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根石布衣-第5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石涧仁也客气得很,两人寒暄着上楼,果然不止他一个,另外还有五个人,都是三四十岁事业有成的年纪,其中有两位女性,她们的态度又比仨老爷们儿更恭谦一些,看气质面相,年轻的时候准保漂亮。
  当然石涧仁是最年轻的,所有与会者中,恐怕连服务员都没他年轻。
  会议的形式是长条围成圈的桌子,但是统战部的官员和六位社会人士对着坐,石涧仁第一眼就看到坐在正当中的赫然是春节前年会上见过的那位“高级工程师”,对方也对他有个眼神交流,略带笑意的严肃,石涧仁也就不主动打招呼了。
  桌上每个座位都有名牌,曹天孝是会议主持,坐在角上主要是看来自各部门的官员到齐了就开始,先介绍的过程中第一位就是那名叫朱宏涛的,才不是什么高级工程师呢,原来就是江州市市委统战部的副部长,按照级别应该是厅局级了,这会儿就有很官方的笑容对大家致意,其他的都是来自于统战部门的处长、调研员之类,还有两位政府办公厅的官员列席。
  接着曹天孝先侃侃而谈,从江州市的统战工作说起,原来这个看似所有人都听过,但几乎99%都不了解的词儿,在江州还有特殊意义,当年国共合作的时候,第一代领导人正是在江州这个抗日战争大后方的陪都,展开一系列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才能协助那偏居一隅的延安红军逐渐走上壮大的道路,所以这里在全国的统战工作都是有独特地位的,是全国统战工作的模范地区……
  内容非常浅显易懂,就跟站在博物馆听导游讲差不多,所以巨聪明的石涧仁职业病发作,手上铅笔用他才明了含义的词句按照对面的座位,挨个儿观察面相,勤勉、谄媚、殷勤、漫不经心、心神飞到其他地方去了的各种情态,轻而易举的就能分辨出来,不过一直挺直了肩膀面带微笑的朱宏涛很快就注意到石涧仁游弋的目光,用眼神制止了他的跳脱。
  石涧仁有点讪讪的收回来,可不多会儿又悄悄借着后仰坐靠在椅背上,开始观察同排的其他五位。
  相对年轻点那位女性手上悄悄拿着手机在发短信,声音肯定是关了的,但光从桌面上看态度还是没啥漏洞,而年长点那个很专注的在信笺上做记录;
  其他三位男性,头发较少但梳得很整齐的那位非常专心,光是看侧脸跟眼角就能注意到他是真的在听,但另外俩就有点不以为然了,有个用手遮住嘴掩饰接连不断的呵欠,这种不感兴趣带来的生理反应简直是身体都很难控制的,另一个就在纸上随便画,坐他旁边的石涧仁欣赏了这种介乎于儿童画和街头艺人之间的简笔风格,小猪小狗跃然纸上。
  有些人苦苦追求的,在另外人的眼里也不过就是可有可无的玩意儿。


第843章 一叶一世界

  曹天孝的开场白其实很快,他也说得有点熟练,不需要稿子就那么由远及近的论述了下关于江州统战工作的历史跟结构,接下来就是请朱宏涛副部长对关于这次统战部挂职干部体验工作的讲话。
  朱宏涛应该在五十岁上下,国字脸,发型跟脸型如出一辙,略带花白,身上的西装和大多数电视里面能看见的官员穿着不完全接近,以石涧仁的接触面,反而有点像唐建文、高开明他们这种海归派,是灯芯绒的浅灰色西装款式,用吴晓影和纪若棠给他灌输的那些时尚理念,这都属于休闲西装范畴,没有正装那么严肃。
  对于曹天孝表述“统战统战,请客吃饭”的这个部门来说,这样的穿着显然是有意为之,这是个很注意细节的人。
  戴着眼镜的脸上却有点风霜的痕迹,这跟也有点微白胖,随时都笑眯眯的曹天孝区别较大,看得出来是有比较复杂的工作经历,没准儿还真有什么工程师的头衔,石涧仁这段时间看过的各种涉及国内官员的书籍里面,有类似资历的高级官员还不少。
  全程双手互握肘部放在桌面上,略前倾的姿态也跟部分官员后仰靠坐在椅子上带点轻视感不同,现在开口就带有斟字酌句的理性风格,这更是个不容易出错的人。
  这就是石涧仁目前对这位高级官员的感受,在中国这个金字塔形的官场里,科级跟处级干部超过150万,而能够站在这个厅局级别之上的,仅为四万人,要做到这个层面,二三十年的工作历练是少不了的。
  上一位石涧仁这么观察过的类似官员就是宋青云的父亲,那位应该就是处在实权利益部门里,脸上写着的威势跟钱权纠葛,明显到一眼就能看到。
  朱宏涛说得比曹天孝慢多了,用石涧仁的理解就是一种改良版的官腔,不仔细听还感觉不出来,感谢各位企业家、无党派人士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与挂职工作,也感谢各部门的支持,这样的挂职工作主要是为了让党外人士更了解政府运作,更清楚别人眼里的官僚制度是怎么运转的。
  官僚这个词,从诞生的那一刻起,还真不是个贬义词。
  高屋建瓴的精神传达以后,朱宏涛话锋一转就开始对在场六位党外人士做介绍,希望在场的同僚都能更好的服务于这次挂职工作云云。
  石涧仁才了解到在场的其他五位未来同事的身份,年轻一点那位女性姓周现在是一家广告传媒公司老总,姓冯的另一位女士是文化传播公司老总,听得很专注那位蒋先生才是海归派,经营一家投资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还有自己的民营医院,另两位打呵欠的是搞股票的,什么证券公司老总,画画的那位则是房地产公司老板。
  最后说到石涧仁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刚才面对面观察的缘故,特别加强了语气介绍:“二十三岁的石涧仁石先生,是多家企业公司的管理者,而且是在短短数年时间内,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白手起家,达成了这样it、酒店、地产、装修齐头并进的局面,这让我们的确看到了社会发展的未来在年轻人,希望在年轻人,动力也在年轻人……”
  石涧仁尽量坐好,眼角瞟了下曹天孝,那边没给他任何指导意见的眼神和表情,所以石涧仁也摆出微笑的态度应对周围二十来双集中的目光。
  还撑得住。
  接下来还有与会者发言,石涧仁都跟在最后,看别人前面怎么说,自己就学着像模像样的说,没创新没逾越,也没错。
  最主要是学到那位冯老总说话的时候,开口必用宏涛部长这种提法,亲切中带着亲近,还接近得毫无痕迹,聪明人真是到处都有。
  最后是办公厅的人事官员宣布六位挂职的单位和职务,让石涧仁有点完全想不到的是,给他安排的居然是到江州市下辖一个区有线电视台当副台长!
  呃,石涧仁真心以为会把自己分到什么政府机关部门去坐办公室,当初不是说好了让自己去见识一下政府机关的工作状况么,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这么个副台长?
  另外五位当中两位女性都跟他一个区,年长点那位还几乎平级,去的区广播电台当副台长,年轻的那个竟然是去的区慈善总会当副会长,这也是政府部门?
  然后另外三位男性,倒是副镇长和俩副局长,这听着才像是挂职嘛。
  当然,以石涧仁的品性,他不会有什么异议,任何体验都是体验,接过了正儿八经安排的聘书,回头还有政府办公厅的相关工作人员和统战部的陪同前往履职。
  但出来的时候终于忍不住问了问曹天孝这中间产生的偏差,曹天孝倒是理所当然:“这种挂职安排其实是非常谨慎认真的,要考察你的相关过往履历,去广播电台的冯总原来是文工团的,后来一直也在经营演出公司、展览公司等文化高端产业,这也跟她的专业对口,周总原本就是电视台主持人,现在做广告公司,慈善工作能得到她的很大协助改变,她也需要这样的头衔名片,不是么?至于那三位,蒋先生是特别提出了要对比中外政体特色的,所以才安排他去当副镇长,其实很少有这种安排,另两位在大学时期多少也都有学生干部之类的相关经历,你能沾上边的就只有影视娱乐圈,我们还期望你能给区电视台带去改善性资源呢!”
  这下石涧仁算是明白了,天下哪有什么白吃的午餐,没错,这样的挂职的确是有让自己感受一下政府角色的用途,但更大的用途,可能也是通过这些社会成功人士来带动一些政府单位的状况吧,起码那位蒋先生去的就是市内著名的贫困区!
  相比之下自己那个有线电视台好歹还单纯点,石涧仁想想自己的能力肯定做不到协助管理一个镇,这方面他从王雪琴的经历就已经见识过了,数千上万人地区的政务官,真的要做好,真不是那些成天吃得油光水滑的官员能胜任的。
  曹天孝还给他解释了一下,政府部门也就是体制内,并不一定就是指政府机关单位,通常政府职能部门、国企和各大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都统称体制内,譬如电视台就是市宣传部领导,广电局管理的事业单位,这听起来就有点昏头的说法,给石涧仁感觉好像自己是走进大观园的刘姥姥,搞清楚各家各户的关系估计都得费掉不少脑细胞。
  石涧仁决定回头先去买本书搞清楚这个结构。
  曹天孝却难得的伸手:“春节前说好的献策建言呢?”
  还好石涧仁不艰难,从深蓝色夹克内兜里拿出叠好的几页打印纸和一张光盘:“电子文档也在里面,可以随时编辑。”
  曹天孝稍微翻看看了下标题,眼睛亮了亮,小心的放进自己拿着的文件夹里。
  又送到停车场了,曹天孝指着那辆白色宝马车就提醒:“接下来再到电视台上班,你开这辆车就不太合适了,对吧,虽然内部人员知道你是企业家来挂职的,但在群众眼里你就是官员,代表的就是政府,就会质疑你身为公务员哪来那么多钱买豪车,没必要引起这样的舆论影响,是不是?”
  对啊,只是稍微转换下角度,就能体会到完全不同的感受了。
  石台长点头称是,坐公交或者出租车吧。
  他有点纳闷,自己去电视台到底能干嘛呢?


第844章 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鲜明,出众

  把宝马车开出政府机关大院的时候,四辆档次不同的轿车正一顺儿排在街对面的路边,那个身材苗条的周总靠在一辆红色马自达副驾驶对他挥手,表情动作都是很欣喜的那种,另外的两部奥迪跟一辆奔驰都放下车窗,石涧仁也摁下车窗靠过去,果然是刚刚认识的几位同僚,画小猪小狗的地产老板有司机,搞高档文艺事业的冯总这辆红色马自达也很衬她的气质,笑得有慈祥的味道:“我们最年轻的石总,大家先一起吃个饭,相互熟悉下,接下来的工作才好相互支持良性发展?”
  哦,也对,新的阶层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大家都是有家有业的成功人士,还都有共同追求向上的心态,借着眼前搭建起来的这种平台,交流起来完全可以互通有无,这就是普通工薪阶层完全不可能接触到的资源了,当普通市民为了一点点生活改善到处找关系找路子的时候,这个阶层之间早已是把各种资源都摆在那各取所需的交换了。
  人类阶层的区分,就是这样拉开的。
  这和石涧仁熟知的那些努力跟选择带来结果,似乎有一定的必然关系,又有些偶然性。
  的确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