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冯家庶女乱后宫-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宏蹲下来:“好,朕背你。”

    冯润一声欢呼,顿时爬上他的背。

    一路往山下走去。

    冯润又再唱起歌来:“……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身后的四位侍卫,又再次被冯润的歌声惊得七魂少了六魄。

    齐齐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翌日一大早,天气变了,乌云笼罩着天空,闷得连风都没有。天亮后没多久,天空开始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来,放眼望去,远近的景色被笼罩在一层濛濛的雨雾之中。

    因为下了雨,哪儿也不能去。

    冯润无所事事,便在东厢里吹笛子。吹得嘴巴酸痛,好不辛苦,好不容易一曲《凤求凰》能够吹出来了。

    元宏兴致奇高。

    轮到他伴唱:“……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歌声嘹亮,优美动听。

    正在欢乐间,只见白整一脸严肃,匆匆走过来。“陛下——”他低声道:“尚书陆秀大人派人自洛阳快马加鞭赶到,说有重要事情禀报。”

    元宏道:“让他到正厅,朕马上到。”

    他刚离开,冯润就向元恪招招手,在他耳际旁轻声道:“你去探听探听,到底出了什么事儿。”——只是好奇而已。

    好半天后,元恪苍白着脸回来,凑近冯润,因为紧张,控制不往哆嗦着声音道:“母妃,太子出事了。”

    真的是元恂出事了。

    缘于元宏的汉化改革。元宏在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推开全面汉化改革,如疾风吹劲草,轰轰烈烈,势不可挡。整个北魏国,既有维护汉化改革的大臣,又有守旧反对汉化改革的大臣。

    特别是鲜卑的鲜卑旧贵及其后裔。

    凡事不能两全其美。

    改革也如此。

    如果元宏不推行汉化改革,那么北魏必然面临汉民族和鲜卑民族之间的矛盾;如果元宏推行汉化改革,那元宏就不得不面对鲜卑族内部“改革派”和“守旧派”之间的矛盾。

    那些鲜卑旧贵及其后裔不满元宏亲任中原儒士,对于迁都变俗,改官制服,禁绝旧语都抱着反对的态度,无时不刻不在想着破坏改革成果。但慑于元宏的气魄,审时度势,那些心怀不满的鲜卑贵族们没敢正面跟元宏冲突,却背后搞小动作。

    太子元恂年少。

    任性妄为,躁动不安。重要的是,他因为体肥,极讨厌洛阳的暑热,喜欢气候高寒的平城,作梦都想着回平城。

    也因为如此,他反感和抵触元宏的汉化改革,甚至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

    可面对元宏的威严,元恂哪敢说出一句半句排斥的话?唯有在行动上叛逆,——背着元宏,穿胡服,说鲜卑话,跟元宏规定颁令天下“三十岁以上的听其自便,三十岁以下的,一律改习汉语和中原正音,官民改穿汉人衣冠,概莫能外。”而唱反调。

    那些鲜卑旧贵及其后裔看在眼中,便自发地团结在元恂的身边,暗中鼓动和唆使他。

    这次趁元宏外出到嵩山巡查,元恂竟然胆大妄为,与自己的左右侍从密谋,秘密选取宫中御马三千匹,计划征调牧马轻骑回平城。

    四品谏议大夫兼御史中尉高道悦听到消息,急急赶到,对元恂严厉指责。

    元恂恼羞成怒,令人将高道悦杀在宫禁之中。

    金墉城的局面混乱。

    元恂带着他的人马要冲出金墉城城门的时候,金墉城领军元俨得知消息,立马派兵严密防遏各宫门,紧闭城门。

    元恂暴跳如雷,便在城内大骂叫嚣。

    元俨坚持拒不放行。

    整金墉城个引起更大的混乱,混乱局面一直持续到夜晚。次日一早,尚书陆秀派人快马加鞭从金墉城到嵩山,禀报元宏。

    元宏大为震惊。

    立即下令咸阳王元禧,彭城王元勰速返洛阳,把元恂软禁起来,同时对外封锁元恂作乱的消息。

    元宏并不急着回洛阳。

    翌日,带着众人到太室山中岳庙。中岳庙是道教圣地,始建于秦,西汉元封元年,群山环抱,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幽雅。

    元宏平静如水,嘴角一如既往的露出了云淡风轻的浅笑,看上去没有半分的不快,仿佛元恂作乱之事没发生过似的。

    这使元恪疑惑,偷偷问冯润:“母妃,父皇他——”

    冯润偷声道:“这叫泰山崩于前而不露声色,可懂?”

    元恪会意,赶紧道:“恪儿懂了。”

    对于元恂作乱,元宏怎会不伤,不痛?当年太皇太后为元恂取名“询”,字“元道”,太皇太后在他身上寄托了宏远志向,希望北魏国有一个崭新而辉煌的开始,而元恂,在太皇太后心目中,是继元宏之后的希望。

    而元宏,在元恂身上也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寄予厚望,悉心栽培。

    元恂之举,无疑是对着元宏心口狠狠的刺上一剑,这痛,可谓是撕心裂肺,不可言说。

 第163章 皇太子元恂被废

    几天后,元宏这才回到洛阳。

    先把冯润送回洛阳宫,他才赶往金墉城。

    元恪聪明伶俐得很,率先给冯润传达了消息:“父皇到了金墉城,就下令传召太子到跟前,当了众人的面痛斥太子,历数他的罪行,之后举棒亲手杖责,连打了十几下这才停了下来。然后父皇让咸阳王接着杖责,朝太子直打了一百多下,把太子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晕死过去这才停手。”

    冯润问:“太子晕死过去后呢?”

    元恪道:“太子晕死过去后,父皇就令人拖拽而出,囚禁于城西别馆。”元恪对冯润描述过程的时候,神色平静,语气平淡,这喜怒哀乐不形于表倒是得到无宏的遗传。

    冯润嘻嘻笑听着。

    不是不幸灾乐祸的。看来,元恂就是没死,太子之位也是保不了。嘿嘿,冯润想,不用她动手,元恂就自挖坟墓自取灭亡了。

    天意啊天意。

    元恂出事,最焦急莫过于冯清。

    如果父亲冯熙和大哥冯诞还在世,兴许他们还能帮说上几句话,如今他们不在了,冯清就没了靠山。想来想去,冯清唯有找李冲。

    李冲是元宏最信任的大臣,大权在握。

    重要的是,他还是元恂之师。

    当然,冯清可不敢明目张胆找李冲。而是借着身体不舒服,卧病在床,长乐公主进宫探望之机,写了信,让长乐公主带给李冲。

    元恂的命运,长乐公主同样也牵挂,因为她的女儿许配给元恂。只因冯诞去世,守孝期还没结束,待守孝期结束后,将到选一个黄道吉日,嫁给元恂。如果元恂出了什么事儿,不但成为太子妃没影儿,想必,也得跟着元恂受苦。

    素不知,作为元恂之师,李冲也心急如焚。

    特别是得知元宏有心要废掉元恂的太子之位,李冲更是焦急,连忙联合关系好的大臣,商议如何保住元恂的太子之位。

    这一切,落到李彪的耳中。

    他想方设法,将此事传给宫中的冯润。

    冯润冷冷一笑。冯清和李冲要保住元恂的太子之位?可没这么容易。尽管冯润表面不过问政治,但并不代表她不关心元恂之事,她不问元宏,并不代表她不知道元宏心中想法。

    元宏对元恂所作所为,痛心疾首。

    有时候也忍不住向冯润倾诉心中郁闷:“这些年来,朕对恂儿寄予厚望,并悉心呵护,认真栽培,可是造化弄人,事与愿违。恂儿平庸,碌碌无为,不好书学,脾气暴躁,做事冲动受人摆布,朕推行全面汉化,而他作为继承人却反对朕的汉化改革,万一朕百年之后,他即位,定会对汉化改革全盘否定并予以废除,这让朕在九泉之下,如何能安心?”

    冯润听出了言下之意,元宏是不肯放过元恂了。

    元恂如果被废,最为希望成为新太子的,是二皇子元恪。但凡事没绝对,相比元恪,元宏更是喜欢罗贵人生的三皇子元怿。

    元怿聪明机智,博涉经史,才华横溢,彭城王元勰不止一次夸他,奖称如加以时日,前途无可限量。

    此时罗贵人也忐忑不安。

    借着探望冯润之机,装作不经意,说起了皇家规矩“子贵母死”之事。冯润知道她心中所顾虑,笑着安慰了句:“主上推行全面汉化,以前的旧俗都改变,何况这条祖规?”罗贵人的心这才略略安下来。

    元宏对元恂如何处置,朝中大臣各自猜测。

    冯润却是心知肚明。

    元恪来请安的时候,冯润令周围的人退下,然后开门见山问他:“恪儿,你有没有想过,将来有一天你能当上太子?”

    元恪吓得赶紧跪下了,喃喃:“恪儿不敢想。”——其实,他不是不敢想,而是想了不知多少次,只是不敢说而已。

    “恪儿——”冯润微微一笑:“既然你叫我‘母妃’,我自是把你当作自己的孩儿来看待,为你着想。”

    元恪愣愣的看她:“母妃你意思是——”

    冯润也没有多解释,而是道:“我不能随便出宫,很多事儿都不方便。恪儿,你找个适当的时机,帮母妃向御史中丞兼任度支尚书李彪李大人传一些话,——恪儿,记住,这些话,要亲自跟李大人说,千万别落到别人耳中,要不对我,对你,还有对李大人都没有好处。”

    此时元恪已十四岁了。

    比元恂要成熟稳重多,成长的环境,耳濡目染,深知结交党羽的重要性。冯润让元恂给李彪传口讯,无形之中接近了两人的距离,成为统一战线,这对元恂只有好处没坏处。

    元恪大喜,赶紧道:“恪儿定听从母妃吩咐。”

    冯润把元宏说的那番话,让元恪转告给李彪。

    为什么要口授而不要笔写?冯润有她的顾忌,笔写会落下把柄,口授则没实质的证据,——说白了,冯润并不完全信任元恪,即使这事对他有好好处,也见不得他不会陷害她于不义之中。

    元恂因为一时冲动,闯下塌天大祸。

    已触及了元宏的底线,决定要废掉元恂的太子之位。元宏跟众大臣商讨此事,李冲一听,赶紧跪在元宏跟前。

    脱冠请罪,作为元恂之师,他有训导无方的责任,并祈求元宏赦免元恂。其他跟他关系好的大臣,见势也纷纷跪下来,请求元宏赦免元恂。

    也有其中一部分大臣,赞同废掉元恂的太子之位。

    像宗室成员元澄,元禧,元羽,元雍,元勰,元详,元颐,元俨一等人,又有重臣李彪等人。

    元宏早已有准备。

    完全不理会李冲和众大臣的请求。抬眼扫了李冲和为元恂求情的众大臣,一双凌厉的漆黑眸子中,带着一股凛冽的萧杀之气。

    令人不寒而栗。

    元宏神情严肃,声音凛冽:“你们的请罪,是出于私情,朕所议论的是国事。古人所言:大义灭亲。作这为国之储君的皇太子元恂,品性庸暗,仁孝无闻,亲近小人,任用奸邪,所做的错事,难以具述。朕虽然爱自己的孩子,也不敢以一己之爱伤害天下百姓的福祉,听任元恂将来变乱天下,祸害国家危害百姓。如果朕还让他在皇太子之位,朕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