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奶爸-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程量不大,所以召集来的都是临鱼村的妇女,还有一些半大小孩,在此时人们的眼中,也可以算作是劳力了,也都加入进来。

    这些人也是有酬劳的,只要是出工,并且保质保量,狄府就管着一天三顿饭,是有饭、有菜、还有汤的那种饭,不是给官府出工时,糊弄人的稀粥。

    这两块地,按照穆老汉的建议,是准备要种上土豆和红薯的。老汉在原本小院后头的菜园子里,培育种苗的计划十分的成功。

    尤其是土豆,长势十分喜人,甚至有些长得快的,此时已经成熟了,让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汉十分惊讶,连狄阳也觉得有些意外。

    实际上他不知道的是,此次帐篷里带来的土豆,是从荷兰引进的早熟高产品种。

    为了给乡民们一个直观的认识,好让在临鱼村推广高产作物的计划能够实现。这一小部分已经成熟的土豆,并没有继续当作种子,而是拿出一部分给大伙加了餐。

    此时正是到了饭点,铁柱拿着大勺子,站在三个盛满了饭菜的大木桶后面,如同后世食堂里打菜的师傅一般。

    收了工的村民们,端着分量一样的盘子,排着队打饭,他们很快就被盘子里,从未见过的食物所吸引了。

    “这是什么,以前从来没见过啊?”

    “就是,金黄的、软软的、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味道好香啊,喂,前面的快点,我都等不及了。”

    有相熟的村民问道:“诶,铁柱,这是啥啊?”

    铁柱这些天跟着狄阳后头混,不知吃了多少好东西,原本就大块头的他,又涨了不少斤,此时一边替人打着饭,一边说道:“那是土豆。”

    “土豆,土里的豆?不管了,先吃了再说。”已经打到饭菜的村民,端着盘子,随便找了块地方,就大吃特吃起来,不一会在那吧唧吧唧的声响中,传来“好吃”“好吃”的声音。

    这又惹得后面的人,蠢蠢欲动。

    等所有人都打到了饭,狄阳站在小小的土坡上,高声说道:“乡亲们,此时你们盘子里的那个物事,是马铃薯,又叫做土豆,这时我从外地引进来的新作物,大伙觉得胃口怎么样啊?”

    “香”

    “甜”

    “好吃”

    大伙在底下七嘴八舌的响应,全都是正面的评价,并不是为了恭维狄阳,而是确实口感很好。

    狄阳伸出手,往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接着说道:“这个土豆可是个好东西,是老天爷赐给咱们农民的礼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不单单是因为味道好。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应当都有过饿肚子的经历吧。”

    即便是在后世的中国,大多数家庭能够吃饱饭,那也不过是二三十年的事,父辈们可都是从饿肚子的年代走过来的。

    而在此时的明朝,临鱼村这种地方,农夫们吃不饱饭根本不奇怪,能吃饱才是怪事。而每年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村子里饿死几个人,那都不叫事。

    几乎每家都是这样,所以听了狄阳的话,众人都是感同身受,情绪一时有些低落起来。

    “但是这个土豆,可是不一样,是一种十分高产,而且特别容易吃饱的口粮。它有多高产呢,一亩地至少能产出至少三千斤,够一家老小吃上一年都不用愁。”

    “眼看着夏粮就要收割了,到时候在下想租乡亲们的地,种植这种土豆,当然不会让大伙白种,收成之后,每家每亩地可以自己留下一千斤,剩下的,在下愿意按照市价全数收购,绝对绝对不会让大伙亏本。”

    “若是大伙有意,可以到在下这里报名”

第20章 小学堂() 
狄阳让大伙在夏粮之后,改种土豆、红薯的计划并不顺畅,响应者寥寥无几。祖宗们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教训,使得这个时代的农夫,天然的认为土地就是用来长粮食的,而在他们认为,也只有小麦和稻米算是粮食。

    那马铃薯口感再好,那也不能当饭吃啊。虽然狄阳再三强调,马铃薯营养价值不比小麦和稻米做的“饭”差,也完全可以充当主粮。

    可是大家还是将信将疑,老祖宗没这个说过啊!

    对于马铃薯能不能当饭吃的争论,尚且没能达成统一,更别说让自家赖以生存的土地,就此改种这玩意,这

    咱们承认你狄阳很厉害,是郡主曾经的男人,太子曾经的女婿,见过的世面比全临鱼村的人加起来都要多,可这件事实在没法同意啊。

    所以当狄阳提出让大家改种高产作物,并且只是请大伙代种,收获之时,除了允许大伙自留一千斤,其他的不论种出多少,狄府全数买单,绝对不会让大伙亏本。

    可即便是这样,大多数人还是沉默应对,极少一部分报名的,也是出于对狄阳的盲目信任,抱着大不了陪公子玩玩的心态,贡献出亩把几分地。

    全临鱼村只有一个叫王来双的瘦猴,贡献出了自己全部的土地,。

    这个勇士让狄阳大为赞赏,可是了解之后才明白,王来双家里的是临鱼村最差的山地,不管种啥都不活的那种。

    不管怎么说,狄阳手里还是有了一些可以自己支配的土地,虽然这些地参差不齐,也很零碎。不过若是培育计划顺利的话,以自己带来的几样作物的高产性,用来打开市场,和满足初期几家酒楼的供应,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

    小院内,露天一伙小孩子,盘着腿席地而坐,这些人小的只有牛牛那么大,大的看起来已经快十四五岁了。脸上、身上无一例外都是脏兮兮的,头发也都乱糟糟如同鸟窝一般,衣服上有补丁的都可以算是中等人家,大多数的连补丁都没有,破烂的基本看不出原来的样式。

    看起来比叫花子好不了多少的孩子们,此时表情却是难得的认真,一眨不眨的看着前方。

    那里,立着一块谁也没见过的木板,被油漆刷成白色,不过狄先生却叫它“黑板”,是先生用来授课的主要工具。

    此时狄先生穿着一袭青衫,手里握着一支炭笔,正在白色的黑板上写写画画,不一会上面就有了很奇怪的形状,看起来看起来就像一只肥硕的公鸡。

    狄阳画的正是简版的中国地图,不过疆域要比后世的要大些,反正这个时代不会引起外交纠纷,就是画一张世界地图,上面写上大明二字,也没人来抗议。

    作为资深的驴友,帐篷里自然是会有高精度的地图册,不过那玩意对于此时的人们来说,有些过于震撼,狄阳还没敢拿出来。

    只好凭借着记忆手画,嗯,丑是丑了点,不过好在轮廓画出来了。

    用炭笔在黑板是点了点,狄阳转头望着底下的孩子们,说道:“这个便是我大明的疆域,像一只雄鸡,傲立在东方。”

    “鸡背上的那一块用虚线画着的,就是我大明的死敌,蒙古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前天我们讲过,鞑靼和瓦剌是属于什么民族,都有些哪些特点?”

    狄阳开设这个小学堂已经有段时间了,只要是临鱼村的小孩,都可以过来免费听课。

    现在这段时间,基本是上午去田地里忙活,用完饭以后,就到小院里授课。因为不要钱,所以临鱼村的老少爷们把家里的小孩子都送过来了,反正这些人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送来学习学习,再不济也能听点故事。

    狄阳是来者不拒,只不过他不教经史子集,不教科举八股,也没有固定的课程,想到哪里,讲到哪里,大多是一些后世的常识性问题。

    北方蒙古的事,前段时间随口提过一些,因为他此世曾经随军出征过蒙古,所以记忆很深刻,又结合后世的经验,给孩子们讲了一些。

    经过几天的相处,孩子们很快就发现这个狄先生和印象中先生不太一样,从来不照着书本念,实际上他们还没见过先生拿过书。基本上都是靠着一张嘴在说,说的那些话也一点都不枯燥,又有趣又好玩,而且很难忘记。

    所以听了狄先生的问话,底下好多小孩子都举起了手,最终一位个头比较高的获得了先生的首肯,高个子站起来说道:“我知道,先生前天说过,鞑靼和瓦剌都是都是都是那个叫做,嗯,对了,叫做游牧民族。”

    高个子站起来有些紧张,说话也有一点磕巴,不过在狄先生眼神的鼓励下,后面就顺畅的多:“他们的特点是居无定所,会跟随着嗯跟随着水草不断迁徙,善于骑射”

    狄阳在教学中打量的使用了不少现代词汇,也难免这个600年前没有上过学的小孩记得这么熟悉,冲着他点点头,带头鼓起来掌来。

    高个子因为激动而脸色通红,对着先生深深了鞠躬,然后又重新盘腿坐了下来。

    “王大郎说的不错,很好的领会了我那日说的意思。”狄阳继续说道:“那么这些游移不定的鞑子,不会种地,不会织布,没有盐,没有铁,没有茶叶,几乎除了马和羊什么都缺,一旦他们想要,那么只能到咱们汉人的地盘去抢。”

    “这些战力彪悍,移动速度很快,游荡于茫茫大漠之中的鞑子,若是朝廷想要派大军清剿,最先要解决的问题的是什么呢?”

    正在狄阳滔滔不绝的授课之时,一架马车缓缓的从村头是驶了过来,最终在小院外头停下。

    接着从马车上下来一个布衣老头,正是一个多月前在聚宝门外逸仙楼见过的那一位,还有一位富商打扮的中年汉子。

    老头仍旧穿着一身布衣,看起来其貌不扬,下了车正准备敲门,听到里面的声音,似乎那个叫做狄阳的后生,正在里面谈论北征蒙古的事情。

    论点有些奇怪,但是却又很有道理,老头收回了手,默默的在门外听着,此时讲到了大军远征漠北,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问题的答案没有让姓夏的老头等太久,那个洪亮的声音传来,只有两个字。

    “粮食!”

第21章 此言当真?() 
“哎呀,不知道夏老和周掌柜今日要来,有失远迎,恕罪恕罪。这杯酒,在下先干为敬。”狄阳坐在客堂的饭桌上,一口喝完了杯中酒,接着又亮了亮杯底。

    因为夏老和周掌柜这两位客人联袂而至,小学堂今日下学的也比往常稍早一点。自己的有些言论,在此时的人们看来可能过于惊世骇俗,和小孩子们讲讲无所谓,在外人面前,还是低调点的好。

    周掌柜是约好了一个半月后来临鱼村谈事的,也难为他等了这么久,只是夏老能一块来,倒是有些出乎自己的预料。

    不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嘛。狄阳还是做了一桌子的菜,尽一尽地主之谊。

    夏老对狄阳的观感很好,主要是这小子喝酒不含糊,做的菜也特别对自己的胃口,今日去逸仙楼时,听闻周掌柜要来拜访狄阳,想起那日的几道菜式,至今还让自己馋的很,也就一块跟着过来了。

    今天的饭桌上没有让自己念念不忘的油炸花生,刚开始还有些失望,不过很快的就被狄阳端上来的几样全新的菜式所吸引了。

    几人一番客套之后,夏老微笑的指着桌上的菜肴,问道:“老夫一向在燕京当差,对江南的菜式不甚了然。周掌柜是金陵有名的大厨,这桌上的菜,可否为老夫介绍一二?”

    周志明实际上自狄阳把菜端上来的时候,就在不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