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势中原-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原平!”站岗的副连长喊。
  “你别叫,反正在首长面前要讲真话,反正你确实在生病打摆子嘛。”
  “反正、反正,你就知道反正。让首长评评理,打摆子几天才发作一次,不发作是不是和好人一样?”
  刘伯承听着听着笑了:“哎呀呀,你们这官司很难断哩。副连长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赵桂良。”
  “赵桂良同志,你做得对。牛原平,听副连长的,你和我们看戏去。”
  赵桂良很得意,又给牛原平下了道命令:“快给首长带路。”
  “赵桂良同志。”邓小平抖开夹被,把草灰色的被面朝外,披在赵桂良的身上。“这样披,既保暖,又隐蔽。”
  “政委,我……不冷。”
  “披着,这是我的命令。身子也要当心。”
  牛原平照顾着刘邓顺着田间小路向篝火边走去。
  第6纵队宣传队的“活宝”李进修正在说快板,见刘邓走进人群,赶忙停下来。
  邓小平:“接着,接着表演。”
  刘伯承在人群中坐下:“我和邓政委都是观众。你唱的什么段子?”
  “自己编的,还没起好名,就完叫《大别山快板》吧。”
  “《大别山快板》?好,我就听你唱唱大别山。”
  战十们鼓掌。
  敲响清脆的竹板,李进修字正腔圆,妙语连篇——
  同志们,请哑言,咱来唱唱大别山。
  大别山,是好山,养兵屯兵好兵站。
  山连山,宜作战,最利开展游击战。
  战略位置更重要,威胁南京和武汉。
  山高水高连成片,过江是个好跳板。
  本是革命发源地,群众觉悟靠动员。
  只要我军纪律好,群众自然拥护咱。
  有些人,往北看,尽想太行大平原。
  只要提起大别山,满心满嘴是讨厌:
  厌马桶,厌爬山,雨水多,行路难,
  又说群众觉悟慢,不送担架鞋袜穿。
  忑记这是老地区,苦尽甜来方喜欢。
  回想初到太行山,讨厌爬山群众顽;
  回想初到冀鲁豫,钢盔(高梁面窝头)粪坑尽牛圈。
  经过八年苦斗争,群众生活才改善,
  吃的好,穿的暖,人人思想换新颜。
  支前优属样样干,真心实意拥护咱。
  说一千,道一万,思想不开才是难。
  厌马桶是不习惯,厌爬山是怕困难,
  粗脖子,打摆子,癞痢头、疥疮癣,
  都是敌、大摧残,民生活才很难。
  咱们革命打蒋军,为的穷人把身翻,
  同志们,加油干,报前仇,除坏蛋,
  去掉个人小算盘,只要革命有好处,
  个人小事别计算,别计算!
  “好噢!”刘伯承带头鼓掌。
  邓小平站起身,对李进修说:“小鬼,你唱得很好。深入浅出,把进军大别山的意义和我们的决心形象化了。希望你多编多唱一些这样好的节目,鼓舞士气,打击敌人。”
  刘伯承:“不错,你的快板比我的讲话要来得好。”
  “不,首长,我……”
  “你的道理讲得透,而且没有骂人嘛。”刘伯承伸出宽厚的大手:“我感谢你!”
  愉快、欢乐的夜晚过去了。
  天还未亮,野司指挥部召开作战会议。
  刘伯承叉开两指,以斛山砦为中心,在地图上画了个圆。
  各纵队头头立刻明白,刘伯承要用他的“圆规战法”了。
  刚才,邓小平已经介绍过形势:部队要有大的行动。
  一个月来,南线放飞的“麻雀”部队进展迅速,不断有好消息传来。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解放县城23座,歼敌正规军及保安团队700余人,并相继在鄂东、豫南、皖西建立了17个县的民主政权。而敌人鉴于第58师连续三次在光、商地区被围,判断刘邓主力及指挥部在大别山北麓,于是蒋介石一面电斥顾祝同“网撒得太大,漏洞太多”,一面从鄂东调来整编第7、40师,从皖西调来整编第48、46师,与原在大别山以北地区的整编第85、58、52师等部,对光山、新县地区全力合围。用蒋介石的话说,即“要改变战术,合攻共匪首脑机关,吸引分散之敌回救,在鄂北聚而歼之”。
  形势喜忧参半:喜则调动了敌人,使我得以战略展开;优则敌军来势凶猛如同旋风,我军首脑机关已处在风暴中心。
  刘伯承泰然自若,双指一左一右,利落地完成了圆规地图作业。他说:“蒋介石一贯的哲学是以不变应万变。他的军事理论也总是拿破仑、希特勒、冈村宁次所谓的圆规战略那一套,‘广大广大的包围,缩小缩小的歼灭’,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在它的圆规线段尚未合拢之前,在梳蓖与梳蓖的结合部存有很大的间隙,这就为我们大踏步的机动创造了条件。”
  邓小平接道:“请大家注意,我们的优势正在于这种机动。冲破敌人的黄河战略,进军大别山,是毛主席在战略全局上部署的大机动。我们建立新的根据地,面对敌人的重兵包围,机动已成为我们生存发展之必要。蒋介石的哲学是不变,我们则用灵活的机动战术逼迫他改变,打破他不变的格局,使他处处被动,而后再寻机逐一歼灭。那时,我们一桌桌酒席就吃得从容了。”
  刘伯承:“这就叫作不破不立。我记得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贵族们想难为哥伦布,让他把一个鸡蛋竖起来,在场的人都以为哥伦布要出洋相了。谁知他不慌不忙,把鸡蛋的一头敲破搁在桌面上。贵族们喧哗:”你这么干不算数!你把鸡蛋打破了嘛!‘哥伦布却从从容容地说:“不打破,如何立起来呢?’”
  “我们也要学习哥伦布。”邓小平笑着端起一只瓷碗:“当前,敌人就像这只碗,想把水困在里面一口喝干。我们呢?要是把碗全部打碎,不单是没有那个力量,而且也会造成兵力分散;又像哥伦布,如果把鸡蛋打个粉碎,那么鸡蛋也就立不起来了。但是,倘若我们集中力量打破它两个缺口呢?水自然会像瀑布一样流下来,以强大的冲击力把敌人冲垮。这就是司令员常说的,变敌人的包围圈为一条为我所用的‘利害变换线’。”
  对付敌人的合围,刘伯承有一手绝活,叫作“敌进我进”。具体说就是认清敌人的“圆规战法”,掌握包围圈尚未全部合拢时的“利害变换线”,或集中兵力歼敌弱小一部,或留小部队在内线迷惑敌人,而将大部队从围拢的缝隙中跳至外线,在敌后宽大的战场上机动往来,调动敌人,创造战机,各个歼灭。如此,既能粉碎敌人的“围剿”,义保护了敌占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同时在根据地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深入敌后解决部队的供给补养,可谓“一箭三雕”。创造了“敌进我退”16字诀的毛泽东曾赞扬说:“刘伯承,你那个‘敌进我进’好呀,整得日本人没办法。”
  刘伯承问李达:“参谋长,预计敌人全部合拢还要好多时间?”
  李达说:“根据侦察和情报分析,还要两天。”
  刘伯承:“蒋委员长开恩哟,给了我们两天的宽限。两大之内利害变换,我们要看准火色,毫不犹豫,转到外翼。”
  李达走到地图前,指着刘伯承画下的“利害变换线”,宣布:
  “敌部署以7师、40师两个半旅由麻城向沙窝北进,以48师、58师集结商城,以85师及52师主力集结潢川、罗山一线,估计两天内可以部署完毕寻我作战。
  “为调动敌人,解决冬衣,歼击薄弱之敌,部署如下:1、2纵队主力俟敌7师、40师进至麻城、沙窝之间时,南出黄安、麻城地区。3纵应俟敌7师进至麻城、沙窝问时,出皖西地区,寻机歼灭小股之敌,路线自行选定。6纵对敌7师、40师不要正面作战,主要打敌辎重,尔后应相机歼灭麻城之敌。”
  刘伯承问:“大家看还有没有补充意见和问题?”
  细。动的杜义德提出:“部队分遣行动,野司随哪一部分?”
  刘伯承说:“随1、2纵,和你们一起南L他蒋介石到大别山北,我刘伯承到大别山南嘛。陈锡联,3纵东进皖西,你有什么打算?”
  “司令员,如敌继续西调,皖西空虚,我能不能把仗打得再大些?”
  “这个问题提得好。”刘伯承举起放大镜,审视了一下地图上皖西的敌军部署,说:“知兵势,解奇正,这只是一般的制胜之道。其实,更重要的是要避实而击虚,牢牢抓住虚与实的环子。如果皖西进一步空虚,3纵可以放手歼敌,但要注意避开桂系主力,专打88师。这就是孙子所说的,‘兵之所加,如以(石段)卵者,虚实是也’。其它各纵也同样,在机动中要切实把握虚虚实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正确选择作战目标、作战方向和作战行动。不打则矣,打必全胜。”
  邓小平点燃烟,徐徐吐出一缕青烟:“没有打好的仗,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再提它了。今后,我们必须打几个大的胜仗。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大别山站住脚,群众才能真正发动起来。”
  “政委说得对。否则……”刘伯承停顿一下,说:“否则部队天天空跑,鬼才相信你!”
  安徽霍山 张家店 1947年10月吕日
  寒露将至。
  夕阳燃至最后一把火,悄然坠地,溅落满天霞光。
  天说黑就黑,一弯孤零零的残月更显出夜的突兀与深寂。
  夜色中,一个人影离开大路。他跃上山岗,找到一棵大树,双手合抱,两脚一蹬,眨眼爬到几丈高的树上,选了个树权坐稳,举起望远镜……
  他是第3纵队第7旅旅长赵兰田。
  跳出敌人合国后,第3纵队乘虚挺进皖西,兵分数路寻歼敌第88师。陈锡联部署时特别强调:“各部指挥员在执行任务中必须灵活捕捉战机,积极主动地协同。只要抓住敌人,不必请示即可合围歼灭之。”
  个头不高的赵兰田本来腿就长,每次打仗都嚷着要打头阵。这回有了“尚方宝剑”,兴奋得不得了。他对旅政委周维说:“你拉着直属队在后面走,我带侦察连到前面去。”
  路上,遇到第20团团长左魁元。
  左魁元报告:“刚刚撵上88师的尾巴,还没怎么交火,龟儿比免子逃得还快,一下子没影儿了。”
  “赶快追!”
  “部队还没吃饭呢。”
  “还吃什么饭?追!”
  望远镜里一片灰黑。骑在树权上的赵兰田骂了一句。突然,镜头里出现影影绰绰的茅屋,渐渐多了,灰乎乎一片;有了光亮,一点一点,骤然陡增,灯火遍地……
  张家店。
  “娘的,这回算抓住你啦!”赵兰田惊喜。
  位于霍山至六安公路旁的张家店是一个有着几百户人家和商店的集镇,四周广布池塘、水沟、稻田,再往外则横亘着一些长满松树的山岗。
  “旅长,我们抓到一个俘虏!”黑暗中,侦察员跑上山头,低低的声音中透着兴奋。
  俘虏的口供证实了赵兰田的判断:敌第88师师部及第62旅全部正在张家店宿营,准备明天一早向北撤退,欲与整编第46师会合。
  第88师是赵兰田的老对手了。年初二出陇海时,第3纵队就和第88师交过手,在山东鱼台外围吃掉它一个半旅。经过补充整训,第88师这次又被调到大别山,一色美式装备,狂得孤军深人,欲寻刘邓主力决战;刚一接触又想起旧伤,心有余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