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

杜睿打发走了杜平生,便接着将杜贵,韦烁等人找了过来,将自己的打算一说,众人闻言皆是大喜。

此次远行,他们已经切身体会到了出海的好处,不但能劫掠来金银财宝,还能建功立业,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可是汉人当中第一个远行南洋的人,将来史书上肯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便是他们这样的粗人又怎么了,谁不想青史留名。

此次远行,不但带回来了杜睿描绘的蔬菜,粮食,水果种子,而且单单是金银财宝,象牙,檀香、白芷等物就足足装了十几船回来,价值绝对要超过巨万,大头自然是要交给杜睿,可单单是杜睿的赏赐,就足以让他们此生衣食无忧了,这等发财的好事谁不想做。

杜睿见众人皆是如此,便道:“我意将船队继续扩大规模,杜贵!你便去泉州监督造船。”

杜睿可不想再让杜贵涉险出海了,杜仲一家对他忠心耿耿,他也要为杜贵安排好出路。

杜贵闻言,慨然领命,虽然不能继续出海有些可惜,但是杜睿的吩咐,他从来都是毫无异义的执行,再说造船也是件大事。

杜睿接着道:“船队也要分为两股,冯茗,陈友两位一队,韦烁,朱杰两位一队,冯茗,陈友一队继续招募敢死之士,探索南洋,顺便与室利佛逝三国进行贸易,用大唐的瓷器,丝绸,以及七宝斋内的货物换取金银,香料,另外再遣人到那些岛屿上,开办种植园,毕竟有些植物如今还不适合在大唐生长,也只有借鸡生蛋了。韦烁,朱杰一队,自中南半岛,通过马六甲海峡,继续向西行,与沿途各国贸易,赚取利润!”

韦烁听说又能探索未知的世界,自然喜不自胜,这厮大概是想要做大唐的徐霞客了。其余人等也无异议,毕竟杜睿对他们有恩,此行不但能报恩,更能发财,何乐而不为。

杜睿说完,起身对着杜贵等人,恭恭敬敬地行了三个大礼,吓得杜贵等人连连回避。杜睿不单单是他们的主人,更是天下闻名的大才子,大贤人,便是当今的天子也要礼敬的人,他那里敢受杜睿的大礼。

杜睿却偏偏执拗的行了礼,道:“今天我就是给你们行十个大礼,也不能回报你们为大唐,为天下汉人做出的贡献。”

杜贵道:“小人是少爷的奴仆,少爷但有吩咐,小人万死不辞!”

韦烁等人也跟着说道:“但有吩咐,万死不辞!”

杜睿却道:“你们不必如此,你们远行大洋,千难万险,九死一生,我不过是在家中动动嘴皮子,如何能比得上你们远行辛苦,但是你们都必须知道,今日所行之事,都是值得的,你们多为大唐探索出一个岛屿,日后便能让大唐子民多一份生存的空间,你们多带回一种种子,便能解救无数人的性命,诸位!拜托了!”

杜贵等人在杜陵休整了不过半月,便又南下泉州,准备出海之事去了,他们刚走,被杜睿派去长安的杜平生也回来了,只可惜杜平生带回来的消息,让杜睿大失所望。

“太子当真这么说!”

杜平生缩了缩脑袋,说道:“当真,小人长了几个脑袋,敢欺瞒少爷!”

杜睿闻言,不禁长叹一声,原来将如何经营南洋,如何为大唐增加赋税之事呈报上去,李承乾也不敢怠慢,急匆匆的便送到了太宗的手上。

一开始太宗也颇为动心,便拿到了朝堂之上商议,结果出了房玄龄,马周二人支持以外,长孙无忌,萧瑀,孔颖达,褚遂良等人尽皆反对,侯君集更是直指开拓南洋劳民伤财,只能得到些小小的岛屿,得不偿失,后来侯君集还因为违反了新法当中军人不得干政的律法,被魏征弹劾了一本。

最终的结果,太宗选择了留中不发,也没给出什么意见,倒是李承乾对此时颇为上心,只可惜太宗不允,他也是无可奈何,只是让杜平生传话给杜睿,让他自行其是。

杜睿稍稍一思索便知道了,为何太宗这次没有坚持,无非就是担心一旦经营南洋,成效显著的话,杜睿的功劳更大,难以驾驭罢了。

杜睿想明白了此节,也是苦笑连连,自言自语道:“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罢了!罢了!随他去吧!”

事实上太宗也并非完全是因为这个,他只是不想在自己这一代,便将所有的事情都做了,让子孙只能安于享乐,这个世界很大,他一个人也是开拓不完的,与其如此,倒不如留下些难题,让后世子孙解决的好。

太宗的心思,杜睿也不能完全猜透,此刻他的心中只是充满了对太宗的失望,以至于连醉了数日。

汝南公主听到妙语说了,连忙赶来,正好见到宿醉方醒的杜睿,此刻杜睿睡意沉重,满身酒气,那里还有半点儿浊世佳公子的模样。

“承明!你何苦跟自己过不去!”

杜睿苦笑道:“我原本只是想着为大唐,为社稷,为天下万民做些事,奈何圣上不放心我,如今我也是有心无力,除了肆意纵情还能做些什么?”

汝南公主闻言,不禁板起了一张俏脸,道:“承明!你怎可如此,父皇虽然一时失察,亏待了你,可是总归还是看重你的,还有太子哥哥,他将你引为臂膀,你若是如此灰心丧气,如何对得起太子哥哥!?”

杜睿见汝南公主生气,忙道:“欣儿勿恼,我也不过是说些气话罢了,好了!好了!不喝了就是,既然圣上不肯用我,我便在这杜陵做一农夫就是了,每日里耕田锄地,也是别有一番快意。”

杜睿这人一向说干就干,当即就召来了府中外宅的下人,在大观园内开垦出了一块地,准备等到开春就把那些得来的蔬菜,水果,粮食种子都种下去,自耕自食。

当然杜睿也不能忘了他封邑内的百姓,如今他受封万户,加上以前,实际上他名下的佃农已经达到了一万三五千户之多,以前在他名下封邑上的百姓,农忙时便耕地,农闲时便在杜睿名下的作坊里打工赚钱,如今一个个也都成了小康之家。

此时再受封万户,这整个杜陵,除了以前杜如晦的那两千户封邑之外,余下的都成了他名下的田产。

既然要做农夫,便要做一个最好的农夫,乍暖还春时节,杜睿便要忙碌起来了。

一领粗布衣,一顶斗笠,换上了一伸装扮,杜睿看上去就像是个小户人家的孩子般,带着杜平生,冯照二人,出了大观园,便到了田间。

杜睿一向足不出户,他封邑上的这些农人,除了每逢年节到大观园拜望的里正之外,也没人识得杜睿,都不知道这个白白净净的公子到田间作甚。

杜睿到了杜家堡里正家,便吩咐他将封邑之内所有村落的里正一一唤来,杜家堡里正也不知道杜睿要做什么,又不敢问,只好去了。

那些其余村落的里正闻言,纷纷大喜,最近几年杜家堡百姓的日子,早就让他们羡慕不已,以至于有不少人家都投到了杜家堡落户,如今他们的村子也成了那个传说当中能点石成金,撒豆成兵的杜家少爷的封邑,兴旺发达,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杜睿的封邑内,虽然只有一万三千多户,却分成了七个村落,除了口众最多的杜家堡有三千多户之外,还有曲江村,三兆村,大保村,余王村,五坡村,春临村,共计一万三千五百七十二户,口众六万七千三百二十五人。

杜睿听了杜家堡里正将户籍典册念完,也是已经,这么多人众,要是放在春秋战国年间,俨然就是一个不小的诸侯国了。

想到此处,杜睿对太宗的怨念不禁也小了许多,太宗终归还是惦念着他的,要不然怎会自这等好地方给了他这么大的一块封邑,虽然没有司法权,但是却有管辖权,就算是一辈子都待在这个地方又怎样,杜睿如今俨然就是个小诸侯王了。

杜睿从惊讶当中缓解过来,清了清嗓子,道:“今日将众位相邻请来,乃是向诸位传达一件要事。”

众里正闻言,纷纷竖起了耳朵,生怕稍停了半句仙音,少了发财的机会。

杜睿见众人那副样子,心中也是暗笑,道:“如今圣上天恩,赏赐封邑于此,众位皆在我的管辖之内,杜睿自然要为众位相邻谋划一番!”

“单凭少爷吩咐!”

杜睿点点头,道:“如今农闲,诸位村中有谁愿意到我名下作坊做活的,可去寻我府中的大管家杜仲,由他来安排。”

众里正闻言大喜过望,谁不知道在杜睿名下的作坊做活,不但轻松,而且薪俸颇丰,要是能做的久了,不要说养活一家人,便是盖房子置地也轻而易举。

杜睿又接着道:“还有一条路,便是出海,我府中的管事杜贵最近方归,你们村中要是有人愿意跟着一起出海的,也是待遇从优!”

杜睿抛出的这棵甜枣却是没有人愿意接,只道回去一定代为传达,杜睿看了也不禁一阵感叹,这个年代的人,乡土概念还是太重了,除非遭受天灾人祸,实在活不下去了,谁也不愿意抛家舍业的出海讨生活。

杜睿也不愿勉强,接着道:“还有一桩事,便是各个村子的田租!”

听到这个,众里正心中纷纷一惊,如今大唐的赋税制度为十五税一,倒也不算高,除去赋税,留下的粮食,一家人过活完全够了,只是如今他们已经成了杜睿封邑内的百姓,赋税多寡全都要杜睿亲定。

杜睿也不想让众人的心就这么悬着,笑道:“依我看,便三十税一好了,若是遇着荒年,我再行减免!”

本来杜睿是准备要全免的,他如今身家巨富,也看不上那些粮食,没吃的了,去买就是了,不过这年月农耕水平还不高,要是遇着天灾荒年,那可是大大的麻烦,杜睿也不得不未雨绸缪,提前准备一番。

众里正闻言,纷纷口头称谢,大赞杜睿宅心仁厚,恨不得要将他比喻成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了。

杜睿赶紧让众人打住,接着说道:“不过可有一节,以后这农耕之事,你们可都要听我的!不然的话,田租照旧!”

杜睿这般说,众里正也是一阵为难,在他们眼中杜睿就是个贵公子罢了,如何懂得农耕嫁取之术,要是杜睿一味蛮干,倒霉的可是他们。

唯独早就得了实惠的杜家堡里正见众里正一副为难的样子,气道:“你们这些人,也真是小看人,你们不是时常问我,为何杜家堡田地里的粮食长势比你们那边的好吗?今日小老儿便告诉你们,那可都是少爷的功劳,要不是按照主人教的法子更重,杜家堡如何能年年大丰收,主人这可是给你们实惠,你们莫要不识好歹。”

众里正闻言,皆是一惊,连忙向杜睿请罪。

杜睿也不在意,道:“无妨!只要日后农耕之事,你们好生配合就是。”

前段时间入长安,太宗本来是要让他负责推行新式耕种法,和新式农具的,结果杜睿先是搞变法,接着又出师西征,将这件事放下了,如今也正好现在杜陵一代,全面推广,看看效果,再提醒太宗这件事。

将所有事都说明了,杜睿接着又在众里正的引领下,像个日后的小领导一样,在各个村落视察了一番,如今虽然正值贞观盛世,但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却依然不容乐观,虽然两餐温饱得以解决,但是距离小康之境,还差的远了。

杜睿看了一番,便又打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念头,当然如今的新农村建设,和后世的可不一样,可没有什么电灯电话,自来水之类的东西,当然杜睿有信心在他有生之年,将这些东西都鼓捣出来,但却不是现在。

他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