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缘-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说,接下来该是纳采,即男方带上礼物上女方家提亲,若是女方收下礼,亦即是答应了,便会接着行问名之礼。不过,未免最后可能会出现八字不合导致两家亲家结不成反而成仇人的事。因此会找一个两家皆熟又信得过的妇人,在纳采之前,便把两人的八字合一次。

崔太夫人年纪大了,辈份又高,不好到处走动,便推给儿媳妇;崔老太太想着,她虽然上头有婆婆,下面却也有儿子媳妇孙子媳妇,出这个面也不好看,便推给了儿媳妇。

两人八字极合,两家自是欢喜。好在林家早预备着,不过一月的时间,便成了前面四礼,林珗的婚事就定下了。

程二姑娘今年方才十四,程太太心里舍不得,想多留两年,又担心林家不愿意,毕竟林琰也有十八了。私底下便问了崔太太,意即探一探林家的口风。

正好林海想林琰三年后若是能中举,迎亲时也体面些儿,两家一拍即合。到底程家是嫁姑娘的,唯恐自家姑娘受了委屈。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郑老太太毕竟也有了年纪,倘或有一个好歹,守上几年孝,又怕耽搁了女儿的青春,便没把这个话说死。若是瞧着郑老太太身子不好,这亲事自然提前,若一直康健,自然皆大欢喜。三年后,不管林琰中不中,照旧选好日子成婚。

两家议婚,外人眼里看着,也不过是半月的时间,却不知两家早已有了意思,互相打探了多时。王子腾的夫人还没想到主意,林家的聘礼已经下了,再后悔也无益。王子腾的夫人眼界高,低不成高不就,拖了几年,眼见着姑娘年纪大了,方才定下来。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林琰的婚事方才定下,张凤娥的婚事也有了着落。又不是京里人士,却是姑苏人。那户人家,原也是世家,只是家道中落,父母早丧,读书不成,性情豪爽,酷好耍枪舞剑,却是今岁的武状元。你道是谁,却是柳湘莲。

林家和柳家都是姑苏人,认真论起来,两家还有些亲戚关系。林海与柳湘莲之父也是旧识,过世时,便把柳湘莲托付给了林海。不想柳湘莲年岁虽小,却极有主张,先说要守孝,拒不往林家,林海自不好挡住儿子为父亲守孝。待孝期一过,除留下几房人看管祖宅,只留了一个庄子,别的一气卖了。一个人出了姑苏,游山玩水,拜师访友,好不快活。

林海收到信,都气乐了,若要不管,又放不下,只好命人各处寻访,几年来音讯皆无。

那一年贾敏过世,柳湘莲自己找到门上,在贾敏灵前献香,又主动说起名姓,林海才知道是他,虽然欢喜,到底心神不济。直到过了百日,几个子女又劝着,才渐渐好些儿。林珗引了他进来,林海方才记起,不免细细问了一回这些年在外的经历,柳湘莲丝毫不隐瞒,事无巨细,但凡林海问道,必仔细说来。虽显莽撞,但心性不曾变,只是欠缺磨砺。倒也喜欢,少不得问到前程。柳湘莲自己是个有主意的,因说打算考武举。林海心里已预料到,也没敢想要他子承父业,并不以为异。遂留他在家里,柳湘莲也不肯,只说回姑苏老家专心习武应试。林海到底不放心,请了一个武师傅跟着回去。

果然,第二年就来信说已是秀才,只等大比之年。

林海见他在外这么些年,虽无父母管教,倒也未曾习得那些纨绔子弟的样方。打磨几年,性子沉稳些,未必不能出息?老太太提起张凤娥的亲事时,林海就想到他。只等柳湘莲取得了功名,才和老太太提起。老太太亲自见了,也觉着好,又私底下问过张凤娥,才写信给她父亲。

知是林海荐的人,自幼便识得的,又知根知底,老太太也亲自相看过,张老爷自无不应的。也不和陈氏说,先进去禀了父母,又仔细说了对方的人品家世。两个老人有什么可说的,只说是林家那边相看好了的,上无父母,下无兄弟,进门就当家作主,自然千肯万肯。张老爷当下便回了信,亲手写下庚贴,同书信一起送到京里。

柳湘莲点了福建参将,本该立时上任。柳湘莲原先也打算等张凤娥及笄后再迎娶,老太太的意思是,赶早不赶迟,家里有一个陈氏,还是早些完婚的好,恐迟则生变。

林珗和林琰也才知道张家的事竟到了如此地步,便亲自与柳湘莲说明。柳湘莲当下就答应了,回头便题本上书。皇上见是喜事,不止格外开恩,许年底上任。得知柳湘莲无父无母,更给了一份体面,竟格外下旨赐婚。

老太太原先还担心过礼时有反复,如此一来,便什么也不担心了。

这一面圣旨下来,婚期在十月,张凤娥即刻就要回家待嫁,连中秋也等不得了。别人犹可,黛玉却是极为不舍。张凤娥也舍不得,却也无法。

原先郑氏留下的嫁妆也不知还能有多少,这些老太太早已备下,倒也不怕,就是陪嫁的丫头和陪房难一些。张家那边陈氏是不敢想的,张老太太也未必靠得住。卢慧娴便出面把琉璃一家子都送与张凤娥,老太太也从姑苏老宅里选了一房人送与她使唤。虽不一定合用,到底比张家选的人要强些儿。

张家的人来得极快,和张老爷的信是一起到的。原本便是过来接自家姑娘回家待嫁,不想有这样大的恩典。他本就是张老爷的心腹,心里也敬着张凤娥。如此,更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凡事都听林家以及自家姑爷安排调停。

黛玉列了单子,思来想去,总觉着薄了,正好卢慧娴来瞧她,就把单子往卢慧娴跟前一推,道:“娴姐姐帮我瞧瞧,这些好不好?”

卢慧娴接过去瞧了几眼,提笔就划去大半,只留了几色针线和不出色的小玩意,不等黛玉着急问出声,就说:“这些好是好,一则送过去不易,二则你一个姑娘家的,东西太重就太过了。这几样针线玩意全了你们的情谊就好,别人也挑不出错来。你还怕我委屈了凤儿,再说,还有老太太太太在呢。”

话音才落,就听外面一个声音跟着说:“娴姐姐和妹妹这样待我,我却没什么可以还你们的。这一别,也不知还有没有见面的时候。”却是张凤娥过来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来的,面上满是泪痕,一双眼也已经肿成了桃儿。

想到再有两日就要分别,从此天各一方,黛玉已呜呜哭起来,卢慧娴也红了眼圈,强撑着不敢流泪,强笑道:“这是怎么说,原是好事,我们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哪里是有喜事的样方?快收了泪,”又嗔怪张凤娥,“才多大点年纪,就敢说什么见不了面的话。想我们在扬州时,何曾想到会进京?如今不也进了京。不说旁的,过个三年,妹夫也要回京述职罢,那时候,我们不又能见面。”

卢慧娴妹夫妹夫地叫着,张凤娥便红了脸,腮上挂着泪,也不知是要哭还是要羞,道:“娴姐姐怎么也捉弄起人来。”说罢,便走到黛玉身边,拉起她,说:“我这两天收拾箱笼,把这两年做的针线整理出来了。一式三份,大嫂子和珺妹妹那边的已经叫琉璃和叶子送过去了。这一包是单给你的,你别嫌弃,留着赏丫头罢。”

一面说着,一面和黛玉出了这边书房,却不理卢慧娴。黛玉知她是害羞,不好意思,便也不理卢慧娴。待到了门前,方才扭过头,见卢慧娴跟上来,也不说,便又回过头和张凤娥说话。

三人才出书房,林珺便走进来,露珠跟在后面,抱着一个包袱,看见张凤娥,就说:“怎么都在这里?我还说我和大妹妹去你那边呢。”

卢慧娴便指着露珠问:“这是什么?”

林珺便指着罗汉床叫露珠把包袱放在床上,她自个儿上前解开包袱,里面是一个红漆掐丝果盒,上面又有一个小包袱,林珺解开小包袱,拿着给几个人看,说:“我往日做的几个帕子和荷包,也就这几个还能看,好在是我自己亲手做的,留着做个念想儿。”又指下面的果盒,“是几样干果和肉脯,有家里嗮的,也有外面买的,乘船坐车吃最好。你先尝尝,看喜欢哪几样,明儿你告诉我,我也好给你送过来。”

张凤娥哪里还忍得住,早滴下泪来,林珺却是个不爱流泪的,连眼圈也没红,反而笑着劝她,道:“虽是分别,我只当是相聚。”

今日的分别,便是为了来日的相聚。

张凤娥走的那天,林海准了黛玉和林珺送到码头。

柳湘莲也要回姑苏,两队人正好同路,正好柳湘莲也能护送一段,到了扬州,两队人才分开。

送了张凤娥登船,林黛玉和林珺两个俱是没得精神,卢慧娴便说:“总归是出来了一趟,这里离大觉寺也近,咱们过去上一炷香,保他们一路平安。”

林黛玉天性里还是有些林珺的性子,这会子张凤娥走了,她心里却又不难过了,想着来年相聚,该是何等的欢喜,满信期待。听言,两个俱是喜欢,都拊掌称是,林珺又说:“正好过去用饭。”

黛玉难得的没有笑话她,反而应和道:“说得是,要说来了京里,我还没吃过京里的素斋。今儿咱们尝尝,比起我们南边的,到底怎么样?”

卢慧娴见她们有说有笑的,方才松了一口气,敲了敲车壁,向外吩咐道:“请大爷过来说话。”

外面驾车的车夫应了一声,便喊林珗,说:“大奶奶请大爷近前说话。”便听车轱辘声一阵慢过一阵,马车缓缓停下来。一时便有马蹄声愈来愈大,到了近前方才停下,接着林珗的声音响起,“是不是想出去逛逛?”

卢慧娴尚且没有说话,黛玉便笑道:“哥哥又知道?我看,该是你们在家里就商量好了的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卢慧娴也是临时起意,黛玉这么一说,倒真像那么一回事,便觉面上发烧。又恐林珺和黛玉看出来,强作镇静,伸指点了黛玉一下,嗔道:“真是狗咬吕洞兵不识好人心,我瞧你们心里不好受,叫你们去散淡散淡,倒成了我算计你们。”又向外头说:“我们去大觉寺上柱香,为张妹妹他们求个平安。”

林珗也担心黛玉忽然少了一个姐妹心里不痛快,听见她说话,心也才放进肚子里。自然不怪罪她拿他和卢慧娴打趣,倒巴不得她能日日如此。听言,连忙应下,吩咐车马前行,打马过去和林琰商量着分出人手过去打点不提。

因不是正日子,大觉寺上香的人不多,得知太子少师家里的女眷出来上香,忙忙地打扫了静室,外面宝殿也都封了起来,不许一个外人进出。几人才到了大觉寺,早有庙祝迎上来。

黛玉三人上完香,就有小沙弥引着去后面的静室歇息,斋菜也已经好了,这里才问,那边就送进来了。

虽是素斋,却是鸡鸭鱼肉一应俱全。黛玉因搛了一块素鸭,便和林珺说:“可见得这些人都是假情假意,口里念着佛,心里偏又惦记着俗世红尘。做这些素鸡素鸭素鹅素肉出来,不是哄人么?说是方外人,不过也是红尘中人罢了。”

她说话声音小,卢慧娴却听见了,顿时哭笑不得。她心里虽也这么认为,到底是在寺里,恐隔墙有耳,被人听去了一言半语,坏了名声,连忙喝止她,道:“不可混说。”

黛玉笑嘻嘻地点了头,虽不再说,却也不肯用这些素斋。卢慧娴无法,叫丫头们拣了些带出来的点心,黛玉就茶吃了几块。

林珺倒是不在意,大觉寺的素斋也做得极好,和卢慧娴两个每样都好好品尝了一番。

吃罢饭,林琰因要去这边后山逛,便打发了小厮过来问卢慧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