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行在超级三国志-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贬为军师将军(五品最高武官官职),以示惩处;诸位将官务必引以为戒

曹操对吴凡的这道惩处,实际上只是缩减了吴凡一部分工资而已;至于都督,啸亭侯,和三品官阶,这三样真正有实权的职位一个都没动,曹操手下大多数武将都看得明白。

但是,看得明白的同时,他们也深深地懂得,以自己那么点寸功来讲,在吴凡面前根本不值一提,相同的事要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处理结果绝对不会这么轻描淡写。于此,曹操与吴凡演的这出戏,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令曹操在众将心目中的威信又进一步提升了许多。

随后,曹操又命人将刘备二位夫人押送到邺城与南皮边界。由于事前已做通告,得到消息的刘备早已派人在边界处等候,将二位夫人接回南皮。

至于刘备、张飞得知关羽死讯,又是怎么个悲痛法,这里先不做表述,单说邺城这边。

将关羽下葬后的第二天,晋阳方面传来捷报:上党太守夏侯渊,已经成功将晋阳攻陷,得降卒三万余。同时,夏侯渊向吴凡请示由谁来担任晋阳太守。

夏侯渊将晋阳攻陷的原因,除了晋阳城内守将与夏侯渊手下武将差了一个档次之外,数日前,晋阳太守田畴曾经得到撤军回到邺城的袁绍调令,将晋城七万守军调出四万,来守邺城。这样一来,晋阳守军就只有三万,而一直严密关注晋阳情报的夏侯渊,得此消息后立即率军倾城而出,将晋阳团团包围。

至于晋阳派出去的四万军队,行至半路,就得知邺城已经失守,袁绍引众将退回南皮。这四万军队于是急忙撤军返回晋阳,欲解晋阳之危。不料途中遭遇荀攸设下的伏击,四万军队除战死二万余人外,其余士兵皆降。夏侯渊随后引军继续猛攻晋阳,在一架井阑和一辆攻城车的相互作用下,晋阳城防不支,最终城破易帜。

破城之后,城内又有一万余名守军投降,加上前面遭受伏击而投降的士卒,共计三万有余。

除此之外,晋阳太守田畴以及部下僚将张燕也先后归降,其余不肯归降的俘虏被夏侯渊释放。

吴凡接到书信后,高兴了一回,随后写下亲笔任命:由夏侯渊担任晋阳太守,原属僚将文聘、臧霸、卢植、荀攸,以及降将田畴,张燕留在晋阳,都市方针为防备,目标为袁绍治下城市蓟。(蓟是晋阳目前唯一接壤的敌对都市,两个城市间的路程以步兵行进速度为七天)

上党由于前有晋阳,后有河内,已经是后方都市,不需要再调派多名武将驻守。吴凡便任命原夏侯渊僚将杨彪为上党太守,陈震为其僚将,都市方针为治政。

这么一来,曹操为吴凡第二军团所下达的军团方针:“并州攻略”,就已经圆满完成,前后不到一个月,这让当初将期限定为三年的曹操大感惊讶,同时也是欣喜不已。

由于军团方针完成,身为军团长,也就是都督的吴凡,因此直接获得2000功绩;加上此前吴凡在袁曹两军大战,以及飞夺邺城时的出色表现,吴凡一共获得3761点功绩,总功绩达到26874,距离二品官还有3126点,遥遥领先曹操手下其它文武官员。功绩排在第二位的夏侯惇,与吴凡功绩差了一万二千有余

由此,曹操立即将吴凡官复原职,并将宝物四灵文镜(装饰品,价值15;青龙偃月刀价值20。重甲决定以后把宝物价值用数字表达,这样貌似直观一点)赏赐给吴凡,以作褒奖。

从吴凡前面被处分,到现在不但官复原职,还得到一件价值不菲的宝物,不过一天时间而已。曹操手下众将得知这个消息,一个个都啧啧称羡,只恨自己没那个本事。

刚刚赏赐完吴凡,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小沛太守陈圭派人前来告急:孙坚起十二万大军攻打徐州,小沛、下邳两城危在旦夕

徐州是中原粮仓所在,眼下春播已经结束,就等秋后收粮,决不能在这个时候让孙坚把徐州夺去

曹操当即下令,第一军团立即前往徐州救急。而河北袁绍,就交给吴凡的第二军团来收拾……

复回中原 第171节 决战邺城

第171节决战邺城

于是,临行之际,曹操对第二军团下达了新的军团方针:河北攻略时限:七年。

吴凡率领手下众位僚将,郑重领命。

目前河北除并州的上党、晋阳,以及冀州的邺这三座城市均被吴凡第二军团攻克之外,还剩三州六城。分别为:幽州的襄平、北平、蓟;青州的北海、平原;以及冀州的南皮,总兵力约三十五万。

不过,由于受兵粮不足所限,这分属于各个城市的三十五万兵马,不可能全部调集到一起。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报来看,袁绍正在以距离邺城最近的平原为中心,集合南皮、蓟、北海、平原四城兵力,约二十万,准备与曹军进行最后一次决战。

本来邺城有曹操第一军团驻扎,加之袁绍军还没有从先前大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对曹军普遍心怀畏惧,以至袁绍不敢对邺城擅自用兵。但是,眼下曹操为了救急徐州,将第一军团撤走,邺城只剩下第二军团,不到四万人马,这么一来,袁绍就肯定要趁此机会,攻取邺城。

毕竟,邺城是河北最大的城市,地位相当于中原的洛阳和许昌,眼见曹军将邺城从自己手里夺走,袁绍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气?

于此,吴凡就必须争分夺秒加紧扩军,并调集第二军团所有城市可以调动的部队,集结到邺城,与袁绍军作最后的决战。

至于面对袁绍大军来袭,死守邺城耗其兵粮的方案,吴凡不是没想过,不过直接就将这个方案否决了。原因是平原拥有攻城武器制造所,这一次决战是袁绍军最后的希望,必定倾尽财力为部队尽可能多地配备攻城武器,如此,死守邺城就是极不明智的选择,不但守不住邺城,还会令己军伤亡惨重。

长话短说,吴凡在曹操率领第一军团急匆匆奔赴徐州之后,立即派出传令兵分别前往第二军团辖下的晋阳、上党、洛阳三城,命令三城太守各派出一部分部队火速赶来邺城。

除此之外,吴凡对河内又特别有一道命令:命留守大将曹仁,与荀彧、皇甫嵩、朱儁四人,率领马步军三万五千,佯做支援徐州战场,经中原官道一路急行,抵达下邳后,直接北上攻打北海。

河内与北海之间的距离,步军行进需要二十天

地理情况,北海与徐州毗邻,属于前线都市,此前驻有重兵。不过,由于徐州目前正遭受孙坚军进攻,无暇顾及北海,袁绍因此得以放心地将北海守军调至平原,参与邺城决战。

这样一来,北海空虚是肯定的,吴凡岂有不取之理?除河内之外,邺城正在加紧战备,派不出人手和兵马;洛阳没有得力的人选;晋阳新破,又需要防备蓟,能派一万人赶来邺城就已经是极限,根本无力去取北海;上党由于是后方都市,吴凡只派杨彪和陈震两人驻守,军队也不多,自然不能派他们二人去取北海。

这样一番比较下来,只有河内有取北海的能力。

河内自吴凡取下邺城后,目前被上党、邺、洛阳三城环抱,和上党一样都是后方都市。吴凡命曹仁四人取北海的同时,任命留守武将陈群为太守,王允为其僚将,仅留五千兵马驻守,其余近万人马全部调来邺城。

与这近万人马同时调来邺城的,还有谋士郭嘉,以及吴凡的徒弟李湛。

十天后,四城接到吴凡调令,派往邺城的部队全部到齐。其中晋阳派出军队一万,上党派出五千,河内派出八千,洛阳派出二万;加上邺城自有部队,共计九万八千人。

另一方面,邺城守将共有九人,分别为:吴凡、吕布、华雄、颜良、文丑、张辽、周泰、吕玲绮、郭嘉。(李湛还没有出徒,不能单独领兵,不算守将)

毫无疑问,这九人个个都是真才实料,没有一个吃闲饭的。因此,虽然邺城不论是守军还是武将,都比袁绍大军少了许多,但吴凡却是淡定自若,丝毫不觉紧张。而吴凡手下的这些战将们,更是个个摩拳擦掌,只等着在即将展开的大战中杀敌建功。

又过了二天,清晨,随着远方地平线上涌起滚滚尘烟,袁绍二十万大军终于出现了。

袁绍大军这次行进得很慢,而且提前就把十余架井阑全部组装起来,由士兵一路推着向邺城缓缓前进。看来袁绍是吃了上次长途奔袭的教训,改为稳扎稳打,以兵力优势以及大量的攻城武器,想要稳中求胜地将邺城拿下。

早就得知情报的吴凡,站在城头上望了一眼袁绍大军,随即下令:除周泰及一万三千步兵守城外,其余众将以及八万五千部队全部出城,迎击袁绍军

却说这出城的八万五千部队,光是青州斗士就占了三万人;由吴凡率领,郭嘉为部将,李湛为从将。余下的五万五千部队:

突骑兵一万五千,由吕布、吕玲绮父女二人率领。

骑兵一万五千,由颜良、文丑率领。

骑兵一万五千,由华雄率领。

骑兵一万,由张辽率领。

很明显,吴凡手下部队有些过于偏重骑兵,弓兵部队却是一个都没有。究其原因,吴凡手下这些僚将,大多都是精通骑兵兵法,像华雄、颜良、文丑、张辽,全部拥有骑兵最高兵法:突击。而吕布和吕玲绮父女二人,在精通骑兵兵法的同时,又精通于弓骑兵法,因此吴凡将仅有的一队突骑兵交给他们父女二人率领。至于吴凡本身精通的是步兵兵法,周泰和吴凡一样都擅使步兵。而弓兵兵法由于没有人擅长,吴凡便将直接弓兵舍弃。

吴凡用兵就是这样,视武将兵法配备相应的兵种,而不是为了追求兵种平衡,强迫将不擅长的兵种配备给武将。这样的用兵方式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一旦发起猛攻会异常猛烈,排山倒海一般,令敌军难以抵挡。坏处就是由于兵种不最好。平衡,在某些战场可能出现不适应;比如崎岖山地,或是水战。

所谓世间没有十全十美,道理就在于此。

当然了,吴凡现在用兵之所以兵种不平衡,乃是因为手下僚将兵法不平衡所致。如果吴凡想要改变这一局面,只要调整一下僚将人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过,目前吴凡还不想改变这一局面。河北一地和中原一样,多平原,骑兵正好发挥威力。这样的看似不平衡的兵种配置,却是再适合不过了。

却说吴凡与手下众将所率领的这五支部队列队完毕后,对面袁绍大军也已经来到近前。看到曹军总大将吴凡立在阵前,袁绍气得浑身发抖——就是此人,屡破我军,直接导致我军大败,并夺了邺城。这还不算,他竟然还把我的二员大将颜良和文丑拐了过去,真是气杀我也

虽然袁绍心中十分气愤,不过他自马车上站起后,却并不与吴凡对话。其中原因:一方面,两军交战,攻城略地,没什么好说的。另一方面,当袁绍看到立在曹军阵前的另外两个人时,就把和吴凡对话的心思抛到了一边。

这两个人,自然就是颜良和文丑。

只见袁绍向着颜良、文丑二人高声道:

“颜良、文丑,我待你们二人不薄,今因何背叛于我?汝二人,难道竟是忘恩负义,怕死贪生之辈乎?”

颜良、文丑二人性格忠义,又不擅辨才,听了袁绍这话,默默低下头去,不知如何作答。吴凡扭头一看:这样可不好,照此下去对全军士气都会造成影响。

刚想替两位义兄答话,身边郭嘉已经开口道:

“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