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第8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可恨者,就在几年前,大食人扶持昭武九姓背反大唐,妄图染指西域,先帝不堪受辱,挥兵西向,然葱岭一战大败,十数万将士殒命,大食出兵数十万,攻入西域,围安西四镇,妄图进军河西之地,攻破长安,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其亡我之心不死!”薛仁贵的声调转高,大声道,“幸得宋国公临危授命,攻入西域,击破大食,解安西镇之围,复我西域,又越过葱岭,杀奔中亚,雪此大恨!”

“击破大食!”

“大唐万胜!”

薛仁贵所说的这些事,他们自然早就知道,但是今天听起来,依然倍感振奋,眼神之中闪烁着崇敬的目光。

薛仁贵接着又道:“将士们!现在轮到我们了,大食人虽遭宋国公大败,然其野心不死,现而今又要攻略我大唐友邦,其意图还是在我大唐,将士们,葱岭十数万忠魂不熄,他们日日夜夜盼着的都是我们攻灭大食,如今,本帅带领你们来到埃及,就是要告诉那些大食人,我们不会再等在家中,等着他们攻上门来,这埃及,就是大唐复仇的第一步!”

薛仁贵喊着,突然一把抽出腰间佩带着的天子宝剑,大声吼道:“大唐天子宝剑在此,但凡太阳所能照耀之处,便为我大唐所有!”

听了薛仁贵的训话,将士们无不是倍感振奋,无不是扯起嗓子大声嘶吼起来,如同猛虎咆哮,声震天地。

“大唐万胜!”薛仁贵右臂高高举起,大声咆哮起来。

“大唐万胜!”将士们也爆发出惊天的吼声,此时此刻,他们是豪气盖世,万丈豪情直冲九重天。

薛仁贵将手中的宝剑对着西北方向重重挥下,宛若惊雷闪电,极有威势。

苏向对着薛仁贵一拱手,纵马跃起,率领先锋大军出发,踏上了进军的道路。唐军一队接一队的开出,阵势整齐,没有丝毫乱象,气势惊天,杀气腾腾。很快的,集中的三万安西军全部开出,直奔西北而去。

薛仁贵想的很明白,固守图尔根本起不到牵制的作用,西奈半岛虽然重要,连通着对大食人至关重要的叙利亚,大食人确实不可能置之不理。

但是如果只是在图尔这一城,根本就不可能震慑到大食人,使其调动人马过来,既然图尔城在大食人眼中,微不足道,那么叙利亚又如何?

不单单是苏向这一路,紧跟着会有更多的人马,从不同的方向朝着西奈半岛的西北方向进军,那里可不仅仅是叙利亚,更重要的是,隔着一条海湾,可就是阿拉伯半岛,那里可是大食人的故土,是他们起家之地。

十万大军将四处出击,给大食人造成一种错觉,让大食人误以为,大唐自图尔登陆,是准备进攻阿拉伯半岛。

计划已定,接下来就是执行了,只不过唐军也同样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他们的行军路线可不是什么好地方,而是大漠,要从大漠横穿过去。

沙漠,在埃及可并不算稀奇,由于非洲北部,地处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交替控制地带,这两个大气运动系统都是非常干燥的,所以非洲北部形成大面积沙漠,比如撒哈拉沙漠。而埃及就处在非洲北部,所以国土热带沙漠广布,有的沙漠甚至逼近海岸。

只有在尼罗河流过的岸区和三角洲地带由于尼罗河水的河水灌溉和每年一次尼罗河泛滥过后留下的肥沃的淤泥,才有种植农作物的条件和发展农业,才有了埃及几千年文明的物质基础,这是尼罗河在热带沙漠区开出的绿洲之花。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尼罗河,埃及所有的国土都会是沙漠,不管是撒哈拉还是阿拉伯沙漠都会连成一片。是尼罗河把广大的沙漠分成西部的撒哈拉沙漠和东部的阿拉伯沙漠。

西奈半岛是连接非洲及亚洲的三角形半岛,面积六万一千平方公里,同样大部分被沙漠覆盖。西滨苏伊士湾,东接亚喀巴湾和内盖夫沙漠,北临地中海,南濒红海。东西最宽约210公里、南北最长约385公里。半岛上广大的干燥地区称为西奈沙漠,与埃及的东部沙漠间隔著苏伊士湾,但东边则连绵进入内盖夫沙漠,地形上没有显著的改变。

西奈半岛地势南高北低,从布隆角至穆罕默德角的南北距离约为400千米,南部为山地高原,海拔800到1500米,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37米,西南有加阿沿海平原,北部为平坦高原,间有石漠和流沙,地中海沿岸为平原,海拔300米以下,是塞得港通往巴勒斯坦的陆上走廊。

西奈可分为两个主要区域,一为南边的高山群,包括凯瑟琳山、乌姆萧马尔山、的台伯特山及西奈山等峰。南部区域基本上由火成岩构成,被峡谷状的深峻荒溪所遽切,荒溪之水注入苏伊士湾及亚喀巴湾。这些荒凉的山块与西边的苏伊士湾隔著狭窄的滨海平原,但其东侧却自亚喀巴湾骤然升高。

另一个区域位於山块的北侧,占西奈全境三分之二,其地形特征包括广阔的阿里什河平原、一些岛状丘块以及沙丘连绵的西部及北部海岸宽广平原。一条沿著西奈南缘呈马蹄铁曲线的明显山脊,形成了三大流域区。北部流域区以阿里什河为主,在阿里什镇附近注入地中海。东部流域区及西部流域区均包含多条小溪。据估计西奈沙漠一年吸收当地降水20亿立方公尺的水量。

由于西奈半岛位于横贯北非和南亚的大干燥带内,因而土壤表面崩解、沙丘广阔、盐化及多荒溪。从偶尔出现的厚层冲积土及湖积层看,以往曾普遍有较不干燥的气候状况出现。低起伏的西奈北部地区冬天雨量较多,夏天干燥酷热,春、秋两季则有干燥的喀新风及偶发的暴雨。

在大漠中行军,并非薛仁贵首创,最早的就要数当初杜睿率军西征高昌,就曾穿越数千里的沙碛,此外贞观年间,苏定方为了灭定西突厥,也曾经在沙漠之中行军。

三万安西军在苏向的率领下,当天就进入了大漠,大漠广阔无垠,唐军排着整齐的阵势,齐头并进,声势惊天,凡唐军所过之处,就是一朵巨大的乌去,这是唐军马蹄溅起的沙土组成的乌云,滚滚西去。

从大漠进军,大的困难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一个是粮草。

大漠大阔无垠,缺少参照物,在大漠上行军,很容易迷路,但是这根本难不住唐军,唐军自打到了图尔,薛仁贵就下令,在当地人当中征集向导,为唐军引路,当地人归附大食帝国的时间到底不长,民心未付,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钱买不到的,哪怕是忠诚,在付出了高昂的报酬之后,那些当地人立刻就踊跃了起来,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大食人,还是唐人,谁统治这里,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影响。

大漠很广阔,三万大军所需的粮草多不胜数,想靠后方运输,这明显不可能,只能就地征发或者购买。

为此,从天竺道出发之时,唐军就携带了大量的茶叶、丝绸这些对异族来说,相当新奇之物,用这些东西与生活在沙漠之中的土著居民购买食物。

当然唐军也完全没必要这么费事,其实只要用抢的,什么都解决了,只不过薛仁贵牢记着杜睿的叮嘱,对待当地人,尽可能的要安抚为主。

在苏向的先锋大军离开图尔城三天之后,又一队唐军集结完成,这支军队为数三万,正是薛仁贵麾下的安南军,他们同样要从大漠之中进军,一路向西,作出攻击阿拉伯半岛的姿态。

之所以选在三天之后出发,而不是在苏向出发之后就进军,是在为薛仁贵计算过的,从大漠进军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为了让唐军突然出现在大食人的实现当中,对大食人形成泰山压顶之势的威慑力,就需要在时间上大体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大的震慑效果。

要不然的话,唐军今天这里出现一部分,明天那里出现一部分,不过是添油战术,不仅达不到震慑大食人的目的,反而会让大食人觉得来此的不过是唐军的小部队,说不定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

经过严密的计算,薛仁贵认为,有三天的时间差,估计也差不多了。

此刻薛仁贵身着明光铠,腰挎天子所赐佩剑,骑着骏马而来,来到军阵前,扫视唐军,只见唐军精神抖擞,士气如虹,战意高炽,不禁大为满意。

“将士们!三日之前,苏将军所率领的安西军已经出发了,现在轮到你们了,我军此番能不能将大食人在埃及的全部兵力吸引过来,就要看你们能不能做好这个钓鱼的人!我命令你们,一路之上,所见到的大食狗尽数诛灭,寸草不留!”

“尽数诛灭,寸草不留!”将士们爆发出惊天的吼声。

薛仁贵等人早就计较好了,不单单是安南军,三天之前出发的安西军也是一样,薛仁贵要求他们沿途所遇到的一切城镇,都要将大食人甄别出来,而后尽数处死,这么做虽然有些残忍,但是为了做到诱敌的目的,他们就是要激怒大食人,让他们过来复仇。

“出发!”薛仁贵的右手朝西方重重划下,宛若惊雷闪电,气势不凡。

安南军的统领杜林对着薛仁贵一拱手,一接马缰,率先朝西行去,第一个踏上了征途。

“隆隆!”三万安南大军紧随其后,随着杜林出发。

这时,薛仁贵突然注意到一直跟随他行动的皮纳尔眉头紧皱,似乎心事重重,即使不用问,薛仁贵也能猜到皮纳尔究竟在担心什么,不过即便这样,薛仁贵还是明知故问道:“皮纳尔公爵,可是有心事!?”

皮纳尔当然有心事,而且正如薛仁贵所料的那样,心事重重,到了图尔之后,皮纳尔通过一些途径已经了解到了拜占庭帝国的一些情况。

让他惊讶的是,那个连他都觉得愚蠢透顶的查士丁尼二世居然死了,而继承皇位的并不是他饿儿子,而是那个有着叙利亚血统的小亚细亚牧民,家乡为马拉什,早年曾协助查士丁尼二世复位,并向政府进献多头生畜,得到赏识而获得官职,官至安纳托利亚军区司令的利奥。

被查士丁尼二世委以重任,镇压菲莉皮库斯叛军的利奥在剿灭了叛军之后,居然在亚美尼亚宣布**,自称利奥三世。

虽然自立为王,但实际上利奥三世还未成为拜占廷的真正统治者,因为君士坦丁堡仍然在查士丁尼二世的统治下,因此利奥三世勾结阿拉伯势力,接受阿拉伯的条件,以争取其支持,联合出兵攻占君士坦丁堡。

就在皮纳尔离开君士坦丁堡,前往长安求援的六个月后,利奥三世率军进入君士坦丁堡,杀死了查士丁尼二世和他的儿子,创立了伊苏里亚王朝。

利奥三世建国后,并没有履行对阿拉伯的承诺,阿拉伯因此率兵攻击君士坦丁堡,阿拉伯兵的陆军及海军分别取道小亚细亚及博斯普鲁斯海峡进攻。阿拉伯围城近四个月后,利奥三世借用流动之火的威力,终于击败了阿拉伯军队,暂时抑制阿拉伯的威胁。

在打败了阿拉伯人之后,基层出身的利奥三世对帝国体制的弊端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而对于四面受敌的拜占庭帝国,加强军事力量显然是重中之重。

利奥三世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之后,便如同历史上,他所做的一样,开始将他多年苦苦思索的改革付为实践。他竭力整顿税收的征收,改善帝国的参政状况,加强和完善军区制,给予新兴军事贵族以土地和财产,给予士兵以安定的生活。但这一切都同当时拜占庭帝国的教会发生了抵触,变得寸步难行。

在基督教获得正统地位之后4个世纪,教会的势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