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汴京春深-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娘笑出声来,接过短剑,拔剑出鞘,见秋水一汪,疑似州西瓦子赵栩用来砍断刺客兵器的利器,不由得看向赵栩:“这不是你的防身短剑吗?”

    赵栩脸微微一热:“我有两柄,一长一短。这个我用太短了些,原本就不趁手。”

    九娘想到那两个女刺客的本事,背脊一凉,回剑入鞘,试着□□袖袋中,长短正合适,就也不和他客气:“多谢六哥。我收着了。”

    赵栩松了口气,又将不远处的随从唤过来,让他拿出两根短管。

    “还有这个你也拿着。是我专用的,翠绿色这个是殿前司的信号,橙黄这个是内城禁军的信号。万一遇到险事,一拉引线就好,火折子都不用,白天也很显眼。”

    九娘想了想,也不再言谢,一概收了下来。

    天色已暗,空中晚霞浓丽。晓妆如玉暮如霞的木芙蓉,花色渐渐从娇嫩淡粉转成了浓艳紫色。池塘水面倒映着晚霞和花影更是一片艳色。

    赵栩从怀里取出那只白玉牡丹钗,花心已经改了火玉,在他手中绽放着。他抬起眼,笑道:“你看看,是不是改成火玉更好看些?”

    九娘见他眼中一泓湖光潋滟明,脸腾地就烧红了,正要说话,就听见不远处杜氏笑着说:“你们那水漂打得真好!”

    赵栩一翻手,将牡丹钗收回袖中,笑道:“是阿妧打得好,我才刚入门。”

    杜氏抬手将一朵木芙蓉簪在九娘衣襟上:“那就给阿妧簪朵花,若有打水漂状元,咱们阿妧还能骑马游街呢。”

    三人都笑了起来。赵栩道;“打水漂没有状元,捶丸有魁首。阿妧说了,明年咱们桃源社要参加汴京的捶丸赛,摘个头魁,赢得头彩。让我想想,那咱们可以三四年不用缴社费了。”

    杜氏笑道:“这个主意好!”又递给九娘一篮子木芙蓉和秋海棠:“这些你带回去木樨院插瓶吧。”

    三人漫步出了撷芳园,杜氏和九娘送赵栩出了二门,才各自回去。

    ***

    回到木樨院,程大官人带着程之才早走了。

    孟建和程氏心不在焉,案几上的草帖子压得两个人心头沉甸甸地。

    九娘行了礼就待告退。程氏忽地开口问她:“阿妧,昨夜你和姨奶奶说什么了?”昨夜老夫人什么也没告诉她们三妯娌,反而留两姐妹说了半天话,真是奇怪。

    九娘看了一眼她手边的草帖子:“说了阮玉郎的事。婆婆昨夜告诉我们,那个阮玉郎要对孟家不利。如果舅舅现在和他走得近,有朝一日怕会受连累。娘要是有什么为难的事,不如去翠微堂找婆婆。”再说多了,程氏恐怕会受不住。

    程氏和孟建对视了一眼。自从知道阮玉郎拿捏程之才以后,他们也一直忧心忡忡,私下问过阮氏好几次,却问不出什么。阮氏只知道哥哥现在很有钱,是蔡相府上的座上宾。

    看着九娘走后。程氏叹了口气:“好在程之才明天就搬走了。你赶紧把九郎十郎的骨头好好收拾收拾吧。不管青玉堂怎么说,过了年,我就把十一郎记到我名下来,三房也就只有他念书还像个样。”

    孟建拿起草帖子点点头:“好,我再去和爹说说。”真是奇怪,自己这三房里读书最好的,竟然都是草包阿林生养的。难道程氏、琴娘其实只是看着聪明,实际连阿林都比不上?但好歹有九娘和十一郎在,可以肯定问题不在自己身上,孟建还是暗暗庆幸了一下。

    夫妻俩沉默下来,各怀心思,各怀忧惧。

    夜里,九娘依然守在东小院。

    孟彦弼遣了侍女送来两盒药。九娘看着和赵栩拿来的一样,估摸着是陈太初送来的。那侍女已经笑着说今日二郎在宫中值夜,陈衙内来了,宿在修竹苑二郎屋里。

    九娘便写了封道谢信让她带回去交给陈太初。玉簪特意细细叮咛了,又给了那侍女五文钱,送她出去,跟着就迎了六娘进来。

    六娘过来探望林氏,带了老夫人特意赐下的二两东爪哇金丝燕窝,细细问了问今日林姨娘的伤势。林姨娘又一阵激动,比划着表示伤口已经不疼了。十一郎笑着说:“可不是!这伤啊也欺软怕硬,畏惧权贵着呢。一看是宫里官家用的药,全消停了!”

    林姨娘要笑又不敢笑。九娘不免又给贫嘴的十一郎吃了个毛栗子。

    两姐妹去到外间坐下来喝茶。九娘把昨夜打了四娘的事说了。六娘一怔,随即握住九娘的手:“你别自责,其实上回在福田院,我也以幼犯长,打了四姐一次。她在表叔母和太初哥哥面前说你和苏昉,我很生气,很生气。她一直不甘心不如你,样样要同你比,可她做的事实在——”

    九娘一怔,眼中一涩,怪不得那天她们怪怪的。六姐为了护住自己,竟然动手了。

    六娘叹气道:“她们两个这次吃了苦头,若知道收敛知道反省就是好事。不然以后嫁人了,日子只会越过越糟。还有你姨娘会好的,不会留疤的,别担心。”

    九娘把下午赵栩关于遗诏和崇王的话说了,将短剑也取了出来给六娘看过。

    六娘笑着说:“阿妧,六哥想得真是周到。我们可得好好谢谢他!那做靴子的鹿皮送到了翠微堂,我娘已经让针线房的人开始替我们做靴子了。”

    九娘一怔,鹿皮的事,赵栩提也没提。

    “现在这样的情形,我们还去学骑马吗?”九娘担心婆婆会说什么。

    六娘抿唇笑了:“婆婆说当然要去,她和娘给我们选好了料子,骑马服也开始做了。婆婆还要我告诉你,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开开心心的,可不能被那些鬼蜮伎俩给吓到了,不然正合了阮玉郎的心意呢。婆婆还特地让大伯娘带多些部曲护送我们。就是每次都要他们四个陪着,真是辛苦他们了!”说起骑马,六娘就忍不住高兴起来。

    九娘笑道:“依六哥的性子,那鹿皮肯定给得多,不如我们给他们四个人缝制几幅手套?正好我看二哥去年冬天射箭用的皮手套也旧了。”赵栩要是去上京,正好也能用来御寒。

    六娘眼睛一亮:“好主意!我们也略表心意。”

    两姐妹商量了一下,决定长的五指手套和短的半截手套各缝制一副,又说了会体己话才殷殷道别。

    作者有话要说:  注:

    手套这个好东西,并不是我们现代人的发明。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五指分开的皮手套,是给士兵拿武器用的。不过想想也合理,古人智商棒棒哒。零下的温度,皮肤肯定会黏在铁制的兵器上的。西汉的时候,贵妇人已经有半截手套,好时髦。嗯嗯,穿越者想靠卖手套挣钱,好难啊。

  

 第89章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不几日,眼看着就要秋社了。汴京城也闹哄哄起来,御街两边八月桂花香,一阵风一层金。高枝上的寒蝉憋足了劲最后一唱大鸣大放,却无人顾得上它们的凄凉。

    这几天皇榜前面唱榜人高高兴兴地说着太尉挥军南下,会合了江南东路和淮南东路的十万大军,已顺利收复了湖州,不日就要收复杭州,剿灭房十三一伙指日可待。来往士庶更是喜形于色。那因为战祸滞留汴京的两浙百姓,更盼着重阳节前能回乡。

    街上行人手中都提着社糕社酒。那酒家食店,也纷纷摆出了各色社饭,有猪羊肉切片的,有妳房铺陈的,有肚肺或鸭饼切片的,盖在饭上,那些家中懒得亲自做的妇人们,买了现成的社饭,请客备用。各大寺庙庵堂还有素食的社饭,茹素信佛的人家觉着这是开了光的,纷纷排队去买。富贵人家更是早早地订下了京中各色傀儡戏、影戏、杂剧和南戏班子,等着秋收这天招待外甥们上门。

    孟府里也忙得不行。宗族里众多长辈家中,都要送上社饭、社糕和社酒。七月里纳民进来的民众们虽然走得七七八八,还剩下的七八户人家,也要备齐这些时令物。

    按习俗秋社日里,妇女都要归宁外家,杜府、吕府都按往年的习惯早早地送了请归的帖子。杜氏和吕氏都要带着小郎君们小娘子们去外家拜会,一应时令物和礼品也都不能少。

    程大官人八月头上就送了帖子上门,让程氏带着儿女去舅舅家玩耍。程氏硬着头皮回禀了翠微堂。

    梁老夫人笑了:“你怕什么,只管去就是,孩子们哪有不进舅家门的道理?这大赵几百年,哪有强娶强聘的道理?你不点头,怎么,你哥哥还能把咱们家的女孩儿留在程家了?”

    程氏犹豫着,她心头压的事又说不出口。偏偏吕氏笑着问:“难不成如今三弟妹也是官夫人了,就不愿认娘家了?”

    程氏胸闷得很,只能回木樨院准备去了。

    黄昏时分,木樨院的花园里,金桂银桂丹桂各色十多个品种开得正盛,整个孟府带着隔壁第一甜水巷都闻着甜香甜香的。六娘和九娘带着玉簪和几个侍女正在打桂花,在树底下铺了白纱,用那竹竿轻轻敲在花枝上,金风丛桂香满袖,不多时,白纱上头就薄薄一层桂花铺满了。

    林姨娘已经能说话了,脸上的伤疤结了紫黑色的痂,她站在庑廊下,没戴小帷帽,手中捧着一个汝窑天青水仙盆,里面已经装了半盆碎金,眼巴巴地看着九娘。

    宝相叹了口气:“姨娘,让奴拿吧,您好省些力气。”

    林姨娘摇摇头,自己拿着心里多踏实,也让九娘子看看自己也是卖了力气的。今夜才好让她再给自己做那个醪糟桂花浮丸子。一想到九娘每年做的这个甜汤,林姨娘不由自主地开始口水嗒滴。

    宝相慢慢转开眼,默默叹了口气:“姨娘是想吃浮丸子了吧?”

    林姨娘眨巴眨巴了几下大眼,牵了牵嘴角。九娘子总说什么“近猪者吃”,靠近猪当然只会想吃,这靠近桂花当然想着吃桂花浮丸子了。

    四娘靠在西暖阁正房的窗口,透过隐约的花树,默默看着池塘那边园子里的热闹情形。往年秋收前后,她们总跟着九娘打金桂,一起细细挑拣,用心清洗,亲手用干纱布吸干水分,摊晾在听香阁里。那几十个小坛子里,一层白糖一层桂花一层白糖一层桂花细细铺满,最后浇上浓浓的蜂蜜。为了让十一郎捣撷芳园的蜂巢,九娘还给他做了一件罩到手的怪帷帽。她们在撷芳园山坡上的凉亭里看着十一郎哇哇乱叫,笑得不行。还有七娘总是铺一层忍不住挖一口吃,引得她们笑着追着撕她的嘴。

    那几十坛桂花蜜,女学的馆长也赞好,宗族的族长也赞好,就连苏昉兄妹、陈太初,宫里赵栩兄妹年年也都会得上几坛子。人人都赞她们四姐妹心灵手巧。可这些,其实都是九娘带着她们做的。往年,她一想到陈太初吃的桂花蜜也有她亲手做的,就说不出的甜在心头。

    四娘捂住嘴,眼泪止也止不住。她不明白,事情怎么就一步步变成了这样。这些日子,九娘的话像诅咒一样,时时出现在她耳边。她只要一停下来,似乎就听见那刀剑一般的言辞,割得她生疼。她想到了千句万句反驳的话,可当时竟然一句也说不出口。她不是乱家之女,她不是存心使坏,可似乎连她自己都不敢深想下去。

    她想回到从前,回到她们身边,一起打桂花,做桂花蜜。她们会挖出以前做的桂花蜜和醪糟,一起在木樨院的小厨房里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