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一将难求-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也不过是个年逾花甲的老人罢了。他额头上皱纹深刻,鬓边白发丛生,脸上的胡须也已白了大半,只有脊背依然挺直。
    或许他甲胄在身,站在将台上发号施令时的威严模样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多人都忘记了,他们的将军其实已经老了。
    程子安的反应并没有出乎吕恒的意料,事实上她并不是他第一个告知的对象,所有人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反应都如程子安一般。只是有些人意识到了什么,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有些人大大咧咧惯了,根本没有意识到其他,就将心里的话一股脑的说出来了。
    吕恒淡定的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说道:“忻州大营如今人才辈出,已不需要我一人支撑,离了我也没什么。我那儿子前几日送了家书来,说了为我添了个孙子,想我回去看看,给孙子起个名……打了一辈子仗,如今我也想回京过过儿孙绕膝的日子了。”
    吕家和程家有些像,吕恒本有四个儿子,前面三个都跟着他从军了,只有老四天生不爱舞刀弄枪,只爱读书。有三个儿子在前,吕恒便也没有对幼子强求,谁知最后三个儿子先后战死沙场了,连个血脉也没能留下,只有那幼子读书科考,在京中安安稳稳的做官做到了如今。
    这些忻州大营的将领们大多都知晓,于是在吕恒说出这样一番话之后,便是性子再直的将军也说不出强求和挽留的话来了。
    程子安同样如此,她只是有些踌躇:“可是将军突然告老,这忻州大营又该由谁来主持大局啊?”
    吕恒半辈子都耗在了忻州,包括他那三个儿子也是死在了这里,他做辅国将军执掌忻州大营自然是众望所归,可是他走了之后呢?
    如今的忻州大营算得上人才辈出,可正因为人才辈出,这些将军一个个心高气傲的,才更不容易臣服于某个人。即便是这两年在忻州大营混的风生水起,官职一升再升的程子安,军中也依然有不少人不服,动不动还会跑去中军挑衅,被打脸之后下次依然会再来。
    这样的竞争在有吕恒坐镇的时候自然是好的,所有人的鼓着劲儿的杀敌攀比,可若是离了吕恒,又没有一个能让所有人信服的人接任他的位置,那么这忻州大营恐怕就得乱了。
    吕恒不可能想不到这些,却并不怎么在意,随意道:“我不可能永远都在,总会有人接替我的位置。”说着略一顿,看着程子安的目光复杂:“子安,原本这个人我是属意你的,这两年来你的成长也让我甚是满意,可是想来你却不能如我一般将后半生都留在这忻州。”
    程子安闻言沉默,她垂眸看了看手中捏着的书信,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接话才好。
    作者有话要说:  程子安(纠结):有点不好拒绝呢,可是小媳妇还在京城等着……
    PS:估计再两三章就完结了吧,收尾有点卡

  ☆、第207章 那个不能忍的女帝

    因为吕恒的一席话; 程子安回营时心情颇有些复杂。
    程子安其实知道; 自己更适合忻州而非楚京; 因为在这里她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每一天都有奋斗的理由和目标。而不是像在当初在楚京时; 她放下了肩上的重担; 可除了读书习武; 整日无所事事,空闲的时候甚至会觉得迷茫。
    两年时间; 程子安在忻州大营从崭露头角混到风生水起; 至如今早已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她还年轻,正有一颗进取之心; 现在的楚京与她而言,便只有楚翊是最大的牵绊,让她舍不得割舍。
    说实话,在吕恒一脸恳切的看着她; 说出那句属意时,程子安是心动的。
    如果没有楚翊; 程子安一定会选择留在忻州; 接下吕恒卸下的担子。可事实上没有如果; 她手里还捏着楚翊送来的书信,傍晚时还与王将军说过,她今年会回京去迎娶她的小媳妇。
    回营时亲兵已经准备好了晚饭,程子安今日心里有事,便没有如往常般急着去看楚翊的信。她把书信随手放在案几边上; 便打算先用了饭,然后把营帐里的人都打发了出去再慢慢看完回信。
    刚端起碗,便有人大咧咧的闯进来了,一见帐内情形便笑道:“哟,程将军还没用饭啊,中军不是一个时辰前就回营了吗?”
    程子安有些不悦,因着身份的缘故,她最讨厌别人在未经许可的时候就擅自闯进她的营帐。然而军中大大咧咧的人实在太多,她初来时品级也不算高,那些官职高于她的将军便总是一掀帘子就进来了,很多人直到现在也没能改了这习惯,眼前这位便是其中之一。
    放下刚端起来的碗筷,程子安问道:“天色不早了,于将军这时候来寻我可是有事?”
    于将军大大咧咧的走进来坐到了程子安对面,目光在程子安的饭菜上扫过几眼,笑道:“程将军吃得不错啊。”调侃一句,方提了正事:“后齐那些兔崽子跑得太快了,我军中的箭矢有些不够了,想来问你借上一些,回头拿战马还你。”
    甲胄、兵刃、战马这些物资例来都是由军中统筹,朝中供给的,但在忻州大营打过仗的人都知道,这边的战事频繁到很多时候根本来不及统计分拨。箭矢这种东西,尤其容易短缺,又因为后齐那些人通常不愿意正面对敌,见着军队就跑,箭矢用得就更多了。
    程子安闻言却是眉梢微挑,回道:“这事于将军为何不去寻王将军?你若愿意用战马跟他换箭矢,他肯定二话不说就给你换的。”
    这战马,却不是指他们自己的战马,而是缴获后齐的,属于战利品。除了正面相对的大战之外,大多数时候属于缴获的军队私有,少数分给了军士,大多归了将军。正经的战马训练不易,通常都很值钱,上缴还可以换军功,没人会舍得拿来换箭矢。
    于将军闻言“嘿嘿”笑了两声,没有回答,反而搓了搓手说道:“程将军想必已经知道了吧,吕将军有意告老……”
    程子安闻言恍然。于将军的职衔不低,手下的兵马数量与她相仿,被吕恒告知此事不足为奇。所以说,在吕恒没有指定接任人选之前,军中这些人就已经开始站队了吗?
    用战马换箭矢什么的,其实压根就是给自己送钱吧!
    于将军直白得让程子安哭笑不得,她颇有些无奈的道:“于将军不必如此。我军中箭矢尚有富余,若是你那里缺了,我先借你一万支,你何时有了再还我便是,战马就算了吧。”
    如此明显的婉拒让于将军有些不乐意,不过程子安也不准备给他分辨纠缠的机会,三言两语就将人打发了出去。
    等到于将军离开,程子安又少了几分胃口,匆匆吃过便让人收拾了碗筷,退出了她的营帐。
    经过这一番折腾,此时已是掌灯时分,程子安点了几盏油灯便在灯光下看起了楚翊的书信。
    楚翊的信总是随着公文送来忻州,因此送得格外勤快,一个月总有那么两三封。可即便如此,她的信也总是那么厚,仿佛有千言万语写不尽。
    军中那些见过的将军都很好奇,这信里究竟写了些什么,又哪里有那么多事可以写?要知道,他们一年半载的收到一回家书,也不过两三页纸而已。不过这种事程子安当然也不会拿出去说,渐渐地,其他人便也习惯了,只知道程将军家的小媳妇格外粘人。
    程子安拆开了信封,借着火光一页页的看了起来。
    一个月几封信,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多要紧的事写,所以楚翊书信里的内容总是很琐碎。比如她见到了什么稀罕的东西,遇见了什么好笑的事,碰见了哪个有趣的人,又或者程家最近发生了什么,也提上一句。不知不觉,信就厚了,可写信的人却总也觉得写得不够。
    程子安一页页看下去,只觉得心都跟着渐渐地柔软起来。原本的烦心事被放在了一旁,心里想着的,便只有那个远在京城里的人。
    厚厚的一叠信纸,可要看完却也用不了多少时候,程子安看得不快,但也很快就翻到了最后一页。
    最后一页信纸上,楚翊写着:子安,五年之期将至,再不回来,当心朕不等你了。京中尚未婚配的青年才俊尚有许多,礼部又上书劝朕选秀了……
    程子安失笑,这类似的话楚翊这两年在信里没少写,估摸着她离京之后,朝中那些大臣又看见了希望,是以没少将适龄的子侄往楚翊身边凑。不过幸好,楚翊从未动摇过,每回都是调侃般提起,程子安也渐渐地从紧张变成了习以为常。
    灯火下,程子安眉目柔和的将手里的信又看了一遍,这才取了笔墨来,开始回信。
    如往常般,写了些琐事,报了平安,只是如今忻州这边战事正紧,她不确定归期便没写。末了,想了想今日吕恒说的那番话,还有于将军站队的事,便也当做正事写上了。
    ***************************************************************************
    楚翊最近有些心烦,五年之约眼看就要到了,可近来程子安的回信之中却始终没有提及归期。
    这还不算,两年过去,朝中那些大臣们似乎都有志一同的选择遗忘了程子安这个人。上书劝谏女帝大婚的奏折已经堆满了御案,皇亲宗室,文武重臣,有事没事的就会领着几个所谓的青年才俊在她面前晃悠。这些人通常都长得不错,然而向来爱看美人的楚翊现在都不敢多看一眼了,就怕被赖上!
    楚翊心累,不过比起那些她碰都不会碰的奏折,更让她心累的是身边还有个让人无比心塞的对比。明明同一天下的圣旨,她和程子安两年了还没着落,李霖那货不仅顺利成亲娶到了媳妇,还十分迅速的给李家添了丁——她上个月还去了李霖他儿子的周岁礼!
    小伙伴儿的儿子都会叫爹了,她究竟还要等多久才能修成正果啊?!
    自入秋开始,皇帝陛下的心情几乎可以称得上每况愈下,除了上朝之外的时间几乎都是蔫蔫儿的。安义有些愁,他虽不知陛下为何突然间有此改变,但也知道这事儿明显和远在边关的程子安有关,因为每次陛下兴高采烈的收到回信,看过之后心情都会更差。
    所以说,这两人相隔千里的黏糊了两年之后,终于闹别扭了吗?!
    如果让朝中那些大臣们知道,恐怕得高兴的在家里放两挂鞭炮来庆祝了。可惜安义不敢说,龙腾殿的宫人也没有一个敢向外泄露半句。
    拿着忻州刚送回来的公文,安义几乎是苦着张脸给楚翊送进去的。他已经可以预见御书房里即将迎来的低气压了,不过人总是心存侥幸,他也稍稍期待了一下陛下的脸色会稍有好转。
    然后很快,安总管就发现自己果然想得太美了……
    楚翊每次收到回信都是最高兴的时候,虽然程子安的回信永远不会如她送去的书信那般厚实,但她每一封信都会回,也从不敷衍。楚翊便小心的将所有的回信都收了起来,在御书房里专门腾了个暗格出来藏着,至今也已经有厚厚的一摞了。
    回信与去信一般,都是随着公文来回的,安义送来的公文被楚翊随手放在了一旁,楚翊先拆了程子安的信来看。
    信只有两三页,程子安言简意赅的述说着自己这小半月的经历——军中多战事,但日常除了打仗就是操练,即便谈不上枯燥,也实在比不得京城的生活丰富多彩,所以程子安哪怕想多写些琐事,也远比不上楚翊有那么多事可以说。
    楚翊习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