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汴京春深-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小娘子头垂得更低了,只觉得天气虽冷,那扶着自己的手隔着大礼服也觉得是滚烫的,她后颈微微出了汗,轻轻嗯了一声,又答了一句:“多谢郎君。”

    看着孟彦弼双眼闪亮,额头微汗,满面喜意,赵栩不知为何有些怅然,他听到这两人一言一和,连对方面容都见不到,言辞平淡,却似乎有麦芽糖丝黏着,甜得发腻。他慢慢跟着众人,看着孟彦弼细心地扶着范小娘子跨过马鞍,进了二门,往新房而去。

    十一郎走过他身边,忍不住露出六颗小白牙:“殿下,我九姐她们都在新房里等着二哥二嫂去坐富贵呢。您慢点走,可以在外间或者偏房休息一下的。哎——殿下——!”

    这个子高腿又长的人最讨厌了!十一郎看着赵栩的背影叹气。前面赵栩却慢了下来,回过头喊他:“十一郎,过来!”

    十一郎眼睛一亮,欢快地应了一声,拨开四郎五郎,快步上前。

    作者有话要说:  注:

    本章婚礼风俗,出自《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具体的诗句,出自陈元靓 《事林广记》前集卷10《婚礼总叙》。婚礼流程,出自《朱子家书》之昏礼、《宋史》,《宋人话本七种》。

    撒豆谷习俗,出自《事物纪原》。

    据记载:宋代新娘走青布条,和东汉至北朝时期新婚居青庐的旧俗有关。跨马鞍,是北朝游牧民族的习俗。

    ……闲得有话说……

    到了年初二,就感觉这个年快结束了一样。

    今天中午吃了眉州东坡,烧椒皮蛋是移居澳洲的女友最爱之菜,赶紧拍照发给她:“我替你多吃一点。”酸辣粉,麻婆豆腐,豌豆尖。很奇怪,眉州东坡在上海却没有店,美国倒有好多家。

    说起身边的四川朋友们,每年春节前都会收到许多地方特产,四川的辣的香肠和腊肉,是做煲仔饭的好原材料,汕头的金薯,全中国最好吃的番薯,金薯粉也是做蚝烙的必备原材料。两三年的老母鸡,几纸箱的草鸡蛋,炒出来不比兰皇或朝一的鸡蛋差,金黄金黄,极香,因为生这样蛋的母鸡,不吃饲料,都是吃玉米。还收到两颗能摊满一个料理台的苏州青。霜打过的苏州青,炒的时候不需要放糖,就很甜,糯香。

    小年夜吃了三件子,是朋友酒店的特色菜,被《舌尖上的中国》拍过,播没播我不太清楚,太喜欢了太好吃了。两年的老母鸡,山地黑毛猪的后蹄髈、咸排骨、云腿、猪肚,一定要在煤球炉上,要有能透气会呼吸的大陶瓷锅,从三点炖到六点。猪肚捞出来白切,其他在陶瓷锅里任我们打捞。

    吃完眉州东坡时,户主惊讶地问:“眉州后面为什么要跟着东坡两个字?”

    小公举眨眨眼:“因为苏东坡是眉州眉山人。他是个大吃货还很会烧菜,发明了东坡肉、东坡豆腐,他最喜欢吃猪肉了,还写过诗呢!我们语文老师说的,我都知道!还有宋朝人大多吃羊肉,也爱吃海鲜,但是不爱吃猪肉。妈妈说的。”

    理工男也眨眨眼:“买单。”

    后来他思索了一下:“会不会宋朝人杀猪的时候,和欧美人一样没有先放血?所以会有腥味?不过宋朝人真会吃,羊肉和海鲜可比猪肉不知道好吃多少!”

    大年初二,我们认真地讨论了一下杀猪的过程,还有他看到过他的好几位朋友的冷库里或屠宰场里成千上万的猪们。。。。。。。

    此话题收尾句是理工男问:“昨天那个演猪八戒的叫什么?快查一查。”

    “杨一威和汪铎。”

    “啊!!两个人???”他不可置信地问。

    我眨眨眼:“你看不出是两个人?”

    。。。。。。

 第130章

    新房中除了昨日就守在新房里的范家陪嫁女使和侍女们,还有一众亲近的眷属们,一见新人进了门,就欢呼起来:“来了来了,快来坐富贵!”

    范小娘子被礼官扶坐到床上,孟彦弼坐到左边。众亲戚不等礼官开唱,就拥上前夸奖新人天造地设,说着喜庆的赞词。几位年长的娘子已经一脸爱怜地摸上了孟彦弼的肩膀。

    孟彦弼脸上的笑容就僵住了,想起娘亲说过坐富贵的时候谁摸也不能躲,摸哪儿也只能笑,便扯了扯嘴角,尽量让自己看上去很高兴。

    陈元初拦住了要上前的苏昉和陈太初:“孟二是要被摸了吗?”

    苏昉苦笑道:“此乃纵观礼,我们该上前替他挡上一挡才是。”

    陈元初笑眯眯:“别啊,他过了今晚,再想要被旁人摸,可就难了。难道阿昉六郎,你们想被那些人摸?随便你们啊,反正那些婆婆婶婶姐姐妹妹巴不得能摸到你们俩呢。”

    赵栩和苏昉面面相觑,打了个寒颤,不约而同停下了脚。十一郎扯了扯赵栩的宽袖,轻声说:“殿下千万别去,我九姐特地叮嘱我别进去屏风里头呢!大哥结婚的时候,二哥做‘御’被摸得可惨了,还被掐了好几下呢。”

    赵栩垂眼看了看胖乎乎的十一郎,笑了,乱糟糟的心里好受了一些。

    “来来来,咱们兄弟四个就站在这里看个热闹。刚才抱着雁,那许多小娘子叫我,我都不能好生谢过。现在可以了,看!阿妧边上那两个妹妹一直在看我呢!”陈元初朝屏风那边拱了拱手。

    赵栩抬起眼,见内室屏风边上站了一圈小娘子,好些人正罗帕半遮面,往他们四个身上瞟来。偏偏当中那个身穿茜色织锦松竹梅纹褙子的身影,纹丝不动。赵栩吸了口气,转身跨出新房,扑面而来一阵寒意。庑廊下一溜的立灯上也贴着红色的囍字,外院的鼓乐声隐隐传来,腊梅冷香随着夜风也忽有忽无地浮动着。穿着新衣的女使和侍女们一脸喜意地来来往往。三四个孩童穿着色彩鲜艳的短袄在院子里撒欢儿跑来跑去,抢着果子。跟着他们跑动的乳母不时捡起帽子喊上一声。

    他站在院中假山下,静静凝视新房的窗口,听着里面不时穿出的哄堂大笑,忽地唤过一个侍女,说了几句话。那位侍女行过礼,去偏房提了盏灯笼,引他出了垂花门,唤过门口候着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厮:“带殿下去撷芳园的芙蓉池,仔细些避开女眷们专用的步障道。”那小厮眉清目秀,赶紧施礼应了,接过灯笼。四个赵栩的侍卫也赶紧跟上了。

    新房中的热闹渐停,四郎笑着上前道:“克择官说时辰到了,还请二哥二嫂移步前往家庙庙见!”孟彦弼如获大释,赶紧起身整理已经摸得歪了的红绿绸带,伸手扶起范小娘子。

    礼官笑起来:“二郎莫急;二郎莫急,今日一整夜够你扶的,现在却只能牵这个。”众人哄笑声中,礼官将那红绿彩缎绾成的同心结,一头塞进孟彦弼手中,另一头放到范小娘子手中。陪嫁女使含笑扶起自家小娘子,让她和孟彦弼面对面,一对新人往新房外缓缓而行。官媒笑着捧起托盘,里面放着系了红缎带的金秤。一屋子三四十来号人簇拥着新人往外走去。

    七娘轻声跟九娘说:“二哥真是有心,你看二嫂那幅销金盖头足足有五尺长吧?我将来也要这么长的,真是好看。”

    九娘笑着点头:“你比二嫂高一些,六尺长的也使得。”当下嫁女,都觉得男家送来的销金盖头越长越好。

    七娘听得高兴,看见六娘在前面回头找她们,挥挥手:“阿妧,我们走快点到前面去。”又四处张了一张,朝窗下站着的陈元初几个福了一福,低声道:“四姐不见了。我去前头看看。”

    这时十一郎在九娘身后扯了扯她的袖子,九娘转头见是他,就笑道:“好,七姐你先过去。”

    “九姐!燕王殿下去撷芳园了。” 十一郎低声说。

    “你做什么留意他的行踪?皇家最忌讳这些的!” 九娘一怔,狐疑地看了看十一郎。

    十一郎做了个鬼脸:“他老盯着你,我就也盯着他了。”他晃晃大头,赶上众人,没两下就挤去了前头。

    九娘叹了口气,扫了一眼屏风外头,见陈元初苏昉陈太初三人都站在窗下正看着自己笑,便停下也福了一福。陈元初三人已经走了过来,和她一起出了新房。

    “十一郎和你小时候长得真像。”陈太初笑道,见到十一郎,他就想起当年坐在馄饨摊上那个埋头苦吃的小女童,忽闪着大眼睛算着十文钱。软糯糯的,把他的心都糯化了。

    九娘还没开口,陈元初已经瞪大眼问:“那个小胖子?九娘你小时候这么胖?”

    九娘看看前头提着灯笼的玉簪,无奈地点点头:“我比他还要矮许多。”

    陈元初哈哈大笑起来:“那不就是个横着的胖冬瓜?!”

    九娘瞪了他一眼,哼了一声。不知为什么心里却胀胀的,酸酸的。肆无忌惮会叫自己胖冬瓜,损之又损的,只有赵栩一个吧。当时自己听了就觉得浑身不舒服,气得很。可是陈元初这样说,她却只觉得十分好笑。

    陈太初和苏昉同时道:“能吃是福。”

    陈元初侧头看了看他们两个,呵呵笑了两声:“对了,六郎去哪里了?”

    苏昉说道:“我问过他的随从,说是带了几个人去撷芳园了。人这么多这么吵,六郎他恐怕也已经忍耐到极限了。”他微微转头,留心九娘的反应,见九娘若无其事,才放下心来:“已经有人去请了,待二郎夫妻庙见好了,咱们直接在广知堂会合,看他们拜父母。”

    陈元初一抬长臂,搭上苏昉的肩膀:“咱们就别去家庙了,直接去广知堂。九娘,你带太初去家庙吧。”

    他拖着苏昉,大步越过玉簪,就往撷芳园方向而去。玉簪一愣,回头看看九娘。九娘笑道:“那我们还是去家庙,看二哥揭盖头。”

    陈太初赧然点了点头,虽然他对长兄一贯毫无遮挡的作风很无奈,但娘说得对,大哥这样的快刀才能斩乱麻。

    ***

    撷芳园里,两个侍卫抱着干衣服和备用的靴袜,正在劝赵栩:“殿下!殿下!请快上来,就要去广知堂观礼了。”一旁提着灯笼的小厮吓坏了,手中的灯笼一直在抖。另两个侍卫也踏在岸边水里,弯腰在水中摸索着。

    赵栩烦躁地拍了一下水面,不少水花溅到他脸上。上次他扔的位置明明就在这个附近,却怎么也捞不到那簪子。虽然知道自己有点刻舟求剑,可是真的捞不到摸不着的时候,心中却极难受。

    赵栩直起身,回头看看侍卫们,叹了口气,原来他已经走进池中这么远了。他慢慢转头往岸上走去,靴子吸了水,陷在泥里,拔不出来,索性伸手取出防身的短剑,将靴子弃于池中。

    岸上的侍卫赶紧问小厮:“这附近可有暖和的屋子给殿下换衣裳?”

    小厮还没反应过来,那女眷专用的步障道的步障却被移了开来,一个窈窕身影带着两个侍女提着灯笼走了下来:“殿下万福,还是民女带你们去吧,他恐怕不知道。”

    赵栩眯起眼,看了看四娘,抬起脚甩了甩袜子上的水。

    “劳烦娘子带个路。”侍卫抱拳道。

    四娘朝赵栩远远地福了福,带着侍女们往芙蓉林走去。

    芙蓉林的后面,沿墙有三间杂物间。四娘退开来,指了指那屋子:“殿下不嫌弃的话,可在那里换衣裳,万一受了寒就是孟家的不是了。”

    赵栩点了点头,便带着侍卫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