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秦时雨-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姫微笑着说道,“进去看看吧。”

    赵政见众人进来,便让田叔将白豹两人抬进他房内救治。

    赵姫对春晴说道:“去请夏师来给两人看看。”说完上前将赵政拉过身前,抚着他的头说道:“政儿不怕嘛?”

    赵政叹口气说道:“缭师曾说每临大事需静气,并教孩儿了一套稳气静心之法。”

    赵姫有些心痛地说道:“你可真不像是个小孩子。”说着将赵政揽入怀中,有些愧疚地看着他说:“你会责怪阿母吗?”

    赵政慢慢摇了摇头。上一世,他的母亲是位警官,生下他才七个月,在一次抓捕任务中,被一名看似无辜受害者的女歹徒用刀刺死。他的童年只有严父,没有母爱。所以这一世,他有些不知道该如何与赵姫相处。对赵姫亲昵的举动,他既有些抗拒,又有些迷恋。他觉得上一世的儒家心境修养是有所残缺的,没有历经情感的考验,只能表面上维持心境平和。所以当阿房死去,这表面的平和被击的粉碎。这一世,他准备去偿试着打开心防,先将压制的情绪情感释放出来。

    赵姫见赵政发愣出神,心中更是一痛。“明日我与几位师傅说,我们去城外庄园收秋,将课业暂停些时日。如何?”

    赵政心中一喜,回到:“也好。”

    赵政屋内,白豹和高猛昨晚己被夏师看过,止了血,结了疤,但脸上青肿未消。一早醒来,两人全身酸痛。

    “哎哟”,白豹想起身,腰间一痛,又倒回塌上。

    “啍,你个秦狗,可知小爷厉害了?”

    “混蛋。你比我好到哪去?若非看在公子面上,我早一拳打死了你。”

    “秦狗,说甚大话,若非怕误伤了公子,我早一把捏死了你。”

    两人无力起身,便只能用嘴吧来开战。

    赵政被吵醒,坐起身道:“你们不要再吵了。食君之禄,奉君之事。你们是吾父母请来护我周全的,不是来比武决胜的,ok?”

    “哼!”两人闭口不言。

    两名小僮听到动静,进来为赵政打理衣衫洗漱。赵政一边穿衣,一边继续说道:“高猛,白豹以前是秦军不更,你以前是赵国公族护卫,但现在他和你一样,是受命于我的武士。他以前没有杀你亲人,现在也不会出去杀赵人。至于我。我现在只是个快五岁的孩子。我不会,也不可能参与秦赵之战。如果秦军来攻邯郸,我和阿母只会守在家中。我也会约束你和阿豹也守在家中。因为这才是你们现在的职责。如果你不愿,可向阿母辞行,但要留在府中,不可将秦赵国仇带入家中,不可再与阿豹相争。你好好想想,养好伤再给我答复。还有你,白兄。以后不可暴露秦人身份。”

    说完不再理会二人,专心对镜整理衣衫,净面洗漱。今日李同要来讲礼仪修身的学问,他要格外认真自己言行举止。洗漱完毕,便与两个小僮去了前院迎侯李同。

    见赵政离开,高猛默然无语,他确实不知该如何决择。按他心意,他决不会与秦人共事,也决不会委身于秦国贵族的。得知赵政是秦国贵族的后人,自己便想要离开了。还骗自己说什么落魄贵族之后,当我是傻的吗?落魄贵族能派一个如此优秀的少年不更远来赵国护卫他的私生子?落魄贵族能请得诸多名师,教导他一个见不得光的儿子?我呸。落魄贵族能让富甲天下的吕氏出资包养她们母子?定是异人那个秦国王孙之子。满邯郸皆知,吕氏长子吕不韦与异人交好,胜似兄弟一般。

    不过他又不能离开。他回想起君上赴秦之前,专门找来自己时所说的那一番话。

    “猛儿。此番我去秦国,命悬一线。身为公室,我虽死而无怨,但有一事放心不下,你可能帮我?”

    “君上于猛,有养育之恩,父子之义。猛虽死亦无法报之。但有所命,猛必尽心歇力。”

    “好。吾信你。我有一女,虽被吾弃养于外,终有血脉之亲。她未婚生子,混际欢场。有我在邯郸,想来也无人敢欺她。但我此去凶险,终究放心不下她母子。你年少而有谋勇,可愿代吾看护她母子平安吗?”

    “君上放心,猛愿随护其左右,誓死以报。”

    想着这些,高猛呆呆地躺在塌上,泪流满面。

    白豹在一旁讥讽道:“赵国的勇士都是你这样的吗?”

    高猛没有再理会他的挑衅。过得片刻,他收住眼泪,慢慢起身。天生的一张笑脸上,现出无比严肃的模样。他从行囊中找出一块方整干净的素布,无言的铺在塌上。他庄严神圣地跪于布上,冲白豹一头磕下。口中轻轻言道:“君子远行,世别依依。送者唯友,送者唯敌。豹君,你我可算宿敌。吾敬君,亦望君敬我。我欲远行,无友在侧。如君不弃,请为吾介措之人。”

    白豹表情一顿,收起讥讽嘲笑之心。他忍痛起身,与高猛对坐,亦庄严地行了一个扣首礼。“谢君看重。如君长成,异日相逢沙场,必为我之宿敌。对猛君,豹亦敬之。愿为君介措,送行。”

    院外,黑胡儿正在清扫落叶。他是代地弃婴,是匈奴侵赵,**赵女而生下的孩子。代地人会将他这样的孩子扔掉于路边沟渠,任其自灭。恰巧田骑等人路过,听闻此儿哭声洪亮,又不知代地风俗,将其捡拾回府,当作子孙来养。

    黑胡儿看到屋内两人举动,虽不明其意,心中却预感不好。他丢下扫把,悄然转身奔向前院。

    屋内,高猛将衣衫解开,露出胸腹,用备好的清水认真擦洗腹部。接着拿出短剑,用清水擦洗。口中轻声吟唱着:“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

    白豹手执长剑,在高猛身侧,静立肃默。听着他的吟唱,心中也不由一阵悲凉。是啊,人们千万不要轻信人言,也不要轻许诺言。话语伤人,也能杀人啊。

十二、满门忠烈宁死绝,不为仇敌染碧血() 
黑胡儿已经七岁了,长的高大健壮,说他十二三岁也有人信。他其实很聪明,许多事只学一次,他便会了。但他有些憨直,不愿与不认识、不熟悉的人讲话,也不愿去想吃饭和干活以外的事情。他知道自己是多余的人,是注定要被抛弃的人。前院那些老军常拿他来嘲笑田叔,说他捡了一个野胡儿,还说养猫养狗不养胡,劝田叔将他扔掉。田叔从不理会他们,就算前几年认了一个十五六岁的义子,也没说过要将他赶走,扔掉。但黑胡儿还是很怕,很担心,所以他强迫自己不去想吃饭和干活以外的事。前些天,听说田叔的义子和许多人一样在长平被埋掉了,他高兴了好久,觉着自己被扔掉的可能小了些。后来觉得自己不该乱想事情,就拼命吃,拼命干活。大概田叔也看出了他的心思,就让他进了后院。田叔告诉他,以后跟着公子,就有饭吃,有活干,除了小公子再没人敢说将他扔掉了。田叔还叫他偷偷看着院中那些新来的人,有什么不对,就来告诉他。

    黑胡儿跑到院门,一把拽住田骑衣袖,一边拖他,一边说:“快。后院。”

    田骑见黑胡儿急切模样,立知不对。挥手叫过几人,也不问何事,甩开黑胡儿,急向后院冲去。

    后院堂屋之中,高猛有条不紊地作着最后的决别。他解下左臂上的武士束带,将衣袖扬起,右手拿剑高声唱喝:“赵国平阳武士,猛,孝行有亏,不能斩灭仇敌,奉祀父兄了。”

    说完一剑刺入左臂,迅即拔出,带引鲜血洒于素布之上。

    他面色不改,继续唱喝:“赵国平阳武士,猛,诚信有亏,不能应平阳君守护家人之诺了。”

    说完又是一剑刺入左臂,引血而出。

    高猛面色转白,呵呵一笑,继续高唱:“赵国平阳武士,猛,愿以鲜血洗自身,愿以心胆明衷苦。天一在上,求取明鉴。”

    说完冲白豹一笑,双手倒执短剑,对向脐上。

    此时田骑等人奔至屋前,一路高呼住手。白豹执剑转向门口,高声喝道:“止步。有武士远行之礼,敢有阻断,介措斩之无怨。”

    “混蛋。”田骑停在门口,不敢踏入,担心白豹对高猛挥剑而下。

    田骑看明情况,急声说道:“君子远行,岂能无酒,请猛君稍待,有友奉酒送行。”

    高猛身躯微微一振,冲田叔平静地说道:“猛己决然无亲,孤寂无友。田叔不必多说拖延。请静立观礼,天庭好生相见。”

    “谁言高君无友?”这时赵姫、赵政、李同也赶至屋前。赵姫高声言道:“高君先父兄,皆尽忠于国事。赵氏不孝女,玉,愿代父兄送酒。”

    高猛闻言,泪如雨下。瞪着赵姫,高声言道:“你也知高氏满族男丁七十九口皆死于国战吗?你也知自己为赵氏女嘛?奈何私养仇国之子?”

    赵姫闻言面色苍白,不知应对。

    赵政迷茫地看着眼前这如日本武士道自尽仪式般的一幕。他真的不明白,高猛为何如此性烈轻生。他又不知自己是未来的秦王,只因自己有一半秦人血脉,便要宁死也不跟从吗?即使不愿跟随,又何必要死呢?

    李同心中略一思索,己明大概,赵政身份果如自己料知一般,大有来历。见母子二人发呆,李同不及细想,上前言道:“高君少待,吾乃平原君门客,赵国李氏子,同。吾敬高氏忠烈,愿与君把盏。说完冲一旁的夏雨打了一手势。”

    夏雨忙回身跑向前院取酒。

    赵政木然地向前几步。“高兄,是因为我的原故嘛?”

    高猛没有理会,也没有回答。白豹有些尴尬地收回长剑,不知该说些什么。

    赵政也不等他回答,自顾自地说道:“我只5岁,一直随阿母生活在这小院中,阿父亦常来院中看望我母子,每次来也只与我玩耍或教些知识,没说过什么秦人、赵人的话。在兄来之前,我只知父母,也不曾想过自己是秦人,还是赵人。所以你问我是秦人还是赵人。我不知道。我己进学两年,读过秦史秦律,也读过赵史赵律,上面也没有说什么人算秦人,什么人算赵人。”

    赵政本来只想到以自己年幼无关秦赵,来劝解高猛,说着说着,不禁想起那千古名篇《谏逐客书来》。估计将来自己不会再行逐客之策,李斯也就没了写逐客书的机会了。于是不禁提高声音,缓缓说道:“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敢问高君,于戎、蹇叔、商君、张仪、范雎可算秦人?”

    “赵国亦然。敢问廉君、虞信可算赵人?敢问苏秦、苏代可算赵人?敢问林胡、中山、代北之民可算赵人?”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向使历代秦君、赵君,果如高兄一般强分秦赵,非己者去,为客者逐,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高兄,请你答我。我今在赵,可算赵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