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第4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乾稳坐龙椅,伸手虚扶了一下,道:“众爱卿平身,赐座!”

如今朝堂之上的规矩也改了,原本朝臣们都是站着和皇帝讨论国事,但是自打李承乾登基以来,因为体恤朝臣们辛苦,特意在太极殿和麟德殿上设立了座椅,和朝臣坐论国事,此举更是得到了朝臣的极大拥护,也让李承乾的威望上了一层楼。

“谢万岁!”

朝臣们谢恩毕,纷纷落座,杜睿看着李承乾面色郑重的端坐在龙椅之上,心中也是欣慰不已,如今李承乾登位也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在经过了最早有些手忙脚乱的适应期之后,也逐渐进入了角色,虽说他的才能照比文武兼备,英明神武的太宗要差上不少,但如今大唐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太宗给他留下的底子深厚,再加上有杜睿,褚遂良等一班能臣辅佐,大唐依然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壮大着。

李承乾也逐渐的适应了这个君临天下的新角色,身上的威势越来越重,所有人都相信,当贞观这个象征着华夏辉煌的年号结束历史使命之后,进入永徽朝,大唐将会更加辉煌。

“众卿有何本章!?”

褚遂良第一个起身,躬身道:“启禀圣上,进来大雪连天,长安左近一些州县百姓深受其苦,民居多有垮塌,其他州县也有一样的高级文书送来,还请圣上定夺!”

李承乾点点头,道:“让百姓受苦,这是朕的罪过,众位爱卿看看,该如何解决此事!”

杜睿起身道:“圣上可拟旨,让各地守军负责清除积雪,再让各地州县官员设立粥场,再将受灾百姓转移到别处暂时居住,度过雪灾!”

杜睿这般说,也是参考了前世共和国的解放军,每次百姓遭遇天灾,都是解放军第一个伸出援手,帮着百姓度过灾害,一来可以锻炼军队的应变能力,各地将领的组织能力,也可以加强军队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可是杜睿刚一说完,许敬宗便反对道:“杜大人此言谬也,大唐各地守军职责乃是拱卫疆土,岂能让将士们做这等事,辛苦不说,更是浪费钱粮,得不偿失,圣上!依臣之见,不如让各地官员组织人手处理此事变好,何必劳烦驻军,臣恐军士生怨!”

杜睿道:“许大人说让军士救灾是得不偿失,那本官倒要问问,大唐军人的职责何在?”

许敬宗道:“自然是守土安民!”

杜睿点点头道:“好!既然职责所在便是守土安民,如今民既不安,大唐将士们却坐视不理,岂不荒谬!”

李承乾也是深以为然,道:“好!此事便依着杜爱卿所言行事,褚爱卿,你即可拟旨,将圣旨发往受雪灾的各个州城府县,责令当地官员组织守军清除积雪,安抚百姓,如今天气严寒,万万不可使一人因雪灾冻饿而死,否则严惩不贷!”

褚遂良连忙领旨:“臣领旨,待天下百姓谢圣上天恩!”

李承乾这个皇帝虽然才能比不上太宗,然他宽仁厚德的性子,做这个守成之主,显然更加合适,自登基以来,也有朝臣为了迎合李承乾,建议重新大明宫,拓展宫室,以彰显皇室的威仪,可李承乾却因为那些工程所耗钱粮太多,连着拒绝了几次,后来总算是答应小规模的拓展一下,却又因为负责施工的官员强拆民居,被李承乾发现之后,不但工程作罢,还将犯事的官员加以严惩,从那以后,便再没有人敢提起此事了。

李承乾道:“天下百姓,皆是朕的子民,百姓受苦,便是朕这个皇帝做得不好,还望众卿自勉,勤于政事,使天下万民共享安乐。”

“臣等紧记圣上教诲!”

许敬宗一边说着场面话,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杜睿,满心的愤恨,此前他在朝堂之上就多次反驳杜睿的建议,可是却没有一次能占据上风,往往杜睿几句话就能驳斥得他哑口无言,他自问也是个才思敏捷的角色,可是和杜睿相比,他那所谓的才思敏捷确实不够看。

接着杜睿又说了些兵部总结出来了,各地守军这一年来所耗钱粮,年底所需恩赏的名目,李承乾也是一应照准。

杜睿退下之后,户部,刑部也开始做年终总结,最让杜睿欣慰的是,随着大唐的高速发展,各地行政机构不断加强,官员考评工作的顺利进行,社会的稳定程度也是大大加强了,全年被判处死刑的案例居然只有21例,照比太宗在位之时,死刑最少的贞观15年,还少了8例。

最后礼部尚书高季辅出班言道:“圣上,周边左近各国朝贺使臣业已到了长安,都被安排在了鸿胪寺,这是各国使臣上呈国书,还请圣上御览。”

侯义连忙下了御阶,将各国的国书呈到了李承乾的御案之上,李承乾简单的翻看了一下,无非就是那些小国歌功颂德的文章,祈求个太平而已,毕竟现在的大唐帝国实在是太强大了,强大到让那些小国日子过得战战兢兢,身边站着这么一个庞大帝国,便是谁也不会过得安稳。

那些小国奉上的国礼自然有礼部接着,反正都是些土特产,和一些金珠宝贝,没什么新意,李承乾也懒得去理会,吏部自然会按照那些东西的价值,回赠国礼。

现在的大唐在杜睿的建议下,可不讲究那些表面文章,不会像以往那样,别人送来一根稻草,就成千上万的给予回礼,白白做个冤大头。

同时,如今大唐也不接受任何国家称番的请求,以前有的那些个属国,也随着刘仁轨兵临琉球,琉球王主动献土归降,全都并入了大唐的国土之内。

大唐现在一边宣称着和天下万国平等交往,一边也在磨砺着刀枪,随时准备将大唐的国土再拓展一番,要是接受了那些小国称番的请求,将来动起刀枪了,自然也就从道义上落了下乘。

李承乾看着,突然目光一凛,将一份国书拍在了御案之上,怒道:“真真岂有此理!”

见李承乾突然发怒,众臣也是一片凛然,谁也不知道究竟是那个倒霉的国王言辞之间将这个好脾气的大唐帝国皇帝陛下个惹恼了。

杜睿和褚遂良对视了一眼,还是杜睿起身道:“圣上!此刻动怒,不知所为何事!?”

李承乾面色阴沉,怒气不息,对着侯义示意了一下,侯义连忙捧着那份国书下了御阶,递给了杜睿,杜睿看过之后,也是面色一怔,又将国书交给了褚遂良。

褚遂良看过之后,又遍阅群臣,这下朝臣们才知道,为何好脾气的李承乾,都会如此恼怒。

一个半截身子都入了黄土的外邦国主,居然生了狗胆,向李承乾这个大唐皇帝的嫡亲妹妹晋阳公主李明达求婚来了。

谁不知道李承乾对这些个弟弟妹妹一向回护的很,特别是李泰,李治两个嫡亲的弟弟做了谋逆之事,一个圈禁而死,一个发配倭州之后,还在世的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濮阳公主就成了李承乾的心头肉。

特别是晋阳公主李明达,太宗在世的时候,就备受宠爱,李承乾继位之后,也是恩遇有加,以至于都养成了晋阳公主说一不二的性格,连婚事都耽搁了下来,现在一个老邦菜居然敢像大唐明珠求婚,真是不知道死字该怎么写了。

第五篇 风云 第二十章 松赞老布

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母长孙皇后,是太宗异常宠溺的女儿,这单从封号上就能体现,晋阳正是李唐龙兴之地,太宗给李明达“晋阳”的封号,足见他对这个女儿的珍视。

晋阳公主也的确值得太宗喜欢,她性情内敛有急智。尤其是在太宗年老,性情变得愈发急躁之后,时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怒斥臣下,聪慧善良的晋阳公主总能抓住时机为朝臣们辩解,故亦赢得臣下的赞美和喜爱。

杜睿前世看史书的时候,还曾仔细研究过晋阳公主的劝谏的方式,不难发现其与长孙皇后生前的迂回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晋阳公主利用太宗的“殊宠”保护臣下的时候,才不过十多岁的年纪。

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晋阳公主年纪还小,不能理解母亲的死,没有什么反应,长大后,再经过长孙皇后生活过的地方,则悲不自胜。

长孙皇后去世后,与太宗所生的子女中,只有时封晋王的李治和晋阳被太宗皇帝亲自抚养在身边,可以说,晋阳公主是有史可考的享有皇帝亲养殊遇的唯一一位公主,就连比晋阳公主更为年幼的新城公主和濮阳公主都没有过这样的待遇。

因此晋阳公主和李治的感情也最为深厚,李治每次出宫去,晋阳都要一直送到虔化门,流泪而别。

贞观十六年,李治十五岁,这在当时已经是男子的成人之年了。所以,太宗下令让李治穿朝服上朝,列于朝臣之中。

得知这个消息,晋阳公主哭着说:“哥哥现在也要和大臣们一样站班,不能再留在宫中了吗?”说完,哭得哽噎不能控制。太宗听后,也为之跟着流泪。

其后李治谋逆,被太宗发配往倭州,晋阳公主虽然识大体,没有为李治求情,然李治在离开之后,晋阳公主便大病了一场,几乎丧命,由此可见晋阳公主对亲情的眷顾。

此外晋阳公主还异常聪慧,太宗自己善书飞白书,后来又喜欢杜睿所创的各种笔体,晋阳公主常年跟在太宗身边,久而久之,也能写一笔跟太宗一模一样的书法,下人的都无法分辨真假,就连杜睿看过之后,都说晋阳公主的书法造诣,假以时日,定能超过他。

可这位可爱的小公主因为遗传了父母双方的疾病,身体从小很不好,当初太宗给她取小名为兕子,就是因为“兕”是一种独角母犀牛,凶猛壮硕,太宗是希望晋阳长得像兕一样健康,能抵挡一切不测和疾病。晋阳字明达,这个字也可以讲解一下,这是个佛学常见词汇,明指三明,达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取字如此,也有求佛保佑的意思吧。

可惜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小名和字,并没能赋予晋阳公主健康的身体,在十二岁的时候,晋阳不幸病逝了。

史书记载,晋阳公主死后,太宗万分悲痛,一个月不能正常饮食,每天要哀伤几十次,身体瘦弱不堪。

大臣们劝慰他时,太宗说:“我怎么会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如此悲伤没有意义呢?只是不能自禁而已。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无法控制自己的悲恸。”

如此失态的举止和言语背后的眷眷父爱令人扼腕,为了纪念夭折的爱女,也为了给自己一丝安慰,太宗下诏给有关官员,将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在公主墓旁修建佛祠,为女儿的往生祈福求祷。

不过因为今生有了杜睿这个杏林圣手,晋阳公主自小便接受杜睿专门安排的膳食,药物调理,如今虽然说不得有多健康,但至少与正常人没什么两样。



现在一个年近半百,半截身子都埋进了黄土的老邦菜居然奓着胆子向李承乾上书,要求将晋阳公主许配给他,这分明就是从李承乾这个大唐皇帝手里抢心爱之物,李承乾焉能不怒。

况且这个求亲的若是别人,还则罢了,李承乾顶多恼怒一番也就过去了,不会为难对方,可偏偏这个求亲的是和大唐一向不对付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当初太宗在位之时,松赞干布就曾派人求过亲,只是在杜睿的劝谏之下,回绝了对方,为此双方还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冲突,当时因为大唐军士尚且不熟悉高原作战,再加上吐蕃战败之后,立刻遣使求和,态度极其恭谦,大唐经略的方向又是辽东,所以只得作罢,接受了对方求和。

如今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