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就是我-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化情况,特别这两类学生的变化情况更在我的掌握之中。对一些起伏较大或表现反常的学生,我都要过问,亲自找他们谈心疏导。
  当然,最了解学生的还是老师。为了发挥老师的这一优势,我在每次重点考试之后或其他时间多次分别组织这两类学生开坐谈会。请各班班主任和全体科任教师逐人逐科分析每个学生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指点他们的学习方法,启示他们扬长避短的措施和努力方向。
  每次坐谈会都由我亲自组织,亲自主持。这种工作效果首先表现在学生思想和精神方面。学生能得到校长的亲自关怀和老师的特别关照,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激励。在他们思想上就有可能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也许就能振奋学习精神,激发学习兴趣。而老师们的具体点评,有利于他们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把握学习方法,坚定学习信心。
  对后进生我也从不放弃,我常主动地接近他们,与他们闲聊嘻耍,用比较轻松的方式启迪他们的上进心、正义感。所以不少调皮鬼都愿意与我来往。甚至有些学生在家里挨了父母的打骂也到学校找我倾诉委屈……。对于这类学生,即使他们有错,我也不轻易处分,而是教育教育再教育。当然,也有例外。有一天晚上,我就曾突然来个全校紧急集合,当场宣布开除三个学生。
  八十年代,电视里常放武打片,十分诱人。许多学生经不住诱惑,不顾复习迎考在即,常常在晚自习时间溜出教室去偷看电视。经过反复教育,制止,大部份学生慑于学校禁令,人在心不在地被迫囿于教室。但还是有少数胆大的学生潜出校外躲在人家的门口,窗前窥视。那天晚上,我亲自抓住了三个,决定“杀一儆百”。我把这三个学生召回学校后,立即通知全校集合,当场宣布开除。当然我不会将她们的学业断送在看一次电视上。我只是利用这个事件,刹一刹部份学生不能自控的电视瘾。
  三个学生被我宣布开除后,少不了哭哭啼啼,伤心难过。我又亲自去安抚他们,启发他们,让他们理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认识自己错在何处,并要求她们深刻检讨。第二天,我又找班主任了解情况,征求意见。适当的时候,我又来个全校集合,首先把这个人情送给班主任,说,那天晚上班主任对我说这三个学生一贯表现不错,有的老师也来为他们说情;接着我又说她们三个同学当天晚上哭了一夜,深刻地认识了错误,并向我写了检查,请求宽大处理。这样我这个校长就有点为难了,到底怎么好?我想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你们说,如果你们是校长,你们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呢?
  有学生说:“不处分开除。”
  我说:“如果不处理,有的同学会不会认为反正不会处理,再溜出去看电视或做其他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那怎么办呢?”
  又有学生说:“今后犯了从重处罚。”
  于是,我就顺着这句话强调说:“好,‘今后犯了从重处罚’,我就按同学们的意见办。现在我宣布,昨天开除的三位同学取消处分。今后不管是谁,如有再犯,决不宽容。大家说,好不好?”同学们一至表示赞成。我不知这样做对不对,但我确实这样做了,而且一举镇住了晚自习的纪律,再没有学生溜出去看电视了。那些人在教室心不在的学生也断了别的牵挂,专下心来读书了。
  我还经常利用自习或其他时间,钻进各班教室了解班风学风情况,直接对学生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不是说教,也不是简单的要求和鼓励,大多是以笑谈的方式开头,抖出一些我所掌握的各类学生之间的思想苗头,再加上一些“挑唆”和“怂恿”,就是要他(她)们互不服气,激起不同层次学生的相互竞争情绪,意在促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符合规范,但我实践的效果也是正面的。那一个学期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一批尖子生之间的竞争,简直是白热化。每次考试后,学生不仅关心自己的成绩,更关注别人的成绩,相互间紧紧咬住不放,常常出现成绩交替上升的情况。
  那么,全校教职工兢兢业业的工作效果如何呢?同学们刻苦攻读的收获如何呢?我翘首以盼,全体老师也翘首以盼。当然,也有人以另一种心态翘首以盼。对这届初三,我心中有数,人家心里也有数。
  毕业考试虽然不是升学考试,但也是对初三教学的一次重要检验。五月,毕业考试刚刚结束,阅卷工作尚未扫尾,各科成绩也没最后统计,总场一位领导就慌慌张张赶到学校来找我,见面就说:“金校长,听说这次考试成绩很差很差是吗?”
  我说:“人家是怎么说的?”
  领导说:“听说二百四十分以下的就有一百多人。a领导在场部说,金成呀金成,这一回看他怎么交账……!”
  七门统考科目,总分二百四,每门平均才三十多分,实在是很差很差。而且很差很差的有一百多人!四个“很……”加到一块,那真是差到底了!如果事情果真是这样,我还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早该自己站到那棵捂桐树下凉快凉快去!然而,我听了人家过早的结论,既不感到意外,也不感到悲哀,只是觉得好笑。看人看事,角度不同,差异无限。我站在正面,看到的是光明,人家站在反面,看到的是黑暗。我和老师们辛辛苦苦地干,为的是把质量搞上去,希望看到的是劳动成果;人家也在不遗余力地“干”,为的是另一种目的,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另一种结果,更想看到金成的可悲下场……。显然,辛苦几年的他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工作”成果,所以,毕业考试还没最后完工,就迫不及待地向a领导来了个“气象预报”。
  我对领导说:“人家说我们二百四十分以下的有一百多人,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一百零几还是一百几十。我们初三年级总共才一百二十人,二百四十分以下的总不会超过这个数吧?”
  领导说:“到底怎么样?”
  我说:“离升学考试还有个把月。到底怎么样,等升学考试以后,见录取通知书说话,那才是无可置辩的!”
  领导说:“你这么有把握?”
  我说:“请你放心!”领导才放心地笑了。看得出来,领导对我是信任的。
  每年的升学考试一般都在六月中旬举行。由地区命题,县教育局组织监考,统一阅卷,统一总分,统一注册。
  那年中考的阅卷工作刚刚结束,县里就传开了,说南山考得不错。统分表发下来了,我一看,果不出所料,无论是单科成绩还是总分,无论是平均分还是合格率、优秀率,都大大地好于往年。尤其是录取重点高中和小中专的人数,我任校长三年来,每年都有大幅度攀升,而今年比往年更有成倍增长。事实证明,这是我当校长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却是考得最好的一年!如果以正常心态看,这是全面丰收的一年。
  还有什么比这由主管部门盖着红印的,活生生的事实更能说明问题呢?工作成绩尽管主要归功于全体老师,但怎么说也有我的一份。我想,如果前面发生的一切都是对我的考验,那么游戏到此也该结束了吧。可是,此时场部那一块却出奇的肃静,肃静得好象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我的党员转正问题已经三个年头了,看来还要无限期拖下去;工作还是那么举步维艰。无奈,我只有向教育局党委书面反映这几年来发生的非正常情况。可是县教育局又能怎么样呢?因为我是场派老师,而场党委又深深地卷入了事件之中,作为同级单位的教育局,插手此事确有诸多不便。
  看来,要摆脱困境只有离开南山。可是现在的我已不是当年初转干时考第一名的我,现在的我已是个年过不惑有五的场派教师,哪里去找我的去处?加上妻子又是个一字不识的农工,一家六口,吃穿住行,谁愿意接过这个沉重的大包袱?更何况前不久省政府又已下文,企业干部职工不得调入事业单位,垦殖场的干部调动就更加困难。
  想调也只能在本系统打主意。只要能挪动个地方,不管哪里都行。我向本系统的几个朋友求援,可人家都摇头,说很难。连我一个在垦殖场任党委副书记的远房亲戚也说没办法。难道我这个断了腿的哈蟆就只有困死在这枯井里么?
  第十一章生活万岁之三沾一回“校长”的光
  导读﹒偶感(十七)
  爸爸身处险境,但他从容面对,将压力变动力,带领全校师生继续往高处攀登。在最困难的时候反而创造了空前的业绩。
  但成绩不是泰山,只要找到一点藉口,就可一笔勾销。虽然上帝护佑着爸爸又一次化险为夷,但孙猴子仍然逃不出如来的掌心。
  就在爸爸走投无路之际,终于天降祥瑞,出现奇迹。从此平等、正义与博爱伴随着爸爸演绎了一出因祸得福,曲折感人的人间喜剧。
  待后请看——十一、生活万岁之三、沾一回“校长”的光之四、好事多磨。
  第十一章生活万岁之三沾一回“校长”的光
  工作中挑刺已无可能。但拳已出手就难收回,一招不成就换新招。
  学年工作比较圆满地结束,虽然感觉到我仍是身处逆境,但老师们的支持,同学们的争气,毕竟给我带来莫大的愉悦,心情难得轻松了许多。因此,放了暑假我就回老家想把老娘接到南山住一阵。此时我三兄弟都在南山,老娘寄住在老家姐姐处。我回到樟树乡下,在姐姐家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早就要姐夫推着独轮车送母亲到二十里外的水北车站乘车。
  我这个人,心里有事,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虽说放了暑假,但作为校长是无所谓放假不放假的,假期也常会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为了早点回到南山,我要姐夫抄小路走,因为小路比大路近。赶了约八里地,我突然发现前面有两人行色匆匆朝我们而来。我仔细一看,前面那个女人好象是正秀。但我又不敢相信,因为她没有理由这样赶路,况且后面还跟着个男人。走近了才看清,走在前面的正是正秀,我叫了一声,她一边应一边向我们小跑过来。后面那个男人我也看清了,是我的一个亲戚。
  走到身边,我奇怪地问:“你们来干什么。”
  正秀气喘吁吁地说:“县招办来人了,说有人把明明告了,要你赶快回去。”
  我吃了一惊,这才明白,为什么明明的哥哥会跟在后面。听了正秀的话,我感到事关重大,须立即赶到县招办,看是怎么回事。
  明明是正秀一个远房亲戚的儿子,家住偏远的农村。一九八四年念完初中二年级就辍学了,在外面做了一年童工。一九八五年小家伙又想念书,其母听说我当了中学校长,就带着明明来南山找我,要我帮忙,收留他儿子在南山念完初中。
  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在家里读书而要到南山来呢?”
  明明母亲说,家里学校的条件太差,连英语老师都没有,其他课的老师也不足。所以明明在家里念书的成绩总上不去,自己都感觉读得没意思。另外家里也无人照管,难以读出名堂。我觉得小孩子想读书是好事,于是答应了,叫他自己去找教导处报名。小家伙不愧在外面闯荡了一年,无人带领也很快找到了教导主任,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