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杀破狼-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没有太多的内斗,那么多余的精力总是要找地方发泄的,这个地方就是满清了。

    随着孙传庭在陕西大败何洛会,目前明军已经对清军形成了包围夹击的态势。但是这个时候明军的弱点也变得越来越明显,首先是地盘扩大了一倍不止,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军队去防卫。其次就是野战军在这次缩编之后,总人数也就二十二万,加上可以从后方诸省抽调参战的地方军队,实际可用于和满清作战的军队大约是四十万人。

    这个数字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根据锦衣卫的可靠情报,满清的八旗军在入关之后,由于阵亡、伤残特别是大面积的感染性病,人数已经从六万下降到了四万多。而且因为大明的强势复苏,现在盘踞在宁远锦州地区的吴三桂的关宁军再次拒绝了多尔衮征调其入关作战的命令。换句话说,满清的力量算不得多么强大。但即使是这样,张振岳也不敢仗着人多一把推。

    理由很简单,满清的八旗虽然人不多,但都是骑兵,这只要来个穿插,那就能让明军遭受比萨尔浒之战更大的失败。而这恰恰是自己的军队最大的弱点所在,对于后勤的依赖程度实在是有点高的过分了,以至于现在制定的最新的北伐计划用“龟速前进”来形容似乎更恰当一些。

    “看样子,这肉还是只能一口一口的吃啊!”张振岳不由的感叹道。

    北伐的准备工作从大明永德元年元月就开始了,一共分为三个大部分,同时进行。

    第一个部分是军队改编,这个时代可没有移动电话,建制规模越大,指挥调度就越困难。而且张振岳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自己麾下的这些将军,其实还真没几个有韩信的本事,带兵多多益善还做不到,他们能做到的也就是五万人上下,再多那就要出乱子了。

    所以张振岳已经把军队的最大作战单位从十万人降低到了六万以下,为的就是符合实际情况。之前那个混乱的指挥水平对付那些投降满清的汉奸军队自然是没什么问题,大家要比的不是谁比谁厉害,想胜利,比谁没谁垃圾就行了。可是如果是北上,对付满清的八旗精锐,二十年前在辽东曾和八旗精锐交过手的张振岳深知,这样做就玩不转了。所以军队规模的缩小也就成了耽误之急,这最急的事情自然是最容易做好的。

    难就难在第二部分,做最需要的事情。那就恢复整个南方光复地区的生产秩序,到奉天殿第一次大朝会为之,在长达五个月的时间里,根据统计上来的各项数据显示,大明崇祯十八年的兵乱,导致南直隶、浙江、福建、湖广数省人口锐减四百多万。不仅仅是死去的人蒙受了灾难,活下来的人也面临着巨大的心灵创伤,许多妇女遭到了奸污,而程朱理学这个时候却是这个时代儒家的核心思想。各种各样的人间悲剧即使是在光复之后,依然在不断上演。

    张振岳知道自己解决不了,就算他有萧严和宋小鲁这样的好兄弟也解决不了,因为很多东西已经强大到即使你握有最高权力也解决不了的地步了。更何况张振岳这个东平郡王虽然爵位比威国公那会要高,但是实际权力可是逊色了不少。

    如今的皇帝朱慈焕虽然年少,但毕竟是皇帝,大明可不比大清,防藩王都跟防贼一样,自然不存在什么摄政王一说。所以太子监国时期那一套辅政大臣放在现在就玩不转了,如今的大明,是皇太后张嫣效仿当年神宗帝时的慈圣皇太后旧制听政,所以摄政这个事情大家谁也别想了。

    但是张振岳依然是一言九鼎,他手中的实力使得他无论待人多么谦恭都无人敢心生动他的念头,谁也不知道这个面相谦和的人一旦遭遇危险会是个什么举动。连懿安皇太后都对左右道:“今后外事皆托付东平郡王等四位郡王即可。”

    这就直接把唐王他们都撇开了,而等到永德元年六月,魏国公府因为通敌,被剥夺了世袭爵,魏国公的府邸连带玄武湖被籍没后又封赏了张振岳做东平郡王府。

    张振岳却不忘让人去把苏州的拙政园收回来,他盘算着夏天就带着自己一大家子去拙政园避暑好了。

    第二部分真正能做的就是尽快把北伐的物资筹备起来,军工局已经开始向长江流域搬迁,各种各样的军需物资也朝着淮北地区和关中地区输送过去。

    孙传庭现在还兼了个西北总督的差事,反正没有到南京上任陆军部尚书的意思,看这个架势是不把建奴赶到关外,这位老夫子是不回来南京了。

    而最好操作的反而是第三部分,就是策动北方地方的反清斗争。这个中国的北方人和南方人是有一定性格差异的,严格来说,在炫耀自身优势方面,北方人比南方人要更像男人。而南方人在很多事情上看起来都是没脾气,都是可以妥协的。可是在面对强者的时候,北方人却表现的比南方人更温顺了。历史上无论是蒙古还是满清或是日本,在中国北部地区的统治都是比较舒服的,他们征服的脚步大多在中国的南方受阻。

    这到不是说北方男人的男子汉气概是装出来的,而是大家对于侵略的理解程度不同。对北方人来说,换个统治者对他们影响不大,无非是继续交税过活而已。而南方人则是自己的小日子本来就过得好好的,换谁来统治自己他们都觉得不舒服,一旦不舒服了,没脾气也有脾气了,这个时候绵阳就变成了老虎。

    温顺的另一极端就是你死我活,一旦北方人发现在你的统治下活不下去了,他不会逃,而是一定会跟你干到底,趋利避害的自然法则没用,和你玩命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

    华夏民族历史上数十次面临灭亡危险却没有灭亡,想来就是这个南北两种性格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满清统治下的山西、河南、山东、直隶就是这个情况。。。

第012章磨牙向北(二)() 
第012章磨牙向北(二)

    无论后世的御用文人把满清的统治吹得多么天花乱坠,都改变不了这个统治的落后和凶残。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真实,凶残的必然落后,落后的也必然更加凶残。

    满清严格来说还停留在奴隶制社会,就算是军事上一时的强大,对于大明来说也不是什么要命的事情。不然在袁崇焕的时期就不会有那么多大臣主张退守山海关了,其实退守山海关并不是真的就害怕满清。而只是想避开锋芒,不想和建奴一般见识罢了。反正就满清那个架势,如果真和大明对抗个几十年下来,那么最后的结果也就跟蒙古草原上盛极一时的瓦剌和鞑靼一样,最终自行消亡。

    可最后的结果不是这样的,所有关外崛起的势力中最不成气候的满清偏偏赶上了小冰河期,偏偏赶上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优质的革命领袖,所以他们进来了。有局部中听的话,日本人当初要是晚个几年侵略中国,说不定老蒋也得学崇祯帝上吊自杀。。。这还真的是欲速则不达啊!

    又扯蛋了,第三部分的关键就是向北方派遣“火种”。毫无疑问,北方汉人绝对多于满人,他们也绝对和南方的汉人一样,不甘心当满人的奴才。所以事情就变得简单了,把火种派过去,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如果没有这些火种,缺乏组织性和依靠的北方汉人就只能埋着脑袋做汉奸了。

    这些火种当然是由锦衣卫负责派出了,随着这些年的发展,锦衣卫的规模早就达到五万人上下了,做事是不缺人手的。但即使是这样秦浩还是制定了一个计划,就是从军中抽调一批有战争经验的官兵和锦衣卫人员一起去北方,策动北方地区的反清起义。

    这个方案是没问题的,可问题是张振岳那个不省心的儿子张彦宏以及乌恩其的儿子巴特尔居然也报名参加了。秦浩一看到这两位小爷的名字眼珠子都直了,这个平日心狠手辣、视人命如草芥的特务头子可不敢做主,老老实实跑到张振岳跟前,把事情说了。

    结果难题就落到张振岳自己头上了,自己这个儿子他清楚的很,就是个属驴子的脾气,什么事情他有了主意,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唉,自己该怎么办呢?张振岳思路有些乱。

    张振岳这边有点乱,萧严这边也没强多少,虽然升了郡王,但是家里的乌云其其格对于当上王妃没什么激动,而是给萧严下了最后通牒,不管想什么办法,一定要让长子娶到长平公主。这个事情可就让萧严觉得为难了,人家长平公主虽然没嫁人,但是在北京那会据说就已经许了一周姓人家,总不能自己带兵杀进北京把那姓周的小子杀了,然后让儿子把长平公主娶进门吧!

    可就这么不靠谱的提议,蒙古贵女出身的乌云其其格想了好一阵子后居然说:“王爷,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你快带人去北京杀死你儿子的情敌吧!”

    萧严当场就如同遭了雷击一般,傻了!

    还是宋小鲁好,孩子们都还好,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暂时还轮不到他考虑。而且懿安皇太后也不知道是害怕什么或者是担心什么,她居然向新册封的四大郡王府发了三代免死的铁卷丹书。这玩意在明朝那就是保命的好玩意,准确的说来,除了最早颁发这玩意的朱元璋不怎么守信用的把这玩意视如废物外。此后的任何一位皇帝都很好的捍卫这个玩意的权威,反正据说当年明成祖要杀魏国公,结果人家把这玩意一拿,号称灭人十族的明成祖也只能是乖乖放人。可见,这个铁卷丹书还是有一定用处的。

    如今三兄弟大权在握,照理应当是门庭若市了。可东平郡王府门头高,张振岳这个郡王一天到晚在军务院忙着,这一般的官员根本就见不着、萧严的西宁郡王府则是萧严自己不喜外客,送进去的礼物也都退回来了,大家有心结交同样答不上线。而宋小鲁的北静郡王府则略有不同,宋小鲁这个郡王没什么架子,待人也和气,所以自然门庭若市的也就是这一家了。

    跑官位的、求办事的、求救人的,凡事宋小鲁答应了的,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不过这位郡王爷也不是谁求都答应,他得先知道是个什么事情,一些棘手的,敏感的,对不住,银子再多、礼物再丰厚他也没兴趣。

    实际上,宋小鲁则是再替二个哥哥开市了,这样子就算有御史言官弹劾也不过是对着他一人而已。

    嘻哈是嘻哈了点,不过宋小鲁最近也不是很有时间见客,他还要去军务院,和海军的大佬们见个面,这个既然是要北伐,没理由海军水师方面不参加啊!

    目前的海军在改编之后组建了五支水师舰队,分别是:

    第一远洋水师总兵官郑成功(也就是郑森、其父郑芝龙降清后,他改名为郑成功,并且宣布要杀父报仇,震惊全军)

    第二远洋水师总兵官施琅

    长江水师总兵官俞振年;

    南海水师总兵官张旭;

    南洋水师总兵官甘辉;

    这远征水师的编制很大、包括五条巨型宝船和五十条三十六门炮战船和一百条二十四门炮战船,此外各类辅助舰二百艘,全军四万五千人。

    为了充实这两大远洋水师,其他三个地方水师的规模就缩小了许多,都是标准的四十条二十四门炮战船和六十条十二门炮战船,辅助舰一百艘,总人数二万。

    这已经是大明历史上水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