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紫气冬来-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这里的桂花真不错,想来做桂花羹一定可口。”苏赡走进来,大咧咧同杨太夫人打招呼。
  苏明诚同苏承芳坐在一起。
  杨太夫人笑道:“就是今年开得好,才想着不该独乐乐呢,一会儿还有武家,陈家要来。”说着侧头问大儿媳闵氏,“思忠还未回来吗?”
  昨日就邀请众家来,结果杨家的老爷,少爷一概不在,都没有人招待男客,这就有轻慢之嫌了,闵氏连忙解释:“一大早就被太后娘娘召了去,老爷连饭都没有吃,烨儿也是昏头昏脑的跟着走了,到现在还不归家,许是有要事吩咐。”
  “早知道,我就不下帖了。”杨太夫人抱歉。
  “岂不是辜负了这么好的桂花?”苏赡轻抚着美须道,“今日遇不到下回总能遇到,要我说,我们几家就该像今日这样经常聚一聚才好呢,你看是不是,承芳?”
  凭苏承芳的聪慧,怎会不知这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他淡淡一笑:“花无百日红,人可以聚,但桂花却不是常能看到的,何谈总能像今日呢?”
  好像在一团热闹里撒下了冰,气氛骤然一冷。

    
第14章 
  从始至终,这男人都没有看自己,甄佩听到这句话恨得咬牙,移步走到甄老夫人身边,轻轻扯她的袖子。
  甄佩的生母前几年去世了,父亲又在外任职,作为堂伯母,甄老夫人便是常照顾甄佩,后来说起苏承芳,甄佩的父亲很是满意,就把女儿的终身大事交托与甄老夫人,没想到杨太夫人与苏赡都出面了,苏承芳竟然不肯答应。
  甄老夫人委实生气。
  闵氏心想这苏承芳能坐到左侍郎的位置,照理说该是极为圆滑的,怎么却一点不知道给长辈面子?她笑着与杨太夫人道:“桂花羹怕是做好了,我叫他们端上来罢?还有庄上送来的香梨。”
  “这香梨原是要到九十月才熟透的了,今年有几颗却早早的长大了,吃起来非常的脆甜,你们一定要尝尝。”杨太夫人顺势说起轻松的事情,“有家新开的庄记点心,他们会做香梨糕,比李家做的板栗糕还要可口呢。”
  众人又你一句我一句的谈笑起来。
  苏沅看着父亲,霍然开朗。
  这种事情其实哪里用得着她来操心呢?她一早就清楚父亲对母亲的情谊,这些年没有续弦也没有纳妾,父亲已经喜欢上母亲了,又怎么会让她受委屈?作为女儿,该对父亲有信心,假使父亲有一日真的续弦了,那也是出于对祖母的孝顺,但他一定会处理好所有的事情的!
  像甄佩这种性子强烈又率性的人,只怕父亲绝不会娶,她慢慢露出了笑意,等到桂花羹端上来,便拿起调羹细细的品尝。
  而一边的苏锦却恨不得气炸了肺,她花尽了心思写那封信,让外祖母怜悯她,想尽办法把甄佩嫁进来,与她同仇敌忾,谁想到千算万算,却漏了父亲。实在没有想到父亲会不乐意,甄佩那么年轻,容貌也不比阮姨娘差,他为何不乐意?
  实在叫人失望,苏锦紧紧捏住了手,指甲刺入掌心里。
  找着机会,苏赡都由不得劝老夫人:“那桩事情也不是甄家故意的,这些年过去了,还执着什么呢?再说,他们也不是不想补偿,是当年承芳自己不愿意……而今甄佩父亲是两浙盐运使,与他们结亲,对苏家没有坏处,这甄佩又年轻,身体还康健,有什么不好?”
  确实是挑不出毛病来,老夫人捏捏眉心:“为这件事,就请了杨太夫人?”
  “那更可见他们家的人脉了,杨太夫人是谁都能请得动的吗?”苏赡也是看苏承芳年纪不小了,替他着想,苦口婆心,“承芳该有个妻子,有个儿子了,这样堂哥更放心,在苏州也能好好养病。”
  “他是只知道自己的病了,”老夫人忍住抱怨,“你让我再想想,再说,承芳那里你也看到了,他不喜欢甄佩,当着杨太夫人的面这样说话,以后谁还愿意来做谋人?”
  苏赡笑起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初他娶甄家大女儿也没见跟你们说喜欢不喜欢,怎么,真的翅膀硬了吗?”
  老夫人无言。
  院子里桂花开满了枝头,有金桂银桂,佛顶珠,红蕊香,香气扑鼻。
  苏明诚端起面前石桌上的银针茶,喝得一口悠悠道:“国公府果然不一般,这点茶叶怕是都够寻常人家半年的口粮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苏承芳默然不语。
  男人神色冷清却掩不住清俊的眉眼,难怪刚才甄佩这姑娘盯着看了又看,苏明诚嘴角微微的挑了挑:“你真不想娶那甄姑娘吗?依我看,条件很不错,便算配个京都的才子也绰绰有余了,毕竟甄家的家底放在那里,你就莫要挑了罢。”
  “是堂叔让你来说的?”
  苏明诚摸了摸鼻子:“我爹的命令我不敢违抗,不过我也是真心实意劝你。”
  苏承芳摇摇头。
  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最是相熟,苏承芳话少的时候只会越发坚定,不用说,那是一点不想考虑的,苏明诚拿着茶盅晃了晃,慢慢道:“你是早打定主意不想娶别人了,是吧?”
  阳光从桂花叶间洒下来,落入茶水,闪着星星点点的光,在那清浅的茶水中,好像有一张脸若隐若现,弯弯的眉,水亮的眸,第一次见到他时,红着脸结巴的开口,“苏,苏公子,小女子姓阮,有一事相求……”
  那日,她突然出现在面前,好像一缕春光,从陌生到熟悉,从随意到认真,已经是抛不开了,苏承芳承认道:“是,不想娶别人了。”
  刹那间,眉眼间溢满温柔。
  看着如此的璀璨,如此的夺目,苏明诚的手指紧了紧,苏承芳这一生真是没有遗憾的,两榜进士,一路青云,年纪轻轻做了左侍郎。有了这种条件,他甚至可以不用管什么联姻,什么如虎添翼,只一心一意的对待自己喜欢的女人。
  他还会有一对龙凤胎,一男一女,儿女双全……可见命运从来都是不公的,苏明诚低头喝了口茶水道:“父亲那里,我帮你说一下吧,别搅和你们的家事了。”
  苏承芳笑起来:“多谢。”
  从魏国公府回来,苏锦再没有一点笑容,因为不管是祖母,还是外祖母的表情,都说明此事还有待商榷,那么甄佩一时是嫁不进来了,而且父亲这种态度,不搭理甄佩,甄佩指不定心里也不舒服,或者也不想再嫁也说不定的,到时候娶个别的姑娘,哪里有这般贴心呢?
  她是想有个事事顺着她的母亲,就好像阮姨娘对苏沅那样,什么都包容着。
  垂花门下来,一个小丫环低声禀告:“姑娘,陆大姑娘刚才使人来说侯府弄来好几匹骏马,叫你一起去看看呢。”
  苏锦此刻哪里有什么心情?她真想翻脸说不去,就是去了,这骏马有什么看头,她又不喜欢骑马到时候也是附和陆静英罢了,可想到陆静英上回因为陆嵘的事情差点产生误会,到底是提起精神,与老夫人道:“祖母,大堂姐有事儿找我,我去看看。”
  老夫人晓得她们经常来往的,便是准了。
  苏锦又换了轿子去往威远侯府。
  刚才的事儿,苏沅几乎没有注意,她正在想着阮直,回到住处时问宝绿:“你哥哥去国子监难道没有回来吗?”
  宝绿吓得脸色发白。
  关心则乱,她是有点像在发脾气,苏沅柔声道:“我不是气你哥哥,就是想问问什么情况。”
  “哥哥没有回来,奴婢早上去看过,管事还问起他……奴婢也不知怎么回事。”宝绿差点想跪下来,“请姑娘原谅奴婢哥哥,他没有办过这种事情。”
  太年轻了,所以办事不牢吗?苏沅叹口气,心想是不是再去找个人见阮直,正当想着,萍儿走进来:“姑娘,有个婆子在外面拜见,说有个叫商海的小厮领了姑娘的令,不知道真假,那婆子在外面等着呢。”
  苏沅眼睛一亮:“快叫她进来!”
  婆子过来行礼。
  商海就是宝绿的哥哥,苏沅催促道:“商海说什么了,是我叫他出去办事儿的。”
  婆子松了口气,那大宅院的内院外院分得开,小厮们不能进来,给姑娘们传话也难,商海逮到她,叫她传信,说有好处,那婆子也就大着胆子来了,笑道:“听说阮公子正好不在,问门房的说要第二日回来,商海就在国子监外面等了一晚上,今天晌午才等到。阮公子一听是姑娘的意思,就说快办好了,昨日是去晋县的钱庄的,让姑娘莫着急,别睡不着嘴上长出泡来。”
  苏沅上火是有这种情况,阮直分明是嘲笑她太急了。
  不管如何,买了就行!
  苏沅非常高兴,叫宝绿给了婆子一个封红。
  掂量下得有个二两银子呢,只是传个话就拿到了,婆子欢天喜地的走了,心想这种事一天要是能有个几回该多好啊!
  “给你哥哥拿二十两银子当做奖赏。”苏沅道。
  宝绿忙道:“这怎么行,他帮姑娘您办事是应该的,不需要什么奖赏。”
  这商海没想到很有恒心,找不到人能在外边等一晚上,大有不办成不回来的架势,苏沅笑道:“以后我说不定还得用他呢,你不要替他拒绝了。”
  姑娘和颜悦色的,宝绿也就高兴起来,答应声就去见商海了。
  下午外面的铺子将她送去的珍珠做了首饰拿过来,宝绿要去接,宝翠几乎是把她推到一边,飞快的捧住匣子,跑到苏沅面前笑盈盈道:“姑娘,都做好了,您瞧瞧,这支珠钗多精细,姑娘戴在头上定是比谁都漂亮,还有这支……”全然不知苏沅都看在眼里。
  以前宝翠再如何,好像都不会欺负宝绿的,是不是最近自己对宝绿太好了,她到底露出了真面目,那要是她再对采英好呢?
  说实话,凭着采英前世陪在自己身边的忠心,又怎么不可能对采英好?到时候宝翠肯定是要更受不了的,苏沅目光微微的闪动了下。
  她看了看珠钗,沉默不语,宝翠凑上来道:“姑娘,您上回不是掉了一朵珠花么,这朵比那朵更好呢!”
  在白马寺不慎弄丢了,也不知是不是在竹林里,只当时怕闹出动静叫人知道了陆策的事,苏沅便不曾使人去寻。她不搭理宝翠,慢条斯理挑了两次珠钗出来,将最漂亮的一支送给陆静姝,略差些的送给陆静妍。
  至于陆静英,她是不会管的了,因为送去了只会遭到嫌弃,指不定下回还当面埋汰她,不如对关心自己的人更好一些。

    
第15章 
  阮直在京都购入了一处三进的宅院,搬进去那天噼里啪啦放了好一阵子的鞭炮,甚至为喜气,还在门前撒了铜钱,引得周遭看热闹的一通哄抢。
  苏家下人们都在议论这件事情。
  京都寸金寸土,可阮直随随便便就买了这样大的院子,足见其囊中阔绰。
  阮珍倒是发了愁,手里拿着信半响说不出话来。
  哥哥请母亲搬来京都一起住,但母亲推三阻四,说才在门前开辟了一块地想好好种些东西,不愿意来京都,又说京都买东西不便,哪里有晋县的蔬菜新鲜,总是不肯过来。阮直就很恼火,让阮珍一定要劝服母亲快些搬过来,说宅院就是为此买的。
  尽个孝心都不成!
  “许是不舍得左邻右舍。”阮珍与蕙娘道,“像张大婶,阿根娘,都是跟母亲非常好的,恨不得每日吃饭都在一起吃。”
  蕙娘不以为然:“到得京都也一样有好邻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