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杀破狼-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简单的喝了一杯接风酒后,黄道周就以要先去拜见太子殿下为由别过诸人,跟着阮大铖去五华宫了。

    阮大铖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是多了不少想法,别看黄道周声望这么高,威国公那边可没有给他什么实职。不过却给了他一个大帽子,和自己一起负责组织探讨甲申之变的原因。

    对于明代的文人来说,升迁之兆有三,第一是起草先帝遗诏,第二是监考,第三就是修史了。

    虽说是探讨,可那就等于是修史了,只不过不是断代史而已。所以想到这里,阮大铖对黄道周反而也客气了几分。

    都了五华宫,黄道周却是实实在在吃了一惊:“阮兄,太子架前没有锦衣亲军吗?为什么全都是些佛郎机人,而且这着装也和威国公那些军队的着装一样奇怪。”

    因为张振岳的原因,这个时期去过欧洲的大明人不少,但是官员却不多,所以看到西洋人,大家一般都用佛郎机人代指。

    阮大铖连忙解释道:“黄老夫子误会了,这可不是佛郎机人,乃是欧罗巴的日耳曼人,忠诚度很高的,护卫太子非这些人不可。。。”

    黄道周虽然有些不悦,不过他急着见太子,也就没打算以此生事,点点头就跟着进了五华宫。

第053章拥立新君(五)() 
第053章拥立新君(五)

    “臣黄道周参加懿安皇太后、参见太子殿下”胡须花白的黄道周的声音中甚至还带着一丝颤抖,估计是真的有些激动了。

    监国太子朱慈烺也是这几天身子骨好一些,所以在懿安皇太后的陪伴下召见了黄道周。

    随着一句爱卿平身,黄道周一起身就看见两个宦官搬着椅子过来了,这是自己和阮大铖一人一张了。

    黄道周到不急着坐,他大声道:“臣启奏,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外夷犯我,社稷存亡则更需要有太子这样的明君,还请太子殿下速登大宝。”

    朱慈烺点了点头,虽然他才十七岁,但是很多事情他都懂了,所以他没有直接回答黄道周,而是把目光投降了阮大铖。

    由于太子体弱,所以今日召见的地点放在了上书房,而且还可以遮住了阳光,点起了蜡烛,室内的光线并不好。但是阮大铖依然感觉到了太子问询的眼光,他立刻起身道:“臣附议,不仅臣附议,威国公以及前线数十万将士均拥戴太子殿下速登大宝。”

    懿安太后听出这话里的意思了,她插言打断了这次短暂的会晤:“二位大人都是千里迢迢过来,今日还请好生休息,至于太子这里,还需要诸位好生辅佐,你们且先退下吧,太子也该用药休息了。”

    听到这话,黄道周和阮大铖立时告退。

    黄道周的职务虽然没安排好,但是住处却安排好了,家人也在路上了。黄道周前脚一进门,后脚黄宗羲等忠君社的成员就到了。

    密议了一夜之后,第二天,也就是八月十日,由广西布政使黄宗羲牵头,各地官员士子联名,第一份劝进书上表给太子,拉开了拥立新君的大幕。。。

    在武昌,张振岳陆续收到了关于江南地区反抗“剃头令”的信息,哦,根据秦浩的回禀了,为了更好的在南京潜伏,秦浩如今也被剃头了,标准的金钱鼠尾。

    这其实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张振岳已经感受到了建奴的险恶用心。一句话,一旦剃头,那么这些人就等于站到大明的对立面了,要想活命,就只能是支持建奴了。

    这就相当于后世的传销,明明知道是谎言,可是为了让自己的损失得到弥补,甚至大赚一笔,受害者往往会选择帮助骗子去欺骗更多的人。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弥补,更多是心里上的弥补,一个事情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上当,那么可能会难过到死,可如果上当的人多了,那么自己也就能坦然面对了。这种心理严格来说是一种病态,但却是社会发展中的常态。。。

    张振岳没打算在这个炎热的季节发动军事进攻,那样做风险太大,虽然自己麾下的士兵已经适应这样的气候了。夏季战争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尸体快速腐烂从而引起的瘟疫,这个张振岳还真的是束手无策。

    所以张振岳在给秦浩的命令中就包括组织江南地区士绅抗粮抗捐,组织民间义勇等等。至于出征的时间定在十月,他到不担心洪承畴收了粮食坚守城池,就凭手下的那些大炮,就算是南京他也敢轰一轰。

    真正的问题还是这个剃头令的问题,张振岳已经写了奏折让人送往昆明,等到新帝登基就下一道诏书,剃头者若不在汉八旗者,一律不究。降敌之大明武官,降敌前游击以下官兵,一律不究。降敌之大明文官,自本诏书所下三月内反正者,一律不究。

    至于太子朱慈烺登基为帝,其实张振岳并不是很赞成,到不是他想谋朝篡位,而是这位太子爷的身体状况自己再清楚不过了。按照太医院最早的预估,应该是不会晚于今年,但是现在看来调养的还不错,一直维持着。这样的皇帝能不能裁断军政是小事,关键是一旦驾崩,这个皇陵的修筑就得耗费不少银子。

    张振岳自筹划北伐以来,这银子就花得跟流水似的,光是湖广驿路的改建就是一大笔银子,这还不算军队作战的物资储备和消耗。最要命的是一旦北伐失败,或者说没能收复江南地区,那么明年的东西方贸易的利润就会立刻减少七成,到时候自己拿什么去维持麾下的这几十万虎狼之师?

    所以年内必须收复江南,而且还不能把江南打残了,收复之后还要快速恢复生产。

    归根到底,都是钱的问题。钱的问题或许还真不是问题,问题只是没钱而已。

    所以张振岳的如意算盘是让那个在历史上活到八十多岁、儿孙满堂的五皇子朱慈焕当皇帝。而且他还有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就是这个大明以后要走君主立宪的道路,皇权就被限制,皇室将成为一种象征。

    但是这个想法显然是太激进了,估计就是那帮子拥护内阁制的家伙也不会答应的,人家现在倒腾内阁制的目的就是针对自己这个独裁者了。

    没办法在把西北托付给孙传庭,把东南托付给萧严之后,八月五日,张振岳不得不亲自回到昆明坐镇。。。

    张振岳抵达昆明已经是八月二十九日了,这个时候,第三次劝进表已经准备上了,就等着威国公本人来署名了。不仅仅是威国公,包括在昆明的四位辅政大臣和全体上书房大臣都已经在上面署名。

    而黄道周和阮大铖主持的“甲申之变讨论会”也如期举办了十多天了,如今已经是渐渐取代拥立新皇,成为昆明城中最盛大的一场政治活动。

    活动的地点被放在完全西式风格的大明皇家政治学院,参与讨论的人员包括各级官员,南下士子以及学院的一千三百名教习和学员,总计人数达到了三千多人,声势十分浩大。

    最为奇特的是,在这次会议中起主导作用的东林复社诸人,围绕甲申之变这个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比如说黄宗羲和顾炎武就有了不同的观点,然后双方以辩论的方式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每天晚上,不同观点者还会组织小会,宣扬自己的观点,很是热闹。。。

第054章拥立新君(六)() 
第054章拥立新君(六)

    随着十几天的评议,“甲申之变讨论会”在张振岳第一次出席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三种很有特点的态度,而巧合的是,这三种态度的代表人物都是忠君社的成员,分别是三十四岁的黄宗羲、三十一岁的顾炎武和二十六岁的王夫之。

    张振岳一看这三个名字就惊叹不已啊,不愧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啊,老子搞个讨论会就把你们三个炸出来了。

    严格来说,张振岳在士林中的威望是不高的,毕竟他当年在东南捞取政治资本的时候就把这些士子给得罪了。如果不是因为建奴入寇,国难当头,东林诸公和复社诸子并不介意把张振岳说成是魏忠贤一样的祸害。毕竟东林人士是“君子”,与东林异调者为“小人”是他们行事的一贯原则。所以私底下,张振岳这个威风八面的威国公在他们的眼中并非什么正人,更多的印象是个不学无术的莽夫罢了。

    但是今天,张振岳这个莽夫却正儿八经的坐在政务学院的大讲堂里,认认真真的听着讨论,这份认真好学的态度当场就赢得了不少士子的好感。。。

    但是有时候光是认真听是不够的,还得听得懂。

    比如黄宗羲的这段话“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张振岳硬是没搞明白,连忙挥手,让阮大铖坐过来询问。

    “阮先生,这个黄宗羲刚刚说的这段话是个什么章程啊?本国公读书少,没明白,你给解释一下”张振岳到是不忌讳。

    阮大铖哪敢怠慢,连忙解释道:“后代做人君的却不是这样了。他们认为天下的利害大权都出于自己,我将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将天下的祸患都归于别人,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让天下的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将自己的大私作为天下的公利。开始时对此还觉得惭愧,时间久了也就心安理得了,将天下看作是广大的产业,把它传给子孙,享受无穷。正如汉高祖所说的"我的产业所达到的成就,与二哥相比,究竟谁多呢?"他的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已流露于言辞了。这没有其他原因,古时将天下看成是主,将君主看作是客,凡是君主一世所经营的,都是为了天下人。现在将君主看作主,将天下看作是客,凡是天下没有一地能够得到安宁的,正是在于为君主啊。因而当他未得到天下时,使天下的人民肝脑涂地,使天下的子女离散,以增多自己一个人的产业,对此并不感到悲惨,还说:"我本来就是为子孙创业呀。"当他已得到天下后,就敲诈剥夺天下人的骨髓,离散天下人的子女,以供奉自己一人的荒淫享乐,把这视作理所当然,说:"这些都是我的产业的利息呀。"既然这样,作为天下最大的祸害,只是君主而已!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东西,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利益。唉!难道设立君主的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吗?”

    张振岳听完拍着大腿叫了一声好对阮大铖道:“过去是小瞧这个黄宗羲了。”

    其实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的观点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比如哲学思想,这三位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