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士-第2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淡知道毕云肯定有事要讲,也不生气:“考生孙淡在此,还请公公发话
他们二人这一说话,前后考生都停了下来,一脸仰慕地看着孙淡。孙淡以前的名声只限于京城山东一地,如今他中了会元,已算是天下闻名了。
毕云轻轻道:,“有旨,房山知县孙淡必须在一个时辰之内将考题答完,然后在保和偏殿侯旨。”
“是孙淡忙应了一声,心中却是奇怪,皇帝让自己在一个时辰内把考题答完,并有旨意下来,难道宫中又出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
听到毕云颁下的圣旨,刚才还在看热闹的考生都是大吃一惊,他们原本以为孙淡同他们一样,以前也不过是举人身份,就算去做官,最多也不过当个县承,却不想竟然是实授的知县,这人难道有过人之处。
难道他能中了头名会元。
不过,殿试事关重大,一般考生拿到题目都是珍而重之,反复琢磨,不花上半天工夫也不肯轻易下笔。让孙淡一个时辰交卷,还真是为难人啊!
看样子,这个新科会元这次要糟。
孙淡却不以为然,说起来,殿试的考题对他来说真的很简单。不过是一道策问,题长不过两三百字,最多不许超过一千。要让他写这种东西,可谓举手就来,须臾写毕。
而嘉靖皇帝对孙淡的才华也是非常信任的,并不觉得一个时辰的时间不够用。
孙淡正想着怎么提前交卷呢。怕就怕引起考官的不快,让他们觉得自己狂妄,恶意压自己的分数。如今,有皇帝的圣旨在,自然是最好不过,可以名正言顺地提前出场了。
想到这里,他心中欢喜,道了一声:“是,孙淡谨遵圣命
进得殿中,孙淡找到自己座位,就发现今科殿试的几个副主考都已经来了。会试时的几个考官在会试结束之后自从卸职,如今殿试的主考官自然又当今天子担任,三个副主考则是内阁三大辅臣杨廷和、蒋冕和毛纪,主要阅卷工作就由这三人来做。另外,三人旁边则是五个三品以上的大员,都是饱学之士。加上杨首辅三人,这八人则是这一科的读卷官。
剩余的十几个礼部的官员则负责其他杂务。
过了一会久违的嘉靖皇帝也来了。
自然是三呼万岁。
又是一通忙乱,接下来的程序就是,点名、散卷、赞拜、行礼
最后,才开始发策论题目,折腾了将近一个时辰,殿试总算开始了。
今科殿试的题目对有些考生来说有点难度,而且颇有针对性。
主要是说,当今大明朝财政困难,官员数目众多而且**,让考生说一说如何整顿吏治,如何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回想起昨天去拜访座师时赵尚书所说过的话,孙淡不觉点了点头:这个老赵还真是精明,果然说中了。
如果没猜错,这个题目应该是杨廷和与皇帝一同搞出来的。
皇帝想的是如何减少国家财政开支,而杨廷和则认为大明朝的公务员实在太多,需要罢休一批,精简精简机构。
于是,二人一拍即合,索性抛出这道题目来,让考生自由发挥。
只不过,皇帝的心思是要改革,却不想砸文官们的饭碗,动摇自己的统治。而老杨则想的是如何让吃官饭的人数少一点,再少一点,皇帝的那点心思,他是最明白不过。既然皇帝你不想当脆就让考生来捅破泣层窗户纸  “可惜,孙淡已经将皇帝的心思揣摩个透,怎么可以依着杨首辅的意思去写,自己给自己过不去呢?
不过,若不按照杨廷和的心意来写,只怕得分也不会太高。
这就让人为难了。
孙淡心中踌躇,一时竟无法动笔。
同孙淡一样,殿中其他考生也没人动笔,他们还不知道这道题目的厉害之处,都提着笔冥思苦想着开始打腹稿。
如果没猜错,这些人的答案应该有不少花样。
比如整顿吏治一项,有的人会说,整顿吏治的法子是加强刑罚,从太祖时的老路;有的人则认为已经加强教化;或者有人会回答说,设置监督部门。
至于如何增加中央财政收入,答案也多。比如开源节流,至于如何开源节流,却不好说;比如增加赋税;还有人会回答说,开辟新的税种。
这样的回答固然有一定道理小可却离皇苹或者杨廷和希望听到的声音有一段距离。
孙淡一心要拿个高分,中一个状元给世人看看,自然不可能同其他考生一样人云亦云。
可要按照皇帝的意思写吧,在卷子上大谈税改,杨首辅那里可不好过关。杨阁老非常激进,只恨不得先将天下的官员先砍去一半再说,对税改却不甚上心,觉得这事推广起来有难度,见效也晚,没人意义。实际上,张居正后来的改革也是在实行了十多年之后才算走上了正规,其间还采用了许多非常规手段。老杨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不可能看不出这一点,对新税改也兴趣缺缺。
可若依着杨廷和的意思写吧,又要得罪皇帝。
这事情还真有些难办。
时间还早,天还黑着,大殿里掌着烛,照得通明。
刚开始的时候,皇帝还坐在须弥座上笑吟吟地看着殿中各位贡士,一脸的兴奋。这毕竟是少年天子主持的第一次国家大典,到处都透着新鲜感。
而且,在座的这些考生将来可都是他的天子门生,是自己在位以来所选拔的第一批人才。
他有一种掌握他人前途命运的快感。
确实如先前毕云所说的。他有要事找孙淡,这才让毕竟去传旨让孙淡一个时辰之内交卷。
可看现在孙淡一副苦苦思索的模样,久久也没动笔,皇帝却有些着急。
他也顾不得其他,从椅子上站起来,端着一只蜡烛走到孙淡案前,将蜡烛放在他的桌子上。
孙淡没想到皇帝竟然亲自走过来给自己掌灯,心中有些惊讶,也知道皇帝是在催促自己。他心中却有些恼火:慌什么,慌什么,再慌也得等我把题答完啊。这次殿试可关系到孙淡能不能进一甲前三名。这可是老子的前程。你这个皇帝这么急,估计也有要事,可你也不能这么自私啊。
皇帝温和地小声问孙淡:“可是看不太清楚,来来来,联亲自为你秉烛。”
不过,皇帝此举还是让所有的考生都惊住了,大家都将目光落到皇帝身上,然后同时惊慌地低下头去,眼睛突然有些湿润,并为皇帝如此重视人才重视科举而感动。
已经有人的眼泪连串地落到纸上,肩膀不住耸动。
受到这个气场的影响,孙淡也不得不装出一副感动的模样,将嗓子里的一口痰提起来,涌到喉头上,低声道:“陛下
看孙淡一副感激涕淋模样,皇帝心中也是好笑:这个孙淡乃是自己夺嫡时的首席智囊,本就是个名士派头,一副以天下为己任的样子,最是傲气。他那心胸间只有计算,只有琢磨,若说要感动,那可是谋士所应有的东西。偏偏这家伙还装成这模样,还真是让人无语啊。
皇帝鼻子里用只有二人才能听到声音哼了一声,也不离开,就那么守在孙淡身边。
显然,他所遇到的那事却是十分要紧,否则也不可能这么着急让孙淡快点答题。
孙淡无奈,只得提起笔来。心想,杨阁老要减员增效,皇帝要立即改革,以便在短时间内搂一大笔钱。我孙淡无论如何回答,都合不了他们的心思。索性写别的,老子不同你们玩了。
你们出的题目不是要整顿吏治吗,好我就给你们一条思路。
于是,孙淡立即写了起来。
皇帝只看了两句,眼睛突然大亮,不觉捏紧了拳头。孙淡这篇文章的大意是:要整顿吏治就得提高官员的收入,以高薪养廉。我大明朝官员的俸禄自太祖以来好象就没什么增加,而官员们的开支却日益浩大。于是,朝廷只能默许官员们另外想办法凑钱,这就产生了**的土壤。只要国家给官员们发养廉银子,官员们就自然廉洁起来了。
当然,国家是没那么多钱来养廉的,这得另外想办法。
我的办法就是:实行货币税制,一概赋税以白银结算,白银的火耗归官员所有用做日常

  第三百八十二章 写毕
小淡众个思路。其实来自干清朝雍正年的经济改革中脚丁入亩、火耗归公、士伸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时代虽然不同,具体情况也有差别。
可就大明朝当今的情形,于所谓的康乾盛世相比,到有许多相似之处。
一样是国力强盛,一样的海内升平,一样是中央财政出了大砒漏,陷入强烈的危机。
只不过,雍正年的国家财政危机是因为康熙的好大喜功和穷奢极欲,以至将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国库交到雍正的手头。雍正不得已,这才大力推行改革,一举扭转了国家财政的颓势。而明朝现在的国库空虚则是另外一番模样,武宗皇帝年年用兵。中央的赋税政策混乱是主要原因。如果说清朝的财政危局是因为**,那么,明朝的则是因为旧有财政制度不适合于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所至。
各有各的不同,也有相互可以借鉴之处。
当然,清朝的火耗归公那是建立在银本位的基础上,国家税收已经彻底货币化了。
而如今的明朝还在实行实物赋税,货币化税务制度也不过刚刚抬头。
孙淡之所以提出这么一点,那是因为。就算没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推行,地方政府也有人意识到将田赋、实物税和继役分开征收实在太麻烦,也不便于管理,还容易陷入混乱和浪费。比如你在南方征收实物税,征了一狂插子,本身价值不过一钱银子,可等到入库时,所耗费的运输和人力成本就已经大大地超过了一钱。这超出的部分还得由地方政府贴补不说,入库的插子因为路上耽搁的时间太长也已经烂掉。国家花了这么高成本。结果却得了一个烂橘子,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让人无语。
因此,实际上,地方,尤其是布政使司一级,有的布政使已经明文规定下面的官员在上缴实物税的时候,若遇到保存不易的那种,直接折银子。
如此看来,孙淡年前提出的一条鞭法其实在地方上已经偷偷实行,这是历史的选择。就算孙淡不提出来,将来也会有李淡、张淡。万历间也会有张居正,就算没张居正,也会有李居正。历史的必然非人力可以抗拒。
可地方上收的都是散碎银子,在上缴国库的时候需要重新融化,铸成五十两的银挂或者银锁,这过程中必须要损失分量。于是,官府在征收银子的时候刻意向百姓多征收两分的损耗作为火耗。这无形中增加了百姓的负担,也增加了官员们的工作量。毕竟,明朝中期的官员中王八蛋一样的贪官并不多见,很多官员都还是有节操的,这种扰民的事情他们也不怎么愿意去做。如此一来,无形中,地方官对孙淡所提出的货币化税改也没多大兴趣。
孙淡如今在考场上写的这个策问,大意是若征收现银赋税,这部分火耗就由国家承担了,做为现银征收中的成本计入,由地方官自己安排,超出部分则作为地方官的养廉银子。
算了算,一个上县,每年的夏税和秋税,加一起起码也有上万两银子,以两分损耗计算,也有两三百两,到府、省一级累加起来则更多。
这些钱应该够官员们一年的办开支了。
如此一来,官员见到实利,对征收现金赋税自然有了积极性。孙淡和皇帝的税改也能顺利推行下去了。
再则,有了这笔银子养廉,官员们衣食有了着落,刮起地皮来也温柔许多。吏治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孙淡学的是辨证唯物主意,他不认为这是一个解决吏治和财政问题的一劳永逸的好办法,可就目前而言却是最适合的。
从孙淡开始作文起,皇帝就站在他身边一字不漏地看着,直看得入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