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画像,不仅结构严谨,用笔圆润自如;更设色典雅秀逸;写意气旺神畅;笔墨华滋,浑然天成,厚实灵动,相映成趣,实乃传世之佳作。

    随着这三人的连连夸赞,李世民细细琢磨之后,也颇为满意。

    但见这李世民,脑海一闪,就向他们说道:“既然这译经任务已经完成,这老子之画像也已经做完,看来这出使西南诸国的事情,也应该提上日程了,三位爱卿都来议一议,这谁是最合适的人选?”

    听李世民如此一问,不曾想三人不约而同的说出了同一个名字“王玄策”。

    面对如此的整齐划一,李世民顿时一愣,随即就乐了。虽然这王玄策也是自己中意之人选,但是在出使的事情上。自然要谨慎选择,不能因为一人之意愿,而打破整体的战略大局。

    因为这使节不仅代表天子,更代表着一个国家之形象。远在异域自然是要带天子行事,不容有丝毫差池,故而一方面礼请他们安坐,一方面又笑着向他们三人问起:“三位爱卿,都分别说说,为何这王玄策最为妥当?”

    玄奘法师于是,就率先说道:“老僧对王长史,最有发言的地方,则是在这五印度诸国之中,以及戒日王的无遮大会之上。自从在这曷利沙国见到王长史之后,他耿直的性格,谦谦有礼的君子气度,不仅折服了我,更是折服了戒日王。

    当五印度四十余国国王前来这曲女城之时,他更是抓住机会,趁机与各国国王畅抒胸怀,不仅让这些国王最直观的,了解了当时的大唐,更是让他们对咱们大唐充满了无尽的向往。

    这些年,前来咱们大唐的五印度使臣,不无其功劳。我感觉到他是一个合格的使节,完全可以代表咱们大唐。”

    听闻玄奘法师这来自五印度的所见所闻,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进而将目光转向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于是凭借着对这些年对吏部的掌管,对天下官吏的了解。而说下了这番公道的话语:“臣掌管吏部多年,对国家之官员自是颇为熟悉,这王玄策自从自晋阳从军之后,向来秉公守法。特别是署理黄水县之后,更是将一个不通教化,不习礼教之黄水治理的井井有条。上次出使西南诸番,也是有始有终,颇为妥当,担任这右率卫府长史以来,更是尽职尽责,颇得下属之好评。况且这出使异域之使臣,品级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王玄策目前官居从五品下,微臣以为有他出使自是颇为妥当!”

    从吏部的角度看来,这王玄策的确也是颇为妥当之人,听得他的这番话语,李世民依旧满意的点了点头。

    紧接着江夏王李道宗进言道:“赵国公和玄奘法师已经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臣弟以为,他们说的都颇为在理。自打在平凉城外,勇冠三军,臣弟都感觉到此人颇具才智。纵观这些年,不仅治理郡县是一把好手,统兵打仗更是在行。单单从能力来说,他足可承担此项重任;况且其已经出使过西南诸国一次,自然是对这些国家颇为了解;这次出使我想不仅会轻车熟路,更会顺风顺水,同时更能完成陛下之战略构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王玄策,乃是东野先生调教出来,供陛下驱使之人,自然是值得可信。”

    听到东野先生,李世民顿时就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东野先生一走又是多年,面对如此之大才,时常让其感到惋惜。虽说其弟子被李世民所用,并且这些年依靠王玄策的功劳,早都应该加官进爵了;可是吏部每次核准其升迁之时。他总是以,做好玄奘法师与朝廷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借口,百般推脱,这是为什么呢?

    三个人从不同的角度,阐释这对王玄策的理解。面对着这次慎重的选择,李世民自己的见解又是什么呢?请看下节……

    (本章完)

第122章 三人诚意举玄策 王府之内笑欢乐(下)() 
    面对如此之大才,这样的官职的确是委屈他了。不过面对这样一个年轻人,多加历练历练也是好的,打磨打磨他的心性,免得升迁过快,骄傲自满,毁了他的前程。既然三人都异口同声的推荐了王玄策,并且又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而这一切又甚合李世民的心意。于是,他就当场说道:“既如此,咱们就这么决定了。那就让王玄策前往西域,和天竺走上这么一趟,再为我大唐建立新功!”

    听闻此言,三人再一次异口同声的说道:“陛下圣明”

    看着时间也不早了,李世民又处理了一天的政务,也颇为困乏,故而就让三人暂歇跪安。紧接着李世民就让小黄门前去给王玄策传了口谕:“着其明日上午,前来弘文馆,商讨国事……”

    远望红轮西坠,不久月打东发;行路君子奔店家,野鸟林中宿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虽说这是行走在外的游子经常遇到的情况,可是面对漫漫长路,面对西域商道,虽说丝路繁华,但是露宿野外之事,确是时常出现,不仅是客商,各国使节亦是如此。我们不仅要赞叹他们的伟大,更应该感谢他们为了凿空丝路,为了文化物质交流所做的贡献。而这一切也注定了,会再一次改写王玄策的命运,他会给李世民提出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呢?

    只见这小黄门一溜小跑,出了这宫门,就直奔王玄策的府邸。此时的王玄策也是闲来无事,正和陈茂材在院子正中相互切磋剑法。

    这王玄策自由就跟随师父修文习武,所以剑法颇为老练,再加上这青釭剑更是一件神兵利器,所以也是甚是勇猛。而陈茂材,尽管是半路参军,但是幼时也跟随名师,习了一路剑法,看起来也刚猛有力。

    正在两人你来我往,打的不亦乐乎之时。就见这李世民的近侍小黄门,来到了府中。王玄策趁势就收住了青釭剑,赶忙笑脸相迎了过来:“近侍真是稀客呀,不知前来所谓何事?”

    但见这小黄门,笑意盈盈的说道:“王长史,有陛下的口谕!”

    听闻此话语,王玄策和陈茂材赶忙的跪在小黄门面前,倾听小黄门代为亲传之口谕:“着右卫率府长使王玄策,于明日前半晌前往弘文馆,商讨国事。”

    听闻小黄门传完口谕,王玄策赶忙叩首再拜道:“唯,恭请圣安。”

    “圣恭安,王长史快快起来吧”小黄门话语之间,就伸出手扶起了王玄策。

    “多谢近侍亲传,天色以晚,用过膳之后再回去吧”王玄策诚心实意的给小黄门说到。

    “多谢王长史之美意,陛下正在等着小人侍候呢,实不敢逗留”。

    “既如此,那就不强留近侍了”两人寒暄几句之后,王玄策和陈茂材就将这小黄门送出了府邸的大门。

    “大哥,陛下也有一些日子没召见大哥了,今日传下这样的口谕,我估摸这定是好事,估计这皇帝陛下又要仰仗大哥了。”陈茂材买着关子乐呵的说道。

    “胡说什么呢,什么仰仗不仰仗的;作为陛下的臣子,不论何事都应义不容辞。并且这还是师父临走之时的嘱托。”王玄策义正辞严的对陈茂材说道。

    “大哥说的对,都是我孟浪了”陈茂材也顿感刚才这句话很不恰当,故而这样说道。

    “唉,不管何事,只祈求平平安安的就好。细细想想,还是玄奘法师说的对呀:官位越高,职位越大,也越是危险。你不见这位高权重之人,稍有一点差池,就被责罚之事吗?还是咱这不大不小的官舒服!”话语之间,就和陈茂材宛然一笑,迈着得意的步子,朝着府内走去。

    而这时候的周曾,不仅灰头土脸,更急急忙忙的冲进了府内,随口就问到:“什么被责罚,什么官不大不小的?”说着就趴到了王玄策身上,将满是黑灰的手,放在了他的肩膀之上。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不由得就让王玄策你扭过头去,望了他一眼。看着这个满脸黢黑之人,随即就瞪大了眼睛说道:“你小子是不是又被黑火药炸了,怎么成了这幅德性呢?”

    一句话惹得周曾哈哈大笑,这时候陈茂才也才发现,这周曾除了牙齿和眼睛是白色的之外,其他的还真是黢黑一片。

    原来周曾这些时日,没事之时,都在这司砲监浸润着,为了他的黑火药,自然是勤勤恳恳。听说这些时日一直在研制新的火药制品,故而就时常的黢黑一片,当然,这并不是被火药给炸的。这小子时常秉承师父的教诲,每次都是小心翼翼,而这黢黑的一幕,则是因为刚刚触摸过太多的黑火药,又忘了清洗,所以就是这样一番景象。

    当然,因为这种次数已经不少,所以他们二人也就见怪不怪了……

    “快去洗洗,准备用膳啦,就等着你回来呢?”王玄策随口就对其说到。

    周曾一听饭菜已经停当,于是就扮了一个鬼脸,一溜烟的找水洗脸去了。

    晚膳就这样开始了,这些年自从担任这右卫率府长史之后,这吃喝自然是不愁。虽说饭菜颇为不错,但是因为每日都是这几样,不是清炖羊肉,就是小炒羊肉,或者红焖羊肉,这也让周曾颇没胃口:“又是这,咱们不能换几中做法呀,来一碗萧家馄饨如何?”

    “你小子,就别挑剔了,有的吃都不错了,想想那些年,你不也吃的津津有味”陈茂材一句话,瞬间就让周曾闭起了嘴。瞪了他一眼之后,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王玄策只是微微一笑,摇了摇头,继续文雅的吃了起来……

    春去春来,花谢花开,农历四月的早晨也是青翠一片,随这天气的变暖,不仅蛙声一片,更是荷叶涟涟。又是一个清爽的早晨,今日的王玄策因为早已得了陛下之口谕,用过早膳之后。他已经将常服,换成了一身浣洗干净的大红色朝服,在腰上系好丝织玉带之后,又仔仔细细的将银鱼袋绑系停当,端端正正的戴上了黑色官帽……

    小知识:在唐朝,百姓使用最多的则是羊肉和鹿肉。牛肉基本是禁止的,而猪肉则是最为便宜的,大部分人不食用。

    (本章完)

第123章 弘文馆世民教李治 御案前玄策主请缨(上)() 
    王玄策端正仔细的一幕,也被陈茂材和周曾二人看的真真的。但见这俩人私下里嘀咕这:“这都是大哥多少年的习惯了,每次上朝,每次拜见陛下,总是这么整理来整理去的。”

    “是呀,看他端正的样子”

    “大哥,今个精神多了,不用再看了”周曾随口就嘚瑟出了这句话语。

    一句话,惹得三人哈哈大笑。

    “这拜见陛下,自然是要端端正正,丝毫马虎不得,走吧”王玄策话语之间就走出了这堂屋。而陈茂材也按照惯例,亲自驾车与王玄策一起赶往大兴宫前。

    沿着宽敞笔直的朱雀大街,没多大一会,就到了这大兴宫门外。王玄策下车之后,又一次端端正正的理了理他的绯色朝服,拿好笏板,迈着整齐划一的步子,走向这大兴宫的朱雀门。

    到了这门口之后,就从随身带着的银鱼袋中,取出铜制鱼符交于侍卫。这侍卫虽说对王玄策已经颇为熟悉,但是依旧,仔仔细细的验证着鱼符后面的姓名,年龄,官居几品,在何衙门任职,俸禄几何,以及出行享受之待遇后。查验完毕之后,依旧是按照惯例,颇为礼貌的让一个小黄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