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杀破狼-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的观点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比如哲学思想,这三位都是反程朱理学的。这点张振岳是很欣赏的,因为程朱理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变成了社会发展进步的一大障碍。要想改革大明的弊端,非破除程朱理学不可,解放思想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不然一大堆既得利益者拿着程朱理学这个所谓的真理来压你,你该怎么办?

    而在政治上,三人都认为大明走到今天,君主专制为大害,只不过分歧也在这里。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虽然是忠君社的发起人,却公开在这里质疑君主的合法性并主张限制,很有点现代启蒙的味道。相比之下,顾炎武和王夫之对君权还只是停留在批判阶段。

    黄宗羲还提出了“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的思想主张,实际上是坚持君臣共治天下的治权平等思想。这一政治模式显然已经包含了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民权”的思想内容,因而具有朴素的民主性。二是法制模式,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帝王“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并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命题。这些思想主张,已经明确地包含了天下是人民之天下、应由人民共同治理的民治思想,包含了以万民之公法治理天下的法治思想。三是经济模式,他对不断加重农民负担、造成“积累莫返之害”的历代封建王朝的赋税制度进行了深刻批判,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和工商业的思想主张,如“工商皆本”的政策主张,“废金银”而“通钱钞”的币制改革主张,“均田”、“齐税”而又不排斥富民占田的“井田制”构想。

第055章拥立新君(七)() 
第055章拥立新君(七)

    张振岳最初参加讨论会的目的是想看看大家说些什么,如有必要自己在上台谈谈自己对于明末的看法,比如亡于党争之类的。但是这些观点在张振岳自己看来也不成熟,属于提出问题,却没有解决办法的呐喊而已。换句话说,这只是对昨天的总结,而非对明天的指导,所以这不是张振岳想要的。

    而在听到黄宗羲阐述的观点之后,张振岳笑着起身道对身边的黄道周和阮大铖道:“太冲大才啊,明日正午,让他们三个都到本国公府上来,本国公要设宴宴请他们。本国公还有事情就先走了,你们继续!”

    言毕,在诸公的恭送下,张振岳离席而去,留下诸多士子在那里议论纷纷。。。

    “国公爷,这是按照您的意思起草的改制方略”张振岳回到国公府不久,黔国公、宋国公以及上书房五位大臣中的四位范景云、孙元化、方孔炤、杨畏知全都来了,至于说话的是中枢院的参政方以智。

    张振岳点点头,接过这份方略然后道:“在座的,每人一份,大家一起参详参详,记得在公布之前不得外传,公布时间定在后日。”

    说完张振岳就看了起来,方以智果然是个人才,自己仅仅只是粗略的说了一次,他就按照这个意思把整个方略给拟定出来了。

    按照这个方略,新皇登基之后的大明政制将进行一次大幅度的调整。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君臣关系和朝廷的机构设置。这样的大事张振岳根本就没有和人商量的打算,这个时候的大明也不适合发挥什么民主。民主这个东西是保证国家不走到极端危险之中,一旦国家走到极端危险的局面里了,民主也就没什么用了。至于他明天宴请黄宗羲三人,则是因为他们三人在这次讨论会上的观点差不多只要适当修正一下,就可以被用来为这次改制提供理论,或者道统上的依据了。

    按照张振岳的思路,今后大明的天子依然是整个国家的元首,朝廷的象征,但是权力却不可同日而语了。未来朝廷机构的设置也会简化,许多只能重叠的部门会进行合并,避免事权不一。这首当其冲的就是科举制的改革,张振岳并不认同科举制落后一说,在通讯落后,没办法进行民主选举的时代,他还真找不出比科举制更好的制度了。

    只不过中国的科举制本质上是在公平旗帜下的垄断,他就考一个八股文,换句话就是只允许儒家一家玩,这个跟一党制有什么区别?只不过这个党不是看政治表现,而是看学识出身。儒学之外统统都被视为旁门左道、奇淫技巧。这样的制度自然不符合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生长的需要了,一言堂在任何时代都不是好事。

    按照张振岳的观点,中国人和德国人一样喜欢偷懒,喜欢追求所谓的真理,而唯物辩证法已经证明了,绝对意义上的真理是不存在的。所以以儒家之学说视为唯一真理的做法极端可怕,张振岳首当其冲就是要把这个科举制度做为改革的突破点。

    方以智不愧是博学百家之人,听明白了张振岳的意思之后立刻把士子眼中无比神圣的科举给改了个新方案出来。科举制不再是简单的按照过去的分法分为文举和武举,而是真正切合这个科字,分为国学、医药、工农、军事、行政、商务六科,以后就各玩各的了,不再混为一谈。

    “国公爷,这都什么啊,医药、工农、商务居然也能登科举大雅之堂,这实在是有失体面啊!”范景云第一个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

    杨畏知则担心道“这个国学是什么,为何和行政分离?”

    连一贯支持张振岳的孙元化都不免担心道:“如此变动,只怕士子们不满啊!国公爷。”

    张振岳看了看诸人激动的表情,忍不住叹了口气:“这一个科举都引得你们如此紧张了,接下来还有吓人的了,得了,我也乐得辛苦一次,一个一个给你们说个明白。”

    “这个分科是自古就有了,实际上圣人六艺就是分科,为了鼓励各行业的发展,为了彰显圣人的教诲,所以科举分科是必然的。”张振岳居然也有模有样的开始用圣人说话了,也不怕把大家呛着:“比如说,这个士子之中,有些人善于把握全局,如诸位这样,高居朝廷之上掌握整个大明,而有的人则只适合治理一府一县,更有一些人既不适合庙堂也不适合地方。如果我们把他们胡乱使用,放在朝堂害了朝廷,放在地方害了百姓,最终也害了他们。所以我设了国学、行政、商务三科。真正坐到量才使用,这个国学科出来的,可以主持皇家政务学院和各地书院教学啊,可以主持地方和中央的各级科举啊,为国培养和选拔人才嘛。至于这个行政的可以去治理地方,商务的则去管理赋税和市场,这些都是需要有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的。至于医药,诸位大人体质好,不生病没关系,本国公麾下的数十万兔崽子可不是伤就是病的,如果医生地位低下,后继无人,那么我的这些兔崽子们谁来医治?至于工农也是同理,没有那些奇淫技巧,如今我和诸位大人还住在树上了,那里会有书本来记载圣人文章啊?”

    这一句一句问得,加上威国公自身超然的地位,居然让诸位大人哑口无言。大家再细想一下,这个也未必不可,就算增加几科,也依然是各司其业,无非是给名而已,并无其他不妥。

    可是方孔炤依然担心的说道:“只是国公爷,这个国学依然以八股文为主也就罢了,这个行政学却摒弃八股,考所谓基础知识和策论,这个怎么说服士子?”

    张振岳抬头道:“经世致用而已所以基础知识,也不过是史学、天文学、地理学加部分国学混杂统考而已。不要低估士子,能中举人的,有几个不读点杂书的?你还怕他们考不过啊!难度在策论,看看这些人平时遇事是个什么思考办法!”

    “那这个一年一考呢?国公爷”范景云似乎抓到了问题的要点。

第056章拥立新君(八)() 
第056章拥立新君(八)

    “这么庞大的一个帝国,绝不是三年那九十个人可以治理的了的。这就涉及到诸位手中的机构设置的这个要点上了,今后朝廷各部除了安保和勤杂外,一律不允许用科举士子以外人员,咱们大明坏就坏在这个吏治腐败上。不仅仅是朝廷,各省巡抚和布政司、按察使衙门都是如此。府这一级咱们就不要设了,布政司下面的参政直接管道,用道这个巡视单位把县管起来。县的权力要细分一下,免得县令一手遮天,也免得孤军奋战。。。”

    张振岳的担心实际上被证明是多余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不在乎这个机构怎么设置,官员怎么定品级。他们真正关心的只有两件事情,除了前面的科举,就是朝廷最高决策机构怎么设置,也就是过去说得内阁,可是当他们接着往下看的时候都呆住了。

    “国公爷,六部也不要了!”虽然从太子监国的设置来看,大家对六部可能会出现变化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真的等到这个变化的时候,大家还是吃了一惊。

    方以智的这个方案严格来说是张振岳本人亲自敲定的,在张振岳看来传统意义的六部已经不足以控制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了。甚至不仅仅是六部,过去把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混为一体的做法也给帝国的政治带来了太多的隐患。所以张振岳要改革,在这个方案中,新增了不少机构。

    首先是三院,即都察院、考试院和立法院。都察院这个好说,这个机构一直都存在;而考试院按照这个方案来看,是合并了礼部、翰林院、鸿胪寺和国子监的一部分功能,这是一个教育管理和官员考试选拔机构。立法院就很稀奇了,据说这个机构的权力很大,所有的法律条文今后皇帝陛下说了不算了,都得从这个机构走,而且帝国的常规开支也必须经过这个部门审批。而这个部门的人员也不由士子官员担任,而是由贵族、勋臣以及地方名望共同组成,各省、县都会设立这样一个机构,不过地方上叫谘议局,这简直是乱了纲常了。。。

    相比这个立法院,接下来的六部改革就没那么难以接受了。张振岳设立了一个政务总理衙门,下设外务部、财务部、陆军部、海军部、吏务部、法务部、工务部、内务部、商务部、交通部、农务部、学务部、医务部十三个部。

    一部之长为尚书、一般配置为尚书一名、左右侍郎各一名。部下设司,司下设室,分级管理。

    总理衙门实行五相制,即在尚书之上,设立五相,首相又称总理,由立法院和前任总理共同提名、皇帝陛下任命(这里保留了部分皇权,皇帝如果不同意任命,则衙门总理采取五相递补)。而五相除了首相外,还包括监管外务的外务相、和专管法务、内务、吏务、学务、医务五部的内务相,还有专管财务、工务、农务、商务四部的财务相,此外就是陆相和海相,分管陆军和海军,看着有点后世日本军国主义的意思。

    总理衙门实际上是个名义机构,类似于现在的上书房大臣。

    按照新的制度,所谓的藩王制度将被取缔,这个难度不大,因为大部分的藩王都在这次的大动乱中挂了,朱元璋这会就是不答应也找不出足够的子孙替补了。

    从今以后,皇位传承将实行顺序传承制度,基本和现在的差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