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死亡循环·门岭怪谈-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静安古井
  在上海的静安区坐落着一个寺院,名叫静安寺。如今,这座寺庙是上海当地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全国各地的游客都喜欢去到那观光游览、拍照留念。殊不知,在这座静安寺中,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这静安寺中有一口古井,对于这口井,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相传自打清朝的时候,这口井就已经存在。井中之水源源涌出,一年四季不曾间断,当地居民都说这口井乃是一处海眼,但对于这井下面的水通向何处,却都说不清楚。
  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上海的时候,想要在此地修建一条军事公路。这条公路正巧要通过这口井的位置。日军把周围的民房建筑全部拆除,唯独留下这口井没有处理。他们运来泥土往井中填埋,想把这口井铺平,但无论填进去多少泥土,都无法把这古井填平。
  等到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驻扎上海的时候,又在此处修路。照样对这口井无计可施。后来索性就用极厚的钢板铺在了古井上面,将其压在了公路之下。
  就这样过了数十年,已经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上海修建地铁。地下施工从此处经过,挖掘时一下子就打出了喷涌的井水。施工方无可奈何,只好用水泥往水源处浇灌。但同样是无论怎样浇灌,到了第二天,喷涌的井水就把水泥冲刷带净。地铁工程的设计师们曾经设计了无数种方案堵住出水口,但最后全都行不通。一时间,怎样堵住出水口,成了困扰地铁施工的一大难题。当时有人说,这口井自古就邪得很,井下乃是黄泉之地,所以无论怎么填堵,都无济于事。还说离此处不远,住着一个老和尚,传闻只有他才能镇住此井,就让设计师前去请教。但碍于当时“反封建,反腐败”风潮刚刚开始,设计师不敢明目张胆的去,所以就私下里偷偷来到了老和尚的住处,将此事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请老和尚破解。
  老和尚听完事情经过,说:“那口古井确实是一处海眼,任凭怎样封堵,都不可能让其水脉停流,只有重新规划,绕开水源而行。而且那地下阴气极重,明天我亲自去做场法事,以保你们平安。”
  转天,老和尚就来到了地下施工的地方,念了一场经。但念完经后三天,这老和尚就在自己的住处无故圆寂了。直到今天,至于这口古井为什么这么邪门,始终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或许是他泄露天机了。
  【·门岭怪谈 第一卷 古屋亡魂·】
  ○ 引子
  我和阿豪、臭鱼弟兄三个,合伙经营一家药材公司,生意做得还算不错,这天开车外出谈业务,连夜回程时途经“门岭”,突然遇到一场暴雨,受恶劣的天气所困,在雨雾中辨不清方向,只好沿路向前行驶,四周漆黑一片,远远望见有几点模糊的光亮,似有灯火人家。
  臭鱼便循着光亮把车开过去,山坳深处果然见到几间房屋,建筑古朴,下着雨也能闻到一阵药草的气味,好像是个药铺,就打算借个地方避雨。
  我总觉得在车上忘了件很重要的事情,但那些记忆却如同陷进了漆黑的深渊,怎样也回想不起来了,此时看到这几间大屋,心中忐忑不安:“荒山野岭间怎有孤零零一处药铺?莫非有什么古怪?”
  阿豪对我说:“是不是你太多心了?没准人家是专给跑长途的司机提供方便,这场雨下得太大了,再贪赶路程很容易发生事故,咱们好歹先对付一宿,等到天亮雨停再走不迟。”
  臭鱼也说:“咱哥儿仨走南闯北哪没去过,还怕这是黑店不成?”说着话停车熄火,打了手电筒下去叩门,我和阿豪也随后跟下去,在门前等了好一阵,屋内却始终没人应声。
  我看药铺门板未上,里面却有光亮,便道声叨扰,进内察看,发现这药铺的房屋又大又古,且极深邃,外间是药室,架着层层叠叠的木匣,往内也是如此,积满了各种药料,屋中桌椅一类的摆设大多古老陈旧,浮头落着厚厚一层灰土,似乎空置已久,并没有人家在此居住,之前从远处看到的灯光,只是屋内的几盏油灯,也不知多久没添过灯油了,灯光鬼火一般微弱暗淡,可能随时都会灭掉。
  我们虽然感到有些奇怪,奈何无处过夜,又见空屋无人,索性大着胆子进去躲雨,找来几把木椅,扫掉上面的落灰坐下歇息。
  阿豪向来勤勉,看那堂屋里有个煎药的火炉,当下动手点燃炉膛,要烧壶热水给大伙驱寒。
  我见臭鱼在药铺柜台后翻罐子找茶叶,就说:“老鱼你穷讲究什么,坐不了几个小时还得接着赶路,有口热水喝就不错了,用得着泡茶吗?”
  臭鱼振振有词:“茶馆里那位二爷怎么说的?穷讲究,穷讲究,越穷越要讲究,本来就穷,再不讲究点,那日子还能过吗?”
  我说:“臭鱼哥你太懂生活了,光喝热茶可不行,等会儿我再给你找俩小姐来。”
  臭鱼咧嘴笑道:“这地方哪有小姐?你有本事找俩村姑来,我就算服了你。”
  我说:“村姑未必找得到,但我能给你找俩女鬼来信不信?”
  臭鱼不在乎,仗着练过几年拳棒,一贯胆大气粗,号称“恨地无把恨天无环”,为什么恨地无把?因为力气太大了,力可拔山气能举鼎,地要有个把,他能把地给揭起来;又恨天上没个环,要不然他一使劲就能把天拽开个窟窿,来俩女鬼算什么?
  我说你别跟这扯淡了行不行,如今混社会需要的是能赚钱,练那膀子肉还有什么用?武功再高,也挡不住枪子儿不是?
  臭鱼抱怨说练膀子肉容易,赚钱却难,咱每星期都买彩票,扔进去的钱不计其数,可那大奖迟迟不来,净看别人中好几千万眼馋了。
  这时壶中的水已烧得滚沸,臭鱼找到些陈年茶叶的渣子,条件所限,也没办法再穷讲究,只好对付喝了。
  阿豪边往茶碗里倒水边说:“提起买彩票,我倒想起一个故事,反正咱在这枯坐无聊,不如讲来给你们听听,不过这故事非常恐怖,你们俩听了可别害怕……”他说到这自己先有些紧张了,又说:“这深更半夜四下无人,不宜谈奇论怪,倘若真把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引出来岂不麻烦,所以还是不讲为妙。”
  我和臭鱼闻言大为好奇,要不你就干脆别和我们提这件事,如今胃口已经被吊上来了,怎能不听个结果。
  此时冷雨敲窗,灯烛昏暗,深邃的大屋内,充满了诡秘怪诞的气氛,阿豪推托不过,只好给我们说出一段故事,但这个故事的名称却不叫“彩票”,而是叫做“捡来的骨头”。
  ◇ 阿豪讲的第一个故事:捡来的骨头
  常言说“小富由勤,大富由命”,大凡任劳任怨起早贪黑,别人出三分力,你出十分力,赚点辛辛苦苦的血汗钱,或许能得小康,而那大富大贵,多是命中注定,强求不来。
  现今的人们买彩票,指望天上掉馅饼一夜之间暴富,使些小钱碰碰运气寻个刺激,并不为过,可也不乏好逸恶劳之辈,痴心妄想如梦如醉,把中大奖当做一世的指望,以至于整天不务正业,张口闭口谈论彩经,家里墙壁上挂满了K线图,吃饭时也不忘揣摩彩票那几个数字的规律,不管梦到什么都当做征兆,甚至不惜触犯法度,挪用公款投注,落个妻离子散锒铛入狱的下场,这就是所谓的走火入魔。
  当然这种事并非近代才有,早在明清两朝便盛行于世,那时候称为“花会”,俗称“字花”,江浙两广之地尤多。
  这字花是在庙会赶集之类的热闹日子里,由庄家在祠堂街口设下彩棚,高悬彩筒三十有六,或用天上星宿、或用古时人物、或用飞禽走兽分别表示,比如用的是水浒人物,那么山东呼保义及时雨宋公明、河北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浪子燕青、花和尚鲁智深等等,这天罡星三十六个好汉,分别绘像在彩筒中,一个好汉是一个字花,民众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出字花拿钱来买,实际上和买彩票投注差不多,等到开花会的日子,棚内开出哪个水浒人物,买到相应字花的民众即可赢到彩金,买得越多,赢得越多,最多者能赢至三十几倍。
  清末有这么一户人家,当家的人称阿二,浑家没大号,街坊邻里呼为二姐,生有一子,年方三岁,夫妻俩在街上开了间烧饼铺子。
  阿二哥家里祖传几代的手艺,打得一炉好烧饼,早晚再卖些馄饨,夫妻两个辛苦经营,每日里食客盈门,虽然发不了大财,却也衣食无忧,一年到头还能有些盈余,放出去做本生息,家道渐渐小康。
  两口子本来过得挺好,不知怎么鬼迷心窍,开始买上了字花,怎奈久赌巨输,无可翻本,把正经的营生全荒废了,连祖上留下来的铺面房都盘给了别家。
  那时民智未开,迷信之风很重,买字花的人家更是求神祷鬼,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方法,无所不用其极,设花会的庄家也供着本处地主山神,包括那种种有名无名的仙佛,焚香上供,终日不绝。
  每当开字花之前,民众们往往要在入夜时分,于神位下焚烧三四十双草鞋和香锞纸钱,这是给那些小鬼穿戴使用的,让它们到各村给人托梦,让村民们梦到转天开出的字花名目,倘若那户人家富裕,就告诉他错的,如果是个贫苦人家,则以实相告,好让他发财。
  据说村民们也多半会在当晚梦到一些东西,早上起来互相转告求解,也有不肯说实话的,唯恐泄露了天机,自己一个人躲在家里,皱着眉头揣摩不定,更有甚者,胆敢拿着花会名单,到那深山荒冢鬼怪出没之所,寻求鬼魅指点,正是“雁飞不到处,人为利字来”,总之任何可以想象和想象不到的举动,都有人尝试过了。
  阿二和二姐夫妻两个,最初喜欢随机触发,倘若花会上的彩盘是生肖鸟兽,他出门看见猴就买猴,出门看见狗就买狗,如果看见地上有根绳子就买蛇。
  如此买了多时,都不怎么灵验,便到梦中寻求征兆迹象,也是镜花水月一场空,听说某村能请神降童指点迷津,今天恰好在破庙前开坛,于是带了供品前去膜拜。
  到地方一看,破庙四周已聚集了许多乡民,施术者是个会巫法的乡下老太婆,头戴白帕,手持木剑画符念咒,作法请神,嘴里边念念有词,舞弄了一番,便在烛台上将符烧化成灰,放到一碗清水里搅了几搅,随后领出一个童子,那童子涂唇画腮,身上穿的棉袄大红大绿,胖乎乎的憨态可掬。
  老太婆把符水给那童子喝下,不一会儿的工夫,阴风飒然,乌云四合,那童子神昏心迷,跟抽了羊角风似的,翻着白眼口吐白沫,突然两眼射出精光,腾身高坐于台上,神态凛然,绝不似孩童模样。
  阿二夫妻两个与周围的乡民,都惊得呆若木鸡,这时只听那老太婆叫道:“神道来了,还不快跪!”
  民间俗传不能看神道,众人急忙趴在地上,没人敢抬头观看,就听那童子嘴里含混不清断断续续的响动,逐渐变成了一个苍老的声音:“汝等招吾前来,意欲何为?”
  乡民们不知这是何方神道,大多战战兢兢不敢对应,有少数胆大的趴在地上禀告:“弟子们愿求小财,恳求尊神指点来日挂筒花会所开名目,若能得中,定当备下三牲厚礼,用以酬谢尊神。”
  那神道闻言冷哼了一声,说道:“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