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就是我-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师们工作任务繁重,不少家庭生活很是清苦。有的公办老师的家属没有工作,就靠一人的微薄工资维持一家三口甚至四五口人的生活。有的场派老师的家属虽然是场内职工,但大多是在生产队承包责任田。一个女人每天风里雨里,泥里水里,肩负着几亩水田旱地的耕种,如何忙得过来?所以常常拖着教书的丈夫帮她锄草、担粪、施肥、耕种。特别是春插、秋收季节,经常有老师带着两腿污泥,一身臭汗进教室上课,让人见了很是心酸。
  但是,我们学校规模小,条件差,我不能给老师什么承诺,校内也无力解决什么问题。要解决老师的后顾之忧,唯一的依靠还是党委。我迫不及待地、实事求是地向a领导反映了老师们的艰难困苦,请求党委对教工家属适当照顾。
  a领导听了深表同情。当即答应近期给予研究。不久,问题就得到了解决——没有工作的全都安排了工作,承包责任田的都调入了工副业单位。
  领导的关怀,就象冬天的一把火,温暖着老师们的心。
  至此,我向党委请示的所有大小问题基本都得到解决。我心里明白,这些问题的解决,大多是a领导亲自点头的。如果没有他,我这个校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不可能当得如此顺心。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我对a领导的全力支持,深怀感激。
  现在,我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校内了。我们中学虽然范围小,我接手时仅十个班,五百左右学生。但校风乱学风差却一直是个老大难。由于调皮学生多,课堂纪律混乱,学生难以管束等原因,常发生老师甩教案离教室中途罢课的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常常不进教室,结伙离校到附近甚至到十里外的墟镇等地的商店偷钱偷物。我还听说,大部分住宿生,每年秋季水果成熟的时候,常常晚上不睡觉,半夜三更骑着自行车带着蛇皮袋成群结队到七、八里路远的果园场去偷水果。偷多了吃不完还拿回家去。因此第二天上课伏案睡觉的多,无精打采的多,迟到缺课的多。这种状况任其发展下去,害人害己害校,与教书育人的办学宗旨背道而驰。
  听到这些传闻,我有些坐卧不安。经过明察暗访,证明完全属实。我再顺藤摸瓜,继续深入暗查,亲自掌握了部分真凭实据。为此我还走访了几位家长,家长也承认了这些事实。当然我家访的目的不是去告状,而是核对事实,因此我再三要求家长不要打骂子女,学校会负责教育。
  从掌握的情况看,问题相当严重!
  我认为,一所学校如果校风学风搞不好,教学质量就要打折扣,教书育人就可能成为空话。而两风中,校风又是关键,没有一个好的校风,就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因而就无法形成好的学风。所以正学风必先正校风。
  因此,我开始酝酿以什么方式来把校风端正。经过缜密的思考,一个比较清晰的计划渐渐在我脑海中形成。我自认为计划基本成熟的当天,便召开了一个校委会,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了计划。并将实施计划的过程叫“遵纪守法爱校月”活动。
  我对这次活动寄予了厚望。希望活动能在全校产生震撼效应。就象在水缸中撒进一把明矾,借以迅速地沉淀水中的杂质,使水清澈,亮洁、卫生。我热切地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提高学生对遵纪守法的初步认识,呼唤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对老师的尊敬,对知识的渴求,对正义的觉醒。使校风有一个根本性好转,促进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的形成。
  我对这次活动的态度是很谨慎的,我立下的基本原则是,一方面要踏踏实实,积极主动,注重实效,决不搞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又要耐心稳妥,方法适当,对事不对人,决不伤害一个学生。
  我在全校师生大会上的动员报告中重点谈了开展这一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活动的具体作法和步骤。号召学生用实际行动积极参加这次活动。提高遵纪守法爱校的自觉性,做一个遵纪守法爱校的好学生。
  我在讲必要性时,罗列了我掌握的一些主要事例。有些例子我甚至讲出了它的过程和一些细节。其实这些事例大多在学生中早已相互知晓,只是从校长嘴里说出来,而且说得那么清清楚楚,具体入微,就象是亲眼所见,其效应就非同一般。但我注意一个原则,只谈事,不及人。我在摆事实讲道理之后,号召有过错误行为的学生要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只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就给他保密,既往不咎。
  我认为让学生自我认识错误,诚实地检讨错误是很必要的。如果只是泛泛的说教、空洞的号召,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事实证明,我的报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当天晚上就有不少学生写了自我检查或检举揭发,并且是直接交到了我的手里。学生反映的情况与我掌握的情况完全一致。有些我们尚未掌握的,学生本人也作了交待。部分学生还交出了一些尚存的脏物。有些东西我们知道失主的,后来都交还了本人或单位,我还亲自上门向物主表示了道歉。
  这一次活动我们搞的时间并不长,花的精力也不多,却效果显著。为了巩固和保持这次活动的效果,我在总结大会上说:“我们这一次只对事不对人,即使错误最严重的学生我们也不处理,还要替他保密。因为他自己作了自我检查,保证了今后不再犯。有错就改,还是好学生。我相信他,也相信大家。不过,如果好了疮疤忘了痛,今后老毛病重犯,这就叫屡教不改,到时候学校就要从重处罚。你们说,学校这样做好吗?”同学们齐声回答一声“好!”高亢哄亮,震动山谷。
  从此,校风明显好转,学习的风气日趋浓厚。在此后不久的一次全县教育大检查中,分在我们这一片负责的县局人事股黎久明副股长在全县汇报大会上称:“南山中学的‘遵纪守法爱校月’活动一举扭转了乾坤(这是原话)。”这句评语虽然有点言重,但并非不实。
  仅仅一个多学期的时间,学校的各项工作已基本打开了局面。究其原因,除了党委的全力支持,就是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我心里明白,没有这两条,我金成纵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我心里常常在感激党委,感激a领导的同时,也感激全体老师。只是每当深怀这种感激时,心里总有些空落落的。特别是看到其他学校有时给老师发各种名目的钱物,我心里更有一种内疚感,因为我只要求老师们努力工作,却从不敢提及老师们的奖金和福利。虽然总场年终发给场派老师一点奖金(公办老师一点也没有),可学校却无任何表示。因此,我想如果学校能找到一条创收之路,哪怕只能赚到一点点能够自主支配的钱,我也会全力去办。
  教育局有一个勤工俭学办公室,每次局里召开全县各校负责人会议,中间都会穿插一些他们的话题。主要是要求各校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办校办工厂,创造经济效益,用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老师的福利待遇,解决老师的一些具体困难。
  对于局里的倡导,我是响应最积极的校长之一。其实,我一上任脑子里就开始转悠这件事。如果能办成一个哪怕是很小的校办企业,无论对公或对老师个人都是好事。我多次向党委汇报过我在这方面的意向,但党委一直没有明确表态。没党委的支持,事情就不可能有什么进展。
  我仔细一想,每次找领导谈这个问题,都是空口空谈,拿不出一条有说服力的理据,叫领导怎么支持呢?比如,要办什么厂?技术要求如何?产品的市场前景怎样?所需投资多少?等等,这些关键问题我一点头绪也没有。在我想做的诸多事情中,只有这一项搁了浅。
  我理解a领导的意思。他曾对我说,搞企业不象搞教学,如果项目没选准就投放资金,仓促上马,那后果是难以预料的。所以办校办工厂的事必须十分慎重。万一有误,就可能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党委的考虑无疑是正确的,此事只有拖后再说。
  我是个从艰难中过来的人,现在当了校长,就象是从人间登上了天堂。从上任的头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只能竭尽全力负起校长的责任,而不能摆校长的架子,更不能以权谋私,决不让家属沾半点“校长”的光。
  也许有人要笑话我,呵呵,你是个多大的官哟,你有多大的权哟,能有多少“光”可占哟!
  小小的子弟中学副校长,虽然是个比芝麻还小得多的官。但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形成了一种怪象——只要粘到一点官字的边,就会有人崇、有人捧、有人粘,就好象高人一等;各种份内份外的利益就比一般人多,各种欲望就可能开始膨胀……。我厌恶这种现象,决不享受这种优待。
  我的妻子一九八零年从果园场调过来以后,一直在食堂工作。我任校长后对她说:“你是共产党员,我是校长,你要比以前做得更多,比以前更吃苦,比以前的服务态度更好。思想上决不能有‘校长老婆’的影子。我还是普通老师,你还是普通老师的家属,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把自己定格在这个位置上。”
  食堂有三名女职工,论年龄正秀是老三。只要身体健康,吃苦耐劳是她的本色,所以带头干活这一点我放心。但食堂工作毕竟众口难调。我最担心的是,一旦发生矛盾,她能不能处理好与老师们的关系。
  有一次,我听到她与一位年轻老师发生了争执。我走过去问是怎么回事。原来是为最后一份菜——一个要买,一个不卖,相持不下。
  我们学校教职工在食堂打饭的多,打菜的少。因此,凡要在食堂购菜的老师都要先挂牌预订。有多少挂牌的就炒多少份菜,这样就没有剩余,以免浪费。
  这天中午,开饭时间已过,菜卖得只剩一份。那是一位订了菜的单身老师大概是有事没按时来取菜,这份菜就是给他留的。可是,这天,正好那位年轻老师家里来了客人。也许是无菜可炒,也许是不愿开炉动勺。他拿着碗到食堂打饭买菜。饭是打了,可伸手端菜时却被炊事员按住了,说你没订菜,这份菜是给别人留的。
  菜厨里明明摆着一份菜却买不到手,年轻老师的心里就不太服气。于是,一个强行要买,一个就是不卖,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当时,如果这个炊事员不是我的妻子,我就有可能批评那位老师。挂牌订菜是实行了多年的一项制度,你家里来了客人为什么不可以自己炒点菜招待呢?这碗菜卖给了你,那位老师回来吃什么?如果再炒一碗,又得把已封了的炉重新打开,添碳催火洗锅切菜多麻烦,人家炊事员也是人哪。再说为了你这份菜还要浪费不少煤炭……。
  可是因为这个炊事员是我的妻子,处理起来就不同了。我首先批评妻子说:“食堂工作就是为师生服务的,你跟老师吵什么?老师要买菜,你卖给他就是了”。
  “卖给了他,周老师回来吃什么。”
  “再炒一份。”
  “封了炉。”
  “开炉。”
  妻子很不服气地说:“开炉等火烧上来那要到什么时候呀,还浪费煤炭。”
  我使出了校长的权威,以命令的口气说:“没有这么多理由,开炉。”
  别看她在家里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