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汴京春深-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郎或六哥。

    小娘子中,苏昕最长,按她排行,就唤她三姐。赵浅予一听苏昕竟然和赵栩是同年同月生的,就叫了起来。一序日子,赵栩是正月十六射手宫,苏昕却是正月初五天蝎宫。赵栩和苏昕就也各按排行互称六郎和三娘。依次再是六娘、九娘、赵浅予。

    这边炭张家里热火朝天,其乐融融。翰林巷的木樨院里,程氏却收到了长兄程大官人送来的帖子,明日要过府一叙。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蜀之八仙即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等八人,道教传说他们均在蜀中得道成仙。东晋谯秀的《蜀记》一书中称他们为“蜀之八仙”。

    2、酒中八仙:指唐开元年间长安市上的八位嗜酒好仙的“酒仙”:一仙 贺知章、二仙让皇帝李宪长子、汝阳王李琎、三仙唐太宗长子、恒山王李承乾的孙子、清和县公李适之、四仙 崔宗之、五仙 苏晋、六仙 李白、七仙 张旭、八仙 焦遂。出自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这首诗描述了当时长安市上“饮中八仙”的醉后之态。

    3、上洞八仙:八仙故事见于唐、宋、元人记载,元杂剧中亦有他们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始确定为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人。

    4、桃源一向绝风尘。出自王维(唐)的《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5、咱们个个无迷津,不问桃源何处是。化自孟浩然(唐)的《南还舟中寄袁太祝福》的“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6、“不别桃源人”出自丘丹(唐)所写的《奉酬韦使君送归山之作》

    7、 “浮世度千载,桃源方一春”出自于武陵(唐)的诗《赠王道士》

    日日市朝路,何时无苦辛。不随丹灶客,终作白头人。

    浮世度千载,桃源方一春。归来华表上,应笑北邙尘。

    8、莫待春深去,花时鞍马多。出自白居易(唐)的《曲江独行招张十八》。春深社之名,感谢两文书友提供:咸菜书友和曦儿书友。苏昕原来文中所起的社名是“和气社”,出自张说(唐)的诗句“化将和气一,风与太初邻”,因为含了太初的名字,所以她揉了不给大家看。这段今早修文了。桃源不我弃,庶可全天真。出自陆龟蒙(唐)诗《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桃花坞》。

    9、桃源在在阻风尘,世事悠悠又遇春。出自武元衡(唐)的诗:《春斋夜雨忆郭通微》:桃源在在阻风尘,世事悠悠又遇春。雨滴闲阶清夜久,焚香偏忆白云人。

    10、一泓秋水千竿竹,静得劳生半日身。犹有向西无限地,别僧骑马入红尘。是赵嘏(唐)的诗《发柏梯寺》。

    11、得意忘忧,穷达有命。出自嵇康《幽愤诗》。

    12、云月为昼兮风雨为夜,得意山川兮不可绘画。出自黄庭坚(宋)《毁璧》。

    13、星座,隋朝时跟随佛经从西方传来中国的,不叫座,叫宫,黄道十二宫。隋朝时候没有双子和处女座的称呼,是阴阳宫和双女宫,是康有为老师改成双子座和处女座的。金牛宫刚传入的时候叫特牛宫,白羊宫叫特羊宫。这里的“特”是雄性的意思。射手宫被称为“射”。本文按射手宫用。

   

 第81章

    一过了立秋,这积翠园里大树高处的蝉声不复夏日的悠闲,生出几分凄厉来,未必多远韵,但余音倒真是响彻茂树。

    木樨院正屋罗汉榻上的程氏,被这蝉声扰得心烦意乱。她这几日本来就过得有些心惊肉跳,此时收到帖子,心都悬了起来,就问梅姑“前些时我爹爹的信呢?”

    梅姑去信匣子里取了好几封出来。程氏看了又看,纳闷:“爹爹没有提过哥哥要来汴京啊,怎么忽然明日就要上门来呢?”

    梅姑知道她担忧什么,只轻声道:“大郎连着挨了两次打,又认了苏老夫人。会不会是来和苏家重修旧好的?”

    程氏想了又想,摇摇头:“我看不能,表哥那臭脾气,你还不知道吗?那夜在瓦子里,姑母都那样说了,还被阿昉跪了回去。哥哥可不是爱用热脸去贴冷屁股的人,或许是来收拾大郎或者带大郎回眉州的呢。阿弥陀佛,那就是件大好事了!”

    梅姑不语,若是要带程之才回眉州,当年何必送他来汴京呢?

    女使进来回禀说:“程大郎一早就出门了,说今晚不回府,不用留门。”

    程氏摆摆手,又让人去问三郎君今日可说过几时回来。少倾,女使回来说三郎君也是天不亮就出了门,没说回来的时辰。

    梅姑安慰程氏道:“郎君向来不喜大郎,理应不会和大郎在一起。今日也不是休沐日,肯定在衙里呢。”

    自从苏瞻丁忧,孟建在户部才做了没几天就被架空到那虚职上去,他干脆一心一意地照看孟家的庶务和荣国夫人的产业。每年的出息日见增长,人也忙得脚不沾地。程氏看着心疼,一入秋,必要夜夜炖些补汤等他返家。这些日子,孟建又被调回了户部的仓部,筹备陈青出征的粮草补给,更是披着月亮出门,戴着星星归家,竟比翰林学士院的孟存和殿前司的孟在还要忙。

    程氏听了梅姑的话,安心了不少,遂让女使去知会吕氏和翠微堂,又让梅姑去安排小厨房明日木樨院设家宴招待兄长,再要让外院的九郎十郎十一郎明日下了学都来拜见舅舅,还要备下礼单。正忙着的时候,七娘急匆匆地进了正屋。

    “怎么还没下学你就回来了?”程氏一愣,看向她身后的女使。

    七娘却说:“娘!我有要紧的事,特意请假回来的。”她让女使侍女们退了出去,凑到程氏跟前说:“娘,你把阿妧后罩房的钥匙拿来给我吧,我要去找样东西。”

    程氏一怔,斜睨了她一眼:“你这是要做什么?那里是她的私库,收的大多是宫里公主赐下的东西,样样都在册呢。你趁她不在家,跑回来想干嘛?眼皮子也太浅了!你库里的东西可也不比宫里的差啊。”程氏伸手指戳了一下女儿的额头:“这几年你们不是挺要好的吗?”

    七娘咬了咬唇:“娘!我就只找找看一样东西,我不动她的东西!你就别管了!”

    程氏摇头:“是不是四娘又同你嚼什么舌头了?”

    七娘低头不语。

    程氏叹了口气:“我还以为你这几年长进了,这耳根子怎么还跟面团似的?”

    七娘脸涨红了,摇着程氏的手臂:“你就让我去看一看,你让梅姑陪着我去看都行。我就想知道燕王殿下是不是送了簪子给她!”

    程氏一愣:“胡说八道!燕王殿下哪有送过首饰给她!”

    七娘急道:“娘!你也被骗了!四姐说了,那些打着公主名号送的物事,都是燕王殿下送给她的!还有二哥送来的那些,其实都是陈家表哥送的!九娘自己心里都清楚着呢!你看这几年她用过哪一样?若真是二哥送的,公主送的,为何不用呢?她都特意造册放好做什么?难道还准备退还给人?!”

    程氏皱了皱眉,沉吟了片刻,起身去里间,亲自取了钥匙环出来,上头密密麻麻串了几十把铜钥匙。程氏指着一把系了紫色络子的钥匙,交给梅姑:“你跟着七娘去后头看看。”又再三叮嘱七娘好好说话,小心一些,宫中之物千万别乱动。

    东暖阁里,慈姑和林氏看见七娘忽然来了,赶紧停下手上的针线活,起身行礼。

    梅姑笑着刚要说话,七娘已经绷着脸说:“娘让我去阿妧的后罩房找样东西。”不等她们说什么就要往后头去。

    慈姑赶紧上前几步,拦在了门口:“七娘子稍等,九娘子不在家,还请等她回来陪你去看吧。”

    七娘不耐烦地道:“我等不及,现在就要看。”她挥手让自己的女使和侍女上来拉开慈姑。

    林氏这才反应过来,跑过来瞪了眼问:“七娘子您这可不对啊!”女使和侍女们不敢拉她,两边就僵住了。

    七娘气笑了:“你一个姨娘,谁给你的脸,倒敢指责我?”她冲着女使和侍女们骂道:“还不拉开她!这可是我娘吩咐的!木樨院里你们到底听谁的?!”

    林氏脖子一梗,也拧了起来:“哪有做姐姐的趁妹妹不在家悄悄来偷东西的!木樨院里便是当家娘子,也得守府里的规矩!这小娘子的私库就是私库,没有翠微堂的对牌,谁也不能私自抄检啊!七娘子你要不讲理,奴婢这就去找老夫人问个明白!”

    七娘脸涨得通红,转头就问梅姑:“平日里林姨娘仗着自己是翠微堂里出来的,就这么在家里横行霸道吗?”

    梅姑却柔声对林氏说:“姨娘别急,这三间后罩房以前是正屋里放杂物用的,今日想起来,怕有东西忘在里头了。我们只是去看一下,决计不会翻动什么更不会拿走什么,你要担心,不如和慈姑一起跟着我们去,亲眼看着可好?”这林姨娘没什么脑子,说话不会转弯,但她说的却没错。上回抄检西暖阁和西小院,长房可是带着翠微堂的对牌来的。

    七娘见梅姑竟然不帮自己,说出这种低声下气的话来,气得浑身发抖,劈手抢过梅姑手中的钥匙铜环朝着林氏面上就是一甩:“你还不快去翠微堂告状!我用得着偷九娘的东西吗?我就是去拿了又怎样!你去啊!”

    那铜钥匙一大串,刷地刮过林氏的脸,差点掉在地上。

    林氏自来了孟府,吃过戒尺,罚过跪,但还是头一遭被这般重物刮在脸上,眼前一黑,脸上被火辣辣刮了几下,极为刺痛,竟连叫也叫不出声,倒吸一口凉气就要伸手去摸。

    慈姑惊喊了一声:“姨娘别动,脸上出血了!”

    林氏这才反应过来,就要尖叫出声,嘴一张只觉得左脸疼得发麻,她还伸出手要去拉住七娘,硬从牙缝里模模糊糊嘶出一句:“那些都是阿妧的!没…没有别的东西——”眼皮已经疼得直跳,没受伤的右脸都在抽筋。

    七娘退了一步,也呆住了,看着慈姑带着人慢慢扶着林氏到边上坐下,梅姑一脸焦急地吩咐侍女去拿药箱,请大夫,东暖阁里一片混乱。她咬了咬牙,握紧了手上的钥匙环,径自推门去了后院。

    东暖阁的后罩房小小三间,在院子后头挨着木樨院的东院墙。两边的粉墙上被九娘种的野蔷薇嚣张地爬满了。满眼的翠绿中,处处都有一簇簇的粉色花儿拼命挤在一起怒放着。院子里一边种着的七八棵花椒树已有人高,刚刚结出紫红色的果子,另一边搭出来的葡萄架上还垂着累累坠坠的紫色葡萄。葡萄架下的石桌石凳边叠着十多个竹箩筐和各色农具。不像大家闺秀的院子,倒似寻常村妇人家一般。

    七娘平时倒喜欢来采蔷薇花回去做澡豆手膏,此时无暇顾及,一路低头翻那几十把铜钥匙,找到那紫色络子的,无奈手抖得厉害,插了几次才插入锁眼。

    她推开门一看,却无从下手。

    房里两边靠墙是整排的连三橱,上头放着各种小匣子。中间有七八个箱子齐整排列着。再里面几排七尺高的书架,堆满了书。

    七娘团团转了一圈,将两边连三橱上的小匣子翻了翻,心里对四娘的话已然信了七八分。这些小匣子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