契丹骑兵,一个人顶在了车阵最前方,高声叫道:“契丹狗贼,速来送死!”
在他的带动下,这些兵卒终于稳住心神。
按照之前的排演,当契丹骑兵冲击至一百五十步距离时,车阵中的弓手将依次发出第一轮共计四波次箭矢。发箭的角度偏向上方,成弧线而出,将会在最大射程约一百二、三十步的距离上撞入迎面奔驰而来的契丹骑兵之中。
但此刻这些弓手都紧张得呼吸不畅了,不知是谁没有扣住弓弦,第一支箭矢立刻发了出去,这支箭矢射得歪歪斜斜,又飘又高,浑然不明所以。这支箭矢发出后,所有弓手都忍受不了这种骑兵冲击的压迫,也不分距离、不顾之前排演好的“四段击”方式,一股脑就将弓弦上扣着的箭矢发了出去。只见黑压压一片箭矢飞出,凌乱混杂,然后纷纷落在契丹骑兵冲击的前路上,全数落空,无一中的。
张龙大怒,却也顾不得追究过错,大声催促弓手扣箭上弦。此时契丹骑兵已经冲入一百步距离内,原定的发箭节奏已经完全被打乱,张龙一时间也控制不住惊慌的弓手,只好大声喝令弓手们自行射击。
之前的那一波乱箭虽然没有射伤一个契丹人,但却显露出车阵内大量弓手的存在。契丹骑兵似乎吃了一惊,马速稍缓,然后分成两队,避过车阵正前方,从两侧绕了过去。这一绕,又让平州军弓手仓促射出的第二波箭矢大部分落空,只有寥寥几支撞了大运,插在了几名契丹骑兵的胳膊和腿脚处,却没造成什么大的伤势,也无一人落马……;契丹骑兵绕至车阵两侧,也进入了五十步范围,这个距离处于骑弓的射程之内。那些骑术精湛、能策马骑射的便摘下弓箭朝车阵内回射。但能够骑射的骑手属于部落中的精锐勇士,数量本就不多,再加上马背高速奔跑中的颠簸,射出去的箭矢命中率很低。这种骑射方式,如果达不到一定规模和数量,做不到密集覆盖,其作用是极为有限的。
平州军弓手在经历过最初的紧张和慌乱之后,扣着弓弦的手开始逐渐稳定,他们对绕着车阵纵马狂奔的契丹骑兵无法可施,便将箭矢瞄准了那些胆子较大,敢于原地驻马发箭的骑兵。霎时间乱箭齐发,当场将几个胆大的契丹骑兵射落马下,车阵内立刻引发一阵欢呼。
张龙是第一次指挥军队作战,他的大声呼喝在混乱之中也没人去听,一时间想不到办法,不由无奈的叹了口气,干脆不去管顾那些自行其是的弓手,转过身去招呼车阵内的枪兵,要求他们挺枪防护车阵。这些枪兵眼见契丹人不敢靠近大车,紧张的情绪稍稍松解,便在张龙的指挥下,按照之前排演的阵型,结凑出紧密的队列,一片枪林指向车外,同时纷纷给自家弓手鼓劲欢呼。
还有几个勇武的契丹骑兵冲到了大车边缘,作势欲纵马跃入,却被一片枪林所指,无奈的调转马头躲了开去。
契丹人的射来的箭矢虽少,准头虽然不足,但车阵中人头密集,要想射中却不是什么难事,因此也造成了平州军的伤亡。车阵边有几个枪兵稍不留神,被契丹骑兵发来的弓箭射中,顿时引起一片慌乱。张龙忙命刀盾手紧靠住最外一排的枪兵,为他们提供遮护。
这般交战片刻,双方相互以弓箭对射,契丹骑兵见车阵防护严密,寻不到机会突入,便丢下十多具尸首,远远躲避开去,不再靠近大车,逐渐回归本阵当中。
张龙这才擦擦额头冒出来的汗,赶紧整理队列,重新排布士兵。而后又命人到车阵外,将被射死的契丹人首级割下,得了十多具。经过清点,车阵内平州军有十七人中箭,其中十人轻伤,四人被箭矢重伤,还有三个最倒霉的枪兵,被契丹人的箭矢从咽喉处贯入,当场身亡。
民夫中也有一个倒霉蛋被流矢擦伤了肩膀,他露出自己肩膀上的伤口去找张龙:“张虞候,某受伤了,某来领那一千钱。”
张龙看了看那民夫的伤口,见只是擦破了皮,当下没好气的道:“这个不算!”
见那民夫还欲分说,立刻瞪眼道:“休要啰嗦,这般伤势算个逑!”
那民夫见他发火,才不甘的嘟囔着离开了。
刚才接战之时,张龙脑子是乱的,此刻便重新理了理思绪,将弓手集中起来,再次强调了发箭的序列和时机,最后大声道:“没有某的指令,谁若是再自行射箭,某便军法从事!”
此刻两军相隔一里对峙,谁都没有下一步举动。适才元行钦在最前列鼓舞士气的举动被张龙看在眼里,便将他叫到身边夸赞了一番,然后问道:“元队正,你看如今怎生是好?”
元行钦撇了撇嘴,说实话,经过刚才那一番交战,他有些看不起张龙的临阵指挥。他也是高门大户出身,家学渊源,虽然年轻,但胸中自有韬略。而且元行钦最先投身于义儿军中,又在河间立过功,只是因为和赵在礼的关系极好,才舍弃了义儿军,投入平州军,所以他心中便有一股傲气。但人家目前是自己的上官,所以不好说什么,只是道:“自然是按照之前的排演,咱们硬推过去,某在前面带队,虞候且在车阵中掌控,不信咱们冲不过去。只是虞候此番定要指挥好那些弓手,不能再如刚才那般乱来了。”
话语之中不自觉间便带有一丝指责的意味……;张龙为人朴实,并没有深究元行钦话语中的不敬,他只觉得人家说的是实话,不由好一阵惭愧,便又花费了一番工夫再次重申了军令,才命令车阵向前,朝契丹骑阵逼了过去。
经过头一次作战的洗礼后,车阵中的平州军和民夫都显得精神头不一样了,信心恢复不少。张龙对弓手的指挥也逐渐纳入正轨,毕竟平州军在一起排演了七天,过了最开始紧张慌乱的那股劲,又有车阵这么个依靠保障,大伙儿头脑都冷静了不少。
仗着步弓射程远超骑弓,张龙指挥着弓手在距离契丹骑阵一百五十步外开始依次发箭,虽说距离太远,没有造成什么伤亡,却令契丹骑阵出现了松动。契丹骑兵显然不愿吃这个亏,便离开了正面战场,将前路让了出来,只是围在车阵旁边监视,寻找着车阵的破绽。
契丹人分出二十多骑来,开始在车阵两侧来回奔行。这些骑兵精于骑射,从马上射出来的箭矢又快又准,令车阵中伤亡大增。张龙指挥弓手与契丹骑兵展开对射,但对方骑在马上,奔行迅捷,射出去的箭矢效果不大。张龙又下令覆盖性射击,总算射倒了几个契丹骑兵。可这种射法对于卢龙军来说,交换比实在太差,而且箭矢的消耗量很大,非常划算。
如果这条路很远,那么张龙和平州军的结局不会太好。因为战场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契丹骑兵手上,交战的地点和时间完全由契丹骑兵说了算,无论白天黑夜,平州军都必须时刻以极大的意志力和体能维持着车阵的完整。只需这种状态维持个三五日,整支队伍就会被契丹骑兵这种远远跟随、不断骚扰、寻机突破的战术所拖垮。这才是骑兵在草原上面对步卒时战无不胜的根本原因。
可惜白狼山距榆关只有五十里,而双方相遇之处离白狼山更近,所以以上不利条件都不存在。当白狼山的身影渐渐在落日的余晖中清晰出来的时候,因紧张和疲劳而困顿不堪的平州军终于看到了前来接应的李诚中所部,双方汇拢在一处,草原上欢呼声大作。


第六十一章 己未之冬(十二)
自从李诚中练兵以来,那个被临时改为学堂的大窑洞每到夜晚便灯火通明,一应伙长以上军官都要在这里听课。听课的内容除了李诚中安排的训练大纲外,还有冯道的识字普及。
但在今夜,这些军官们聚集在这里并不是为听课而来。讲堂之上,平州军马步虞侯、御侮校尉张龙展开手中的绢本,宣读着这份来自卢龙节度府颁发的委任告身:“平州左营甲都都头李诚中除平州前营指挥使,秩迁宣节校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