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一将难求-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一回李俊暗示的战事,恐怕就是举国之战了!
    十一月已是仲冬,正是寒冷的时节,这样的天气行军不易,本是不该打仗的。可是楚国帝位几经更替,新继位的又是位女帝,不说燕国人天生有些看不上女人,就凭着楚翊那参政半年的可怜资历也足以让人轻视。这样的时机太难得了,以至于燕国人舍不得放弃,竟是在这样严酷的时节开启战事。
    燕国不想给楚翊收拾朝局,安定人心,稳固帝位的机会,而楚国朝中有异心的人也不在少数。在接到李俊的这封信时,楚翊就明白自己如今的处境恐怕并不太美妙。她这时候经不起折腾,楚国更经不起,于是任何的隐患都不能再留了。
    楚翊的目光突然一凛,挥手示意那暗卫将信纸烧毁之后又招来暗一低声吩咐了几句。
    是夜,常宁殿不慎走水,宫中之人尽皆殒命,无一逃脱。
    ********************************************************************************
    近来朝野间流言四起,因着常宁殿那一场火,一个说法悄然流传了起来——先帝有子嗣留下,尚在后妃腹中却不慎被女帝知道了,因此惨遭灭口!
    这样的流言自然不能放到明面上说,但暗地里该听到的人都听到了。张丞相和邹太傅都不禁庆幸,幸亏楚翊狠心下手得快,否则这会儿于太妃和她肚子里的孩子恐怕就得被人拿出来做文章了。
    一个无凭无据的流言动摇不了名正言继位的皇帝,但楚翊却因这个流言更加警醒了。她在事发时就下令封口,可这封口的效果却实在是糟糕透了,她可不信这些流言蜚语的背后是人无端猜测的。
    于是皇宫里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调查整顿,左右能在龙腾殿里做事的人祖宗八代都被查过了,亲友家人也全在掌握之中,基本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刘喜。后宫里缺不缺人楚翊一点儿不在乎,调查出稍有问题的宫人又被她遣送了一批出宫,就连太医院的太医也给贬谪了好几个可疑的。
    后宫里又是一派兵荒马乱,但这无关朝局,明眼人也早从这几次三番的遣散中明白了些什么,更不敢多提一句,就怕一不小心沾惹上了什么。
    时间缓缓划过,被强留在京城的诸王虽然暗地里小动作不断,但没找到真正的机会,一时间倒也安静异常。政权似乎是在平稳的过度,新君与朝臣们渐渐地磨合着,彼此渐渐熟悉,渐渐信任,一切都仿佛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可楚翊却明白,时间不多了。不提李俊送来的那封警示的信,她本身也是在两个身体里穿梭,虽然在北州的只是一只猫,能知道的消息不多,可军营中从前几日就陡然一紧的气氛她还是感受得分明的。而就在前一日,她再醒来时竟已不再原本的帐篷里,军营迁移了,医帐里的伤兵却比平时少了。
    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祁阳主守,就算打了胜仗也只是驱逐敌军,自然不会拔营追袭,那么军营的迁移就只能是败退。而医帐中伤兵的减少,更不可能是战场上受伤的人少了,只可能是受了伤救不回来,或者直接玉石俱焚战死沙场!
    燕国人打过来了,甚至应该已经攻城略地,但战报还没有送到京城。
    北州距离京城足有三千里,就算八百里加急,也得跑上好些天消息才能传过来。楚翊有些担心程子安,这些天北州战乱,她便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她了,不过想着前世时程子安的厉害,楚翊到不担心她初上战场就送了性命。更何况褚京墨淡定依旧,显然也没什么不好的消息。
    不提程子安那边如何,这边楚翊却是因为这场举国之战起了别的心思。
    这日早朝散后,楚翊将张丞相邹太傅和六部尚书都留了下来。
    御书房里,楚翊没有废话,直接开口说道:“燕国打过来了。”
    众人愣了一下,心说:北州不是早就打起来了吗?不过这些人到底都是人精,慢了半拍之后所有人都反应了过来,脸色也都变得不怎么好看。
    张丞相首先开口:“时值仲冬,北边早已落雪结冰,行军不易,曾兵恐怕并非易事,不知祁阳那里能撑几时?”
    袁尚书闻言说道:“北州原本就陈兵二十万,祁阳擅守,燕国人也是卧雪踏冰而来,想必能撑些时候。不过若真是举国之战,兵力的悬殊恐怕也是难以弥补的。”袁尚书说完看向楚翊,问道:“陛下可有北州的军报?”
    军报自然是没有的,这样重大的军情若是真送来,必然是八百里加急,动静大得根本不用他们主动问也能知道。不过楚翊既然这般说了,应当是有消息来源的,而这来源也被众人自觉的归类到了楚昭留给她的势力之内。
    这时候没什么不能说的,而且越坦然越能让人自觉脑补。楚翊也不瞒着,当即便皱了眉说道:“情况不是很好,具体的朕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祁阳败退,燕国那边应当已经攻下了他原本驻守的岐山关。”
    袁尚书一听就皱眉,脸色又难看了几分:“岐山关后地势平坦,燕国多骑兵,冲关而来恐怕祁阳无险可据,想要守住不容易。这一退,就得退到燕阳城,期间三城七镇都得落入燕国手中。”
    楚翊对于这些并不十分清楚,前世燕国打来的时候楚国立刻便生乱了,她平定内乱都有心无力,边关的战况就更不清楚了。她只知道那时候燕国拖住了她几十万大军,生生耗得她国内无兵可调,以至于被几个反王长驱直入攻入了楚京。
    听了袁尚书的话,楚翊的眉头顿时皱得更紧了,她想了想,还是开口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燕国这次是举国来犯,当不易与,朕想御驾亲征。”
    作者有话要说:  你们的脑洞真心太大了,阴谋论也相当的厉害。就算孩子真不是皇兄的,可是扯上越王就不现实了。楚昭昏迷的突然,死得也突然,他根本不可能提前弄个孩子出来,而且三个月前他还在封地啊,怎么可能跑进后宫
     ☆、 第146章 那个欲亲征的女帝
    御驾亲征的话一落地; 在场的几位大人几乎异口同声的就喊道:“陛下不可!”
    对此; 楚翊倒是早有预料; 毕竟她新近登基,根基不稳; 而且这京城之中还有那么多有异心的人; 就这样贸贸然把这些人丢在楚京自己跑去边关; 看着实在不智。
    果然,下一刻张丞相就皱着眉道:“御驾亲征并非小事; 况且如今朝局不稳; 更没有合适的人选监国。若是陛下不留在京中稳定局面,这朝中只怕就要生乱了。”
    楚翊思量了一下; 微微摇头道:“朝中的事朕心里有数,只要丞相与诸位能将政务处理妥当,其他的事朕会有安排。北州那边朕还是要去一趟,燕国举国来犯; 又是有备而来,祁阳那里守不住的。这天寒地冻的天气; 行军也是不易; 援军恐怕多有拖延; 若朕前去,他们自然会去得更快一些。”
    这话不假,皇帝都跑到前面去了,当兵的哪里还敢在后面拖拖拉拉?不过若是因此就要以身犯险,在众人看来却是得不偿失; 因此所有人脸上都明明白白的写着不赞同。
    楚翊也不恼,继续道:“朕初登帝位,朝中多有人不满,他国也视朕可欺。燕国好战,便不顾冬日严寒先打起来了,可除了燕国之外,西面尚有后齐,若是不能趁着开春之前一举将燕国打压下去,后齐那边只怕也要跟着来袭。届时楚国腹背受敌,局面恐怕就真的控制不住了。”
    “这……”御书房里的几人犹豫了,因为楚翊说得的确很有可能。说不定现在燕国都已经派使者去后齐商议结盟之事了,若真是两国联手,楚国就算不就此覆灭,也必然伤筋动骨。
    楚翊不给几人犹豫的时间,立时便道:“朕心意已决,众卿不必相劝。”她说完顿了顿,又多说了一句:“诸王野心勃勃如何?一场举国之战的胜利,足以稳固朕的皇位。”
    这一刻,年轻的帝王眼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自信又骄傲。
    张丞相等人终究没有再劝,几人凑在一处开始商议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征调钱粮。这一回就连铁公鸡似得齐尚书也没再讨价还价过一分,只一心一意的想将一应事宜都安排妥当。
    三日后,北州八百里加急军报入京。
    岐山关失守,北州军折损八万,祁阳退守燕阳城,其间三城七镇几乎拱手相让给了燕国。朝中众人大惊,但在诸臣商议增兵之事的同时,竟还有人提出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将祁阳罢免治罪。
    朝中一半大臣的脸当时就黑了,阵前换将本是大忌,更何况这满朝之中论起擅守基本上还没人能比得上祁阳,而如今又是在这样紧要的时候。不过诡异的是这样的观点竟然还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朝堂上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都奏请将祁阳治罪。
    “祁阳兵败,不战而走,如此惧战之人何以为将?!更何况陛下新近登基,楚国便接连失地,这让百姓如何看?史官如何写?!臣请罢免其镇军将军之职,押解回京再论他战败惧战之罪。”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臣站在宣政殿中央振振有词,满脸愤慨正气凛然。
    楚翊听他说完气得差点儿忍不住直接喊御林军把他拖走!不为他这番看似糊涂,实则满满都是煽动的言论,而为了他以及他身后那些人的狼子野心——他们看不到楚国的危局,只看到这皇位的显赫,哪怕明知道撤换了祁阳可能带来的后果,也想趁机把她先从皇位上拉下来!
    高坐在龙椅上的女帝面沉似水,默默地将附议的人全都记在了心里。秋后算账这种事她自然不会手软,反正楚昭留下了足够的人填补这朝中可能出现的空缺。
    没再多看那老臣一眼,楚翊开口说出了早就商议好的决定:“边关战起,朕欲御驾亲征。”
    众臣闻言都是一愣,不少人抬头望向了张丞相和六部尚书,却发现他们都是一副眼观鼻鼻观心老神在在的模样,于是心中大抵便都有了底。诸王的人这一回也没有唱反调,本该争论劝阻的朝堂,在这一刻诡异的安静了下来,然后所有人都默认了楚翊的决定。
    楚翊在心里冷笑了一声,没再说什么,拂袖而去。
    *******************************************************************************
    自那日在宣政殿中被楚翊从监国之位上硬生生的挤下来之后,楚晔便过上了吟诗作对赏花弄月的悠闲日子,就连早朝也是不常去的。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一个多月,就算被楚昭一道遗旨拘在了京中不能回去封地,他也一副悠然自得毫不急切的模样。比耐性,没有人能比得过他,他之前就能一忍二十年,如今再等等又何妨。延平帝和楚昭都被他熬死了,难道还能怕了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
    楚晔知道自己先前的作为必然已经暴露了野心,可他自认做事周全,定然是没有把柄留下给楚翊借题发挥的。楚翊新近登基,帝位尚不稳固,自然也不能无故冲着皇叔下手,于是他就安心的待在了京城的府邸里修身养性静待时机。
    果然,并没有让他久等,这个时机便出现了。
    燕国野心勃勃,楚晔当然是知道的。可是哪怕与虎谋皮,总好过一无所有,所以楚晔早两年就与燕太子搭上了线,只等着合适的时候替他造出一个登临帝位的机会。
    而眼下,这个机会便是到了,虽然在此之前燕国那边并没有和他通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