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方中央的位置。随着圆融法师的的指引与引导,众人也都尽数来到这石头跟前。

    “这块石头,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小的缝隙,这个缝隙一直通往这山涧的里面。当然,闭上一只眼睛,通过这缝隙,如若诚心的礼敬,或者佛愿的力量甚大,就可以看到这佛影,心越诚,看到的佛影就会越清晰。”随着圆融法师诉说与手指的方向,众人也都尽数看到了这个缝隙。这个缝隙也不大,仅仅只有二十来公分长,半指来宽。

    于是,这首先观瞻这佛影的自然就是福报最大的王玄策,只见他在圆融法师的指引之下,诚心的礼敬了一番之后,就缓缓的闭上了眼睛。当他通过这细小的缝隙,往里面望去之时。顿时大吃一惊,随即一甩头,揉了揉眼睛,以求自己更加清醒一些。

    当然,他这一幕,也让所有人愣住了,只听周曾带着惊讶的表情的问到:“大哥,怎么了?看到了没?”

    王玄策也顾不得回复他的话语,继续闭上了一只眼睛,通过这细小的缝隙往里面望去,果不其然,只见在这细小的缝隙之中,看到了里面大概有一个一尺见方的小佛龛,在这佛龛之中,有一个泛着金光的佛陀,正端坐在这佛龛之中,犹如真人一般,清晰自然,栩栩如生。随即惊喜的对众人说道:“看到了,看到了,很是清晰”

    于是,这周曾也赶忙挤了过去,也如他的方法一想,顺着缝隙,往里面望去,随即带着大喜的心情,高声喊道:“看到了,看到了,里面的佛陀影像,甚是清晰,犹如真人一般”

    而陈茂材,听闻他们两个也都尽数看到这清晰的佛陀影像,顿时也赶忙凑了过去朝里望去。的确犹如他们看到的一模一样,随即也是大喜。

    听他如此之说,这圆融法师也是吃惊不已,自己身在这佛影寺,虽说也时常前来观瞻,但是能看到这清晰佛影的次数很少很少,不曾想这大唐的使团第一次前来,就能看到这佛影。于是也赶忙凑拢了过来,通过这缝隙往里面一看,还真是如此。随即就带领弟子,跪在了地上,对着佛陀做了这三跪九叩的大礼。许下了弘法布道的愿望……

    (本章完)

第364章 王玄策拓印佛足迹 众使节看到佛影像(下)() 
    而王玄策看到如此虔诚的圆融法师,也随即带领大唐使团的所有使节,也学这他们的样子,行了这三叩首的大礼。待礼节完毕之后,这未曾看到的大唐使节,也尽数通过这缝隙,观瞻到了这佛陀的清晰影像。待他们观瞻完毕没多久,再往里面看去之时,这佛陀的影像,渐渐的就变的模糊,以至于消失不见了……

    只听这圆融法师随着三位弟子端端正正的对王玄策行了一大礼道,王玄策赶忙欠身还礼道:“法师这是作何,玄策担当不起?”

    圆融法师眼中泛着泪花道:“自从老僧入了这佛影寺,至今日已经五十多载,这五十多年来,虽说与这佛影朝夕相处,但是像如今这般清晰的影像,这是第二次见到。第一次就是当年玄奘法师前来之时。在以后的这些年,虽说也断断续续观瞻到了几次,但是均是模糊不清,万万没有想到,王长史身为普通居士,能有如此的愿力,这不仅是我佛教的大幸,更是王长史你们的修为所致。”

    这一番话语,说的让王玄策等人受宠若惊,至于这修为实在是担当不起,因为在接触玄奘法师之前,说句实在话,这王玄策对佛法也是不太了解。自从玄奘法师归唐,以及出使了这五印度之后,才多多少少对着宗教有了一番认识与理解。

    至于是何原因,让他丈量这佛足迹以及能够观瞻到这清晰的佛影像,他也是未曾可知,但是既然面对着大师的一番好意,他也不好再有什么过多的推辞。于是,就随着他的话语,一番礼节性的寒暄之后。就听着王玄策这样对圆融法师说道:“我等此次出使五印度,其中的一个方面正是秉承一颗至诚之心,礼敬佛陀,祈求我大唐风调雨顺,百姓安康幸福;既然我等在这佛影寺,观瞻到如此的这番盛景,就应该按照陛下的旨意,将这紫衣袈裟以及七宝戒刀赐予贵寺,以供养佛陀。”

    话语之间,就示意两个兄弟,前去取出了这两件至宝,呈送了过来。

    王玄策随即从两个兄弟手中,端端正正的接过这两件宝物,亲手递到了圆融法师的手中。面对着佛教在这乌苌国的凋零,能看到这大唐皇帝亲自派遣使者前往这佛影寺,敬献袈裟与戒刀。圆融法师自然也是颇为欣喜,针对如此的这番恩宠,于是,他就端庄隆重的代为收下了这两件至宝。

    待众人又在这佛影窟观瞻礼敬了一番之后,就随着圆融法师出了这佛影窟。

    “王长史,听闻在你第二次出使我五印度之时,戒贤法师将这佛牙舍利,赠予你大唐,可有此事?”圆融法师依旧和善的向他问起了此事。

    这事情自从他们归唐以后,这戒贤法师已经将此事,告知了不少高僧大德,所以也不算什么秘密,况且这佛牙舍利也是正大光明的流入大唐。于是这王玄策就堂堂正正的回复到:“的确如此,当时我再三推脱,可是戒贤法师始终诉说,这佛教将在东方大兴,这佛牙舍利理应传入东土,故而在其再三恳请之下,我就将其带回了我大唐,如今在我大唐国皇宫之中,安然供奉,庇佑着大唐的千万百姓。”

    “这佛宝,最怕的就是蒙尘,既然能在这大唐国享受如此之待遇,老僧也是知足了。不知王长史可否知道,这佛牙舍利也曾在我这佛影寺**奉过百年呢?”圆融法师,一边走着,一边对他们说道。

    听此一说,王玄策也是大吃一惊,万万没想到,这佛牙舍利竟然和这佛影寺如此有缘。随即赶忙说道:“当年这戒贤法师也未曾提及此事,玄策实在不知,请法师莫怪”

    “唉,这事怎么会怪你呢,就算这佛牙舍利如今还在这里,就目前我乌苌国不能将佛法发扬光大状况,留下也是无意,如若次,老僧也会像戒贤法师那般,将其赠送大唐更为妥当。走,就有老僧带着你们,前去这以前供奉这佛牙舍利的地方观瞻一番”利索的一番话语,一出口,随即就引着王玄策等人,去往这先前供奉这佛牙舍利的地方。

    过了这大雄宝殿,来到这正殿西北角,百十来步的地方,有一座高约六丈左右的佛塔,只见这佛塔均为清一色的山石堆砌而成,每一块石头虽说大小不一,但是堆砌的严丝合缝。远远望去,足矣看出他的年代之久远,只见经过这甚多年风吹日晒,不少石头已经风化,但是不失他应有的威严与端庄。

    “到了,这就是以前供奉这佛牙舍利的地方,这座佛塔建成已经有五百来年,当年我们乌苌国的国王请得这佛牙舍利之后,就一直安奉在这佛塔之中,在三百多年前,因为这佛教之在我乌苌国的凋零,这佛牙舍利就流落到了中印度境内,最后不知所谓何故,就进入了这那烂陀寺,一直供奉到王长史将其带回大唐之前”圆融法师,话语之间就领着他们推开了这佛塔的塔门,只见这这佛塔之内,空无一物,仅仅就是一座空塔而已,但是尽管如此,里面依旧是干干净净,看起来很是舒坦。

    王玄策听闻此番说法,随即就恭恭敬敬的带着众人,诚心的礼敬了一番,又多加了解了一番这佛牙舍利的前世今生……

    随着观瞻完毕这以前供奉这佛牙舍利的佛塔之后,圆融法师又引着众人来到了这佛塔西北角的地方,亲切的告诉他们,这里曾经是佛陀散步的地方,当年佛陀自从降服这大龙王之后,就将这佛影寺当做了一个弘法的道场。说话之间,就沿着当年佛陀散步的地方,走到了另一座佛塔跟前。

    “这里,就是当年佛陀,阐扬真如法性,论说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的地方,当年佛陀飞升上天之后,后人为了感念他的恩德,就在这里,兴建了这座佛塔,这佛塔要比刚才见到的安奉佛牙舍利的宝塔早上三百多年。”圆融法师又一次给他们讲解着佛影寺的遗迹。

    当然,面对着曾经的佛教之遗存,王玄策等人也是听得真真,看的明白,问的透彻。观瞻完这讲法之处后,紧接着在圆融法师的带领之下,又观瞻了这山门外没多远的一处大磐石,这大磐石曾经是佛陀再次讲法论道时,盥洗袈裟的地方,至今日,袈裟的印迹依旧依稀可见。

    至此,这佛影寺的观瞻,也算暂时告一段落……而王玄策的心头,还有甚多之疑惑,圆融法师会如何给其解答呢?请看下回……

    (本章完)

第365章 以茶论道开话题 有尺玄机讲现状(上)() 
    陌生人变成熟悉人,不仅仅只通过第一感觉来感知,更多的则是需要通过深谈、详谈、细谈,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直观,最简单的印象。

    王玄策等人在这乌苌国也游历了不少时日,正是因为听说灵验,所以才把这拓印佛足迹印记,以及观瞻这佛影窟之事放到了最后压轴来做。可是面对这神奇的一幕幕场景,虽说他们也相信这是佛陀的愿力使然,但是更多的,更深层侧的禅理禅机,则想向圆融法师细细请教……

    在圆融法师这个年纪,他也是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面对着眼前的一切,虽说他也甚是明了,但是也是无力回天,毕竟在整个天竺,这是环境的使然,不是他一人一力能够做到的。随着观瞻的结束,他也想了解更多关于大唐佛教的一些问题,因此就向王玄策发出了这样的邀请:“王长史,这观瞻了这么久,看样子大家也都也乏了很多,不如就到老僧的禅堂喝杯茶,畅谈一番如何?”

    听得圆融法师这样的邀请,王玄策自然是颇为欣喜,于是就引着周陈二人,在圆融法师的引领下,入了这佛影寺后方的禅堂之中。

    只见这禅堂处在一个清静的小院之中,门前的两颗颇有年头的菩提树,不仅枝繁叶茂,更将整个禅堂笼罩在树荫之中;当然这禅堂也是清一色的用山石堆砌而成。圆融法师推开了厚重结识的木门,就引着他们入了这禅堂,里面的空间也不是太大,但是足矣容纳他们四人,外加迎接他们的青年沙弥。

    细细揣摩起来,禅堂也很是简陋,除了在这正中的四方桌以及四个蒲团,外加围着墙零零散散放置的一些贝叶经和一尊一尺来高的佛陀坐像之外,别无他物。哦,对了,这桌子正中还有一套饮茶器具,但是这饮茶器具并不如大唐那般精致,仅仅只是普通的陶壶,外加一个炭炉,一个滤网,四个茶盏罢了。

    在圆融法师的礼让之下,王玄策引着周陈二人也都按照礼数,尽数落座,而那个青年沙弥则侍立在圆融法师一旁。随着圆融法师熟练的开始煮茶,则引起了王玄策默默注视这这套简陋的茶具,对他们说道:“大师的这套茶具可是简陋的很呀,看样子似乎是咱们本地这些年专门生产出来的?”

    “王长史好眼力,自从前些年,饮茶之风有你们大唐,传入我五印度之后,我们这的不少百姓,也好上了这口,这是老僧下山之时,看到这市井之中,有这样的饮茶之之具,就购买了回来。当年也听玄奘法师说起过这煮茶直返,于是当煮上这么一壶香茗之后,发现这味道也是好的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