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汴京春深-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等程氏说话,九娘又笑道:“我屋里原本就有慈姑、玉簪和惜兰,还有两个二等女使四个侍女两个婆子,如今还多了四个宫里的女史,会一直跟着我,这听香阁里里外外都住满了人,再来两个难不成睡到梁上么?六哥出征在外,又怎会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母亲可千万别再给我添女使了。”

    见程氏抿唇不乐意的模样,九娘只能又将一应从简万不可奢靡张扬的道理说了一遍。程氏挖了挖耳朵,将手中团扇掩了一半,叹气道:“好了好了,我这耳朵都听得起茧了,早知道不来讨这个没趣。我这扇子可不是什么奢靡之物,是我陪嫁的好东西。”

    她又重重地叹了口气:“我这辈子都做梦想要扬眉吐气飞黄腾达,却不想有朝一日真的飞黄腾达了,反要夹着尾巴做人,唉!”

    六娘回到九娘屋里时,看着程氏摇头叹气地走了,奇道:“三婶这是怎么了?”

    九娘笑道:“富贵病,不碍事。”她又低头比起花样子来。

    六娘心不在焉,要落针了,戳了自己好几下,几次抬头看九娘,欲言又止。慈姑和玉簪便带着女使侍女们退了出去。

    “阿妧?”六娘语带犹豫,还有三分羞恼。

    九娘笑眯眯地道:“六姐还不从实招来,那月饼和灯笼是怎么回事?”

    六娘脸一红,垂首捻了捻腰间的石青色丝绦:“是我粗心了,月饼下头压着信呢,还有灯笼下头也有字。是章大哥托人送来的。”

    “章叔夜?”九娘眼睛一亮,章叔夜竟然这般有心?

    六娘轻轻点了点头,又急得眼眶发红:“章大哥待我这么好,走之前还想着过节的事,可我却什么都不曾送给他!”

    九娘叹了口气,伸手掰开她的手指,那丝绦皱巴巴的快给她扯断了。

    “你只是没来得及送而已,夜里你缝的那件男子衣衫是给谁的?”九娘轻声问道。

    六娘一怔,她私下托慈姑给她裁了布,想着在船上毁了章叔夜的小衣,应该做一件还给她,却没想到还是被九娘发觉了。可船上那事实在说不出口,六娘含糊不清地嘟囔了几个字,转过身不再言语。

    到了夜间,孟彦弼喜气洋洋地接了魏氏和小五进了家门。肩舆遮着青色薄纱挡风,一直抬入了翠微堂里头。

    魏氏抱着小五下了肩舆,众人互相见了礼。魏氏见程氏瞠目结舌地瞪着自己,便笑道:“我们秦州那边,生完了孩子照样下地做活的多着呢,何况我这些天好多了。”

    梁老夫人欣慰地道:“不要紧,那些什么生个孩子要睡足一个月的说法,都是歪门邪道,不可信,还不睡出褥疮来?汉臣和太初都出征了,你一个人带着小五住在家里,他们在外头也不放心,就该搬过来和你表弟媳做个伴,也好有人搭把手。来来来,快来榻上躺着。”

    众人一听老夫人这前后两句躺着的话,不由得都大笑起来。

    杜氏笑道:“娘说的对,我生二郎的第二天就下了床,人人都说要不得,如今我不也好好的。这一个月不洗头只抹头油也要不得,都能直接挤一把油炸螃蟹了。”

    翠微堂里笑声更响。九娘见魏氏脸色依然还是苍白,便伸手接过小五,抱到杜氏身边:“来来来,我们陈大娘子问表婶讨点炸螃蟹吃罢!”

    杜氏拧了九娘的小嘴一把:“你这油嘴才多油,别以为你有了那一位,大伯娘就不敢动手了。”

    孟彦弼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的娘,转头低声问十一郎:“这是我娘么?”

    十一郎默默地眨了眨眼,呵呵了两声:“如假包换。”自从知道大伯娘打过大伯还把大伯打败的事后,这位大伯娘做什么十一郎都不会觉得惊奇了。

    到了夜里,一家人在广知堂席设两桌,不分男女。所有的槅扇门大开,圆月当空,香案高设,月圆人团圆,十分喜庆。魏氏只用了碗汤,便坐着肩舆回长房歇息了。

    这边还没开始撤席登船赏月,宫里的赏赐就水一样的进了孟府,向太后赐了四道菜给梁老夫人,赐了一百两白银、丝缎布帛二十匹、一副东珠头面给九娘。赵浅予让尚宫带了几色御厨新做的月饼来,竟然还有鳝鱼馅儿的。

    程氏留意到礼单上并没有皇帝赐下的节礼,心里不由得有点失落,阿妧说得容易,那些个流言蜚语她已经听到了,怎么能装作没听到呢?这礼部尚书真是不识抬举,皇帝和阿妧这般恩爱,竟然趁着皇帝不在京中的时候给孟家添堵,丰子嗣,册妃嫔,用得着他操心么!她家阿妧一看就是好生养的,没准三年抱两呢。

    梁老夫人带着众人向皇城方向谢了恩,留天使吃了盏茶,将九娘做的桂花蜜和几款精巧的月饼交给尚宫,送给赵浅予和赵梣尝鲜。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陛下,今日是中秋节。”

    赵栩抬了抬眼,嗯了一声。

    方绍朴靠近了一步:“节日快乐,陛下。”

    赵栩继续批示公文:“你也乐。”

    方绍朴叹了口气,没办法,直男们就是缺乏自己这样的良师益友啊。

    “娘娘和四公主都给九娘子送了礼。”

    “嗯。”

    “臣也给九娘子送了礼,早几个月就送了。十分实用呢。”方绍朴有点沾沾自喜。

    赵栩搁下笔,冷冷地看着他。

    方绍朴打了个寒颤,自己跑题了,赶紧抓回来:“陛下,你是不是忘了给九娘子送礼。”

    赵栩伸出一只手:“这是几?”

    “五。”

    赵栩伸出两只手:“现在呢?”

    “十。”方绍朴有点迷茫。

    赵栩冷笑道:“我看你不傻,怎么犯蠢犯成这样呢?赏你吃三十个月饼。”

    成墨赶紧上来拖着方绍朴去吃月饼。

    方绍朴急得喊了起来:“作者菌不厚道啊!你怎么断在这里害人!!!”

    赵栩摇摇头,叹了口气。他真希望把自己打包送到阿妧的床上,可床上还有个孟六,真是——

    “传旨,赏章叔夜五十个月饼——”

 第328章

    中秋自古月华好; 何况浮云扫碧天。不比寻常三五夕; 须知潋滟十分圆。

    待送走了宫中天使,孟府阖家兴致盎然; 出了广知堂; 上了岸边的画舫。十多个妇人一概挽着攀膊,精神抖擞地给主人们行了礼,待老夫人一众上了二楼,片刻后听到管事娘子一声知会; 她们便卖力地划了起来。画舫慢悠悠地离了岸,稳当当地往明镜湖心驶去。

    画舫二楼的船头上; 坐着一个明眸皓齿的清丽女子,手持玉箫; 见船动了; 起身朝舱内福了一福:“奴崔氏念月愿府上阖家团圆万福康安。”

    六娘和九娘透过珠帘,她们虽不常出门; 却也听说过京中两大名妓李师师崔念月的名头; 不曾想名动京城的崔念月竟会到了这里。两姐妹见崔念月气质超群; 不卑不亢十分难得,便让人将珠帘卷了起来。

    孟建瞪大了眼连连张望; 却被程氏狠狠踩了一脚。程氏笑着对老夫人说道:“娘是不知道这位崔娘子有多难请。今年实在没准备; 想着纯粹碰碰运气广发请帖; 不想崔娘子竟是头一位应邀的,她家管事说为此推了三场邀约,赔那三家就花了近千贯; 却怎么也不肯让我们家出钱。只说梁老夫人战时回京大仁大义,孟氏九娘守护京城功在黎民,她仰慕已久,无论如何都该接下帖子。”

    梁老夫人细细打量了一下船头的崔念月,点头赞道:“汴京城三百六十行从不缺义士,贩夫走卒不缺侠骨,此乃我大赵之福。崔娘子也是义薄云天,大善。”

    崔念月微微颔首道:“奴几日前随姊妹们去万胜门,见陛下雄姿英发,九娘子巾帼不让须眉,甚是心折。当日九娘子一身红裳艳绝天下,今日佳节,奴特献上《霓裳羽衣曲》一首。”

    九娘微笑道:“多谢崔娘子,《霓裳》一曲因南唐李后主而绝,百年来能在崔娘子手中流芳于世,能听到乃是我等之幸。”

    崔念月眸中爆出一丝亮彩,孟氏九娘果然与众不同。

    “九娘子慧眼。词曲乃吾师偶得,原有三十六段,今夜奴献上的乃是曲破中的一段,虽无琵琶、筝以及玉笛同奏,却也还听得。”

    六娘听她说起乐曲颇有傲然之态,也凝神瞩目在崔念月身上,又和九娘对视而笑。

    崔念月望向空中明月,斜斜静立于船首,深深吸了口气。夜风轻送,她身上的银白披帛微动,真有几分嫦娥奔月出尘之态。杜氏朝着程氏竖了个大拇指,程氏心满意足地笑了。

    月朗星稀,深蓝夜空中连一丝薄云都无。崔念月举箫于唇边,一上来并无悠扬宛转之声,箫音高亢,自慢变快而急,竟有铿锵金戈之气势。让人不由得遐想起赵栩出征九娘送行的那一幕来,心神往之,似乎亲眼见到九娘一身红裳軷祭于万胜门前,几万人同唱《无衣》的那激动人心的一幕。不知不觉中,六娘情怀激荡,等发现脸颊沁凉湿润时,才惊觉何时落泪的,自己竟毫无所知,转头看了一圈,三叔竟也也沉醉其中,泪流满面。

    天阙沉沉夜未央,一声玉箫向空尽。毫无预告的,箫声自急转缓,戛然而止,只有画舫破开水面的轻微声音相合,明镜湖边的蛙鸣虫唱竟似也都歇了下来。

    两轮圆月,一轮悬于碧海青天,一轮晕在明镜水面,巨大得都似就在手边一般可及。崔念月缓缓收箫,朝众人微微一福,再不发话,径直下船上了小舢板,立于船头,飘然回转广知堂去了。

    梁老夫人叹息一声,感慨道:“还是年轻时在宫里听过一曲,神乎其技,曾以为人间再不能听到,想不到今夜还能有这么个意外之喜,真是多亏了阿程有心了。”

    杜氏和程氏也十分惊叹,程氏不免兴致勃勃地说起那李师师和崔念月这几年相争的事来,言下之意这崔娘子推掉重金邀约,能在九娘面前露了这手,日后便妥妥地稳坐京城第一把交椅。梁老夫人扶额笑道:“在阿程眼里,谁都是为了利么?你看看阿妧阿婵,二郎,可有一昧钻营的心思?”孟建赶紧不放过教育程氏培养高尚品行的机会,开始长篇大论引经据典起来。

    见她们看着明月说着俗事,九娘和六娘便行了一礼,携手漫步到了船首,回想崔念月的风姿,赞叹了几句。九娘伸手捞了捞天上明月,忽地有种故地重游感,莫名的熟悉,再放眼望去,载着崔念月的一叶小舢板已经泊了岸,这明月、水面、箫声、小舟,九娘想起那年中秋在汴河上听到的《楚汉》,心中一动,总觉得崔念月的箫声似乎和阮玉郎同出一辙。她伸手招了惜兰过来,低声耳语了一番。惜兰面色一整,赶紧行礼下了楼。

    六娘见惜兰也是乘了小舢板往广知堂方向去,笑道:“学堂里要考音律,你总是叫苦连天的,怎地今日高山流水遇知音,要去追那崔娘子不成?”

    九娘笑着摇头道:“只是好奇崔娘子师从何人,她那玉箫的技艺,颇似阮玉郎。”

    六娘花容失色,一把拉住九娘:“当真?她会否居心叵测?要不要赶紧告诉张相公?”

    九娘安抚她道:“放心,钱婆婆跟着表婶今日一同回来了,何况上回阮玉郎九死一生,深受重伤,我不怕他。看,说曹操曹操到。”

    六娘回头,见又一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