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侠开端-第6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想舍身代死,但心志依旧冷静的可怕,俞莲舟知道自己后上才有一拼之力,就那么冷静旁观!!
  如此可怕的心境,如此可敬的情义!
  殷梨以剑法紧守门户,数十近百招时,虽被周芷若强行攻破,眼看就要被砸破天灵时……
  俞莲舟,动了!
  一出手,就救下殷梨亭性命,明白周芷若根基浅薄,“虎爪绝户手”击向周芷若小腹,凶险杀招,骇得周芷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我今日死在俞二侠手里……”


第1195章 倚天剑、朱元璋
  是的!
  俞莲舟把会九阴白骨爪的周芷若逼入死境了!
  任周芷若学了《九阴真经》上的多少神奇武功,此时也只能求个同归于尽,毫无生路,如果不是张无忌出手,学了《九阴真经》,狂妄不可一世的周芷若,绝无生天!
  这,就是俞莲舟!
  需要注意的是,周芷若之所以能与俞莲舟拼个同归于尽,还是占了武功怪异,这一战后,俞莲舟对他功夫有了熟悉,两人再交手时,以俞莲舟那可怕的根基,谁胜谁败,可想而知。
  事实上,只看《倚天》影视的人,常常把正派高手视为废物,其实小说中他们的种种武戏,常常凶险无比,也写得精彩无比,不看很是可惜。
  ……
  而在体现了武当七侠的风采之后,贯穿全书的“倚天剑、屠龙刀”自然也要有个合理结局。
  影视中碍于拍摄成本,加上观众已经看到了屠龙刀在江湖上掀起的浪潮,导演就一般把这最后两万蒙古军包围少室山的剧情给忽略了。
  事实上,这正是书中展现屠龙刀“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一战。
  同样是被围困在少室山,同样是不通兵事,令狐冲就只能灰溜溜地从密道逃脱,而张无忌借着《武穆遗书》里“兵困牛头山”的兵策,依法施为,对山下两万蒙古军诱而杀之,虽说用兵还嫌稚嫩,但加上常遇春、徐达的辅佐,却足以称得上“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了。
  《武穆遗书》被张无忌送给了徐达,后来徐达借之用兵如神,终于驱除蒙元,也不负当初郭靖铸刀初衷了。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对“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一句不太在意,但在《倚天》中,这却堪称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武林传言之中,还有两句言道:‘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我体会这几句话的真意,兵书是驱除鞑子之用,但若有人一旦手掌大权,竟然作威作福,以暴易暴,世间百姓受其荼毒,那么终有一位英雄手执倚天长剑,来取暴君首级。统领百万雄兵之人纵然权倾天下,也未必便能当倚天剑之一击!”
  言下之意,不说自明。
  ……
  林牧看到这里时,便从屋顶上坐起来,手里拿着书,看着不远处的炊烟,细细感受着这些文字中透出的作者心意。
  良久,林牧这才笑了一声:“看来要铸一柄倚天剑了!”
  站起身来,林牧纵声长啸,心中痛快以极,这些时间的闲散,他常思考自己平日里还有什么事要做,看到“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八个字,却是明白了自己后半生的道路。
  人心贪毒,头上若没有一柄“倚天剑”警示着,这天下会乱成什么样子?
  在那些人看来,善心无用,慈悲害已,但所谓“夫唯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人间若真有一柄善念、慈悲所铸的倚天剑,朗朗乾坤之下,又哪会有那么多伤天害理的肮脏?
  从包裹里拿出两坛酒,一坛放在对面,林牧将另一坛一饮而尽:“金大侠,多谢你了!只不过,这一版中,你对朱无璋的刻画,连你自己也觉得不合适,小子在这就把它更改掉了!”
  把酒一饮而尽,林牧重又拿起那版最为流传的《倚天》,看了接下来的几段,却是忽然将其撕个粉碎。
  纸片飞乱,被风一吹,便化为万千纸蝴蝶,随风而去。
  落到酒坛边上的一张纸片上,正写着“朱元璋:此人背叛我教……他的心腹……悄悄下手”的字样。
  如果把这张纸片还原,那便会出现一段朱元璋用药迷倒张无忌,又诈计借常遇春、徐达两人之口,让张无忌误以为常遇春两人也想害自己,心灰意懒之下离开明教,自此与赵敏、周芷若隐居的故事。
  这也算是前世金大侠最为人所诟病的一段剧情了。
  《鹿鼎记》中,把康熙写得爱民如子,又是永不加赋、又是为嘉兴十日、扬州三屠的受害人平反,俨然就是千古仁帝的样子。
  但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康熙虽说也算是雄才,但与“爱民如子”,真就沾不上任何关系。
  “康乾盛世”似乎是其功绩,但只要看看历史就知道,每一个新朝代的初期,天下百姓十室九空,拥有着大量的土地可以耕种,天下一统又再无战事,哪怕皇帝昏庸点、只要不像隋炀帝那样搞大工程,那天下大治几乎是一定的。
  就像汉朝初期的“无为而治”,不是说你皇帝多么英明仁慈,老百姓才有饭吃,而是一群从乱世中走出的百姓,有田耕,有粮吃,就已经视如天堂,庞大的土地资源,少数的人口,他们自己就创造出“盛世”了!
  ……
  书归正传,《鹿鼎记》把康熙刻画成一个仁君,这其实也不算什么,一本小说而已,又不是史书,大是大非上没问题就行,细节处文化创作,也不算什么。
  偏偏到了《倚天》中的朱元璋这里,同样雄才大略,驱除鞑子,恢复中原的开国皇帝,就变成了争权夺利的奸诈小人,每一段有关朱元璋的故事里,几乎就把他刻画成反派人物一般的阴毒。
  可事实上,朱元璋是怎么样一个皇帝?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他有两个标签,一个“丑”,一个“残暴嗜杀”,俨然就是一个暴君的样子,至于他驱除蒙元,结束乱世的功绩,却是被刻意忽略。
  这就很扯蛋了。
  首先,说其“丑”的问题,人家朱元璋就算再丑,关你屁事?
  更何况,历史上朱元璋的那些“丑照片”,都丑成外星人了,马云都没那么丑。
  尤其是清朝时流传出来的“朱元璋画像”最丑,清人作的明史,又有纪晓岚修《四库全书》的文化浩劫,明朝的皇帝几乎被个个黑了遍,有两个倒是没黑,一个是废物一般,害得天下大乱的建文帝,一个是亡国之君崇祯。
  朱元璋要真这么丑,那他24个儿子,也没见一个丑成这样的,明显不合理。
  更扯蛋的是,还有说朱元璋得了天花不死,一脸麻子的,说起来煞有其事。
  可这特么的是康熙康麻子好不好?


第1196章 乾隆二三事
  说起来也是可笑,明朝其他皇帝先不说,朱元璋、朱棣这两位皇帝,在历史上也是“千古明君”,从古到今的皇帝中少有“明君”超过他们的,即使有,这些明君里,也绝不包括清朝。
  这样爱惜百姓,良策治国的名君,史书上,他们却被黑成了狗。
  许多人拿着清人写的“明史”,来说这两位有多差劲,动不动就说这是“史书记载”,这很可笑,须得知道,写明史的那些史官,只是投降清朝的一群狗、清朝皇帝的一群奴才。
  一个相貌问题,就把朱无璋黑成这样,而他确实做过的“诛杀开国功臣”这件事,更是被黑得无与伦比了,他俨然就是一个喜欢杀人的魔君。
  林牧对此不置可否,像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的仁君,从古至今也就那么一位,几乎每个开国皇帝,包括清朝,都会“飞鸟尽、良弓藏”,听起来很没良心。
  但屁股决定脑袋,天下太平,已经没有战事,你一个将军,已经有了从龙之功,还非要掌握那么大的兵权,与国与民何利?
  天下已经太平,君弱臣强,即使你不造反,双方猜忌,你手下的兵将为了前途,也会把你推上位,这很正常。
  当然了,无故诛杀功臣,这事确实毒辣,这锅甩不掉,皇帝的敌人一直就是手下那些尾大不掉的功勋。
  可诛杀功臣,就代表是个暴君了?
  朱元璋是好杀,但杀的是腐官,遇到有碍于国家的功臣也会杀,手底下的冤魂虽然不少,但却不杀百姓,对百姓极好,这也叫暴君?
  评论朱元璋是不是如史书所说的“暴君”,倒不妨先对比一下明、清两朝的处事方案。
  ……
  乾隆,这个被称为圣明天子的“康乾盛世”的主人公,可以说是清宫戏里最常出现的皇帝了,这个给人印象只是喜欢微服出巡,似乎很是平和的乾隆,对百姓的态度是什么呢?
  三个案子,可见其真面目。
  一个是乾隆四十三年的案子。
  井陉知县鱼肉乡里,勒索无度,当地有名望的士绅没有办法,就请一个叫“梁绿野”的人想办法,梁绿野联同数人,一层层地去状告这个知县。
  但当时的官场官官相护,中间各个层级的官员袒护知县,甚至反诬梁绿野等人“挟嫌滋事,敛钱抗官”,上报直隶总督,要治梁绿野几人的“罪状”。
  梁绿野得知这个情况之后,立即赴京告御状。
  乾隆于是派人去调查这事,查明知县的罪状,就将这个知县判处绞刑,中间袒护知县的知府革职,直隶总督降级。
  如果判决到这里结束,那这件事乾隆做得就特给清朝涨脸,可是,他还有另外一条对梁绿野等人的判决:“梁绿野等一干人,因为‘哄诱村人,敛财聚众,抗官殴差’,全部斩首示众!”
  全部斩首!
  他的理由很充分,民告官,是官场大忌,这次如果老百姓尝到甜头,那以后各种御状肯定层出不穷,“天下大乱”。
  现在多好,杀了几个百姓,那些胆子长毛的百姓再不敢来告御状,从此天下太平,相安无事,皇朝稳固。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天下太平,但只不过是“官员太平”,积郁下来的民怨,最后让清朝成为亿人唾骂的粪坑,便是蒙元,也没见这样的下场。
  ……
  如果说梁绿野的案子,恶官还受到惩处的话,那第二个案子,河南赈粮案,就彻底昭显出清朝皇帝,对百姓的态度了。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进行第二次南巡,在其前一年,河南的夏邑、永城、虞城、商丘四县遭受严重水灾,河南巡抚图勒炳阿却隐瞒灾情不报,四县百姓没有得到任何赈济,生活困苦,水深火热。
  六下南巡,被乾隆当成自己生平的主要功绩,表面上是为了“考察民情、问民疾苦、视查水利”,只不过说是南巡,其实就是南下游玩,品品江南女子,看看手下奉迎,报喜不报忧。
  在这一次南巡里,有一个已经退任的布政使“彭家屏”,却是打破了乾隆眼中的“天下太平”,把河南水患的事,说了出来,为民请命。
  这个彭家屏在任时办了许多好事,修路赈灾、是个将民间疾苦放在心里的好官。
  可乾隆并不喜欢他,因为彭家屏是雍正李卫一脉旧臣,又与自己手下宠臣不和,现在在享受手下马屁如潮,自己俨然就是千古一帝,治下国泰民安时,突然跑来打自己一巴掌,说起了河南水患的事情!
  可事情既然捅出来了,自然是要处理的,乾隆是怎么处理的呢?
  他把犯事的河南巡抚“图勒炳阿”叫过来,问有没有这事。
  巡抚说没有。
  乾隆就满意了,随意吩咐给这四县百姓一月赈粮,就算了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