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催眠师手记-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稍微平静了一些:“衣服。”

我:“箱子里都是衣服?”

她:“是的……”

我:“都是些什么衣服?”

她:“西装、皮鞋……领带……”

我:“那些是谁的衣服?”

她:“都是我的衣服……都是我的衣服……”

此时,搭档无声地站起身,对我点了点头。

我抬起手指指了指自己的额头——这是在问他是否保留被催眠者对此的记忆。

搭档继续点了点头。

我把目光重新回到面前的她:“你能透过窗子看到窗外吗?”

她:“是的。”

我:“是什么样的景色?”

她:“灰暗的、凄凉的……”

我:“你能看到一束光照下来吗?”

她:“一束光……一束……是的,我看到了……”

我:“你已经在木屋外面,正向着那束光走去。”

她:“我在向着光走去……”

我:“那束光会引导你回到现在,并且记得刚刚所发生的一切,当我数到……”

我:“看样子,你捕捉到了。”

搭档隔着玻璃看了一眼正在催眠室喝水等待的她,转回身点点头:“根源倒是找到了,但有点儿意外。”

我:“你指她的性取向吧?”

搭档:“是的,她是同性恋。”

我:“嗯,但我不理解她是怎么转变到反社会思维的,纯粹的压抑?”

搭档:“结合她的性格,我觉得也说得通。”

我又看了一眼手里本子上的记录:“她的性格……家庭环境……还有哪些?工作性质?”

搭档抱着肩靠在门边:“嗯,这些全被包括在内,而且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

我:“什么?”

搭档:“她那种略带扭曲,却又不得不遵从的自我认知。”

我:“你这句话太文艺范儿了,我没听懂。”

搭档笑了:“让我分步骤来说吧。你看,她的家庭环境不用多解释了吧?催眠之前她自己形容过,是偏于刻板、严肃的那种,这意味着什么?一个框架,对吧?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会划分为两个极端,要么很反叛,要么很古板、固执。但有意思的是,通常反叛的那个内心是古板的,而看似古板的那类,内心却是极度反叛的,甚至充满了极端情绪和各种夸张的、蠢蠢欲动的念头。她就是第二种。说到这儿为止,已经有两个框架在限制她了。”

我:“嗯,家庭气氛和家庭气氛培养出的外在性格特征。”

搭档:“OK,第三个框架来自于她的工作性质:法律相关。我觉得这点也无需解释。那么至此,在这三重框架的圈定内,她的所有想法都应该是被压制的,这从她对于自我内心的描述就能看得出来:荒芜、凄凉、低迷,一个末日般的场景。但也正是这个场景反而能证明她对感情的渴望以及期待。在一片荒芜之中,就是她住的地方——那个小木屋。假如没有那个木屋,我倒是觉得她的情况比现在糟得多,因为那意味着绝望。”

我点了下头:“是这样,这个我也留意到了。”

搭档:“但是木屋里面的陈设简单到极致,对吧?充斥其中最多的就是书,一些根本打不开的书。为什么是这样,你想过吗?”

我:“嗯……应该是她不愿意打开。”

搭档:“正确。那她为什么不愿打开呢?”

我:“这个……我想想……应该是……书名?就是书名的原因吧?”

搭档:“非常正确,就是这样的。那些书的书名全部都是各种禁止类的,所以她不愿意打开,所以她的房间没有任何能提供休息的地方,连床都没有,所以她才会把那些象征着男性的衣服都收进箱子,而不是像正常的衣物那样挂着……现在我们再跳回来,我刚刚说道,她那扭曲,却又不得不遵从的自我认知……现在你明白这句话了?”

我仔细整理了一遍思路:“……原来是这样……那么,她把男性化的衣物藏起来,其实就是说,她所隐藏的是同性性取向……她从小成长的环境,她对自我的认知,她工作的性质,让她必须压制同性性取向的冲动,因为她认为这违反了她的外在约束和自我约束……”

搭档:“是的,当没有任何突破口的时候,这股被压制的力量就只能乱窜了。仿佛是一头被关在笼子里的野兽一样,疯狂地乱撞着。这时已经不是找到门的问题,而是更可怕的:毁掉整个笼子。或者我们换个说法:毁掉一切限制,让能够限制自己的一切都崩坏,让所有框架不复存在!”

我:“是的……法外之地……”

搭档:“根源只在于她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性取向……”

我:“那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搭档摇摇头:“没有什么我们能解决的。”

我:“啊?你要放弃?”

搭档:“不啊,只要明白告诉她就是了。”

我:“就这么简单?”

搭档点点头:“真的就是这么简单,有时候不需要任何恢复或者治疗,只需要一个肯定的态度。”

我:“呃……我总觉得……”

搭档:“什么?”

我:“我是说,我怕这样做会给她带来麻烦。你知道的,虽然我们大家都在说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但其实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多时候必定会影响到,我只是有些担心。”

搭档:“你什么都不需要担心,我们生来就是要应对各种问题的,每一天都是。”

我又看了一眼催眠室,点了点头。

搭档:“走吧,她还等着呢。”说着,搭档抓住通往催眠室的门把手。不过,他并没拉开门,而是扶着把手停了一会儿。

我:“怎么?”

搭档转过身:“我刚想起来一件事儿。”

我:“什么?”

搭档:“她对内心的描述,很像某个同性恋诗人在一首诗中所描绘过的场景。”

我:“荒芜的那个场景?”

搭档点点头:“是的。”

我:“原来是这样……”我透过玻璃门看着催眠室的她,她此时也正在望着我们。

搭档:“虽然她从事的职业是法律相关,但是她却活在框架里太久了,能够替别人脱罪,却无法赦免自己……就像是对法律条款的依赖一样,她的自我释放也需要一个裁决才能赦免自己……”

我:“一会儿你和她谈的时候,是要给她一个无罪的裁决吗?”

搭档压下门把手:“不,她需要的,只是一声无罪的叹息。”

尾注(代后记)

问:催眠真的不是睡眠吗?

答:关于这一点,我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催眠不是睡眠。

问:催眠与睡眠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答:这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是:睡眠具有自我主导意识(潜意识层面的,而不是意识层面的)。在睡眠状态下,潜意识活动和本能反应有着直接的主导权和信息交换功能。例如:在睡眠状态下,你所扮演的角色通常是自由且不确定的,你的自我角色定位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当然,这并不是真的随机,而是由潜意识所决定的。同时,在睡眠当中,外界的一些情况变化会使你出于本能地接收到,并且反应到梦境中——比如环境稍微变得有点儿凉,那么很可能你会梦到自己衣服穿少了,或者正身处在寒冷地带,诸如此类。

而在催眠状态下,潜意识主导权或被削弱,或被交出,同时与本能反应的信息交换也相对减少了很多。例如:在催眠状态中,被催眠者的角色定位很单一,要么是重现某个场景中曾有的固定角色,要么是观察者身份,这是由催眠师所决定的,被催眠者没有其他选择。同时,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并没有那么严重(当然,假如剧烈的环境变化还是会对被催眠者有影响,所以催眠时需要一个安静且不被打扰的环境)。

问:我曾经尝试过被催眠,没有成功。催眠不是对所有人有效吗?

答:催眠的确不是对所有人有效的,有极少的一部分人很难被催眠,因为他们自我警戒意识很强。但你刚刚所说的这种情况我认为不是那么简单。首先我想知道:当时你被催眠的动机是什么呢?仅仅是好奇尝试?还是打算验证?或者出于心理问题而必须进入到催眠中去找到源头?我猜是前两种情况吧?那么我会很负责地说明,没有主题的催眠是很不容易成功的。催眠并非想起来就催个眠,看看这是不是真的,或者是否好玩儿。催眠的动机和催眠后所需要获取的主题都是催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发点的不同可以直接影响到催眠效果,所以大多数时候,催眠本身是和心理诊疗有着捆绑关系的一个特定存在,假如脱离出这种关系,那么催眠则很难具有效力和专业性。仅仅是出于好奇的话,当然很难被催眠成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被催眠者的警觉度非常高,对于催眠也会有额外的阻抗——质疑。但如果是出于解决心理问题的催眠,那么肯定是有主题的,被催眠者也会相对来说更容易接受催眠。那时你顾不上质疑“催眠是真的吗?”,而是更关注“我的问题怎么解决?”。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点:催眠师的专业性。

另外,请不要相信魔术师的表演——那只是表演。

问:那为什么一些表演性质的群体催眠很容易成功呢?被催眠者会明确表示出自己的确被催眠了,同时讲出被催眠后的感受?

答:这个问题请参考本书《番外篇:关于梦和催眠》一文。

问:催眠存在深浅之分吗?

答:存在。深度催眠相对来说需要足够的强化暗示,从而达到让被催眠者放弃更多主导意识的目的,并借此打开潜意识及记忆深层。不过,通常不需要进行深催眠,因为那既麻烦又困难,还需要几倍于一般催眠的时间——这里的准备时间是指:通过同被催眠者的接触、交谈等来消除其警戒心理,获取更多的信任。

问:自我催眠存在吗?

答:自我催眠实际上算是自我暗示,并不完全属于自我催眠,暗示和催眠还是有差异的。

问:催眠不是暗示吗?

答:不是。催眠是结果,暗示是手段。

问:自我催眠可以到达深层催眠的程度吗?

答:做不到,因为催眠者在进行主导意识的同时,无法做到放弃意识。

问:以催眠为目的的暗示只在专业领域有应用吧?

答:正相反,很常见。例如在电视广告中,你会看到美女或帅哥使用某种商品,并且展示“使用后”看上去多么动人,多么美丽,这就是催眠性质的暗示。假如你真的使用某产品,就会向她/他那样光彩动人吗?不,那只是商家在给你施加暗示罢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但你必须承认,这对有些人的确有效。他们会从看到广告开始就进入到被催眠状态,直到买下该商品、使用一段时间后恍然大悟为止。不过,如果下次有更漂亮的美女或帅哥来做新品广告,他们依旧会乐此不疲地继续被催眠……这种例子多到举不胜举,极为普遍。

问:那么,除商业行为之外呢?催眠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吗?

答:一样,极为常见。比方说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对上司或下属提出某种建议,真正能打动人的建议一定是描绘出未来蓝图的——以还未发生的假设前景使得对方来接受这种建议。我们通常都会不知不觉去接受这种假设的未来,并且以此来作为落实现在的依据。但是,那个未来在当下并不存在,也不属于必然因果关系,对不对?所以,它只是一种以催眠为目的的暗示。这种暗示在我们生活中太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