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玉田缘:调教忠犬夫君-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突然对于未来有了一些期待,想要更加努力,不止是救出母亲,不止是报仇。
    他还想去看看诗和远方的田野,去寻找歌中提到的那片海。
    快到村口的时候,已经过了正午时分。
    午时到未时,正是一天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时间,正当头顶的太阳毫不吝啬地释放着自己的热情,把脚下的土地烤得温乎乎的。
    这个季节地里的活儿并不多,所以即便是景家村里最勤劳的农民,此时也在家中午歇。
    景恬远远地看到村口的大槐树下,大姑家的表哥大安子正冲着自己挥手。
    看着大表哥从远处小跑过来的身影,景恬的心里突然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期待。
    多少年了,她头一次出门了有人一直惦记着,还在这样炎炎的夏日当午,等在回家的路上。一时间,她矫情地有点想哭。
    景恬还是灿烂的笑起来,跳着冲大安子挥了挥手,喊了一声:“大表哥!”
    李安是大姑家的大儿子,年纪比景恬大一岁,个子却差不多高。
    这一点让李安很是郁闷,可他还是很照顾景恬,像对自己的亲妹妹一样宠着。
    景恬对李安以后发育到一米八以上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大姑和大姑父的身高都不低,男孩子长个儿相对女孩儿要晚些,一般要到十五到二十二三岁的时候,才后起直上。
    李安上前接了景恬身上的筐子,筐子不重,只有些布料。
    也许前世那快三十年的生活习惯,让她把自立刻在了骨子了吧。
    况且平等的尊重原本就不只是无所作为就享有平等的权益,更包括了量力而为的付出。
    从大安子口里,景恬得知她的三小只因为担心她都等在大姑家。
    原本景恬就打算先直接过去的,这样一来刚好不用再回她们自己的小草屋喊人了。
    自从她们的娘亲离世之后,一直是大姑照顾她们姐弟几个。
    毕竟是嫁出去的女人,这样接济自己弟弟家的孩子,村里人多多少少都有些风言风语。
    就连她的娘家人,也就是景恬的亲奶奶和大伯一家,也常常骂大姑越了本分,诅咒她早晚被李家休弃了。
    大姑本是个善良柔顺的人,连自己的娘家人都常欺负了去,她妥协过很多事情,也吃过很多亏,可是在接济景恬姐弟几个方面,却是少有的倔强与坚持。
    这一点,让景恬这个“外来人”都分外感动,不由自主地把大姑一家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所以,景恬赚了钱,买了的吃食用品都算上了大姑家的份,想要第一时间把东西拿到大姑家。
    一方面她们的茅草屋里没有厨灶,要和大姑一家一起吃饭,更重要的是,这一家是她唯一认可的亲人,有那么可敬的长辈们。

  ☆、37。第37章 当做一家人

到了大姑家,大家看到景恬带回来的两筐东西都是又惊又喜。小得儿很为自己的大姐姐骄傲,屁颠屁颠地帮着往筐子里装鸡蛋。小家伙这两天已经会数数了,所以一边放还一边念叨着数量,乖巧的让景恬的心软成一团。
    村里人多吃糜子、小米和高粱米,生活好些的吃些黑面,精磨的白面基本上就是偶尔改善生活吃的粮食了。商州不产大米,所以大米的价格是粮食里面最高的,景恬一下子买回来两斗,惹得大姑直念叨她败家。
    景恬对此并不以为意,她觉得钱赚来就是为了花的,先得吃好、穿好、住好。况且她今天谈成了和连记的买卖,只要肯下辛苦,以后还是能挣到钱的。大姑看到筐子里取出来的棉布时,又心疼的忍不住撇了撇嘴。村里人夏天都是穿麻衫,虽然硬了些,却也凉快耐穿,恬丫头怎么买的都是这些不实惠的东西。景来弟暗自决定,回头她得好好跟恬丫头说道说道,这日子可得俭省着过,吃糜子高粱穿麻衣就挺好,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可不兴买那些不实惠的东西。
    看着棉布,景来弟突然想起自己竟然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她便拽着景恬的手说道:“恬丫头,之前你都给耽误了,这回好了,可得好好学学针线。”呃……景恬顿时一头黑线,自己的手倒是也不笨,可真的是没有那个耐心做针线呀!景恬表示,对于针黹女工,她是发自肺腑地不想学。
    “大姑,你看这二十尺布够做多少衣裳呀?”转移话题,必须立即转移话题。
    景来弟的针线很好,而且经验丰富,张口就答道:“你们这半大的衣裳能做三身儿。”
    “那像小得儿这种小孩儿的呢?”景恬又问道。
    “嗯……大概能有五身儿吧!”大姑答道。
    景恬点点头,又扬起灿烂的笑脸,拉着大姑的胳膊摇晃着说道:“大姑,那能不能辛苦你帮忙做几身儿衣服啊,你做的针线最好了,穿出去都有面子。”
    “哎呦!大家的针线还不都一样,家家都会。你要做啥大姑给你做就是了,还给我灌迷魂汤。”大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
    景恬正准备说话,一旁数完了鸡蛋的小得儿跑了过来,仰着大大的脑袋说道:“我大姑最心灵手巧了,大家都这么说的。大姑父,你说是不是?”突然被点到名的李树山愣了一下,嘿嘿笑着连连点头称是,大姑有些害羞地低下头,惹得大家都呵呵的笑了起来。
    景恬伸手捏了捏小得儿的小脸儿,说道:“我家小得儿的小嘴最甜的,大家说是不是?都会说心灵手巧了呢!”这个小家伙就是大家的开心果,可是四五岁的小孩儿原本正是肉乎乎很可爱的时候,小得儿却是瘦瘦小小的,脸上都没多少肉。
    小得儿听了景恬的话,抿嘴笑了起来,直乐得眼睛都眯成了一个小月牙。
    大姑景来弟翻看着手中细腻的棉布,有些迟疑地说道:“这些布怕是不够给你们四个做的,不过我俭省着用,尽量多做出来些吧!”
    小得儿听了,忙说:“大姑大姑,不用给我做,我的这件还挺好呢!”一旁的然姐儿和自个儿也忙说自己不用做新衣服。
    景恬欣慰的一笑,说道:“大姑,这些布都是蓝色的,也不太适合女孩儿,这次先给小三、小四还有小自和小得儿做吧!”景恬看小三小四都忙张口,便摆摆手接着说道:“过几天还要再买布料,到时候咱们每个人都做一身儿,早几天晚几天的没什么,你们几个也别推脱了。”
    可景来弟还是一脸的不赞同,说道:“小三小四不用做新衣服了,先紧着你们几个……”
    “哎呀!大姑,我们姐弟几个可是把你们当自家人,您要把我们往外推吗!”景恬说着撅起了嘴,还给自哥儿他们偷偷地使了个眼色,当即四个侄子侄女围着炕边儿上可怜巴巴的撅着嘴。这么一来,弄得景来弟竟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只得点了点头。她知道这是孩子们懂事儿,虽然婆婆和相公也都很喜欢这几个孩子,毕竟……罢了罢了,既然孩子们有心,她也就顺着吧!
    景恬看大姑还是有点儿哭笑不得,就从胸口的衣襟里掏出和连记签订的契约举了起来,说道:“大姑,你也别为难了,你们看这是什么?”
    众人一脸懵逼……
    景恬的笑容顿时有点尴尬,还好自哥儿和然姐儿认字,自哥儿歪着头看着景恬手里的契约,说道:“供货契约?大姐,这是怎么回事?”
    自哥儿问出了群众们的心声。
    景恬故意顿了一下,清了清嗓子,向大家宣布道:“今天,我和陈良上山采了些山货,乡里的连记干货觉得不错,就和我签了这个契约,以后采了这些山货都可以卖给连记呢!”
    靠在炕头上的大姑父李树山点点头,说道:“真是不错,恬丫头,这下你们几个的日子也可以过好些了。”一旁的景来弟听了,心中有些发酸:“大姑也没能照顾好你们,吃不好穿不好的。这下可好了,你们也能挣些钱。”
    景恬笑道:“大姑,姑父,不是我们四个挣钱,是咱们大家一起挣钱。连记还说要收咱的羌桃仁呢!以后咱们一起去山上采山货,卖了钱按照采的量来分。连记要的货多,我们几个根本采不来那么多,还指望着你们一起呢!要是给连记供不上货,说不定人家就找别人收了呢!”
    景来弟听了,看向自己的相公,毕竟这么大的事儿,她也不好做主。李树山见大家都看着自己,便说:“那就让小二小三和小四都去给你们帮忙,卖得钱你们姐弟几个留着就行了,你们挣点儿钱不容易。”景来弟听了自家相公的话,觉得简直是一点儿都对,说到她心坎儿里了,也跟着忙不迭地点头称是。

  ☆、38。第38章 全家总动员

这时,作为景恬家一家之主的自哥儿发话了,他说:“大姑,姑父,你们就听我姐的吧!这个事儿咱们一起干,卖了一起分钱。不然,我们宁可不做这生意了。”好吧!景恬虽然是大姐,可人家是长子,虽然只有九岁,可自哥儿也开始有了担当,像个小男子汉了。景恬突然有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感觉……呃,差辈儿了。
    景恬又说了连记少东家五日后要离开,想多带些货走的事情,这帮老实人就一门心思扑在怎么给人家多多备货这件事情上了。
    最着急的就是大姑,生怕到时候没有达到人家的要求,落了埋怨。一屋子闹哄哄的,没一会儿对面东屋里午歇的景奶奶也寻着热闹劲儿找来了。说是景奶奶,李景氏还不到五十岁。她听了事情的原委之后直接拍了板儿,这五天除了下不了炕的李树山之外,其他人全部都去采山货。地里的活儿由大安子一早去料理一下,随后也上山帮忙。
    其实在一个团队里,这种只需要执行力的事情根本不需要不同的声音,就一个人拍板儿,然后大家执行是最有效率的。而在景恬四个和大姑一家组成的这个小团队里,辈分最大的景奶奶就成为了领队。
    景奶奶还以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肯定了景恬将羌桃仁叫做“脑白金”的机智,还郑重的嘱咐了一大家子,一定要保守秘密。
    景恬看着景奶奶炯炯有神的眼睛,并没有多说话。其实景奶奶的安排并不是最有效率的,但这个平时慈祥可亲的长辈颇有一种临危受命的精神气儿在,连脊背都挺直了些。她觉得这样就很好。一大家子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听着同一个声音。
    大家初步达成一致,正是未时末。这些天为了捡羌桃,景奶奶和大姑父又编了很多个背筐,这下刚好可以派上用场。因为要忙碌的地点不同,大家分成了两队。大姑带着小二李乐、小四李丰还有小得儿一队。她们就是在山脚附近的缓坡那里捡羌桃,还不指望小四和小得儿干多少活儿,山坡下比较安全,他们可以自己玩儿。其他的人则是一起跟着景恬上山,采摘木耳和蘑菇。
    原本景恬是想让然姐儿留在家里帮着干活的,可然姐儿坚持上山,景恬也就由着她了。除了原则性的或者大是大非的问题,景恬不会要求弟弟妹妹们一定要怎样做。她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如果她们还是坚持,那就尊重对方的意愿。撞了南墙,知道了疼,总会回头的。若是她们真有那种拆了南墙也要迎头而上的气魄,景恬反而会想要微笑着鼓励,说不定会创出另一番作为。
    即便是一天中最热的时辰,林子里还是清爽怡人的。陈良还是一个人在前面打头阵,后面跟着三小子李业,然后是景自、景然,景恬在她们后面看着,最后是大表哥李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